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少年儿童分享传记文学的成果 ——在一次儿童文学班上的发言
一、为什么要让少年儿童分享传记文学的成果?
1、传记文学既是古老的文学样式之一,又是当代最有活力的文学品种之一。传记文学是描述真实个人生命历程的文学,它起源于人类对祖先和英雄的纪念。到了汉代,出现了司马迁的《史记》,其中的传记被学界公认是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典范。自汉以后,中国古代传记绵延不断。到了当代,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人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传记文学萌发新的青春,各类人物传记如雨后春笋得到蓬勃发展。外国优秀传记也有许多翻译进来。传记文学已是21世纪主流文学之一。传记文学的发展势头使研究文学和关心文学的人不得不对它引起注意。
2、传记文学与儿童文学有亲缘关系,值得儿童文学研究者注意。
传记文学与儿童文学都是文学大家庭中的一员,而且它们之间有着亲缘的关系。书面文学在文字产生前都先经过口头文学阶段。在没有文字的古代社会,当人类已有了部族及部落的时候,部落长者在游猎或战斗之暇,谈及本部落祖先或英雄事迹,代代相传,便成为古代祖先和英雄的传说。后来有了文字,就形成为史诗。我在《略论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起源》一文中论证过,我国古代传记最早的源头是《诗经·大雅》中“生民”、“公刘”等五首史诗。而当时的民谣儿歌后来更成为《诗经》的主要组成部分。如《诗经·周南·芣苢》就是这类诗。所以在《诗经》中最初的传记和最初的儿童文学同在一书中。它们之间是就像是兄弟姐妹关系。
每一个名人都曾经是个孩子,记述名人生平的传记文学中可能会有儿童文学成分。传记文学一般要相对完整地记叙传主的一生或某个阶段,但也少不了要记述到传主的童年。传记文学中的童年故事部分就与儿童文学有联系。
3、少年儿童读者应该分享传记文学的成果。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说:“用伟人的事迹激励孩子,远胜于一切教育。”
英国哲学家罗素(1872年——1970年),说:“历来凡有成就者,不论伟人、凡人,无不受到前贤思想的影响。我们必须向上代学习,必须掌握人类已取得的最优秀的成果,必须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必须向上代学习,仍自己少走弯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1894-1988),说“榜样的作用对于青少年来说,尤其重要,激发他们立志的最初引线往往不是抽象的大道理,而是有趣的故事和活生生的形象。”
美国的梅隆财团第一代创始人托马斯·梅隆原来生活在爱尔兰的乡间。他14岁的一天,在种荞麦时,在田里发现了一本散落的《本杰明·弗兰克林自传》。从这本书里,托马斯看到了像他一样的普通人,也可以富有教养、通达事理、出人头地。他后来写道:“我看到了弗兰克林,他比我还穷,但凭着勤奋、节俭,他终于成了才识出众、睿智果断、富有而又闻名的人物。”从此,托马斯影响了他毕生。43年后,他在建造自己的银行大厦时,为弗兰克林耸立了一座铁制的塑像。
优秀传记文学中的某些名人是值得孩子学习的榜样。传记文学不是成人所专有的读物,应该让少年儿童读者分享传记文学的成果。
初中生、小学生,尤其是中高段小学生,他们对文学的需要应该是多方面的。正像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吸取多种营养成分,才能发育成健康的人。他们的文学需求中也应该有传记文学。中小学生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同时,也需要逐渐养成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榜样教育符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
从理论上说:传记文学具有无可比比拟的教育功能、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
从学习方法说:我们读名人传记就是向书本学习,又向某一种成功了的人学习,这是使自己聪明起来的一举两得的方法。
二、少年儿童分享传记文学的成果主要体现在选择阅读优秀传记文学或名人故事
传记文学由于要记叙传主的生平或一个相对完整的经历,一般篇幅较长,往往是单独一本书。而名人故事可以是从名人传记书中节选的一个片段,或单独写的一个人物的真实故事,但不要求完整记叙人物的经历。考虑到少年儿童年龄差异,现在高中语文已有传记选修课,初中语文有些短篇人物传记,小学语文没有传记。因此初中生可以在课内外适当阅读一些传记,小学,主要是中高段学生可以阅读或讲名人故事为主。当然也可以在中学和小学生中交叉阅读传记和名人故事。即中学生也可以阅读名人故事,小学生也可以讲名人传记。而中小学生要分享传记文学成果,要落实在如何选择有关文本。
如何选择并推荐优秀传记文学或名人故事?我设想的选择与推荐的大致标准:内容有助少年儿童精神成长,故事有趣生动,文字难度适当。方式大致可以分三种:
第一种,选择能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优秀的传记文学文本; 第二种,选择阅读从传记文学中节选的名人故事文本; 第三种,自己动手编选供少年儿童阅读的名人传记选本。分别而言: 1、以阅读或讲解优秀名人传记文本为主,侧重在对养成少年儿童健康人格密切相关的四个主题:理想与抱负;逆境与自信;读书与习惯;亲情与友情等。 我想可以一学期为时间单位,向中学生推荐读一本优秀传记作品,或选择若干传记中的片段。具体时间安排,可以考虑课内外结合。即每周安排一节课阅读,其余在课外或寒暑假阅读。选择的内容以对养成少年儿童健康人格、良好习惯行为为主,重点选择理想与抱负;逆境与自信;读书与习惯;亲情与友情等主题。 理想与抱负:优秀的传记作品对少年儿童具有激励作用。学习优秀传记的主人公,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学生可以从传主那里吸取精神力量,在个人成长程中转化为动力,为了实现理想和抱负而努力学习。这种激励功能将在人生中长期发挥着重大作用。 如英国人迪克·威尔逊著《周恩来》(封长虹译,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出版),庞瑞垠的《早年周恩来》,王元的《华罗庚》等传记中包含了上述主题。 周恩来在小学时知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小学时,在书法和作文两门功课均属全班第一。跟别的男孩不一样的是,他似乎确定知道自己想学点什么及为什么而学。他在家坚持广泛地阅读历史和政治方面的书籍。一次,校长问学生们为什么要学习,得到的都是很平常的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或“为了找个好工作。”只有周回答说:“为了中华之崛起。” 再比如说数学家华罗庚,他从小爱好数学,希望在数学上面作出成绩来。这就是他的理想。从他的传记知道,他只有初中毕业,他花了五年的时间,在家里自学。他家里开一个小杂货店,他父亲年纪大了,希望儿子不要出去再读书了,把这个店管好。所以他初中毕业以后,白天要在店里面站柜台,帮他父亲管这个小店。他只好利用业余时间,没有顾客来的时候,就看书,晚上的时候看书,做数学。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学完了高中三年的数学,大学第一年的数学,比正常的高中跟大学一年级学的时间要多一点,他用了五年的时间学完了,为他以后数学研究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理想促促使他去刻苦自学数学。理想让他他有前进的动力。
逆境与自信:
通过有关传记,给孩子一点挫折教育。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生活在吃穿不愁,成长顺利的环境里。有父母的呵护,爷奶的溺爱,生活的优越感比我们那个时代的孩子幸福几十倍。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痛苦和挫折,挫折困难就象横亘在人生之路上的石头,对待这样不断羁绊人前进的顽石,我们是去征服它、超越它,还是退缩绕行?无论选择怎样的做法,都可以造就一个人不同的人生命运。 法国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以及我写的《蒋风评传》等,其中都体现了这类主题。
法国的罗曼·罗兰写的《贝多芬传》,是写一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传记。这个音乐家的一生很痛苦。他的童年很艰苦,11岁,加入戏院乐队。13岁,当大风琴手。17岁,做了一家之主,负着两个兄弟的教育之责。因父亲酗酒,不能主持门户。不到30 岁,他耳朵聋了。他避免与人见面,使他的残废不致被人发现。在肉体痛苦之外,另一种痛苦是爱情的幻灭。他的残废,境况的艰难,使他无法娶到他所爱的人。他非常的孤独,没有结过婚。但他内心的痛苦,没有阻止他坚持作曲。他写出了很多有名的交响乐曲。他用苦难来谱写欢乐。他自己是痛苦的,他所作的音乐,带给大家的却是欢乐。在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音乐大厅里面,外国人举行新年音乐晚会,一定要演奏《欢乐颂》。这个乐曲就是贝多芬创作的。贝多芬的痛苦经历和音乐成就可以激励我们,也可以安慰我们。
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前言里面就讲了:“所有不幸的人啊!切勿过于哀怨,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倘若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膝上休息一会吧,他们会安慰我们。”我们可能也会遇到一些苦难,但是我们看到世界上人类当中的那些也受过苦,可能受过苦比我们还要多的这些杰出人物,我们靠在他们的膝盖上面休息一下,听听他们是怎么过来的,走过来的,他们可以激励安慰我们。
读书与习惯:
获得知识的道路就是要努力学习。多读书,多学习,多求经验,就是前途的保障。读书要养成习惯。
英国哲学家散文家弗郎西斯·培根《论学问》对读书有较系统论述。读书的目的:“读书为学底用途是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识。”要增长才识,就要努力学习。读书是一种习惯,你平时习惯在孩子的面前读书,孩子的模仿力特别强,他会和你学习读书的。还有孩子需要鼓励,小孩子偶尔的读一次书,你就表扬他爱读书,他也会按照你希望的那样表现自己爱读书。
当然良好的习惯不只是学习,还有如注重锻炼身体,爱清洁卫生,遵守公共纪律等等。英国哲学家散文家弗郎西斯·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鄂华著《爱因斯坦传》(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告诉我们:
爱因斯坦从小善于思考。他小时有个问题一直在思考:“罗盘的指针为什么会转动?”他在小学时成绩不是每门都十分优秀,但数学成绩很好。喜欢沉思,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对什么问题都要问个“为什么”的寻根究底的顽强精神。五岁刚上小学时,父亲为了躺病床上的小阿尔伯特不寂寞,给他带回一个小罗盘。这是航海用的罗盘。有了它不会迷失方向。那指针始终指想向正北的方向。他就一直问罗盘里藏着什么东西。是什么使它指向一个方向?爸告诉他是地球磁力。但磁力看不见,也摸不着。他却非要去探求出个究竟来不可!他一生几乎都在思索与它有关的问题。
他10岁后小学毕业,进入中学。由于对许多功课不感兴趣,成绩比较平庸。但在意大利的米兰读中学时,他对光线产生兴趣。有一天,他躺在葡萄园里,阳光透过绿叶,纷纷落在他的脸上、身上,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明亮的光斑。他的心中突然产生一丝疑问:这些地球上无处不在的光线,它们究竟是什么东西?他们既没有形体,又没有重量,然而却无处不在。它们又是怎么从太空来到地球?他对普通的光线,苦苦思索了一个下午。虽然茫无头绪,但10年后他发现了相对论,终于揭开了光的谜团。
原来中学的训育主任对其父亲说:“他从事什么职业是无所谓的,因为你的儿子都将会是一事无成。”但他后发展了课外兴趣:数学和哲学。他自修完了中学所有的数学课程,为以后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6岁大学毕业不久发表了第一篇相对论的论文。说明了他对科学的创新和发展。
当然良好的习惯不只是学习,还有如注重锻炼身体,爱清洁卫生,遵守公共纪律等等。英国哲学家散文家弗郎西斯·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小学生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同时,也需要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习惯,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个人来讲,一种好习惯能使你终身收益。小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大的可塑性,许多好习惯都尚未养成,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教育者在上面勾勒出丰富的内容。所以小学阶段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榜样教育是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而优秀的名人传记可以帮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楷模,对形成自己的性格意志、人生追求、健全人格,可以获得必要的启示、借鉴和激励。
亲情与友情:
培养孩子的亲情,实际指培养孩子包括亲情、友情在内的品德和情操。它要求以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发展型、创造型人才。利用优秀的传记文学的榜样作用,培养少年儿童的亲和力,有利于孩子尊敬长辈,与同伴和谐相处,将来更好地与同事团结共事。 在美国的比尔·盖茨是连续多年的世界首富,他大学没毕业就去创业了。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聚集了巨额私人财富。他从母亲那里继承了一份被许多母亲忽视了的东西:赏识。1975年母亲节时,他给母亲的问候卡上写道:“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人差;您总是在我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原来比茨的母亲很会赞许孩子,给孩子以鼓励。孩子也懂得母亲的赞美。 中国第一个妇产科大夫林巧稚的传记里,写林巧稚年轻时参加考试的时候,有一个老乡考生病了,老师叫她陪同去医院,回来时考试已经结束了。她回家之后很担心,考试没有考完能不能被录取,其父亲认为她做得对的,不用担心有没有录取,因为你所做的是应该的,考不上也不用难过。后来没有想到她却被学校录取了。这个事情说明了林巧稚年轻的时候有爱心,与同学关系处理得好,这为她后来作为优秀医生职业道德奠定了基础。 2、选择阅读从传记文学中节选的名人故事(略) 3、教师或儿童文学研究者自己动手编少年儿童阅读传记文学选本 由于教师和儿童文学研究者,还有家长,最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学习情况,所以由教师或儿童文学研究者为主,吸收传记文学研究者和学生家长的意见,可以自编供少年儿童阅读的《传记选读》和《名人故事》。这样的方式编出来的书,可能从内容到体例,从文字到篇幅,对孩子更有针对性,更有吸引力,更适合教师的指导和使用。 三、让少年儿童分享传记文学的成果,关键在发挥教师和儿童文学研究者的指导和组织作用
由于初中和小学生知识面的限制,他们的学习计划一般由教师和家长在起指导作用,所以教师和家长、还有儿童文学研究者就有责任,帮助他们分享传记文学的成果。建议有关教师和家长、儿童文学研究者从选择推荐优秀传记文学或名人故事,指导阅读,开展讨论,甚至组织学生练习写作短篇人物传记等方面发挥作用。
1、指导阅读和开展讨论名人传记或名人故事
初中生和小学生阅读传记的方式可以根据他们年龄不同,采用不同方式。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由教师讲名人传记的故事,可以讲完整的一本传记,如讲《周恩来》、《居里夫人传》等;也可以选择合适的主题和故事,有针对性地讲给学生听。如市场上曾有《中外名人成长故事》、《中外名人成才故事》等书面世。教师要注意学生初听初读的直接感受,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要和学生对话、交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写读后感,提高作文水平。 不管用何种方式,教师都应该事先有个组织学生阅读传记文学或名人故事的计划,有明确的阅读目的,阅读书目和内容,阅读的进度和时间的安排,事后的总结。而这一切都应该争取所在学校领导的理解与支持,使这项工作纳入到学校相关的教学工作中去。 2、组织学生练习写作短篇人物传记或人物故事
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学习传记课文时,教师都可以尝试让学生来练习“为本地人立传”。考虑学生年级的高低,对做传记的要求、难度可以不同。比如可以让初中生选择自己最熟悉的身边某个长辈,了解他值得自己学习的品德或使自己感激的几件事,然后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而高中学生练习做传记,可以比照初中生做法,但在传记的形式和内容上,书面写作或口头表达要求更高。也可以考虑由教师邀请校内外某个优秀人物抽适当时间来讲他的生平,学生当场采访。让学生以他的生平,作为写传记的素材。然后比较各人练习后的结果,由师生来评论。也可以由学生为学校的若干老领导、老教师立传,这样联系方便些。这些练习对提高采访技巧、掌握传记的基本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肯定会有帮助。
3、开展阅读名人传记和名人故事要有计划持续进行
对少年儿童,具体说中小学的学生开展阅读名人传记和名人故事不能只靠一次讲座,一个活动,否则效果不会明显。我认为:先要有具体实施的计划,先要落实名人传记或名人故事的文本,其次要有时间安排,比如每周安排一次一节课,可以在课内外进行,再其次要取得有关领导的理解与支持。最后要有总结。经过实践,修改计划后,再坚持做下去,可能会有成效,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名人传记和名人故事中提高品德修养,提高写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