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刘少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沙古镇地域文化志》全文==本站独家发布,严禁转载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54:07 | 只看该作者
送子观音的由来
    佛教传入佛教传入中国后,佛和菩萨的形象逐渐为国人所熟悉。“送子观音”的形象,是中国佛教所创造的。《法华经》中说:“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这是民间“送子观音”的由来。
  “送子观音”俗称“送子娘娘”,是抱着一个男孩的妇女形象。“送子观音”很受中国妇女喜爱,信徒们认为,妇女只要摸摸这尊塑像,或是口中诵念和心中默念观音,即可得子。  
     据说晋朝有个叫孙道德的益州人,年过五十,还没有儿女。他家距佛寺很近,景平年间,一位和他熟悉的和尚对他说:你如果真想要个儿子,一定要诚心念诵《观世音经》。孙道德接受了和尚的建议,每天念经烧香,供养观音。过了一段日子,他梦见观音,菩萨告诉他:“你不久就会有一个大胖儿子了。”果然不久夫人就生了个胖乎乎的男孩。
   《异祥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南朝宋代有个名叫卞悦之的居士,济阴人。行年五十,没有儿女。娶妾几年,也没有怀孕。便向观音菩萨祈求继嗣,发愿颂《观音经》一千遍。从此每天念经,将满一千遍时,妾已怀孕,不久便生下一个儿子。
  相传元代南京大宁坊有个叫王玉的人,年过四十无子。至无二年(1336),于友人马公酌家神前,见到一部《白衣观音经》,便专心致志地念起来。以后每天都念,从不懈怠。次年四月十四夜他的岳母刘氏梦见一个白衣人,头戴金冠,抱着一个婴儿,对她说:“我给你送圣奴来。”刘氏接过婴儿,抱在怀里。第二天,她女儿即生下一个儿子,模样和梦中白衣人送来的婴孩一样,于是就为这个孩子取名“圣僧奴”。
  送子观音是观音菩萨化身之一,通常作手捧婴儿的中年妇女相;也有作观音双手合十状,前立一童男。此外,还有“子安观音”,亦为中年妇女的形象。这是中国佛教为了保佑孕妇安全生产而创造的神灵形象。 

(刘少峰搜集)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54:30 | 只看该作者
民间信仰“泰山石敢当”
村学究
“泰山石敢当”是一种民间信仰,这种信仰除蒙、藏、维等少数民族地区外,几乎遍及全国。受中国文化影响,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地区也很流行。
“泰山石敢当”是民间常见的一种驱邪、攘解的方式。《清稗类钞》“泰山石敢当”云:  “石敢当,立石于里巷之口以禁压不祥者也。此三字,始见于汉史游《急就篇》。颜师古曰:‘敢当,言所当无敌也。’颜谓《急就》之例,首陈诸姓,其名字或是新构义理,非实相配属,真有其人。是石敢当云者,亦虚构二字,与石姓相配成文耳。后人乃镌诸石,为禁压之用。宋庆历中,张纬宰莆田,再新县治,得一石铭,其文曰:‘石敢当,镇百鬼、厌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唐大历五年,县令郑押字记。其后有加‘泰山’二字于上者,曰泰山石敢当。”
在古籍里最早提到“石敢当”这个名字的,是汉元帝时担任黄门令的史游。史游用韵文著有《急就篇》该书共三十二章,以入的姓名和诸物编成韵文,系儿童启蒙读物。文中有:“朱交便,孔何伤,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据唐颜师古注,此皆系姓名。在“石敢当”句下,颜师古注曰:“卫有石碏、石买、石恶,郑有石癸、石楚、石制,皆为石氏;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亦以命族。敢当言所当(一作向)无敌也。”颜师古认为“石敢当”是所向无敌之勇士。《贤奕编》认为石敢当是五代之勇士:“敢当姓石,五代时人。刘知远为晋祖押衙,遣力士石敢当袖铁椎侍晋祖;与憨王议事,敢当斗死,杀憨王左右。今人家门外所立之石是也。”
在《急就篇》里第一次出现了“石敢当”的名字。石敢当系“所向无敌”的打退恶者的勇士。有的地方还雕一石人立于街头冲要之地,俗称“行将军”。信仰“泰山石敢当”能驱妖避邪的风俗,约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云:“庆历中,张纬宰莆田,再新县治,得以石铭。其文日: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这可证明宋之前,在村镇宅屋或直冲街口处,以“泰山石敢当”碑碣做为镇鬼压灾的民间信仰已经很普遍了。清杜义澜《古谣谚》卷九十九附录《莆田石记》,跟《舆地纪胜》所记的一石铭内容相同,所刻歌谣末句为“礼乐昌”。并说:“今人用碑石书曰:”石敢当’,镇于门,亦此风也。”可知此风一直延续到明清。
    以石镇宅驱邪实系古代灵物崇拜之遗风。唐宋时代就已有了以“石敢当”来攘解灾异的习俗。石敢当所攘解之面也颇宽泛,不但能驱逐一般的邪恶,还能为人家医病。据《茶香室丛钞》云:“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当’五字,方能暮夜至人家医病。”不过,通常“泰山石敢当”的作用只在于驱邪镇宅,使邪神不敢入家中。这样,人们在家中的一切言行就少了许多禁忌了,或者即便家宅中违反了禁忌,也可因为石敢当的缘由而有所担待了。
垒在院墙角的“泰山石敢当”碑碣,又称“镇宅石”。以为石敢当英雄在此,或者五岳之尊的泰山石在此,便有所向无敌的力量,一切妖魔鬼怪,就望而生畏,纷纷逃窜远避。这已成为汉族地区的古老的民间信仰了。
“泰山石敢当”是一种民间信仰,因此就派生出有关的禁忌和仪规。
有关“石敢当”的禁忌,主要是:
凿刻“石敢当”时须择吉日。据《鲁班经》称:“凡凿石敢当,须择冬至日后甲辰、丙辰、戊辰、庚辰、壬辰,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此十二日,乃龙虎日,用之吉。”
而在台湾地区,立“石敢当”石碑,须请有法力之道士。有些厉鬼,怕“石敢当”碑立起后被驱,就在立碑前加害道士,因而,必有克制厉鬼法力之道士,方敢立碑。
“石敢当”的碑文与雕饰:
“石敢当”碑文,唐时有写歌谣的:“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见宋王象之《樊地纪胜》)。文字多费用高毕竟麻烦,故后来便只刻“泰山石敢当”或“石敢当”。
关于石碑的雕饰,主要有:
1.石碑上部有刻八卦图。因八卦太极属道教信仰,据云八卦有驱妖功能。
2.雕狮或虎头的。狮、虎,均有“百兽之王”称号,故有镇邪威力。在北方碑头还有雕“虎衔剑”图样的。
3.也有碑上部雕石敢当人头像的。四川有一种人头像,额间书一“王”字,眼眉斜视,怒目圆睁,非常威武,居中为“泰山石敢当”,下为海潮云纹饰。在台湾地区多在碑额雕鬼面的。
石敢当的祭礼:
古时,按《鲁班经》记载:“至除夕夜用生肉三片祭之。”但多数地区只是在过年祭典诸神时,向“石敢当”碑烧纸浇典。然而在日本,有的地方用宗教礼仪祭祀,于八月十五日或九月九日用两只鸡和猪头举行祭礼。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泰山石敢当”,都是立在墙角处。如果抹去这层神秘的色彩,就会理解到,把“泰山石敢当”立在临街、巷、衖等墙角处,无非是此处为通行之地,最易为人畜碰撞而受损,故须立石以护墙角。加之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使人们常能敬之惕之,故房宅墙角处能得到有效保护。因此,无论是象富商乔家大院这样的豪宅,还是象孝感白沙镇中土坯茅屋,凡临街、巷、衖等处的房宅,旧时都是要在墙角处立“泰山石敢当”的。
(刘少峰搜集)
103#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54:55 | 只看该作者
白沙“陈氏义门”的由来
    北宋中叶以来,全国许多陈氏的门首写有“义门世家”的匾额,流传着“天下陈氏来自义门”的传说。“义门世家”和“天下陈氏来自义门”究竟如何解释?
     “义门世家”,即今江西省德安县车桥乡义门陈村,是北宋中叶最大的、典型的、罕见的封建家庭组织。其建庄比范仲淹的“苏州义庄”早320年,谱修于欧阳修、苏洵的新族谱之前,人口居全国家庭之首。从公元731建庄至1063年分析,历时332年,朝廷屡以义门旌表之。
    从陈氏源流考查,陈氏受姓至今已有3109年的历史,约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克商,求舜后,得到胡公(名满),以元女太姬配之,封于陈(按:古国名,建都宛丘,即今河南淮阳),以备三恪。后来,开国君主胡公的子孙就以国名“陈”为姓。于是,陈胡公就成为陈氏的第一世,也就是宛丘总派的始祖。陈胡公以后,陈国和陈氏的继位者历经23世。周敬王42年(公元年前478年)楚惠王杀陈泯公,陈氏子孙散于四方。陈国灭亡,陈氏家族开始衰落。80世陈平,拜左丞相,陈氏复振。42世陈翔,坐党事,陈氏又转向衰落。71世陈镶,为避免天下大乱,迁居泉州仙游县(今福建莆田县)。
    陈镶子伯宣,与马总为友自仙游浪迹匡庐之龙潭窝,爱其幽奇清远,结茅晦迹,久之留恋不忍离去,娶洪氏生子檀。陈檀随父居龙潭窝,娶张氏,生三子旺、晓、眺。唐玄宗开元19年(公元731年)4月丙寅,陈旺迁至九江郡蒲塘场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九江市德安县车桥乡义门村),为德安义门陈氏之始祖。此后,陈氏出现鼎盛时期。陈旺及其子孙以孝道治家,撰家法,建书院,使陈氏家族日益昌盛。
  宋仁宗祜嘉7年(公元1062年),义门陈氏已历时322年,全家3900余口,田庄300多处。当时,宋仁宗在文彦博、包拯、范师道,吕诲等建议下,采取“一箭双雕”的方法分析义门陈氏,一是抑制义门陈氏过于集中,朝野太盛的现象;二是把义门陈氏作为封建家庭的样板,教化全国农民以维护封建王朝的天下。于是在同年7月初三,江南西路转运使谢景初率众官,奉旨临门监护分析义门陈氏。至第二年3月始议定分庄事宜,按御赐的“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彦承延继”12个派行分析为大小291庄(《义门陈氏宗谱》中载有分庄地名录),依派拈阄分迁各路、州、镇之庄。这291庄新的封建家庭组织,遍布全国各地。此后,从德安义门分析出去的陈氏,门首都挂有“义门世家”的匾额,也就流下了“天下陈氏来自义门”的传说。
白沙陈氏义门的始祖就是陈伯宣,这里与九江德安县义门村是同根同源的,有白沙《陈氏家谱》为证。
(刘少峰整理)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55:19 | 只看该作者
女儿港
早就发愿要认真写一写女儿港。那里留下了我太多童年的喜悦。然而现在回想起来,心中涌起的却是一股淡淡的忧伤。这滋味,大概有点像初恋的味道吧。初恋总是甜蜜的,然而回忆起来,却总是有一种青涩的伤感。
村前 一百米处,即是女儿港涨满青草的河堤,爬上河堤,女儿港明净的河水就在眼前了。女儿港真是名副其实啊,拿它来比作一个尚未出阁的姑娘,真是十分的贴切。它明净的河水,和十三四岁小姑娘白净的脸皮并无二致。
小时候,每当读到风景如画这个词时,脑海里总是辉浮现出女儿港的模样。站在二道桥上向河两边张望,人仿佛真的就如同置身画中。笔直的两条河堤,张满绿油油的青草,如同两条巨大的翡翠带子。两条绿带子中间明净的河水,又像一条白色的玉带。河水两岸,长着一排排整齐的杨柳,那真像是这些翡翠带和玉带的之间镶嵌的花边啊。
春天的柳枝、蝌蚪、河蚌、蛙鸣,夏天的蝉噪、落日、浮光,秋天的清露、凉风、流云,冬天的断桥、飞雪,四季流连飞转,女儿港的风致总是迷人的。这不正如漂亮的小姑娘四季穿上的不同衣裳吗?
2007年2月5日星期一凌晨于汉口
作者 冯志华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55:42 | 只看该作者
白沙铺的水运交通
孝感地处江汉平原,河流湖泊众多。澴水出自河南边境的灵山,南行130公里,在县城东南又分成两大支流,西支入涢水,东支入滠水。
  老澴河腹地面积1355平方公里,水运在古代交通运输上,起着极大的作用。孝感县治所之所以从紫资砦迁回现在的城区,水上交通方便是极其重要的原因之一。
  是时,孝感县城有两条水路通德安府。从澴河转后河入滠水进长江,通达省城武昌和当时四大米市之一的汉口。自从开坝通沦河之后,又有一条通达汉江的捷径。此外,当时境内的滚子河、魏家河、梨湾河都相汇于澴河。
  澴河通达全县的大部分地区,农民缴送漕粮实为方便。全县较为繁荣、热闹的集市,大都分布在澴河沿岸,如新店市、双桥镇、二郎庙市(以上今属大悟)、观音市、小河溪、义阳城、花园市、永宁庵、黑林墩、朝阳店以及杨家河、白沙铺、赵寺埠、陡岗埠、三汊港、涂家河、龙宫庙、三汊埠等都是。县城有五个水运码头。白沙铺、陡岗埠、涂家河、龙宫庙、毛陈渡以及三汊埠、祝家湾等集镇,也是停泊船只多、过往商旅多、客货集散多的港口。
(刘少峰搜集)


  史志记载:白沙镇的塔儿潭是孝邑古迹 
            刘少峰搜集
    孝感县志十六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胡国佐纂修。国佐字仲梁,辽东人,荫生,康熙十一年任孝感知县。考《孝感县志》,修于明者,有嘉靖、万历二志,久佚不传;本志录存有嘉靖乙卯陈士元,及万历癸卯知府张惟方二志序。今存者,有清顺治乙亥知县张擢士重修县志二十二卷,分十八类,九十八目,孝感志书体裁始备,惜其书传本已缺。此志则仍《张志》体例为之,约为十六类,子目亦有删合,体例尤为核备。孝感建置,据本志沿革载:“汉初为江夏郡安陆、〈黽阝〉二县地,后汉为安陆、〈黽阝〉、南新市三县地。刘宋孝建元年,以安陆升郡,因汉末孝子董永遗迹所在,又析安陆县地置孝感县,属江夏郡。宋曾改曰孝昌,寻复旧名,元以来其名未更。”按此志山川载;县境河流以澴河为主,水利交通之所系焉,且又为邑之名胜。澴源出自信阳,经天磨池而达孝境;池中有石高数丈如磨,巍然奇观焉。再经九里关、黄茅岭,南流遶三里城,汇新店、清风涧诸水,注为双河口,流入詹家河、二郎河,通入方家河、塔儿潭分散于诸港。塔儿潭上有山背临潭浒,有塔七级,宋时所建,为邑之古迹。澴流孝感经六十余里,沿河多名胜,故孝感又称曰环。人物志列《孝子传》,首载董永,永为汉青州千乘县人,汉灵帝时黄巾起,渤海骚动,永奉父来此,家贫,永佣耕以养父,父殁不能为葬,自鬻为奴,以资营葬。为织女所感而嫁永,一日织布三百缣,弥月得缣,如约偿归。其说虽为无据之谈,但于东汉、六朝之际,以表彰孝道,凡在有孝子事迹之地,皆建县以为名,如浙江之义乌、慈溪,亦皆以孝子事迹以名其县,与孝感之名县同其时也。后来之志乘遂为附会无据之说,以昭扬其事;此非志乘核实之道,而实为志乘之一大病耳。艺文志,录李湘撰《孝感宋时两朝所得古鼎考》云:“万历二年九月,孝感以议拓城地,即湖为隍,而得古鼎,蟠腹奓口,三足两耳,周圆端岩,体被五色,上有款识,皆古颉籀文,大小凡六十字。据款识,始知为商末周初南宫仲父方鼎也。”又云:“《一统志》云,宋徽宗时,孝感县东湖村农人掘地得周九鼎贡于朝。以余读《宋史》,宣和元年己亥三月庚戌,安州进所得商六鼎,计方鼎三,圆鼎二,甗一。薛尚功纂历代钟鼎彝欵识云,六器皆得于安陆之孝感县。”按李湘得古鼎考,考述虽未明详,但此文犹可资考索铜器出土处者。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56:04 | 只看该作者
闻孝昌开始基建
叶楚屏(全国著名诗人)
一纸蓝图绘出来,东西南北广安排。
官衙四面连民舍,隘巷千家变大街。
地上源源增土木,空中渐渐起楼台。
只愁邑小乏财力,花发全凭羯鼓催。

故乡杨柳恋
叶蓁(中国台湾侨务委员会委员长)
杨柳依依恋故乡,离丝万缕舞斜阳。
莺梭巧弄东风里,织得春愁两岸长。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56:25 | 只看该作者
龙协涛:我为奥运唱颂歌
      在参与中分享快乐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人民的节日,今天也终于成为中国人民的节日。2008北京奥运,无疑应列入近现代中国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人民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
      奥运会征歌是实现人文奥运理念、弘扬奥林匹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3年起,北京奥组委就在全中国全世界范围内征集奥运歌曲和奥运歌词,以便歌响奥运,用歌曲普及奥林匹克精神。
      在“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口号的感召下,我这个音乐圈外的人也按捺不住参与奥运的激情,凭着自己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一口气创作了三首奥运歌词,投给奥组委征歌办。今年4月30日,奥运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举行了大型纪念晚会。历时五年的奥运征歌结果揭晓,为奥运征歌中获奖者颁奖。五年中一共征集奥运歌曲三千多首(作词、作曲、演唱者、制成了光盘的算一首),从中共评出30首奥运优秀歌曲;一共征集奥运歌词五万多首,从中共评出30首奥运优秀歌词。我创作的歌词《世界吹来奥林匹克风》,由总政歌舞团著名作曲家刘青作曲(《祝你平安》、《五星红旗》等作曲者)、腾格尔演唱的歌曲获优秀歌曲奖,在30首中排序第18名。我创作的另一首歌词《五环颂》获奥运优秀歌词奖,在30首中排序第1名。在那个颁奖晚会上,我两次登台领取奥运优秀歌曲奖、奥运优秀歌词奖两项奖的奖杯和证书。作为音乐圈外的大学老师,我真正感受到了百年奥运参与者的快乐。
(刘少峰搜集)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56:48 | 只看该作者
女儿港的传说
说的是朱元璋被追兵追赶,逃到港边,被茫茫河水阻挡,而追兵降至,河面又无桥无船可渡。朱元璋正长叹“吾命休矣”之时,水上漂来一只渔船,撑船者乃一二八村姑。朱元璋遂乘此渔舟逃过了河。刚过河,追兵就追到岸边。朱元璋恐追兵又乘此渔船追来,就杀了那村姑,夺命而去。后来,老朱做了皇上,感念此女救过自己的性命,就将此港命名为女儿港。
(刘少峰搜集)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57:11 | 只看该作者
五舒天主教堂
五舒村天主教堂是1928年外国传教士修建的,当时教堂建筑面积有150平方米,配有饭堂和宿舍。1991年,该村村民舒自更从湖北省神学院弄回资金20万元,重建了教堂,建筑面积达400平方米。现在,每逢大型节日,神父就来这里传教,有时教民高达400余人。
(刘少峰整理)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57:33 | 只看该作者
五显庙的传说
在白沙镇西8华里处有一座庙叫五显庙。传说,赵匡胤登基后,欲封那位在澴河西岸曾给他治过病的人,可那人谢绝了高官厚禄,继续行医济世,赵匡胤就派人在距赵寺皇庙西北八里的地方建寺,供他居住,并取名“理药寺”。理药寺疗疾堂有一群医术高超的僧人,他们恪守“医身显德、医德显廉、医技显精、医理显高、医风显善”的信条,治病救人,“五显庙”因此得名。
(作者 刘少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04:08 , Processed in 0.0980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