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来云往
◎《教室里的课桌椅》 吴蓓
“国内教室的安排,其用意就是突出老师的作用——老师是知识的传递者,他或她理所当然要比学生高出好几截。”
我倒是觉得这教室的安排不是为了凸显教师高高在上的地位,而是国情所致,迫不得已吧。毕竟因为教师的注意力有限,教室空间、课堂时间也有限,哪还能容老师像国外那些小班制一样的进行教学呢?美国著名的教育家鲍耶尔就说过:当班级的学生数超过30个人的时候,教师的注意力就从对个体的关注转为对班级的控制。
想起那天我批评一上课玩东西的小家伙,他倒好,好奇地问:“老师,我的手放在桌下玩的啊,你怎么看得见?”呵呵,他不知道站得高,就能望得远,课堂上的班级整体情况站在讲台上的我一目了然啊。
“中国的家长和老师,在现行的教育体制里,往往轻视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往,只看重学生的书面成绩。同学之间的交往,不仅仅是相互学习,也是人的情感需要。”
严重赞同。所以那天的家长会上我特意跟家长谈到孩子们来学校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也是培养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孩子间相处的快乐与喜悦,争吵与哭泣,我想都是他们成长路上应该遇到的。
◎《为什么学校公共生活需要学生自治》郑杰
◎《迟到的公正》 吕栋
我想这两篇文章可以结合起来阅读。郑杰校长在文中将放手让学生自治的理由阐述得淋漓尽致,而吕栋老师文中的做法我想应该算是放手让学生自治的一种实践吧。但结果呢,理论在现实中却总是会出现很多师者无法解决的状况。
◎《〈月光启蒙〉:母亲的光荣抑或悲哀》
这是看云老师评点《月光启蒙》一文的,记得这文章在《新教育》第2期的主题“教材中的母亲和母爱”中也被评点过。课文中总结升华一段,是将原文中两段文字合并为一,放在最后,人为地显现出特别的思想境界。
教材文章的选用和编辑,我想其实也是件不容易的工作吧。
◎诵读:《吉檀迦利》泰戈尔
喜欢《吉檀迦利》,喜欢泰戈尔,喜欢冰心,喜欢“诵读”这个栏目。这期里遗憾的将泰戈尔的名字印错了噢,白璧微瑕。
◎《永不放弃你的希望》 曾奇峰
“希望就是力量。在很多情形下,希望的力量可能比知识的力量更强大。”
前几天看娱乐新闻,范冰冰在谈到美丽时,她表示:“其实别人看到你漂亮,是因为你拥有一张有梦想的脸。”个人觉得这是范美女说的最有品位的一句话。
◎《星星的孩子,星星的诗》
美的诗歌,纯的心灵,多么好的一个世界啊,而本来我们的世界就该是这样的吧。
“清晨醒起,以喜扬的心,来致谢这爱的又一日。日中静息,默念爱的浓欢。晚潮退时,感谢地回家,然后在睡时祈祷。因为有被爱者在你的心中,有赞美之歌在你的唇上。”喜欢纪伯伦。喜欢因为心中有爱而活得精彩的徐添老师,向他致敬。
借用一段纪伯伦的文字表达我此时的感受:我以为“过去”不过是一段逝而不返的时间,“未来”则是一个我决不可能达到的时代。可是现在,我懂得了,眼前的一瞬间有全部的时间,包括时间中被期待的、被成就的和被证实的一切。
“爱是自己活出来的,别人看到了,别人也活出自己,这样的爱,就是彼此温暖的爱,星星的爱。”感谢你们——内心温暖敢于行动的人。
◎《存异求同,文理相通》
为执教的刘家宏老师叫好,数学老师敢于挑战语文,并且上得如此精彩,我们这语文老师就更该好好思考我们的实际教学了。如果对于课堂,我们都能如此用心,那么我们的课堂又怎能不精彩呢?
点评的李玉龙老师也是直言不讳,喜欢这种结合教学过程中每一步来点评的东东,这最让人有收益,毕竟教学之后笼统的点评总会有言不由衷的感觉。只是感觉李老师的点评应该更精彩,这个显得有点粗糙(主编老师,莫批评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哈,呵呵)。欣赏点评的最后一句“当然,也未必一定要有什么特别的结语”,有趣噢,现如今很多的教研课已经是有“凤头”、“猪肚”、“豹尾”的要求咯,而事实上也不一定都得“凤头”“豹尾”的,不然有时就像在演戏。
◎《原动力:学校的精神文化》 奚亚英
文章里针对学校文化建设谈得很细,而我们正在搞特色学校建设活动,于是文中的一些妙招就被我偷了。(不过,吃茴香豆的老先生说过:“读书人窃书不算偷。”那我这拿来主义其实也不算什么哈,呵呵)
◎《学生喜欢这样的成长足迹》 张曼凌
小曼老师的这招真是好,决定了,以后也拿来用用。(又偷了一回,呵呵。)
◎《我孩子的课文》 于爱群
这文章让我想起郭初阳老师那些分析课文的文章。我们的教材里不知道有几篇文章经得起这样的剖析哦,太多的应景,太多的教条,悲哀。
◎《一个完美孩子的定义》 王书亚
肖川老师说:“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领着一群不完美的人逐渐走向完美。”的确,我们都不可能遇到完美的世界,但总可以将其变得更好。这份建造的责任,在我,在你,在我们每个人的肩膀上,并且要传递给正在成长的孩子。
◎《对话录:封闭社会的开放教学》
不知何故,读完此文,心里沉甸甸的。是我们的教学错了,还是我们的现实社会错了?但如同郭初阳老师说的一样“前进一步,就是一步”,那就努力吧!
喜欢那句“认识你自己,爱你的邻居”,我想把它改为“认识你自己,爱你的朋友”用在我班上,小学一年级,我想这样也许适用些吧。
◎《生命因你而动听》
很意外地在书上看见自己的文字,从惊讶,到感激。“不在你的面前,我的心就不必知道什么是安逸和休息,我的工作变成了无边的劳役海中的无尽的劳役。”(泰戈尔语)谢谢您们,一路的引领和陪伴,生命因你而动听。
◎《成人之美》 梁卫星
现实的教育生活总让人心灵沉重,文中邹哥教育学生的做法,以及后面海老师的分析,让人莫名的难过。“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作践人的,它作践到了让我们主动去作践我们自己”,想哭。
无论生活里到来的是快乐,还是忧伤,都让我们向着明亮的那方,向着明亮的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