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30|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3:中州文本----原载《中国硬笔书法》季刊-管季超应邀参加豫版地方教材策划编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26 21:4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3:中州文本


编者按:http://www.zgybsf.com/ZYZZ/41.htm本刊2007年将策划推出硬笔书法教育方面一系列重头文章,倾情关注各地硬笔书法教育新动态。
2003年“非典”期间,管季超先生应河南省教育报刊社邀请,赴郑州参加河南省地方课程教材《书法艺术》小学版一、二册的策划和撰稿工作。现将其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所撰文字本其旧貌,集中刊出。
管季超先生系黑龙江《成才之路》月刊小学版特约副主编、中国文章学会会员、孝感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孝感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曾担任湖北美术出版社《小画家》月刊特约责任编辑、山西教育出版社《新作文》月刊湖北编辑分部主任,参加过鄂版小学语文地方教材《综合阅读》编写工作和北师大“新世纪版”《艺术》(初中)教材修订工作及孝感市地方教材《可爱的孝感》小学五年级分册(民间艺术)编写工作。现供职于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教学研究室。



文本一:日记一则

2003年4月23日
研读《课标》


上午,樊学兵主任送来河南省教育厅制订的河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书法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复印本,嘱我研读。
进入“新课改”以来,对各地地方教材建设的信息十分关注,但尚未见到以一省教育厅制订《课标》,将“书法艺术”列为全省地方课程之先例,足证河南确为“书法大省”,足证河南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书法教育之重视,也可以推想以张海、周俊杰、王澄等先生为代表的河南书法界在一省文化教育界产生的影响力。
在新课程体系中,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给予地方、学校30%的自主课程开发、管理权,这对于调动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的积极性、激发广大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创造性,都大有好处。
《书法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之文本框架是:第一部分前言,述及课程的性质与价值,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述及总目标和分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述及内容标准的总体结构,学段内容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述及教材编写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标》前言兹录如下: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种类,是一种能够突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作为一门课程,书法艺术是教人欣赏和创造艺术美的课程。
书法艺术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河南地方课程的必修课,既显示了中原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河南书法艺术在全国书界的地位以及河南历代书家对我国书法艺术所作出的特殊贡献,又能通过这门课程,使学生在特有的艺术传承中陶冶情操、提高智能,锻炼健康的人格与品质,培养坚强的意志与毅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为国家造就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条件。”
今晚欢宴。同席者有昨日来豫的湖北书法家徐本一先生、河南省书画院吉欣璋先生、河南省书画院胡秋萍女士、《书法导报》一版责编孟会祥先生、《书法报》白爽先生、书法评论家沈必晟先生、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范功先生、济源市政府办公室高军红先生、北师大研究生周英小姐、河南省实验小学林铮老师及笔者,报刊社王源总编、总编室樊学兵主任、编辑赵静女士、袁勇先生执酒相陪。
十余年前初识徐本一先生,先生正值壮年。今日重逢,有长者风,即之也温。徐先生及白、沈今晚返鄂,三位二日之间往返千里,够辛苦的。
秋萍气质超尘,慕其名久也。可惜胡称其有事不再到编委会驻地来了。
王总到我房间小坐,嘱外出须戴口罩,再进餐时要用公筷。
托石玉慧复印相关资料,供调整教材框架之用。近年已习惯于在应付具体任务时,连类旁及读一批书,自名为“任务驱动读书法”。与樊闲谈,知本家管金麟先生为其师。金麟先生系中国文章学会会长,1992年引荐我加入中国文章学会,有过书信往还。樊赠我“黄金叶”烟一条,茶叶一盒。范功、周英来我房间闲聊,甚相投契。
晚与友人柳长忠、陆舍无、左剑桥及我妻丹民、子致远通电话。读吉欣璋先生文史小品集《淡茶与浓茶》至夜深。吉老文史造诣深湛,温和善谐,餐桌上常谈些掌故,颇足解颐。本教材初中部分编写工作由吉老与孟会祥、袁勇等担纲。



文本二:日记一则

2003年4月24日
审改教材目录初稿


上午樊主任到我房间来商谈近两小时,诚意问计,甚佩服樊主任精于运筹,善励属下的干才,遂将自己对教材框架设计的若干想法和盘托出。
看到上报豫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工作办公室的《教材编写立项表》,将我列为“主要编写人员”之首,颇有“临危受命”的压力感。
因教材编写立项审批工作之需要,范功、袁勇、周英等同仁前段已费许多辛苦,列出了一个厚达25页的《本套教材的三级标题》,作为“立项申报材料之三”印出。受命审改,觉其太过繁琐。我意《书法艺术》小学版教材绝非“大学书法”的简写版,小学书法艺术教育也绝非书法“专业”教育,应同时考虑“小学的”、“书法的”、“艺术的”、“教学的”、“地方课的”五个要素。目前这一套三级标题考虑“小学的”、“教学的”、“地方课的”较少,显系纯书法教学特征的结构模式,教育特征不明显,应作脱胎换骨式的调整。樊主任认同我的看法,并希望我在胡秋萍女士不能到编委会驻地的情况下多发挥“书法和教育都懂一点”的优势,侧重考虑教材整体架构。
编委会收集到不少已出版的同类教材和书法启蒙出版物,取下列数种参阅。计有:(1)人民教育出版社《写字》教材,(2)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之《学生写字》教材,(3)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学生字帖》(颜、柳、欧、赵四分册),(4)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写字》教材(颜、柳、欧三分册),(5)济南出版社《书法基础训练指导》,(6)人民美术出版社《怎样学习书法》,(7)少年儿童出版社《书法基础知识》,(8)上海书画出版社《书法教学》,(9)河北人民出版社《怎样学书法》,(10)陕西人民出版社《汉字书法初步》,(11)上海书画出版社《书法技法概要》;(12)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钢笔书法》中学16册;(13)大象出版社《写字课本》;(14)辽宁教育出版社《写字》教材,(15)湖北辞书出版社《写字》教材(后一种是我嘱孝南区文化路小学周美英老师此前寄给赵静的)。
翻阅上列教材、启蒙读物,印证了此前对这类出版物的总体印象:立足于书写技法的传授,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如何设计出既符合《课标》要求,尊重书法学习共性规律,又吻合儿童喜游戏,爱创造的天性,推陈出新的教材体系,确实颇费思量。
上网查到潘善助先生的文章《我国当代书法教育考察》,颇受启发。潘先生在该文最后一部分《未完的话》中论及的“当代书法教育几个未尽人意的地方”,尖锐透彻:“一是书法师资严重短缺;二是教材建设肤浅浮泛;三是学术研究稚嫩无力。”
出于专业教学研究人员的职业习惯,陈振濂先生所著《书法教育学》及其主编之《书法学》第七章曾细读。《书法研究》所载邱振中长文《现代书法教学的若干重要环节》亦曾寓目。
浙江绍兴朱勇方先生是我挚友舍无兄书友。从舍无处问到勇方手机号,通电话,力邀其来豫助我。朱称近期事冗,无法成行。在网上查到勇方发在“硬笔书法天地”网站上的文章《危机与抉择——发展少儿书法教育的几点思考》。
樊主任嘱我代其邀舍无兄赴豫,即通手机。舍无教务繁忙,亦无法分身,樊表遗憾。
午餐后顺购吕胜中《造型原本》、孙晓云《书法有法》、刘墨《书法与其他艺术》等书凡二十余册。



文本三:《书法艺术》教材小学版第一学段教材编制原则及操作实务建议

《书法艺术》教材小学版第一学段教材

编制原则及操作实务建议

2003424
管季超




时间紧,任务重,尽快拿出教材初稿当然好.但教材编写是系统工程,相关因素甚多,如不“谋定而后动”,则欲速不达,确有必要将编写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提出来,集思广益,形成共识.

一、编写基本原则

(1)
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力求编出新意;

(2)
符合低年级孩子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编者想着“教者”和“用者”)

(3)
尊重书法学习的一般规律,把握《书法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核心精神(这也是送审之需)

(4)
考虑到与相关课程(特别是与《语文》课)的天然联系;

(5)
考虑到地方课程学时少,学时之间间隔时间较长的客观现实;

(6)
考虑到与其他编写组成员所承担部分之衔接;
(7)体例必须统一,呈现方式尽可能有童趣、有亲和力、生活化、简洁明快,便于教学。
二、工作进度

424:体例基本确定,分头列出第一学段40
课的标题(简要描述其主要内容)

25
日一28日:a25日上午打印分发40课标题及每课主要内容描述材料,协调体例,衔接内容,力求拿出有新意的初稿。b28日下午收齐初稿,送社领导初审。

29
日:a、组内集体审议;b、编写《教师用书》,请社领导尽快审阅教材初稿,回复修改意见.

30
日—51a、按社领导意见尽速修改。b、请余侠老师指导版式设计,上机做样。

52:将经过修改的彩样再送社领导通审,同时进行组内评议。


56:第二次评议修改,打出“仿真”彩样。


7
日一9日:请社领导提出修改意见。
三、建议参阅资料
(1)新课改通识阐述文本和相关学科典型课例;《书法艺术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1998年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用)及人教版《语文》(一、二年级)教材。
(2)陈振濂主编《书法学》第七章(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8月第一版)。
(3)《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一书P257P291《教材编制的原则及技术》一章。
四、第一学段体例描述
——“教材内容的组织审慎而精要.既考虑阶段性特点,又顾及总体上的连续性;既囊括书法艺术教育的基础内容,又考虑作为地方课程学时少的特点,内容必须删繁就简;既为课堂教学提供相对完整,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教材文本,又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留下开放性的空间.(录自《立项报告》)
——“书法教学内容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信息,为此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必须合理而且具有可传递性”。(陈振濂语)

“体系结构上力求推陈出新.从模仿与认知、欣赏与临摹、展示与探究,综合与拓展的不同层面设计若干体验性、研究性、表现性的活动主题,力求体现《书法课标》中揭示的本课程兼具人文性、创造性、愉悦性和经典性的课程价值取向。”(录自《立项报告》)
——教材核心内容安排:12年级(第一学段)以培养学生的硬笔基本书写技能为主。(录自《立项报告》)
——本课程可分为“习惯培养课”“技能训练课”、“名作赏析课”、“综合活动课”等课型,相互渗透,各有侧重。

考虑到低年级语文课接触到的生字只有340个(人教版),学生初接触汉字书写,建议多从书写习惯培养,提高学生书法学习兴趣方面没计专题。《语文课标》要求:“12年级,打好硬笔字的书写基础,包括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了解汉字的基本知识,能把硬笔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建议l40课中,侧重习惯培养3课,侧重书写技能训练31课,侧重名作赏析2课,书法活动课4课。

——教材范字的选择宜于选用规范端庄,风格稳健的(应与以后各册衔接)。我建议邀请著名硬笔书法家柳长忠先生书写范字,吉老颇支持此建议,社领导也欣然同意。

五、《教师用书》编写体例
《教师用书》由承担各课设计的同志执笔撰写,与教材设计同步“开工”,随教材内容调整而调整。基本格式可“模式化”:(1)本单元(本课)教学目标;(2)教材内容解析;(3)相关教学资源;(4)教学建议。



作者:孙文刚
发表时间:2007-11-26 14:07:12

文本四:《书法艺术》小学版一、二册第二稿体例要求

小学版第二稿体例要求

管季超(4月27日下午印发)


一、关于课题表述
1、从初稿来看,我们的教材再分“单元”似无实质意义,在最后统稿时以带有综合练习性质的“活动课型”作为数课之间的间隔。
2、课题的语言表述要求:以技法训练(单项)为主的课可以写得“实”一些,如“多变的撇”;以综合应用为主的活动课型可以“虚”一些,趣味浓些,如“看看咱的名片册”之类。放入动词,多取偏正结构短语较好,字数在4—8字之间为宜。三稿时再润饰统一标题。
二、关于“三字经”之创编
1、“三字经”创作有相当大的难度,二稿收齐后再“顺”一次。
2、“三字经”的语言表述应兼顾“信·达·雅”。第一册10课之前可近于儿歌,口语化些。11—40课也尽量先顾及“信·达”,以不因文害义为度。
3、“三字经”统一出现于课题下,以创设学习情境,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动机为主,也可概括该课核心内容。每课“三字经”以4—8节为宜。(此处以“3字为一节”),偶数,便于记诵。
三、关于“情境导入”图
从初稿来看,“情境导入”图有一些确有必要,与教学主体内容相得益彰;有一些则为“创设”而“创设”,牵强累赘,并无必要。
建议各位,以教材呈现方式之内在合理性和版面活泼爽朗为去取之标准。
四、关于卡通人物及“角色”分工
本册只出现3个“人物”:(1)汉字博士:(性格定位:慈祥、渊博、幽默、善于启发)涉及技法及书史之类的“难”话由他老人家讲合适;(2)小白:(性格定位:性情温和,善于思考)“难”的答话和拓展性的内容当然是她说啦;(3)小铅铅(暂名,铅笔头形象)(性格定位:性急、爱发问,是个天生的“行动派”),趣味性的话让“小铅铅”讲。
五、关于每课之文字叙述量
1—10课,每课控制在百字内为宜,生字须注拼音。
11—40课,每课尽量不超过150字。教材“版面”上主要由体现编写意图的范字和可供学生操作的习字题组成。初稿中有些同志将将来老师使用教材时的“教学语言”亦悉数写入,大可不必。
许多内容可以移入《教师用书》再写。教材的表述颇类于“诗”,应有跳宕处,供使用者“参与”。
六、如何处理必要之字源知识介绍和本教材本质特征之间的关系
1、既为书法,不可能不涉及文字学知识,但这类知识的介绍应删繁就简,万不可“深入”下去。着眼点应放在汉字之“形”如何写得正确,如何写得美上。
2、初稿中“美丽的汉字”一栏删去,或集中为一节“活动课型”。每课出现一点,版面琐碎,又不便教学。
七、关于书家故事
目前初稿中所用“书家故事”,如生动描述,所占位置必多,版面板滞;若简类梗概,学生又会不感兴趣。我意各位在拟制各课时,可不必考虑在内。统稿时精选5则左右与本册内容关联度大的故事备作“补白”。
八、关于关键技法释语
总原则是:前面的课求口语化,靠后的课可适当“书面”一些。能不写入教材的,则移入《教师用书》,尽量让教材以“图”(含范字)说话。
九、关于习字题设计
尽量让学生直接在课本上动笔为宜,练习量一般每课15—20分钟可完成为度。过少则训练量不足,不能实现“教材即学材”的设想。
十、关于每课之“板块”名称
一般为“情境对话”;“汉字博士的话”(用“对话框”表达);“练功房”(单纯练习技法);“我来露一手”(练写整字或词、词组、句段)。“板块”名不要出现过多(有些“个性化”的好点子可化为课题出现)。建议编写组成员经常互通信息,求同减异。
十一、关于技法单项讲练重复问题
1—20课单项技法讲练内容全部不重复出现为宜,统统向第一次出现的那一课整合,“节约”出来的课时另设计“活动课型”。“活动课型”适度降低书写技能要求,而尽可能多地引入“书法创作”元素,凸显生活应用功能。
十二、提醒注意本课程与语文课之天然联系
凡语文课上已讲过的知识尽量不涉及,本教材出现的知识(字例、汉字常识)应尽量与语文教学进度相呼应。范字选择:先课本,次常用字,后限量引入“四不会”的字。
十三、关于学习评价
“评价”不必每课都印上,更不必题题都有,形如“新八股”。“评价方式”以简便易行多元有趣为宜。


文本五:《书法艺术》小学版一、二册《教师用书》编写指要

《书法艺术》小学版一、二册《教师用书》编写指要

2003年5月1日
管季超



一、编写《教师用书》之目的
编者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虽在教材上已大体呈现出来,但仍有若干关节需向“教者”作些阐释,帮助执教者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教材结构。
相当多的学校未能配备专职书法教师,教者水平有高下,必须提供相关教法指点、参阅资料,以保证教材使用效益,省一线教师翻检资料之劳。
教材编制如有疏漏,《教师用书》可收救补之效。
二、编写体例建议
每课体例统一为:
1、课题:(与教材同)
2、教学目的:用列要点方式表述,字数控制在50字左右,注意前后课的关联性。
3、教材内容解析:这一部分是《教师用书》主体部分。需要阐明教材各“板块”编排意图,本课教学内容安排意图,教学重点,可能出现的难点。文字表述可从容些,尽可能每一个关节处都涉及到。
4、教学建议:这一部分文字可长可短,只是提供“通用型”教学设计思路,供一线教师参考。也可一课提供多种教学设计方案,供一线教师参考选用。
所提“建议”既要考虑到教材内容特点,也要考虑学校实际。
5、参阅资料:提供河南地域书法史(名家、名迹)之相关图文资料,充分挖掘河南作为当代书法大省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现“地方课程”特点。
表述方式可为:
1、“直录”资料方式:注明书名、作者、出版单位、版次等,只节录与本课教学直接相关者;
2、“融汇各家”方式:就某一内容参酌各家观点,放入眼光,结撰成篇。
三、拜托诸君再贾余勇
编制供小学使用的《书法艺术》教材,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前一段时间各位同仁为设计出内容精要、形式新颖的课题,日夜奋战,着实辛苦。现在,小学版教材的美丽轮廓经各位同仁妙施丹青,已次第显现。
受邀来豫,幸识诸君,前世有缘。恳望诸君再贾余勇,从速制《教师用书》。教材编定通审之日,必是Sars吓退之时!


●文本六:柳长忠先生为该教材书写的范字(见附图三)


●文本七:中州读书散札八则




季超识:癸未年暮春初夏之际,余应中州友人之约赴豫参编《书法艺术》(小学版)地方教材。初客商城饭店,后移居驻马店大酒店,历时近一月。时“非典”肆虐,不便外出。季超于编务工作之暇,以萧记三鲜烩面解馋,以读书消乏,随手记下若干“读书札记”,今选录八则,以纪此行。戊辰岁末识。

报纸电视报道各地防“非典”的消息甚多,看得人心里发紧。偶而戴上口罩上街一次,公汽上竟只有司机一人,街上行人稀少。
成天关在宾馆思考教材编写问题,实在憋闷,托林铮老师悄悄带闲书来看。
《江苏画刊》1997年第1期起连载北大教授朱青生所撰《什么是现代艺术?》长文,述及“艺术功能的分离”、“艺术功能的复苏”、“艺术本体的实现”、“艺术方法”、“艺术技巧”,喜欢此文问题讨论的展开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

《中国书法》1987年第1期载余国松文《书法家的能力结构论析》,将书法家的能力结构分为“书感”、“书技”、“书功”、“书意”、“书识”五种,阅罢颇受启发。
即私以之衡己:书感为中,书意书识为中上,书技书功下耳。此生不复作“书法家”之想,只以赏玩书法为工余乐事可也。

●“书香文丛”《书画同源》载清人黄钺所著《二十四画品》,兹录之:气韵、神妙、高古、苍润、沉雄、冲和、澹逸、朴拙、超脱、奇僻、纵横、淋漓、荒寒、性灵、圆浑、幽邃、明净、健拔、简洁、精勤、隽爽、空灵、韶秀。
拟与司空表圣《二十四诗品》对读,熟悉古人艺术风格品评的话语系统。

晚餐时,托石玉慧帮忙复印下列文章:
(1)慈爱民为庞中华《谈谈学写钢笔字》作家出版社2000年1月版所作序:《历史将记住这一切》;(2)孙敦秀《硬笔书法百年春秋》和《中国硬笔应有自己的史籍》;(3)吴晓懿《中日硬笔书法的交流》;(4)朱以撒《硬笔书法情感的认识》;(5)高甬春《走出迷惘——硬笔书法理论现状的思考》;(6)田绍登《硬笔书法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关系——兼析硬笔工具的主体作用》;(7)骆恒光《论书散记》各辑;(8)汪守先《书法中的辩证思想》;(9)熊伟《硬笔书法仿拓法探微》;(10)陈云金《硬笔书法三大流派说》;(11)易新生《试析钢笔书写的优势和局限性》;(12)蒋立《关于硬笔书法线条的本质》;(13)孙光松《有心栽花与无意插柳》;(14)朱以撒《硬笔书法家的走向》和《超越有限》;(15)王正良《关于建立硬笔书法学的思考》
留意到研究硬笔书法诸问题的高产或高质的若干作者:阿敏、朱以撒、郝世檀、汪守先、齐玉新、王介南、陈云金、刘志、刘贤斌、李金河、李庆绿、高甬春、李正宇、周圣尊、郑明耀、杨卫列、朱中原、孙敦秀、胡厚生、梁继、沈壮海、柳国梁、陈远鸣。

录张树天《鲁迅与钢笔及新文化》文中两段:
“鲁迅先生看到了这一点,看到了这种一种文人的文化人格选择,他说‘洋笔墨的用不用,要看我们的闲不闲。我自己是先在私塾里用毛笔,后在学校里用钢笔,后来回到乡下又用毛笔的人,却以为假如我们能够悠悠然、洋洋焉,拂砚伸纸,磨墨挥毫的话,那么,羊毫和松烟当然也很不坏。不过事情要做得快,字要写得多,可就不成了,这就是说,它敌不过钢笔和墨水。’”
“所谓便当,并不是偷懒,是活在同一时间内,可以由此做成较多的事情,这就是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古人说‘非人磨墨墨磨人’,就是在悲愤人生之消磨于纸墨中,而墨水之制成,是正可以弥这缺憾。”
张文未注其引文出处,待查。

永州书家张玉波先生创办《绿天硬笔书艺》,挚友舍无道兄获赠总第1期,阅后转赠予我。读该刊特约编辑李庆绿文《硬笔书坛的“梁山座次”》,觉其研究方式别有巧思。

樊主任今日用车拖来许多新购的书法类书刊,供编写组同仁足不出户即可查阅,大喜过望!有些书此前在书店见过,限于财力,无法尽获,今日正可一饱眼福!且先匆匆翻阅,留一印象,并作简札,备日后查索: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卢辅圣序2000年12月版《二十世纪书法研究丛书》计有《当代对话篇》、《审美语境篇》、《历史文脉篇》、《文化精神篇》、《品鉴评论篇》,荟萃书论菁华,是一大善举;
刘小晴著《中国书学技法评注》、《书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均文字雅致通达;王冬龄著《中国艺术教育大系·书法篆刻卷》用相当多的篇幅论及“现代书法”创作,附图若干;
陈振濂著《书法美学》较之上世纪八十年代刘纲纪等人的研究气格更为宏大;
陈振濂著《书法美学教程》附图以证古代书法雄浑、秀逸、古朴、潇洒、险劲、文静、老辣、清雅、粗率、醇和、狞厉、端庄、刚健、圆熟、爽利、丰润凡十六种风格美,颇受启发;
白砥、毛万宝编著《中国书法艺术图典》收图甚多,颇可一看;
沃兴华著《图说中国书法史》以图为主,解说简约,看起来也颇轻松;
由朱培尔任特约编辑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版《中国书法家全集·王铎卷》彩图甚多,美仑美奂;
刘墨二十余岁即参加《书法学》一书的编撰工作,三十五岁时将旧作修订为《书法与其他艺术》以单行本问世,余敬服其“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朱熹句)的才气与执着;
《江苏画刊》1996年7月号载“先锋书法作品”若干,并附刘树勇《先锋书法家群体》及彭德《评中国书法主义》二文,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余曾亲聆彭先生之演说;
王道云、马啸、魏翰邦所著《书法门诊室》(一)、(二)册分析不可谓无道理,但对艺术家责之太苛,则无异于取消个性风格。

睡前取朱以撒《硬笔书法家的走向》和高惠敏致书界同道长信(载《中钢》2000年4月号P7)复印件对读,觉二人为文均颇具个人语言风格。朱氏编于取带“学术”色彩的书面语风格,遣词偶见生僻,句子字数都较长,宜于目治;阿敏则似乎有意识地照顾“弄硬笔”的人大多不爱看理论文章的客观现实,直取如对坐聊天的口语化表达,不掉书袋,也不弯弯绕,深入其理而浅出之语,别有一番温和体贴在焉。
朱、高二位均兼“文体家”的特征,故二人文字见辄读之,从无遗漏。


●文本八:河南教育报刊社致孝南区教育局函(见附图四)
文本九:河南教育报刊社主编孟会祥致管季超手札(见附图五)




http://bbs.yingbishufa.com/viewthread.php?tid=199187&extra=page%3D1
2#
发表于 2010-9-28 20:26:45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10-5 02:53:03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1-10-5 03:07:47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1-11-14 16:02:17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1-11-19 10:15:37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1-11-25 17:26: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8#
发表于 2012-6-1 23:43:46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2-6-8 23:38:50 |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2-6-10 12:11:48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0:27 , Processed in 0.07848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