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52|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南民院附小学生优秀习作选》电子版第一期(第二部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23 13:29: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南民院附小学生优秀习作选》电子版第一期相关搜索: 湖南, 目录, 电子版


《湖南民院附小学生优秀习作选》电子版第一期目录



1、湖南民院附小简介(附:近期与英国、香港等地教育界的交流信息移动链接)

2、《湖南民院附小学生优秀习作选》(电子版)序言(方少文)

3、湖南师大教授、民院附小“办学顾问”刘铁芳教授为《附小语文报》(纸质)创刊号写的发刊词

4、《附小语文报》(纸质)各年级版已出版各期中所选的代表性习作

5、管季超从本学期学生《作文本》中挑选的学生优秀习作

6、从湖南民院附小2012年5月上旬举行的《现场作文赛》赛卷中挑选的几篇学生优秀习作(同时呈现原文和管季超的修改稿)

7、本站网友的自由跟帖评赏

☆说明:该电子版同时上传《现在网》“教育频道”管季超的个人专栏——《“管”窥天下》。
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13:29:54 | 只看该作者
从湖南民院附小2012年5月上旬举行的
《现场作文赛》赛卷
挑选的几篇学生优秀习作
(同时呈现原文和管季超的修改稿)














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13:31:51 | 只看该作者
我与书的故事(原稿)

湖南民院附小115班  凌凯蔚



    我是一只典型的“书虫”,不论在任何环境下我都可以看书。
    有一次,我写作业写累了,我就偷偷拿了两本书,骗妈妈说上厕所,就到厕所啃书去了。那时才中午十二点,妈妈应了我一声就睡着了。
    我站在厕所里,津津有味地看着书,跟主人公周游世界,一会儿在深山老林里击倒凶猛的老虎,一会儿又在深海里勇斗海怪,仿佛我已经置身于这个故事中了。
    这时,只听门外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音,把沉浸在故事中的我给叫醒了:“小宝,你是怎么了?难道你掉进厕所里了吗?一下午了还不出来!”
    一下午了?我带着满肚子的疑问走出了厕所,一看钟,心想:“完了,作业还没做完呢!”原来现在已经五点钟了。
    从这以后,只要我进了厕所,妈妈就隔两分钟叫一下,隔两分钟叫一下,真是叫我哭笑不得啊!不过,可以证明我随时随地都能“啃书”的事例可不只有这一件哦!
    今天,我老师发书了,其中还发了我最喜欢看的《动物大揭秘》,我一接到书,可谓是爱不释手啊!就连放学了走在路上也必须拿着看。我早就看见了不远处一棵树,由于我正在看书,于是便对自己说:“没事的,等一下再抬头望一下,绝对不会撞到的”这么一说,我就又不开始看书了,可是,在我还有十秒才抬头的时候,我的头与那棵树相撞了,那棵树倒是没什么事,再看看我,头已经接出一条红印子,感到眼冒金星,我说:“谁,是谁在打我!”定神一看,原来撞到树上去了,我感觉脸热热的,感觉生怕别人看见似的。
    你看,我果然是一个超级“啃书虫”吧!
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13:32:02 | 只看该作者
管季超老师的修改及点评

我与书的故事

湖南民院附小115班凌凯蔚



    我是一只典型的“书虫”,在任何环境下,我都可以看书。
    有一次,写作业写累了,我就偷偷拿了两本书,骗妈妈说上厕所,就到厕所啃书去了。那时才中午十二点,妈妈应了我一声就睡着了。
    我站在厕所里,津津有味地看着书,跟随主人公周游世界,一会儿在深山老林里击倒凶猛的老虎,一会儿又在深海里勇斗海怪,仿佛我已经置身于这个故事中了。
    忽然,门外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音,把沉浸在故事中的我给惊醒了:“小宝,你是怎么了?掉厕所里了吗?一下午了还不出来!”
    一下午了?我满腹疑问走出了厕所,一看钟,心想:“完了,作业还没做完呢!”原来已经五点钟了。
    从这以后,只要我进了厕所,妈妈就隔两分钟叫一下,隔两分钟叫一下,真是叫我哭笑不得啊!
    今天,老师发书了,其中还发了我最喜欢看的《动物大揭秘》。我一接到书,可谓是爱不释手啊!就连放学了走在路上也拿着看。看见远处有一棵树,心想:“没事的,等一下再抬头望一下,绝对不会撞到的。”我就又开始看书了。可是,当我准备抬头的时候,头与那棵树已经相撞了,那棵树倒是没什么事,再看看我,头已经撞出一条红印子,眼冒金星,我说:“谁,是谁在打我!”定神一看,原来撞到树上去了。
    你看,我果然是一个超级“啃书虫”吧!

    ●管季超老师评语:躲在厕所里看书的经历,管老师小时候也有过,看凯蔚同学的文章,仿佛又回到童年时光。
    假如能再适当叙述一下是何等样吸引人的故事让你沉迷书中,可能更吸引人。
    边走路边看书,不是一个好习惯。以后要克制一下才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13:32:49 | 只看该作者
小蚂蚁和书(原稿)

湖南民院附小109班  陈睿睿


    兰兰有一本珍爱的故事书,她很珍惜这本书,现在看来还像新的一样。可是她已经看了许多遍,熟记在心,差不多可以背下来了。
    一天,兰兰在户外游完时,发现嫩绿的草丛中,有一朵怒放的粉色郁金香,她十分喜欢,便将它小心翼翼地摘了下来,带回家中,夹在那本珍爱的故事书中,当书签用。
    那朵可爱的粉色郁金香中,睡着一只小蚂蚁。当它醒来时,已经被兰兰夹在书中,压得扁扁的,像书中一个小小的字。
    它发现自己被夹在书中,十分新奇。此时,一个沉闷的声音响了起来:“你是谁?是一个字吗?”“不是,我是一只小蚂蚁,被压得扁扁的,所以像字一样。”
    小蚂蚁四处走动,每一页都看一看,每一个字都会聊一聊。在书中,它过得十分快乐。
    一天,一个字问它:“为什么你可以走来走去呢?”“你也可以呀!”小蚂蚁热心的回答,“像我一样,不用害怕。”“但是——”一个字说,“主人发现我们走了,就看不成书了……”“没关系的,你们在书中走一走,兰兰主人还可以看新书了呢!”小蚂蚁鼓舞它们。
    字终于鼓起勇气,在书中游玩。有一次,兰兰一打开书,发现这是一个全新的故事。她十分高兴,津津有味地读完了这篇故事。
    以后的每一天,它都有走动,兰兰天天都可以看到一个新的有趣的童话。有一天,一个字走远了,可是大家一点都不担心,因为,这个字总有一天会回来的。
    从此以后,兰兰再也没有卖买过新的童话书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13:33:03 | 只看该作者
管季超老师的修改及点评


小蚂蚁和书(童话)

湖南民院附小109班  陈睿睿


    兰兰有一本珍爱的故事书,她很珍惜这本书,现在看来还像新的一样。可是她已经看了许多遍,熟记在心,差不多可以背下来了。
   一天,兰兰在户外游玩时,发现嫩绿的草丛中,有一朵怒放的粉色郁金香,她十分喜欢,便将它小心翼翼地摘了下来,带回家中,夹在那本珍爱的故事书中,当书签用。
    那朵可爱的粉色郁金香中,睡着一只小蚂蚁。当它醒来时,已经被兰兰夹在书中,压得扁扁的,像书中一个小小的字。
    它发现自己被夹在书中,十分好奇。此时,一个沉闷的声音响了起来:“你是谁?是一个字吗?”“不是,我是一只小蚂蚁,被压得扁扁的,所以像字一样。”
    小蚂蚁四处走动,每一页都看一看,和每一个字都会聊一聊。在书中,它过得十分快乐。
    一天,一个字问它:“为什么你可以走来走去呢?”“你也可以呀!”小蚂蚁热心的回答,“像我一样,不用害怕。”“但是——”一个字说,“主人发现我们走了,就看不成书了……”“没关系的,你们在书中走一走,兰兰主人还可以看新书了呢!”小蚂蚁鼓舞它们。
    字终于鼓起勇气,在书中游玩。有一次,兰兰一打开书,发现这是一个全新的故事。她十分高兴,津津有味地读完了这篇故事。
    以后的每一天,它都有走动,兰兰天天都可以看到一个新的有趣的童话。有一天,一个字走远了,可是大家一点都不担心,因为,这个字总有一天会回来的。
    从此以后,兰兰再也没有买过新的童话书了。

    ●管季超老师评语:陈睿睿同学的这篇童话是一篇了不起的杰作!想像新奇大胆,又有某种合理性。语言也生动自然,几乎不需要作任何改动,就可以投稿发表了!看睿睿的手写稿,字也写得工整开朗。挺好的!!!






--------------------------------------------------------------------------------------------------------------------------------------------------------
==相关链接:书本里的蚂蚁
王一梅
       古老的墙角边,孤零零地开着一朵红色的小花,在风里轻轻地唱着歌。一只黑黑的小蚂蚁,顺着花枝儿往上爬,静静地趴在花蕊里睡觉。
      小姑娘经过这儿,采下这朵花,随手夹进了一本陈旧的书里,小蚂蚁当然也进了书本,夹成了一只扁扁的蚂蚁。
     "喂,你好,你也是一个字吗?"书本里传来了很整齐的细碎的声音。
     "是谁?书本也会说话?"黑蚂蚁奇怪极了。
     "我们是字。"细碎的声音回答着。 黑蚂蚁这才看清,书本里满是密密麻麻的小字。"我们小得象蚂蚁。"字很不好意思地回答。
      "我,我是蚂蚁,噢,我变得这么扁,也象一个字了。"黑蚂蚁挺乐意做一个字。
       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第一天,黑蚂蚁住在第100页,第二天就跑到了第50页,第三天又跑到第200页,所有的字都感到很新奇,要知道,这是一本很陈旧的书,很久没有人翻动过了,而这些字从没想动动手脚,走一走,跳一跳,"我们真是太傻了。"字对自己说,现在,它们都学着黑蚂蚁跳跳舞、串串门。这有多快乐呀!
      旧书不再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
       有一天,小姑娘想起了那朵美丽的花,就打开书来看。啊!这本她原本看厌的旧书,写着她从来也没有看过的新故事,她一口气读完了这个新故事。
       第二天,小姑娘忍不住又打开书来看,她更加惊奇了,她看到的又是一个和昨天不一样的新故事。
        这时候,小姑娘突然看到了住在书里的小蚂蚁,问:"你是一个字吗?""是的,我原来是一只小蚂蚁,现在,我住在书本里,是会走路的字了。"会走路的字?小姑娘明白了,这本书里的字,每到晚上就走来走去,书里的故事也就变来变去。
       是的,第三天的早晨,小姑娘在旧书的封面上发现了一个字,它呀,走得太远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不过,这些字没有一个想离家出走的,它们全住在一起,快快乐乐的,每天编出新的故事。
      小姑娘再也没有买过故事书。

周锐(儿童文学作家)
(转自周锐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a91f901000321.html

(给《幼儿故事大王》编辑部的信)
冯季庆:
你好。今天我有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就是从你们的第三期读到了一篇好得不得了的作品------《书本里的蚂蚁》,可以毫不夸张地称为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王一梅也许在你们那儿发过一些作品,但我从没注意过。使我有点奇怪的是,你们居然没把这篇放进"特约作家专栏"。尽管在儿童文学界冰波是我最好的朋友,可我还是要说,冰波的那篇比《蚂蚁》差得太远了(你可以把我的信给他看,我也会写信对他说,他也应该和我一样高兴的,就像我们当年发现任霞苓那样高兴)。不过你们在"特别提醒"里将《蚂蚁》列为头条,说明你们还是挺重视的。我觉得近年来国内儿童文学的质量有上升趋势,确实可喜。
我给王一梅写了封信,请你转给她,谢谢。

祝安
                                    周锐   3、31



--------------------------------------------------------------------------------------------------------------------------------------------------------

==管季超老师补注:
       在此帖上传后约10天,我在网上浏览网文时,惊奇地发现,有一位成年作家的创作与这位同学的创作在故事情节的构思上不约而同。转帖于此,以供对读。





----------------------------------------------------------------------------------------



——童话是播种幸福的种子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梅子涵

  
    童话用一种非常特别的方式,讲述着我们经历过或者没有经历过的、我们已经想到或者根本没有想到的情感;我们想到过经历过的,童话给我们重温;我们没有想到没有经历过的,童话给我们启发;这里不是幼儿园教室,也不是小学课堂,而是大学的阶梯教室。我们在这样讲“童话”这样一个话题,有这么多的成年人来听——我不由地觉得社会真的进步了,浪漫的人多了,童年更有位置了。


400)this.style.width=400;">

  童话是真实的

  有一首歌叫《童话》,光良是这么唱的:“忘了有多久/再没有听到你/对我说你最爱的故事/我想了很久/我开始慌了/是不是我又做错了什么/你哭着对我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我不可能是你的王子……”
  歌里说“童话都是骗人的”,而我今天要讲的话题是:相信童话,童话是真实的。
  今天的中国人,很多成年人,乃至儿童,都不相信童话。
  有的成年人对我说,“我从儿子7岁开始就不给他看童话了,7岁以后走上的是一条现实的路,看童话,会受骗的。”
  有的小学生,我跟他们讲儿童文学阅读时,他们很认真地举手提问:“你让我们看童话,我们以后怎么进入现实里去呢?看了童话,我们会不会长不大?”…… 我总是和他们说,童话是真的,要相信童话,童话只会让你活得更真实。
  相信童话,这本身就成为一个人的格调;相信童话,这本身就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感觉、气息,成为他们的房子、马路……没有童话,是没有格调的,不相信童话,不会有优雅和诗意。
童话分明是想象的故事,怎么是真实的呢?我说,它的美妙是真实的,美妙给我们的感动是真实的;它的诗意是真实的,诗意和情感在我们灵魂里产生的回响是真实的;它的哲学是真实的,哲学对我们的生命,对我们一生成长的方向和影响是真实的;它给我们的温暖和善良是真实的……

  “小红帽”流传了三百年

  因为它真实,所以会流传;因为它真实,明明看上去是假的“小红帽”的故事,就流传了三百年。
  那不是假的吗?一个女孩子,被狼吃掉了,猎人把狼肚子破开来,她又活生生地出来了。
  可它的提醒很真实。小红帽送蛋糕和葡萄酒给祖母,妈妈叮咛得很清楚,顺着路往前走,不要走到路的外面去,可是小红帽忘记了妈妈的叮咛,听信了狼的引诱,去看美丽的花儿了,去听鸟儿动听的叫,让狼先到了祖母的家里,结果吃掉了祖母再装扮祖母,又把小红帽吞下。美丽的花儿固然值得看,动听的鸟叫也应该听,可是行走的道、成长的路,又的确要相信经验的提醒,要一心一意,不能东张西望,妈妈的叮咛是特定的语境里的真理,非要违背,那来临的是灾难和黑暗。
  相比较,母鸡萝丝合乎“走路”的规矩。《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有名的图画书。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时,狐狸就已经跟在她后面。但是她专注地往前走,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按时回到家吃晚饭。童话里的走路、散步,正是成长的路途。不东张西望,按照计划走,狐狸跟在后面也没有机会。

  童话反映人生哲学

  安徒生的童话虽是想像,但他的哲学是真实和深刻的。丑小鸭,如果忍受忍受再忍受,最后就是一只丑老鸭。忍受不了,翻墙而去,一路颠簸,来到湖上,终于成为一只天鹅。天鹅的故事不止是它来自天鹅的蛋,还来自小鸭子的越过栅栏而去。
  这样的故事的哲学,对真实的人生是有用的。安徒生的时代我们没有经历过,可是对那个时代的描述倒是特别令我们想念。那个时代的人相信童话,这种相信,造就了安徒生。
安徒生在河边玩,在桥头洗衣服的女人说,你在知道吗?我们这条河很远的对面,有个古老的东方帝国,那儿有穿着漂亮的衣服的皇帝,有漂亮的王子。安徒生相信女人的话,老想着有一天,从河的对面,走来漂亮的东方王子……这种对美好传说的向往,促使安徒生写了那个著名的童话故事《夜莺》。
我们再来看一只小兔子和一只大兔子的故事,书名叫《猜猜我有多爱你》。两只兔子用各种方式和语言表达对彼此的爱,小兔子最后说:我爱你,远到月亮那里!大兔子说:我爱你,远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
前不久也是在杭州,我给来自浙江省各地的中学老师讲儿童文学。炎热的夏天,老师们听了半个月课,都已买好票,准备课一结束就回家,回到妻子、丈夫和孩子身边。那天上午,他们听了我这个故事,听到“我爱你,远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的话,不少人纷纷换了票,回老家先去看望自己的爸爸妈妈。一个童话故事,可以让成年人改变线路。

现实生活里有童话

有的童话,看上去荒诞,其实讲的是普遍真理。比如我们来看这个《公主四点会来》。
这是一个体面的男人,未婚。他背着照相机来到动物园,经过凶猛的狮子笼前,他没有停下来,经过可爱的长颈鹿笼前,他也没有停下来,经过美丽的小鸟笼前,他还是没有停下来。最后他在一只丑陋的土狼面前停下来了。这只土狼乱乱的毛,眼角甚至有眼屎。可体面男人竟然停下了,土狼也对他一见钟情,附耳轻声对男人说:“其实我是一个被施了魔咒的公主。”
男人问:“你还能恢复你原来的模样吗?”土狼说:“能,只要有人肯向我发出邀请。”男人说,好,我请你今天下午四点到我家来做客。
男人回到家,对着镜子打扮,戴上领带,穿得整整齐齐,在桌上铺了好看的桌布,准备了许多精致的小点心,激动地等待着土狼的到来。
门铃在四点准时响起,土狼来了,脸上戴着一只大口罩,手臂上挎着一只绿色的淑女包。男人把土狼请进门,土狼吃得杯盘狼藉。
吃饱喝足后,土狼沮丧地坦白:其实我不是公主。
男人说,我知道!他早就知道她不是公主。但只要体面的男人喜欢她,那么即便她只是一只“土狼”,她也是他的公主!
这个看似荒诞的平民版王子与公主的故事,把真实的可能和希望描述给普通人,而不是给王子和公主。格林童话里的爱情是一种象征,这个故事则描绘的是寻常生活。

童话让平淡变神奇

童话有时是荒诞的,有时也会亲切得和真的一样。“爷爷和蓝布”的故事就是这种亲切的童话。它几乎就发生在所有人的家里,但是我们却经常视而不见。
这是一个关于爷爷的故事,故事从一条蓝颜色的毯子开始。蓝颜色的毯子是爷爷做的,小约瑟从小盖着爷爷做的这条小毯子,那么温暖舒服,恶梦一个也不会来。
约瑟渐渐地长大了,毯子老旧了,妈妈要把它丢了,可是约瑟不舍得,他说:“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拿起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地看,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地剪,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爷爷为约瑟做了一件奇妙的外套!
约瑟又长大了,外套也老旧了,爷爷把外套变成了背心。背心也老旧了,变成了领带。领带也老旧了,变成一块手帕。最后变成一粒蓝色纽扣。有一天,蓝色纽扣不见了,全家人惊慌失措。爱通过这样的方式描述出来,让人感动。
这个奇妙的故事的书名是:《爷爷一定有办法》。
在重复的生活里,我们很少感动,童话却给了我们感动!到底生活是真实的,还是童话是真实的?或者它们各有不同的真实?

成年人喜欢,童年才有机会

成年人如果相信童话,孩子也一定会相信。
去年是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他的名字成为经典,不仅因为丹麦的孩子们喜欢他的故事,首先是那个时代的成年人喜欢。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出版后,很多孩子喜欢,很多成年人也喜欢。
著名的《柳林风声》出版后,作者格雷厄姆收到了当时的美国总统老罗斯福的信。这位总统告诉他自己兴致勃勃地读了三遍。一个总统为了自己喜欢读的一本童话,写信给一个英国作家,不远万里。
《哈里·波特》出版后,孩子们排队购买,有的由成年人陪伴,成年人的陪伴和等候使孩子们有了机会。
没有成年人的喜欢,童话要进入童年很难。孩子们的书包里,全是教科书,感觉好重。一个感觉生命好重的人,不会有灵感。
我曾对很多成年人说,在孩子的书包里放一本有趣的童话吧。书包就会变得轻起来!不信可以试试看。
----------------------------------------------------------------------------------------------------------------------------------------------------------


儿童文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课程资源  
——访人教社小语编辑、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  

  
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有密切关联  
中国教师报:您既是人教社的编辑,又是儿童阅读推广人,为什么会想起来做儿童阅读这件事呢?   
  王林:这有几个原因。儿童阅读是一个大的潮流和趋势。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教育改革,都非常重视阅读,包括中国的香港和台湾。阅读是整个学习能力的核心,没有阅读,其他能力都谈不上,但我们在这方面关注的不是很够。一些语文老师注意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但是缺少方法,只教一本教材,没有办法让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数量。
  

  还有一个原因,我做过童书的编辑。当时我选择了一些非常经典的童书,但销量很少。因为买什么书,选择权不在孩子手里,而在家长和老师手里,而他们自己这方面的阅读经验也是缺乏的。   
  所以,我们想打通这个关节。在儿童阅读推广过程中,台湾提出这样一个口号:“大手牵小手,阅读同步走”,大手应该是我们的家长、老师,甚至是学校的图书管理员,他们去牵着孩子们的手,在儿童文学阅读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快乐。但对于我们来说,现在首先是“大手牵大手”——让对儿童阅读有相当研究能力且知道什么是好的童书的人,去推荐给家长和老师一些好书,进而实现“大手牵小手”。   
  中国教师报:在一些大城市,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已经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但在很多地方,谈到“儿童阅读”,可能还比较陌生。并且,有些家长认为,阅读比较耽误时间,更愿意看到实际的成绩,您对此怎么看?   
  王林:我充分理解家长的心情,对阅读有这种功利化的理解。我们有时免不了会从功利的角度去思考,但有时看到的是有形的小功利,没看到无形的大功利。这个大功利就是孩子的健康、孩子的成长。   
  阅读是潜移默化,不会药到病除。但有时阅读也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我的孩子三岁半,她在两岁时,不刷牙,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抗拒,我就让她看《小熊不刷牙》,她很快就愿意刷牙了,这就是看得到的功利。比如,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有密切关联。学生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阅读越早越有利,这也是看得见的功利。   
  当然大部分的书籍不这么实用,而是告诉孩子做人的方向和道理,告诉孩子善良和爱。这些东西在日常看不出来。阅读是一颗种子,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显示力量,我们不知道,但它就是一种非常伟大的力量。   
  美国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有一个关于阅读的定律,很简单实在:   
  1. 你读得越多,你就知道得越多;   
  2. 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3. 你越聪明,你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就越长;   
  4. 你学习的时间越长,你获得的文凭就越多、越高;   
  5. 你获得的文凭越多、越高,你工作的时间就越长;   
  6. 你工作的时间越长,你赚的钱就越多。   
  在竞争激烈的未来社会中,生存能力是父母要为孩子考虑的第一要素。那些认为阅读耽误学习时间的大人们,需要反思一下。   
儿童阅读要以经典的儿童文学为主  
  中国教师报:孩子的时间有限,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呢?什么样的书才是好的童书?   
  王林:什么是好的童书,我可以列出很多标准。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好书一眼就可以认出来。这种说法可能很主观,但长期用心研究童书、关注童书的人会深有体会。   
  而选择什么样的书给孩子读,从国外和台湾地区的阅读经验看,儿童阅读应当以经典儿童文学为主。提到经典作品,很多大人脑子里首先想到的是类似《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这样的经典名著、鸿篇巨著,却很少知道像《猜猜我有多爱你》、《夏洛的网》这样的经典儿童文学名著。这是因为我们自己缺乏这样的阅读经验,因此也习惯让孩子们首先去读那些世界文学名著。由于这些名著同孩子的理解能力有一定距离,会挫伤孩子的阅读兴趣,把孩子推离书本。   
  为什么儿童阅读要以经典的儿童文学为主呢?   
  第一,儿童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兴趣与成人不同。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我们都能感受到儿童思维方式和成人不同。在阅读方面,儿童更注重形象是否活泼生动,故事是否有趣,情节发展是否符合逻辑。他们在阅读目的上,更强调休闲而不是获取知识,孩子从文学书中获得的启迪是多方面的,所以成人不要把它们看成是“闲书”禁止孩子阅读,不爱阅读往往是不爱学习的主要表现。   
  第二,儿童文学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最有效方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都会意识到,为儿童写作并不是把成人的思想、信条强加给儿童,作品的内容和结构都应该符合并激发儿童的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一切”,创作儿童文学作品时,要尽可能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心理,反映儿童的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表达儿童的情感和愿望。   
  第三,经典的儿童文学也包括很多知识型的内容。大人们有这样的体验,给孩子们直接讲一个科学道理或生活知识,他们不一定爱听,但如果是包含在故事当中来讲,则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看电视、上网虽然也是获取知识的方式,但它们本身不能取代书本阅读。书本阅读通过文字描述,更能引发孩子的思考,更能拓展孩子的想象。   
语文教育没有儿童文学将是残缺的  
  中国教师报:2005年,您在人教社小学语文教育网上办了一个“萤火虫教师读书会”,迄今已经4年了,办这个读书会基于什么样的想法?   
  王林: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大手拉大手”。为什么一些孩子年龄越高,阅读兴趣反而下降呢?我认为很大原因是我们的老师们视野不够宽阔,对孩子稚嫩的阅读兴趣保护不够。儿童的阅读要靠成人来引导。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们爱读卡通漫画,比如《机器猫多拉A梦》、《奥特曼》。当然,这些图书我们并不完全排斥,但这是儿童阅读在没有成人引导下才出现的状况。我想如果家长不断引导、老师不断引导,儿童的阅读状况是可以改变的。   
  读一本好的童书得到的启迪和感悟不会比读教学名著得到的启迪少,所以,我建议老师们多读儿童文学,才在网上办了一个“萤火虫教师读书会”,每个月给老师推荐一本儿童文学作品。   
  我告诉老师,不要把它当作一种任务,而是自我救赎,自我成长,好的童书首先对教师有帮助,才能对孩子有帮助。教师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己得应该先有责任感。真正的儿童文学是适合所有大人和孩子的。比如《妈妈的红沙发》这本书,家里发生了火灾,东西被烧光了,但是外婆说:“幸好我们还年轻,可以从头开始。”多么乐观的人生态度!于是外婆、妈妈和孩子三代人开始了努力攒钱重建家园的过程。妈妈辛苦工作赚的小费、小女孩打工的钱、外婆在菜市场讨价还价节省开支的钱,都存在一个很大的玻璃瓶里,三个人共同的梦想是买一个布满玫瑰图案的绒布沙发,一张全世界最棒的沙发。当瓶子里的铜板攒满了,她们如愿拥有了梦想中的沙发。好书会通过有趣的方式,告诉孩子人生的方向。   
  中国教师报:读书会的效果怎么样?给老师们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王林:读书会的效果非常明显,有的老师在网上发帖说:“还好我在有生之年看到了这样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还有一些老师将教学设计在班级当中运用之后,极大地激起了学生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我们的阅读推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儿童文学的出版生态。浙江宁波有一个学校,它旁边有一些小书店,以前它们只卖练习题和日本的口袋书。我们在学校里进行阅读推广之后,就不断有孩子去问有没有《草房子》《夏洛的网》这些书,慢慢地,周边这些小书店进书的渠道都得以改变了。所以,对儿童阅读推广来讲,我们把自己定位成“行动者”,就是不抱怨,不等待,不着急,一步步做得比较扎实。我们希望把本土作家的经典作品推荐给孩子们,我们觉得这些作品是值得永远放在他们的书架上,值得永远搁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的。   
  我们经常看到日本一些童书的版权页上,注明的印刷次数多达上百次。家长小时候看的书,长大后也会买给自己的孩子看。我们做儿童阅读的推广工作,不光是为了儿童文学本身,从另外一个角度也是为了语文教育本身。如果语文教育没有儿童文学这样一种很重要的课程资源参与,将是很残缺的语文教学,这样的教学容易走入死胡同。   
教师应该把童书作为课程资源引入到教学中来  
中国教师报:您认为,对学校和教师来说,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孩子读一些真正好的儿童文学作品?   
  王林:儿童阅读运动的推进需要社会、家庭、图书馆、社区和学校等多方面的努力,但毋庸讳言,主阵地在学校,在每一位睿智的校长身上,在每一位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身上。   多年来,很多老师已经习惯了教语文就是教语文教材,一学期下来就让学生学了二三十篇课文。但是,我们认真想一想,学生仅靠一本语文书是否就能获得较高的语文素养?没有一定阅读量的支持,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何以能顺利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否单靠一本教材就可以激发?对老师而言,年复一年地重复教一本教材,是否有时会觉得工作无趣?   
  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老师们比过去更加重视课外阅读,逐步认识到要运用多种课程资源来进行语文教学。但是,很多老师还是只有布置,而缺乏具体的指导,大多时候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布置学生看哪些书,该如何看,又该如何来落实。   
  因此我建议,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在班上推广儿童阅读。一个老师不能一个学期只教一本语文教材。教师应该突破教材的限制,把童书作为课程资源,引入到教学中来,这会比只教一篇课文效果好得多。   
  中国教师报:您对班级读书会有什么好的具体建议吗?   
  王林:组织好班级读书会,要解决好经费问题、时间问题和活动问题。老师最好不要收钱统一购买,而是建议家长去附近书店购买,以避开敏感的收费问题。你还可以提议学校图书馆购买,如果图书馆没有,你还可以建议学生分别购买不同的书,然后带到班上交换。对于经济困难的地区,建议老师们采用大声朗读的方式,即买一本书,抽时间念给学生听,学生通过听建构出的想象世界也很精彩。事实证明,大声读对孩子的语文素养也是很有帮助的。   
  老师要改变以前对课文进行烦琐的分析的做法,把一些时间用于教材外的阅读。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语文学得好的人,大部分得益于课外。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非经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不可。在美国有的中小学校里,一直推行着持续默读(SSR)的阅读教学方式,其目的是激发学生自行阅读的兴趣,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其大致的做法是:每天抽取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在教室内由学生自行挑选想看的书籍、杂志或报纸阅读,老师不提问,也不做任何分数记录。其教学效果成绩斐然。我们不必每天,但每周一两次还是应该的。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制定“阅读高手记录表”,鼓励学生记下自己课外阅读情况,当达到多少本的阅读量时,给予相应的奖励,例如评为“阅读小博士”或者“×星级的阅读明星”,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可以有不同的鼓励方式。   
我建议每学期在班上进行两三次班级读书的讨论会。精选两三本图书让所有学生都读,然后发表自己的读书心得。在讨论前,老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应该事先掌握阅读的材料,并拟订大概的讨论方向。如,文学作品大致可以从作品内容、精彩赏析、厘清疑惑、延伸思考等方面来设定问题。老师还可以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在讨论中适当穿插逸闻趣事,增加讨论的趣味。   
儿童阅读推广,期待看到更多政府的身影  
  中国教师报:但也有一个问题,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农村,阅读资源很匮乏,能够给孩子看的书并不是很多。   
  王林:最优秀的童书在书店常常买不到。面对中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状况,我们只能尽力而为,先把“儿童阅读”推广到能接受的地方,推到家长和老师的心坎里去。现在,儿童阅读正在为更多的人接受,正在朝正常的方向走。   
  我去的一些地方和学校,还发现了这样的情况。一些学校尽管买了很多书,但把图书锁起来,不借给学生看。因为上面来检查时通常是看图书的馆藏率,而不是借阅率。这样的考核机制也束缚了校长和教师推广儿童阅读的积极性。所以我在各地推广儿童阅读时经常说,让书籍为孩子活起来。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校长和老师慢慢地接受了这种理念。
  

  中国教师报:现在,也有一些老师,用一己之力来扩大孩子的阅读面。他们自己花钱买书,自己去推广儿童阅读。但个人的力量往往是非常微薄的,我们非常担心,当这些老师离开了,退休了,谁又来保证这个事情继续持续下去?   
  王林:的确,儿童阅读推广目前仍然处于民间自发状态,依靠的是一群儿童阅读推广人的热情。由于缺乏政府力量的支持,虽然声音越来越大,但在热闹后面却略显疲态。   
  放眼世界各国及地区的儿童阅读推广,都有政府的身影。例如,美国教育部曾陆续提出“挑战美国阅读”、“卓越阅读方案”。布什曾提出“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改革方案,并且将“阅读优先”作为政策主轴,拨款50亿美元,希望在5年内,让美国所有学童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具备基本阅读能力。2003年初,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从电视到网络,到处都看得到政府宣传阅读的信息。日本文部省曾专门确定“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在中国台湾,当局也曾主导“焦点三百”活动,选取300所阅读薄弱学校进行重点扶助。在中国香港,政府一直把“阅读”作为课程改革的四大关键改革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香港小学生在2007年国际儿童阅读素养的测试中,名列世界第二。   
  当然,在我们的儿童阅读推广方面,政府并不是无所作为,也有一些像推荐书目、捐赠图书的活动,但总觉得力量没有到达“根部”和实处。例如,推荐机制的公正与透明,捐赠图书使用效率的反馈,等等。对于中国的儿童阅读推广而言,目前,民间有热情,政府有资源,两相结合,才能使作用最优化。   
  王 林: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辑,课程教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为我国培养的首届儿童文学博士。2002年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参加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编写。编著有《儿童文学概论》和《幼儿文学》教材,翻译《你见过仙女吗》《七只瞎老鼠》等儿童文学作品。   
  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国内儿童阅读运动的开展,推动班级读书会的开展,创办“萤火虫教师读书会”指导教师的儿童文学阅读,合著有《中国儿童阅读6人谈》,主编有《作家和你谈课文》《阅读不偏食》。  
   
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13:34:41 | 只看该作者
书(原稿)

湖南民院附小124班  方婉晴


    书,伴随我成长,它是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清晨,是我站在沙发旁,大声地朗读语文书中的篇篇课文。天气好的话,我会拿着书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细细地品味这些书。那样的感觉异常美妙!
    中午时分,吃完饭过后,睡一个午觉。清醒后,坐在床上,边看书,边呼吸着大自然带来的新鲜空气。或是打开收音机,一边享受音乐,一边品味着书香,让人心旷神怡!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躺在床上,看一则寓言。那些寓言里,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去读。看完了,我依旧躺在床上,慢慢进入了梦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书已经成为了我每日必不可少的精神粮食。成为了我进步的阶梯。
    我觉得,读书就像挖井取水一样,掘得越深,水则越多。读书还应该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如饥似渴地学习才会有所进步,有所提升。
    书,伴随我走到了九岁。我的生活少不了书籍。我们就像一群鸟儿,在书的天空中自由飞翔,无遮无拦。而我们不能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漫画书上。那些书没有一点儿用途,除了可以让我们稍稍放松些,所以不要看那些“垃圾书”,而看些小说、故事会比看它强。
    书,我离不开你。你在我悲伤时,成为我的安慰;在我高兴时,成为我的伙伴。我喜欢你!
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13:34:52 | 只看该作者
管季超老师的修改及点评


书——我成长的伙伴

湖南民院附小124班  方婉晴


    书,伴随我成长,它是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清晨,我站在沙发旁,大声地朗读语文书中的课文。天气好的话,我会拿着书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细细地品味。那样的感觉异常美妙!
    中午时分,吃完饭,睡一个午觉。清醒后,坐在床上,一边看书,一边享受音乐,让人心旷神怡!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躺在床上,看寓言故事。那些寓言里,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去读。看着看着,慢慢进入了梦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书已经成为了我每日必不可少的精神粮食。成为了我进步的阶梯。
    我觉得,读书就像挖井取水一样,掘得越深,水则越多。读书还应该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如饥似渴地学习才会有所进步,有所提升。
    书,伴随我走到了九岁。我的生活少不了书籍。我们就像一群鸟儿,在书的天空中自由飞翔。而我们不能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漫画书上。那些书没有一点儿用途,除了可以让我们稍稍放松些。所以不要看那些“垃圾书”,而看些小说、故事会比看它强。
    书,我离不开你。你在我悲伤时,成为我的安慰;在我高兴时,成为我的伙伴。我喜欢你!

    ●管季超老师评语:婉晴同学的文章前半部分是按一天的时序来写的。她想说明书与她的个人生活须臾不可分离。这样的写法是可以的。
    漫画书种类繁多,其中有一些可能思想含量不高。优秀的漫画作品也是好的课外读物。如丰子恺的漫画,如布劳恩的《父与子》,不但画得有趣,思想容量并不比文字书少。你说呢?
    假如我们不对一件事物作更全面的考察,很容易就产生一些偏见。而广泛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辨别能力,消除偏见。

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13:37:43 | 只看该作者
小树和小孩(原稿)

湖南民院附小二年级136班  何晔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个小朋友和他的爸爸种了一棵小桃树。小桃树的树杆很细,细得就像头发,又像面条。
    小孩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点子,说:“爷爷,我们钉根钉子在小树上吧,这样我就能分辩我长高了还是没有长高。”爷爷答应了。小孩站上去一量,一模一样。
    从那以后,那个小朋友天天给小树浇水,施肥,小树很快长大了,可是,好个小朋友变得很挑食了,每天只吃肉,不吃青菜,他想“明年春天我就能吃到鲜美的桃子了”,他沾沾自喜。
    第二年春天,那个小朋友来到桃子树下,又看到了那根钉子,他站到钉子下,可怎么够也够不着,他说:“我去年还够得着的,今年为什么够不着呢?”他左想右想,终于想出来了,他想“我以后再也不挑食了。”
    在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挑食”。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13:37:53 | 只看该作者
管季超老师的修改及点评


小树和小孩

湖南民院附小二年级136班  何晔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个小朋友和他的爸爸种了一棵小桃树。小桃树的树杆很细,细得就像头发,又像面条。
    小孩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点子,说:“爷爷,我们钉根钉子在小树上吧,这样我就能知道我长高了还是没有长高。”爷爷答应了。小孩站上去一量,留下了第一个标记。
    从那以后,那个小朋友天天给小树浇水,施肥,小树很快长大了,可是,好个小朋友变得很挑食了,每天只吃肉,不吃青菜,他想“明年春天我就能吃到鲜美的桃子了”,他沾沾自喜。
    第二年春天,那个小朋友来到桃子树下,又看到了那根钉子,他站到钉子下,可怎么够也够不着,他说:“我去年还够得着的,今年为什么够不着呢?”他左想右想,终于想出来了,他想“我以后再也不挑食了。”
    在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挑食”。

    ●管季超老师评语:何晔同学的文章是依据《父与子》中的一组四格漫画写出来的。故事情节的叙述比较合理,这篇文章是可以“成立”的。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何晔同学显然是误读了漫画作者的原意。漫画作者是想说:人在长高,树长得更快,所以在第四画面中,小朋友的脑袋够不着那棵作标记的钉子了。漫画家在这里寻找到‘漫意’。

    这是一个有趣的“误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9:18 , Processed in 0.07552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