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676|回复: 17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相关主题资讯专帖:教育博客写作与教师专业成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8 03:3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1月
一、研究问题的定位
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位于“重要性”和“具体途径”之间,即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能性”问题,或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实然性——应然性)
本文的立足点在知识基础。……有研究表明,教师知道什么以及怎样表达自己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教师知识的深化是促进他们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主要途径。
几个概念界定:
"教师“——中小学教师;
“实践”——一种在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来回修正二者的辩证张力,行动与反思互动;
“知识”——持实用主义观点,“知识”是一种行动的工具,具有实践性和能动性。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规范化、教师专业自主权、教师个体的专业自主发展以及教师得以安身立命的条件保障。
教师具有何种知识?
理论性知识——外显、系统、可表述、研究比较成熟,通常停留在教师的头脑里和口头上,是教师根据某些外在标准认为“应该如此的理论”。
实践性知识——隐蔽、非系统、缄默、很难把握,是教师内心真正信奉的、在日常工作中“实际使用的理论”,支配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动中。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a)它影响着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和运用;b)它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c)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二、什么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一)有关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
“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特别强调教师个人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教育观念,认为这些观念决定了教师的日常行为;强调其在特定专业知识场景中的作用。教师的个人实践理论以及他们工作的知识场景对其教学实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教师个人理论”,强调实践性、行动性、情境性、个体性和开放性。
使用“教师实践性知识”概念的理由:一、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不完全是个人的、独特的,它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并具有道德上的规范作用。二、“知识”这个概念比“理论”更加宽泛、能够囊括更多的内容,包括不够系统、严谨、逻辑的“认识、理解、解释、看法、观点”等。
定义: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可能的研究思路:
(1)从哲学的角度探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哲学基础以及此类知识的认识论特点;
(2)从历史的角度追溯教师职业发展和教师知识基础的演变过程;
(3)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教师知识乃至身份的社会文化意义,分析教师在社会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和发展空间;
(4)从教师日常工作入手,考察教师实践性知识在典型知识场景中的具体行为表现以及教师自己的意义解释;(5)结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讨教师实践性知识在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师培训和校本管理中有可能发挥的作用;
(6)在教师实践性知识初步系统化、条理化的基础上,研究并尝试以激发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教师教育方式。
(二)有关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构成
1 教师的教育信念
2 教师的自我知识,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估、自我教学效能感、对自我调节的认识等。
3 教师的人际知识,包括对学生的感知和了解;热情;激情。
4 教师的情境知识,主要透过教师的教学机智反映出来。
5 教师的策略性知识,主要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主要基于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思考。
6 教师的批判反思知识,主要表现在教师日常“有心”的行动中。
有研究表明,上述各部分知识在强度上和力量上存在差异,越是处于中心的知识对教师行为的影响越大,也越难改变。
(三)有关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状态
按教师对其实践性知识的意识和表达的清晰程度,此类知识可分为1)可言传的;(2)可意识到但无法言传的;(3)无意识的、内隐的。
1、可反思性
2、实践感
3、行动性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和变化也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可以用同化与顺应来解释。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
三、为什么要强调教师实践性知识
(一)为教师赋权提供批判性武器
强调教师实践性知识是为了肯定教师职业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和教师的优势所在,以增强教师的自尊和自信。
(二)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建设性工具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因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还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设性工具———不仅有助于理解教师行为的意义,而且还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找到切实可行的出发点。
任何教育改革都不仅需要促进教师知识的发展,而且需要首先了解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只有以此作为基础,才有可能进一步深化教师的知识,以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










利用教师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08-07-01
http://blog.163.com/feixue_yiren ... 838720086195229422/
  






研究背景:北京市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2007年承担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向课题暨北京市级“十一五”重点课题《通过完善校本资源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在研究项目中一项是利用教师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项目。将我们已有的个人成长记录袋丰富,完成教师个人成长历程集锦,通过博客建立交流,反思等内容从而达到教师主动的专业发展。并通过博客圈子的方式把教师的交流变得更方便快捷。

一、教师博客特点分析

    博客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交流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教师对博客平台的利用显然具有很明显的教师职业特征。与其他大众化的博客相比,教师博客的随意性和琐碎性少一些,相对比较专业和严谨,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功能较强,它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教育特征,博客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教学课件、自己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与阐释以及日常的教育叙事等上传到网站上公开发表。在功能上具有明显的研究特征。特别是当教师博客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的时候,教育性和研究性的特征就更加突出。教师博客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之外,为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以及教师和教育研究工作者之间开辟了新的交流空间。

二、教师博客推广与使用

   利用教师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对参与教师进行建立博客技术的培训。培训的过程也是教师信息技术专业化发展提高的过程。两种培训方法:

1、整体全员培训:由各校的计算机教师对本校中青年教师进行整体博客培训。培训环境:人手一台计算机保证能够上网。

培训优势:全面整体普及,节省时间。

2、教研组长先培训后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培训。

培训优势:有利于提高教研组长的信息技术能力,学是一个过程,交给组员又是一个过程,通过教研组共同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学习型团队的整体提升和课题目标达成一致。对于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教师博客建立内容:以教育教学为主线,与教师的成长纪录袋、教学随笔、教学反思、课题等为主要内容。强化平时教育教学过程的体现。

三、教师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教师专业发展本质上是教师个体成长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和更新知识、不断增长专业技能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博客对教师的积极影响在哪里呢?

   1、教师博客为教师个人资源的积淀提供了空间

   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我校为教师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其中的发展策略包括教师每月撰写教学随笔、教学心得、教学反思,每位教师建立了博客后,教师通过坚持书写博客日志,将自己日常的教育随笔、教学心得、教学反思、教案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课堂实录、研究成果、教学课件等上传发表,在一个操作便捷、相对稳定的空间里积淀属于教师个人的丰富资源,通过个人成长档案袋形式的转变,教师的个人资源更加的鲜活,使隐性内容显性化。在教师的个人博客中于鑫曾写道:“今天,我的个人成长档案袋搬家了,在网上你能找到我的影子了,我的个人成长纪录袋更加的生动,在新的这片天空里,我愿和您心与心的交流,希望您能够成为我的良师益友!”通过这短短的一句感言,能够感到老师在建立起自己的博客后,对自己的鞭策和与他人交流提高的愿望。

2、教师博客为教师教育反思能力的提高搭建了平台

   教师教育反思能力的提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而书写教师个人博客,是教师进行教育反思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首先,教师博客提供了个人反思的载体,它记录下了个人思想活动、教育活动、学习活动的变化。书写博客日志的过程,能刺激教师不断地对自我分析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控制和调节;随着教师博客日志的日积月累,教师通过阅读和回味自己的日志内容,会产生更多的体会和感受,从而修正自己的观点主张、调整教学方法策略等,逐步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和研究的态度。因而,从这个角度说,教师博客不仅是积淀教师个人资源的空间平台,也是一个保留和展现教师动态发展的“个人成长纪录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有在体会到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之后,才会有持续写作的恒心和毅力。

    同时,博客平台特有的“平等、开放、共享”的发布机制,为教师之间构建起了分享与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反思氛围的形成。如:在美术组版画研究中,每个教师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在版画课题研究上,教师充分利用博客特点,进行网上教研,及时将自己好的经验感言、作品记录在自己的博客中,做到组内组外交流,及时反思。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很多老师都对美术组的版画活动给予自己的评价与改进措施,美术组教师针对这些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课题研究做出了相应的修改,促进了版画交验的更深入的开展,推动了大家更深入的展开研究,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们的积极参与和踊跃发言活跃了整个圈子的氛围。利用自己博客通过相互阅读和评论博客内容,可以在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和沟通社区,教师在这个网络社区内,在分享与交流中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并相互之间提供反思的材料和锻炼反思能力的实践机会,进而对自己的教学和专业发展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开放发展的反思心态。

  3、教师博客为教师写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实践机会

   教师的写作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自己书写博客日志和发表评论,可以达到练笔的目的,长期坚持写日志和对别人日志发表评论,参与交流,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师之间通过相互阅读博客日志,在增进理解的同时,也能互相借鉴写作方式、写作风格等,从而促进教师写作水平的提高。

4、教师博客促进科研型团队建设

博客便捷的留言发布消息成为教研组管理的有效工具。教师可以通过发送消息留言功能辅助提高教研组活动管理的有效性。利用博客圈子的讨论区可以就某一个话题进行深入讨论,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我们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有四个分校,相对距离较远,不方便经常会面,为了更好的开展教研工作,相应结合各个学科特点和教研组活动安排随时进行网上教研,及时更新,交流思想。学科组每周提出一个新的论点,教师们围绕论点积极讨论,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教研组工作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注重了科研型团队的建设。

5、多元开放沟通,促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博客还能够成为师生沟通的良好载体,成为师生间、家长与老师家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学生不仅能在教师博客上阅读、下载教师上传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学习资源,而且可以发表评论,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留言或评论的方式告诉老师。如有疑惑,还可以质疑问难。这些都可以署名或匿名,避免了师生面对面交流会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博客给学生提供了言论自由的空间,是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舞台。学生们还可以以教师的博客作为载体,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博客来与学生交流、指点学生学习或生活上的疑难问题。潜移默化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通过博客与专家零距离的沟通,强化专业化学习。很多从事教育工作的专家,各个领域的权威人士或机构都有自己相应的博客,老师在教学中有需求时可以进行零距离的请教,促进了老师专业化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家长通过博客同样能够与教师进行无障碍的真挚沟通。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师生之间、家长与老师沟通的良好载体。逐步改变教师的成长方式和途径,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加强对教师博客的指导与引领

    目前,在 “教师专业成长的博客热”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利用博客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活动不应该是无序的或完全自发的。学校作为一个有生命力的学习团体,应该对“怎样利用教师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发挥对博客群体与个体的指导作用,强化管理制度的跟进与完善工作。我校根据教师建立博客情况,先后出台了教师博客管理办法、教师博客圈子管理使用办法等相关规范性管理。进行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个人博客管理。极大的调动了教师建立使用博客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博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建立在教师个体对博客平台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有深刻理解、学校对教师博客群体和个体进行有效管理和指导的基础上的。只有在这种认识基础和行动基础上展开的博客研究,才能使教师博客真正具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我想用一段话来结束我今天的发言:

为了什么博客:做事、反思、沟通、交流、分享、坚持,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

点击生命的状态,阅读生命的智慧,复制生命的激情,刷新生命的视野,更新生命的快乐……



每一个博客如同一扇心灵之窗,欢迎在座的每一位老师走进我们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的博客圈子,我们真诚的愿与您沟通、交流、分享。



参考文献:

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通过完善校本资源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开题报告。

季诚钧、陈于清撰写《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马志刚撰写《教育日记伴我成长》。


个人Blog心理层面的存在价值
程乐华 中山大学心理系 510275
陈侃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510631

摘要
    本文试图从心理层面分析个人blog的存在价值,以从另一个角度回答blog存在意义和价值的问题。我们从书写者、阅读者和网络交往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指出个人blog实现了书写者的整体呈现和自我表达、呈现的最大化;阅读者能够从个人blog中感到书写者活在网络中的现象;网络和现实交往的质量得到了提升。
一、引言

网络技术发展至今,有很多已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内容。象email、icq、bbs等都分别扮演着异地、异步或同步、即时或延时沟通的功能,使人们的信息交往有了更多的选择,无论在形式、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有了巨大的变化。但在人们熟练地使用这些技术或工具之后,人们开始忙于不同技术之间的转换,带来的繁琐也就促使人们对不同的技术进行整合。
对整合零散的功能,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为在技术层面的临近功能叠加,如在bbs内加入站内信的功能就属此种方式,它满足了bbs上人们之间的点对点沟通的需要。这种方式往往体现为小幅前进,多表现为对已有主要功能延伸和丰富,如果主要的技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些小幅的功能叠加存在的价值也就大为减弱。
另一功能整合方式为满足人的整体需要角度出发的功能叠加,如blog在技术层面并没有绝对的前进,要说物理特点的不同就只是表现为时序化,但它却满足了人们在网络上展现主体知情意的整体需要。因此这种整合根基在心理需求层,也就能被更广泛的人所接受和应用。
下面本文就从个人blog对书写者、阅读者和网络交往的心理意义上分别进行论述。

二、书写者知情意的整体呈现
上面我们谈到过象bbs、email等工具中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沟通,情感和意志两方面虽然也偶有表达,但是其表现的完整性和表现力上都很欠缺,因而也就很难代表双方的真情实感,进而影响沟通质量。究其原因在于零散的邮件或个别的贴子很难负载个人全面的情况,多为个人某个方面、某时某刻的感受和认识。客观上把人的不同侧面进行了肢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即使与对方熟识,也还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填补那些失去的线索信息,而这些填补的线索信息往往会是一种扭曲。如果双方没有除email意外的其他方式进行沟通,补偿那些失去的线索信息,长此以往双方的沟通要么出现淡漠,要么趋于停止状态。
而blog由于有了时序化的记录,记录了书写者每天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长时间的记录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历程,也许在某个时刻表达了认知上的特点,而在另一时刻则表达了更多的情感和意志特点,从整体看个人blog也就动态地呈现了书写者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知情意的全面变化。
这种知情意的整体呈现,表现在相互熟识但是异地长期生活的亲友间,他们能够通过这种交流方式获得对方的发展近况。在相逢的时候双方也就更有交流的共同话题,而话题的范畴决非仅仅停留在了解对方信息的认知范围,完全可以就某时某刻发生的知情意的方方面面进行交流,产生全方位的共鸣。

三、书写者自我表达和自我呈现的最大化
1、自我表达的最大化
书写者在记录自己的想法时,是自我对话的过程,我们称之为表达。个人blog提供了一个表达平台,书写者可以在此表达自己可以公开的任何主题。而这些主题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感想是转瞬即逝的,如果不记下来也就消失了。当自己想回头看看当时的想法时却无法获得。而个人blog在书写者的良好习惯下,很多表现自我的片断就被记录下来,整合成了一幅完整的个人图景,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blog实现了自我表达的最大化。
2、自我呈现的最大化
虽然书写者一般进行的是自我对话,但由于blog的公开性,相识不相识的人都可以通过个人blog了解到书写者的内心世界和在他周边发生的事情。这也就意味着自我呈现的范围是加大了。
另一方面,书写者有时候也会在blog上与朋友进行简短的交谈,这种交谈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在交谈双方不忌讳呈现给第三方时,也无法表现出来,而在blog上就不只是呈现给了第三方,而是呈现给了所有观看自己的blog的人。当然,这个问题的根本是在于网络关系的要比现实关系扁平化,即现实关系更多地具有阶层性带来的限制和过滤作用,而网络就打破了这种限制,使网络交往的呈现范围大大加大。
因而,从以上两个意义上说个人blog实现了自我呈现的最大化。
四、阅读者当书写者活在网络中
我们在使用以往的网络沟通工具时,更多地是把网络仅仅作为工具来看待。由于bbs、icq、email客观上丧失了人的整体性,使得很多人在不同的工具上表达的内容和方式完全不同,但却无力整合。
个人blog实现了这种整合,上面我们已经谈到。正是由于这种整合,使得个人blog上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原先人在bbs、email、icq上分别割裂存在的不同侧面终于可以在个人blog上实现了统一。这种统一对于书写者可能仅仅是个整合,感觉只是其他工具功能的综合罢了,但对阅读者的感觉就完全不同。
阅读者从个人blog中似乎可以触摸到书写者的内心世界,感到书写者在面前跟他讲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亲切感和真实感是阅读以往任何形式的网络记录和沟通工具所根本不具有的。因而,从阅读者角度完全可以感到书写者就是“活”在网络中的,他就是在聆听“活”在网络中的书写者谈话,并把自己的评论写在上面和书写者进行交流。这种感觉的可以从格式塔心理学强调人们认知的完形特点得到解释。
当然,如果书写者自身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个人blog对阅读者的意义,他也就会调整自己书写的方式和内容,更好地呈现和整饰自己的所思所想,让“活”在网络中的自己与别人进行更好的交流。
如果每个blog书写者都有了这样的意识,并努力扮演自己的角色,这样就可以真正地组成以人为节点,而非以字节或知识为节点的一个“活”的网络社会,这个网络社会有别于游戏世界和匿名网络社群的特点,它是真正意义上现实社会在网络上的映射。这也就为人们整合网络和现实提供了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讲,以blog为代表的真实化、公开化使用网络的趋势,将真正地为开拓网络积极的现实意义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
五、交往质量的提高
1、网络交往质量的提高
以往的网络技术多数都是匿名身份的交往,在这种条件下,即使双方不在乎真实身份的暴露,也很难获得网络交往对象的全面背景信息,很多交流都是停留在初步的交往阶段,以至于双方交谈的话题如果不借助其他手段就很难深入,持续进行。因而,很多人使用icq、bbs等后都更愿意采用面对面的现实交流,因为其更能够满足人们持续、稳定、全面的交往需求。
同为网络技术的blog,由于长时间记录了书写者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交往双方都可以根据对方真实身份的个人blog了解其背景和兴趣,这样有助于双方交流主题的迅速展开和深入,而且双方持续性地关注对方的个人blog变动,也就能够不断地激发双方新的兴趣点,有助于保持双方稳定持久的交往。进一步结合其他网络沟通技术,就从根本上提高了人们网络沟通的质量。
2、现实交往质量的提高
由于个人blog的体现个体的全面性和本身的异步性,很多现实交往因为时间和精力无法了解到的信息都可以从blog上了解到。在双方现实再次见面时,就有很多可以谈论的主题,双方的现实交往很多时候也就可以突破很多限制,直接开始深度交往。如师生交往,现在很多老师只是认识极个别的学生,与其他学生很难同时兼顾。如果师生双方互相经常性地阅读双方的blog,在现实见面的时候也就会更节约时间、更指向重点,从而师生的交往质量得到提高,照顾学生的面也可以加大。
六、结语
我们从上面三个角度的论述可知,书写者在个人blog上获得了整体表达自己的场所和机会,并可以最大化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最大化地呈现给所有阅读其blog的人。进一步导致了阅读者在阅读个人blog时感到对方似乎“活”在网络中,以及网络和现实交往质量的提升的现象。
但以上仅仅是说明个体blog的特点,对群组blog的特点尚未涉及,有待进一步探讨。无论如何,虽然个人blog在技术上并没有新奇之处,但是从对人的心理意义上确是巨大的进步,这也是为什么blog能迅速被广泛接受并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Adam Joinson,Causes and Implications of Disinhibited Behavior on the Internet,iet.open.ac.uk/pp/a.n.joinson/papers/disinhibition.PDF
JJ Cadiz & Anoop Gupta ,Privacy Interfaces for Collaboration, 2001, research.microsoft.com/research/ coet/Privacy/TRs/01-82.pdf
Roy F. Baumeist, the self in social psychology,Taylor & Francis, 1999.
程乐华,blog对学习系统的影响分析,http://www.being.org.cn/sikao/blog-edu.htm
程乐华,罗嘉文,网络交往阶段初探  社会心理研究 2002.1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3:36:04 | 只看该作者
教师博客——一个专业成长的家园



作者:BX 来源:xsk

-
各位同仁:

下午好。

作为一个从教20余年的教师,作为一个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过来人,坐到这个讲台上,我感到惶恐和迷茫。因为我不是头头是道的名流,没有辉煌的功业作为谈资。留下的只有点滴的片面的感性认识,不能用系统的理论认识来装点和拔高自己,更谈不上迷幻大家来实现精神超度了。用时兴的话来说,我是属于地地道道的山寨版系列的,中专毕业以后一路趔趔趄趄走过来,经历很多艰辛。所以,我的发言自然也就是山寨版水平的。老谌说过一句话:“乐于放屁。放屁有益健康。”我以为很有道理,放屁至少是一种有意义的宣泄,我愿把这句话自勉并与大家共勉。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教师博客——一个专业成长的家园》。

范校长在谈到学校发展时反复提到危机意识,强调少换人多换脑,希望大家成为学者型老师。这两年学校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可以说不遗余力,大家应该感受到这种气氛和力量,认识到要抓住发展机遇,不能再做井底之蛙了。

我以为教师博客是教师的精神家园和事业家园,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下面我分三点来谈谈教师博客。



一、认识博客

博客是“个人网上出版物(社区)” ,是“自组织网络生态” ,是“草根记者” ,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 ,是一种学习工具,是一种与小群体进行经常性沟通的形式,是经常更新的发泄地和自言自语的场所等。“博客中国”对博客内涵的基本定义和理解如下。博客是一种“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零进入壁垒”主要是满足“四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 博客概念一般包含了三个要素: 网页主体内容由不断更新的、个人性的众多“帖子”组成;它们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而且是倒序方式,也就是最新的放在最上面,最旧的在最下面;内容可以是各种主题、各种外观布局和各种写作风格,但是文章内容以“超链接”作为重要的表达方式。 博客的三大主要作用为:个人自由表达和出版;知识过滤与积累;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但是,要真正了解什么是博客,最佳的方式就是自己马上去实践一下,实践出真知。如果你现在对博客还很陌生,我建议直接去找一个博客托管网站。先开一个自己的博客帐号。反正比注册邮件更简单,也不用花费一分钱,觉得没劲也就随手扔掉得了。邮箱和博客为网络时代的人提供了存储和交流的最大便利,而且网络信息很多是以博客的形式发布的。
我在《红萝卜·牛仔裤·博客》一文中回顾了走进博客的经历。

“知道博客,表面上是不看不写,心里想的却是不屑。完全不看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消息都是从博客中传开的。但总体印象是太杂太滥,可读性不强。于是好几年基本不读博客。别人热闹别人的,我做着我的蜗牛。有时会满足于在一片小叶子上踽踽独行的博大,有时会自得于慢慢爬行过后的一道亮迹的成功。一些年华就这样过去了,才知道时间的无情正在于此,他不会告诉你什么,除了改变你的容颜以外。但它会在别人的行囊里增加一些什么,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有的人忙着把金钱、地位、权势拿出来晾晒,以吸引别人的赞叹;有的人默默地做着走着,不动声色地在生活中捡拾着什么。

“我的行囊呢?我原本是有一个行囊的,少年时就莫名的喜欢读小说读诗,有涂鸦的冲动,坚持过一些年,交过一些文友,取得过一点点成绩。现在呢?干瘪的行囊让我羞涩。后来在校园网上看到谌对1+1教育网站的推介,就去看了看,看到了一群教书人和一群读书人,很钦佩张文质、沈丽新、江湖一刀、老九、明霞这些行囊充盈的行者,似乎有一扇新的窗口在招引着我,于是也想跟着这些人走走,就建了一个叫博客的东西。两个多月来(到现在已经半年),往里面添加了一点东西,觉得有了一点点寄托。这是一种真实的活着的方式。要感谢谌的推介,他到教研室后,做了一些有益的事。

“生活本是五彩缤纷的,其实红萝卜可以不吃,牛仔裤可以不穿,博客也可以不写的,但人活着总应该学习走近,做点实事吧,总应该尝试着去接受一点新的挑战吧。真正去做一点想做的能做的事,并坚持下来,是不是让人生有了一点点意义呢。”

所以我写博客,也是准备要接受一点来自自己和别人的挑战的。写博客以后的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写作勤奋了,阅读量也大了,觉得打开了一扇新窗口。

应该说我是刚从井底爬出来的一只青蛙,博客里的风景足以让我震撼。举几个人物例子说明。

张文质,生命化教育的专家,1+1教育网站的创始人,很有影响力的教父级人物,博客点击数达500万次。

明霞,山东的一位初中生物教师,全国到处讲学上公开课,走到哪写到哪,经常是一篇文章就几千上万字,一位极和善敬业有为的老师,诗意的课堂受人称道,文字清丽,博客点击量达150余万字。

江湖一刀,真名谢云,四川绵阳一个矮个子的巨人,诗人和作家,教研员,文字洗练、深刻、耐读,充满思考和责任感。

沈丽新,江苏常熟一所小学的英语老师,极具爱心和责任感,文字充满母性的细腻和温馨,在中国教师报等报刊开辟专栏。刚建博客,我就认识了她,然后写了《读沈丽新<轻点声,孩子>》这一篇小文,我是这样写她的:“一个美女老师常见,一个教育博客浏览人数达到50余万的老师就不常见了,一个满怀教育机智和慈母挚爱的老师就更不常见了。沈丽新,一个对我来说陌生的名字,这些天却鲜明的挺立在我的前面,让我思考。三月份开通了自己的博客,进入了1+1教育博客网,看到了沈丽新一篇写孩子成长的文章,只是感悟到了她的母性温情。早两天再进她的博客,便看到了《轻声点,孩子》,听到了她亲切而智慧的絮语,领略了一个跋涉者的思考。我们的教育,一方面是没有建立好人性的熏陶机制,却有很多违背人性的东西在繁衍,比如大声读书之类。难怪《中国教师报》会刊登这样的文章。原本想将博客做成只发表自己声音的空间,看了《轻声点,孩子》后,我想将它推荐给更多的人,于是改变初衷,写了以上的话。只为作阅读这篇文章的引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有更多的沈丽新老师一样的年轻者靓丽于杏坛,那就是学生的幸福。”沈老师是应该成为班主任和所有具有教育情怀的老师去阅读学习的。

老九,一个姓陈的儒雅的有思想有作为的校长,文采飞扬,充满机智,让人钦佩。开博一年点击量达17万次。

王木春,高中语文老师,一个思考深刻的人,不断思考和行动,留下了很多优美的文字。

教育博客圈里,有很多藏龙卧虎的人物,走近他们,就是走近进步,我们不断的走近他们,我们就会形成一个“流”,从而推动教育的进步。

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人物。像白鹤小学的叶老师,博客名“都市放牛”,是一个有教育理想有才气的年轻人,思考教育,思考数学,思考人生,多产而勤奋,已经产生了社会影响力,我们学校的灵珏、枫丹白露、老谌的博客也有很丰富的内容。



二、教师博客的作用

博客,尤其是教育博客,它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以我的理解,至少有下面这些作用。

1、博客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新的便捷平台。博客作为“信息时代的麦哲伦”,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信息交流世界,更为我们的终身学习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网络平台,加速自己的成长。在欧美,不仅那些著名的学府,如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就连绝大部分中小学师生他们都已经将博客工具用于加速了他们的成长。博客有着巨大的写作群体和阅读群体,很多学校都正在全校范围推动采用博客,包括在学校自己的网站上搭建博客平台。教师博客的发展速度也是非常之快,这一巨大的写作群体和阅读群体呈现在博客的平台之上为教师的“二次成长”提供了契机。

2、博客方便教师之间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博客这样一个近似“零壁垒”的网络新技术,为教师提供讨论问题的平台,可以让一大群志趣相投的教师博友走到一起来。新课程改革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教师个人力量能完成的了的,我们应该通过博客开展多方面的合作、探究活动。由于传统的校内教研模式,受个体背景因素、操作模式、流程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往往很难使所有人互动参与以及建立起真正平等、合作、开放的教研关系。博客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博客中,不管你的年龄、经验、背景等,只要有共同的话题就可以进行交流。通过博客,让自己学到很多,让别人学到更多,博客之间实现了深度交流和沟通;通过博客,使有经验的教师的隐性知识能够被保存和传播,年轻的教师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博客最大功能应该是它的适时性和交互性,利用它组建一个个团队,一个个研究的实体,共同参与某个教研课题的研究。通过交流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及制定弥补的措施手段,因为有大家的支持与帮助,你会少走弯路。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更大范围、更多层面上开展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因此,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改变传统教研模式,利用博客交流教育教学经验。

3、博客方便教师写作教育教学反思。博客本来就是一个网络日记本,写日记就是为了反思,博客是教育教学反思的工具。只是博客记在网上,日记记在本上。开博,让一个网络人抒发自己思绪,这里没有什么障碍,不会存在什么忌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是个好东西。通过博客平台教师可以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通过教学叙事的方式记录下来,从而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反思活动。许多案例证明,专家型的教师都善于在行动中获得知识,他们能不断反思自己的经历并对自己教与学的理念提出质疑。所以博客是教师教育教学反思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学反思的记录积累平台。开博,便于教师写作教育教学反思。

4、博客便于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博客,这一方式将改变教师的孤军奋战的状况。博客技术充分支持“对话、合作、共享”的时代理念,可以说,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促进了资源的共享。以往教师上一次公开课,都要作不少的准备工作,诸如课件的设计等。现在博客的出现,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师利用互联网的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促进了资源的共享。这些教师有共同的爱好与追求,更有一种极强的事业心,他们在交流分享中共同进步,形成“教师博客群”。博客这一形式,或工作方式还是引领孩子科学运用互联网无尽资源。孩子上网,沉迷于游戏,令许多家长焦虑,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教师博客的出现,在许多不知名的教师引导下,小网迷将感受到别样的互联网的魅力,共享许多专业教师的共同辅导。

5、博客便于激活学科学习,尤其是语文学科学习。博客作为一种网络工具,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受的限制,使人们可以通过跨地域、跨国家、跨领域的学习,来得到丰富的学习资源。上了博客,不管是读是写,都是一种非常好的语文训练。里面有许多精彩文章,比报刊上、书本上的许多东西更有想像力、创造力。

6、写博客有利于于提高教师的写作能力。写作日记能促进师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而日记具有私密性,不利于激发师生的写作欲望。而作为网络日志的博客一出生就是为了被别人看,博客给人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这充分满足了部分人士的表演欲望,更能激发博主的写作热情。教师的写作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自己书写博客日志和发表评论,可以达到练笔的目的,长期坚持写日志和对别人日志发表评论,参与交流,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师之间通过相互阅读博客日志,在增进理解的同时,也能互相借鉴写作方式、写作风格等,从而促进教师写作水平的提高。

7、写博客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完善人格。读写的过程会发生情感碰撞,会受到感染,会扬弃一些东西,从而使我们

8、写博客可以扩大社交圈子,广交朋友。这一点和聊天有共同之处,不展开讲。



三、教师博客的写作

人这种动物的长处就是善于学习,教师这种动物比普通人更要善于学习才行。阅读博客是一种学习,写作博客更是一种学习。教师博客的写作与其他文章的写作方法相同,应该做什么事情写什么,经历什么写什么,思考什么写什么,熟悉什么写什么,发现什么写什么。可严谨,也可宽松;可深入,也可浅出;可全面出击,也可攻其一点;可冗长,可简洁。但我反对一两句话的文字,那是对自己和别人不尊重的行为。因为博客空间虽然是私人建立的,却是公共资源的一种。人家到你家做客,总应该拿点对得住别人的东西招待一下吧。所以我认为,博客也不能太随意太零乱。除此之外,是可以不拘一格的。

下面以我自己写作的几篇小文为例做个分析。

1、 可以写写生活发现

教师是人,就应该有同于正常人和高于一般人的生活发现,我的博客里有一个“生活悟道”的栏目,就写生活发现。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一天,我让人擦鞋,边闲聊边观察,竟感从中来。当晚,就写了一篇《擦鞋禅者》的小文,结尾写道:“一个出生于1962年的擦鞋工,一个游走在天鹅花园小区的擦鞋工,在我的视觉里成了一位禅者,一位行动的禅者。她在她的事业里悟道,力求细节有序和完美;她在她的笑容里悟道,用真诚化解了一种职业的卑贱;她在她的生活里悟道,将清贫的日子演绎得有滋有味。谢谢你,禅者。你擦去了我鞋上的尘土,也洗去了我心头的灰垢。”

几次看过大海之后,有了些许思考,由博大的海想到了博大的人,就写了《一个人的大海》结尾是这样写的:“不需要悲悯,不需要膜拜,却总有滚滚滔滔的浪头推涌而来,这就是大海,这就是海一样大写的人。他们真实的活着,用卓越的行动占领时间和思想。他们是名人,是因为他们开拓了自己的大海。他们的海里,养育了多少活泼的精神,承载了多少不懈的追寻。他们是名人,他们是困苦的思想者,坚韧的行动者。他们扯起猎猎大旗,他们挥动如椽巨笔,不断地增加自己的广度和深度,也便成了海。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大海。成就自己的一方海,才能走向辽阔而深邃。”

2、可以写教育发现

《鞋子·袋子·辫子——要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是我的教育观察积累。结尾是这样写的:我们知道,任何量变都是质变的前提。孩子关注鞋子、袋子、辫子的时候多了,关注学习的时候就少了。爱美的虚荣多了,朴实的品质就少了。世俗的负面影响接受多了,教育的正面影响就听不进去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深远的爱必定是关注细节的爱,是有原则的爱啊。

《一个好妈妈有多么重要——与父母谈家庭教育》是第一次到别人家里做家庭辅导的发现。文章很短。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么深刻的感悟到这一句话的作用,是在一个学生家里,一位初一学生和她的妈妈用行动告诉我的。

“这是一个朴素而整洁的三口之家。我进门的时候,年青的妈妈满脸是笑地迎候着我。茶几上摆满了水果,瘦瘦而腼腆的女儿端来茶水,年青的妈妈递上已经去掉了籽的一块柚子,还递上香蕉。课间休息的时候,小女孩拿来了几盒纯牛奶,分给同伴和老师,最后自己打开一盒,年青的妈妈在一旁微笑的注视着。走的时候,我发现客厅里电视是开着的,却几乎听不到一点声音,又发现自己的皮鞋和其它的鞋子都被摆放得整整齐齐,鞋尖一律朝向门外,穿上就可以跨出门槛。又是一个晚上,我照例去这个学生家。书房的桌上,多了几个很漂亮的玻璃杯,小女孩把准备好的一大壶凉水,倒入一个个杯中。“有点漏。”年青的妈妈在旁边提醒。女孩注意到桌子上的几滴水后,拿抹布擦干,然后将壶子移到托盘上方,小心翼翼地继续倒水,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杯后,就安静地坐好。“看,上面有标签。”忽然有学生说。我这才注意到手中的杯子上也有写着老师姓的标签。我心头一热。多么有心的孩子,她为了准备这几个杯子和标签,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呢。我又看看书房里的陈设,简单而有序。书架上的书按门类摆放,扬琴上覆盖着干净的罩布。那天晚上讲课,我充满了激情。

“当穿好依旧摆放得整整齐齐的鞋子出门时,我有了很多感触。多少家庭,多少父母,都在感叹世风日下,都在牢骚满腹,却一点也不愿去思考和改变自身。结果是我们身边娇气、傲气、霸气、怨气的孩子越来越多。我所去过的这样一户极普通的人家,母亲和孩子用真诚演绎的对人实实在在的温馨,是这个社会一个平凡的亮点。这样的父母多了,这样的孩子就多了。一个家庭可以不富裕,却不可以缺温暖;一个家庭可以缺说教,却不可以缺父母向善的潜移默化。这是为人的小道理,也是教育的大道理。”

像这一类的文章,是不需要文采的,只需采集生活的一个小点,有点思考就行了。晚报教育周刊记者告诉我,他们很需要这种文章,我写的几篇这类文稿,他们照单全收。

3、可以写教育忧思

大而言之这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小而言之叫发泄不满,鸣不平,用老谌的话说叫放屁,图的是心中痛快。这类文章我写过《还有多少人读书》《德育“缺”德》《智育“少”智》《体育“离”体》等几篇,形成了一个系列,有时间我还会谈谈教研等话题。

4、 可以写教学记录和反思

如《写作因个性而精彩》就是《生活因 而精彩》的阅卷札记。

6月29日,我参加了初二期末阅卷工作,批阅了6本作文。200多篇作文中,打了三四篇90分的,打了20篇左右85分以上的,《生活因父亲的胡子而精彩》《生活因老房子而精彩》这两篇文章被我复印下来了。这些文章都是我眼中写得好的文章,它们在众多的文章里脱颖而出的原因是因为有个性,也就是在作文中打下了自己的印记——既不重复别人的发现和故事,也不重复自己的故事,而是有新的发现和思考。于是我写了本次试卷批阅的讲评。我很多时候看考场作文,基本养成一个习惯,好文章标记摘录、标记、复印,问题文随手写下问题,评卷结束,大多会写下讲评指导文字,上届初三做的几次年级作文指导讲评获得了较好的评价,也得益于这个习惯。如果说我在作文教学上走得稍微比别人远一点,就是因为我喜欢随手记下一点东西,其实我的记忆力一直都很不好。

再如《我这一周》,写的是生本教育实践萌芽的简单做法,就是一种资料。

在这一点上,唐海燕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她有很多教学记录和反思写得好,她也伴着这种记录和反思在快速进步。

还有教案、案例、论文等专业领域写作和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领域写作都可以作为博客形式。

总之,博客对老师有益,是老师专业成长的很好的途径,希望大家都去一试,教研室也将采取措施推进此事,建立起学校博客群,以更好的推进学校教研工作。



最后,我将以一篇小文《名师是如何“炼成”的》做小结。——

谁是名师?我是名师。何谓名师?有名有姓的老师。你我的名字,首先被学生、家长知道,然后被学生和家长称道,这也就是一定意义上的名师了。

名师是“逼”出来的。很多年前,我就认识了新邵的以快速作文全国出名的杨初春老师,他是一个有点瘦弱的人。我也听过他的课,读过他的专著,很有思想。他的成名有一个直接原因,家中妻子有病要照顾,两个班的学生人数太多,改作文完不成任务,只有让学生当堂完成写作和批改了。被逼改革之后,作文教学的效率和效益都显著提高了。山东的杜郎口中学的升学率从全县倒数第一,进入了全县正数第一第二名。也是一个逼出名师逼出名校的例子。校长崔其升在关系学校存亡的紧急关头,规定老师每节课只准讲10分钟。这一逼,逼出了新课改的成功典型。可见,成名师是要自己逼别人逼的。

名师是“养”出来的。 北京第五中学在前校长吴昌顺的领导下,土生土长了9位特级教师,由一所很一般的学校变成了一所名校,既培养出了名师,又成了名校,自己也成了名校长。说起名师、名校和校长的关系,吴校长的结论是:名师造就名校,名校培养名师。先有名师,才能有名校。他反对“有一个好校长就会有一所好学校”的说法,“这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可以成立,但不具有普遍性。”然而,一个好校长必须为教师成为名师创造条件,“让名师焕发风采,让青年脱颖而出。” 他强调了培养和关爱的重要性。这个“养”自然包括很多内容,如形成培养机制、形成专业氛围、形成激励制度等都是必要的。借用生物学的术语,这叫“异养”,是老师成为名师的外部条件。与“异养”对应的是“自养”,就是发展自我的内驱力,老师提高专业悟道认识,提高学术修养素质是其核心内容。

名师是“挤”出来的。当老师绝不能一夜成名,只有丢掉幻想,老实做事才有前景。怎么“挤”?首先从时间上挤。你想娱乐学习两不误是不可能的。你把打麻将之类的辛劳用点到思考和学习上吧,你少的只是输赢的悲喜,多的却是智慧的财富。鲁迅说过:“我哪里是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罢了。”他是挤时间的典范。其次要从人堆里“挤”。我们有一种从众心理,就是随大流,反正跟着别人就行了。其实,这种做法是靠不住的,因为人家紧走几步就把你甩在后面了。正确的做法是挤出人群,走到前面一点去,你就不会担心落到后面去,那里还会有新颖一些的景致,至少会有清新一点的空气。

名师是“专”出来的。唐代诗人,灿若群星,贾岛能占据一席,其刻苦认真专注是重要原因。这在他自己的诗句中也有所反映。如他在《送无可上人》一诗下自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二句三年得”自然是夸张说法,但他吟诗常常煞费苦心却真有其事。他是苦吟诗人,行坐寝食,都不忘作诗,常走火入魔,惹出麻烦。据说曾出了两次交通事故。一次是骑驴过街,当时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便信口吟出“落叶满长安”之句。寻思上联,忽以“秋风吹渭水”作对,喜不自胜,结果撞上京兆尹大人的车马,被拘一晚。一次是去访问李凝幽居,于驴背上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句。其中“敲”字又欲作“推”字,一时未定,神思恍惚,结果又撞上韩愈的车马。贾岛用专注扎实弥补其天分之不足,终成大器。这一点对老师成名是很有启发的。我们与其满天的麻雀都想抓尽,天天为自己作好高骛远的设想,还不如老老实实做点基础性的的工作。把一个个奥赛题做好,你可以成为奥赛辅导名师;把一篇篇文章钻透写好,你可以成为写作指导名师;把一次次实验设计好,你可以成为实验教学名师。二中的特级教师黄国雄老师,就是因为专注于物理实验教学研究,成为了中国站到世界中学物理讲堂是上的名师。他的成功再次说明,专心投入是多么的重要。

名师是“垒”出来的。老子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老师,应该描画一下自己可能建造的成长之台,然后去寻找合适的建筑材料——“土”,每天搬运一点点筑台之土,台就在长高,我们就可以站在更高一点的地方去观察世界。每天记下一两句的思索发现是可能的,一周读两篇文章是做得到的,一个月写一篇反思总结也是不难的。这样一次次思考、一篇篇文字,就可以垒成事业的“九层之台”。前面说到贾岛,他就有一个垒成功之台的绝招,即备一个“诗囊”挂在驴背上,骑驴时有所得就随时记录下来,丢入“诗囊”。如果我们也备有这样一个“囊”,并且经常往里面装点有利于自己成长的东西,那么名师的称号就会不知不觉地降临到你的头上。

名师是“吹”出来的。首先要“自吹”。自吹就是要敢于把自己“亮”出来。“班门弄斧”的那个人是有勇气的,因为在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外行前面“弄斧”纯粹是做秀而已,而到“班门”去“弄斧”,则要战胜许多无形的压力,甚至要能受得了冷眼和嘲笑。冷眼和嘲笑是人生获得经验和知识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我们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上各种公开课,向各类报刊投稿,向名师请教等等,都是常见的“自吹”的方式。这种方式是修正自己的不足、磨炼自己的意志、推介自己的思想、检验自己的能力的试金石。其次就是“他吹”了。这是一个根据“自吹”生造的词。“他吹”之一是“口碑”,学生及家长、同事及领导、老乡及邻居,都可以为你做宣传,你的形象可以通过他们帮助树立。“他吹”之二是宣传媒介。黑板报、宣传栏、报纸刊物、电视台等是常见工具。“他吹”是建立在“自吹”之上的,“自吹”是建立基础,“他吹”是做大做强。通过多种途径“吹”,名师的形象就慢慢清晰起来。

说起名师,我们立即会想起一串串名字:魏书生、于漪、钱梦龙……他们的成长也就是这样“炼”出来的。他们显赫的身影背后,有一串奋斗的脚印。

谁是名师?我是名师。只有当我们都有了这样的斗志和底气时,我们从事的事业才有希望,我们的人生才会走向辉煌。我们的学校正进入转型时期,是呼唤名师和需要名师的时期,学校正在大力推进这方面的工作,努力成为名师,每一位老师都责无旁贷。

——希望教师博客能为全体同仁的成功成名搭建一座桥梁。

谢谢大家。



2009-8-27



本文来源于枫叶教育网(www.fyeedu.net)
原文链接:http://www.fyeedu.net/info/120581-1.htm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3:37:20 | 只看该作者
“名师开博客”一举多得



作者:高振千 来源:红网

-


  今后,如果想与名师进行业务交流,将更方便快捷。按照郑州市教育局的要求,郑州市的101位名师均将在郑州教育信息网上开设名师博客,公开自己的教案、论文等,与全市教师进行业务交流,以此推动教师业务能力上的教育均衡。(1月29日《大河报》)
  
  百名名师开博客,公开教案、论文、课件、案例分析、教学感想、教学方法探讨等等,每月至少发布3篇以上日志,对名师来讲,既是动力也是压力。一方面可以督促名师学习、思考和写作,及时地总结经验,为广大教师业务学习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名教师辐射带动及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博客上的交流和信息反馈,能够进一步提高名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名师开博客可以展示名师们的风采。大凡名师基本上有其独特之处,教育思想、教学风格、业务水平、实际能力应该有可取的地方,开博客可以使他们大显身手,正好让广大教师开开眼界,认真学习,指导实践。把名师的优质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利用,让名师人尽其才。不至于评上名师后,解甲归田,销声匿迹,雪藏起来,不思进取。同时,也可以检验名师是否货真价实。
  
  随着各地纷纷评出“名师”后,这些业务带头人大多能在各自的学校发挥了示范作用,但由于名师不均衡等因素的存在,仍旧有不少学校还没有这样的业务带头人,并且想随时向“名师”取经听课也并非易事。因此,开通名师博客,可以让其他教师随时随地学习,起到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作用。利用博客与名师交流、对话,迅速、简捷,省时、省力。
  
  以博客为媒介进行专家引领,是教师业务进修的一种创新。名师讲座、上公开课等是一种传授的方式,与博客相比,费时、费事、费财,而且受众的范围不广。凭借博客传播,既令所有的教师都有机会接触,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名师的效应,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推动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从而最终达到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目的。
  
  既然名师的博客是供教师们学习的,那博客上必须要有充实的内容。丰富、精彩、深刻,才能吸引人阅读。这就考验着名师们的教育智慧,是否提供了值得关注的信息,是否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是否存在实践价值。同样,要使名师博客进入普通教师的视野,应该具备最起码的条件,诸如足够的电脑和网络,还有教师学习名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关的条件完善之后,名师开博客才能实现一举多得。否则,就有可能流于形式,背离名师开博客的初衷。这项新举措也只有做活、做实,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益。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3:38:13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航程




作者:余文森 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


-

珊瑚:
这里没有权威,有的只是平等的交流;这里没有人际的尴尬,有的只是生命的提醒与关爱;这里没有高墙阻挡你飞翔,有的是天高任你飞。
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才气。
周彬:
教育博客是用来批判教育日常生活的,而不是用来抱怨教育日常生活的。教育博客是用来沉淀教学思想的,而不是简单地积聚教学故事。教育博客是教师自我学习的平台,而不仅仅是向他人展示成果的舞台。教育博客是夯实自己专业信念的“根据地”,而不是打击自己教育实践的“地雷阵”。
刘文胜:
阳光般生活,个性化教学。
林高明:
善意的问候,真诚的鼓励,恳挚的切磋,友好的批评……生命为众多的目光所关注、所激赏、所点燃。生命的丰润由此诞生。
在我看来,博客教研是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教育教学情感的共鸣、教育教学智慧的共创、教育教学思想的共振、教育教学生命的和谐。
在这里有观念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思维的矛盾、智慧的搏斗。
卢永霞:
它是一扇窗,透过它你可以领略外面世界的精彩;它是一面镜,通过它你可以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它是一个舞台,可以展示你的思想才华,可以倾吐你的喜怒哀乐,也可以收获喝彩和掌声;它是一个可以诗意栖居的生命家园……
陈仕玉:
键盘的“嗒嗒”声,仿佛一串由远及近的脚步,将心情细细踩碎,铺成一条花径。
    每次阅读朋友们的留言和评论,总能够感受到相似的旋律—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教育的痴情,还有对知音的呼唤……
黄国才:
我把“课堂博客”比做老师拥有一份自己的专业杂志,老师自己是杂志的主管、主编、编辑、作者、读者、评论者,当然也是受益者。
陈燕香:
这里是我们成长的田野,我们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一如既往,恣意地徜徉于论坛与博客。长路奉献给远方,而远方没有彼岸……
周紫英:
偶然种下了一棵草,却开了花,结了果,怎能不令人高兴?
《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航程》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3:39:40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助推器



作者:芹江小鱼儿



-
基于Internet的博客(Blog)技术,正在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我们的各个领域。教育博客就是教育工作者根据博客本身的功能与特点,把它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与教育教学有机整合的产物。上海师大黎加厚教授认为:博客的教育意义在于将互联网从过去的通讯功能,资料功能、交流功能等进一步强化,使其更加个性化、开放化、实时化、全球化,把信息共享发展到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生命历程共享。Blog在学校教育中日益增多地应用,愈加清楚的表明Blog技术能够在教师习得专业知识、实施专业自主、发展教师专业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新的技术思想的支持下,将会大大缩短新手教师成长为成熟教师、成熟教师发展成专家教师的周期。

教育博客的兴起

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Blog的全名是Weblog,它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所以也称为“网络日志”,简称网志。Blogger称为“博客”,也就是写网志的人。Blog是一种傻瓜式的工具,你只需几分钟就可以申请架构起属于自己的博客领地。与过去的电子邮件、BBS和ICQ这三种主要的互联网沟通方式相比,博客方式是更严肃的沟通工具。BBS公共性很强,而个人性很弱,因此缺乏约束,难以管理。而电子邮件和ICQ是纯粹的个人性,而博客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

BLOG有三大作用:个人自由表达;知识过滤与积累;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BLOG具有一定的功能,其中最核心的功能是撰写日志、个性化的收藏、友情博客。撰写日志能让人们以时间为顺序记录生活、学习、工作的事情,并且通过评论让关心某一日志的人群参与交流。个性化的收藏是以个人的视角,以整个互联网为资源,精选和记录自己在互联网上看到的精彩资源,它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人们的知识管理和知识共享。友情博客是友情博客的成员只要登录自已的博客空间就能随时了解友情博客成员的最新日志,这样便于及时交流。博客不仅仅是个人主页,不仅仅表达出个人思想,不仅仅记录个人日常经历;博客精神的核心不是自娱自乐,而是体现出一种高度的利他共享精神,为他人提供帮助与服务;但这种共享是建立在一种高度个性的基础上,这也是它与BBS的最大差异。基于博客空间的最基本的功能和技术,不同的人群对自已的空间可以进行不同的构造,因此就形成为不同种类的博客应用。但是这些应用都体现着共享和个性。

博客和教育资源的有效结合则更加激动人心,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源得以更为集中有效的传播和共享。教育博客这个新鲜的平台里,主要由三种博客组成:教师博客、学生博客和教师与学生及家长组成的混合型的群组博客。每一个博客可以直接对互联网、课程资库、BBS、校园网站和其它的网络工具上的信息进行再加工和筛选。同时博客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其它博客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蕴藏着无限发现发展空间的教育博客的出现,对师生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下面的这些是这方面成功的代表也有笔者经常光顾的几个博客:

教师博客中心:http://js.blogchina.com/

中国教育人博客:http://www.blog.edu.cn/index.html

中国教师博客网:http://www.goforit.cn/index.html

海盐教师博客: http://jsblog.hyedu.net/

苏州教育博客: http://www.szeblog.cn/index.html

衢州柯城教育博客:http://blog.kcjy.cn/

开化二中花园博客:http://khez.dns0755.net/oblog3/index.html

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按照职业岗位需要,实现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科知识的专业化;二是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 专业化成长与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当前,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广和全面实施以及当前国际教育背景的新形势下,教师专业化的观念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关注的焦点。 在如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技术不断地产业化,并将推广运用到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多媒体教学手段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博客技术的催生和发展,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教师博客是一个进行知识管理、行动研究、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平台,它既发挥了资料库知识存储与分类的功能,又发挥了BBS交流的功能。它是一个个性化的空间,从内容到形式都便于管理、查阅、交流。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强大助推器,在这个教师成长的日记本中,不仅留下记录者自己成长的足迹,还留下他人帮助、引导的痕迹,所以它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工具。

(一) 知识共享助学习

博客在网络上获得了有效的应用,变成了一种知识共享和学习的工具。作为一种知识管理的崭新方式,博客具有下列特点:1) 博客表达思想的开放性、共享性和自由性;2) 博客表达思想的简便易用性;3) 博客日志易于管理、检索方便。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成长的过程,是无止境的。其基石是不断地进行学习,而博客则有助于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博客使教师学会网络阅读,逐步适应用键盘在屏幕上书写,这种读写方式的改变不能将它看成是形式上的简单交换,它必将逐步改变人的学习观念和思维方式,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融入信息社会中;博客有助于教师进行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网上阅读和搜索,可以将对自身工作学习有益的信息资源,以时间为纵轴、以分类为横轴进行组织,这种管理方法便于保存、检索和共亭,形成的结构化知识仓库将成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加油站;再者,博客的激励机制为教师持之以恒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动力。一篇好的日志加“精”后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随着日志数量的增多,博客等级也会步步提高。此外,通过访问其他博客,可以认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行。

首先,博客之间实现了深度交流和沟通。博客的出现既打破了现实与虚拟的界线,又创造了一种与现实保持一致的交流形式,它顺应了作为“人”的社会性交往的需求,架构了跨越时空的信息技术支撑的学习环境,使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切磋和研讨能够更加经常、有效和深入。其次,博客使教师能够突破身份、地域和学科等方面的界限。通过群组,许多教师可以对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讨论,或共同参与某个教研课题的研究,这种的培养。第三,博客有助于养成利他的共享开放精神。博客的精髓不是要表达个人思想,而是以整个互联网上的内容,为他人提供帮助,它所倡导的是一种利他的共享开放精神。教师通过访问其他博客得到帮助,体味博客文化的内涵,将会逐步克服保守心理和对版权的狭隘理解,养成开放的心态和合作共享的精神。

博客重要的功能在于“分享”和“交流”。它可将教师的个人资料进行分布和出版。通过参与回复、讨论,可以体验他的思想与他人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分享他人经验、思想和体验,这些体验、经验的获得将使自己某一方面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结构实现跨越式的提升和发展。

(二) 教育叙事助成长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高要求,它给中小学教师带来的洗礼将是全方位的,因此,"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使自己"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就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叙事就是伴随课程改革进程迅速进入教育领域的反思方式,它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对研究者自身在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并从中寻找新的理解和追求。BLOG网志以其技术与思想的开放性,交流与协作的平等性,记录与管理的方便性,以及传播时空上的实时性与全球性,有效地把个体的教育叙事研究扩展为基于互联网的协作型研究,成为信息化时代教育叙事研究最友好的技术工具。反思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自我提升的环节。老师把自己的反思记录在博客中,让老师不断地回顾和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专业品质。老师把反思及时地录入博客中,一来便于自己再度放,自我改进和提升,二来也是便于他人参与评价。因此这种开放性的反思是非常有益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的。

BLOG进入教育叙事研究,提供了便捷的反思通道。在BLOG环境下,教师只要会点击浏览器、会输入文字,就可以方便地根据栏目填写内容,完成教育叙事报告——日志的创作。平台设计是智能型、傻瓜型的,几乎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BLOG技术的交互性,带来教育叙事研究的开放性和协作性,带动着教育叙事研究质量的提升。BLOG传播方式把教师从传统的封闭、静态、个人行为的研究方式和叙事方式中解放出来,把教育叙事变为开放、协作、动态发展、不断丰富与深化的研究方式和研究过程。在BLOG环境下,教育叙事不仅包含研究者建构的教育故事,也包含网络上专家、同行、学生、对研究感兴趣的任何人的回复,形成了我们称之为"网上头脑风暴"的智慧冲撞群,这使人们的眼界顿时开阔起来,从而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使研究成果更趋真实有效。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的开放性、协作性,加深了研究者之间的情感体验,升华着人们的道德情感。人们在网志上相互鼓励,相互慰籍,分担患难的痛苦,共享成功的喜悦。BLOG教育叙事研究打破了技术的神秘感,使教育技术内化到教师的生命活动之中。研究型教师在管理自己网志的过程中,学科特色也逐渐凸现出来,BLOG教育叙事研究必然走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天地。

(三)成长记录助发展

教师可以利用博客可以将个人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闪现的灵感等及时记录和发布,发挥您个人无限的表达力。教师可还以将自己的一些教学反思、课题研究成果等及时地通过网络博客这个领技术壁垒发布出去。教师在书写Blog的创造性生成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生命个体的价值,进而自觉地担负起教师发展专业的历史使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困惑、问题也随之增加,急需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而博客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就可相交流。教师可遨游于信息的海洋里,寻求来自普通教师的“网络日志”,撷取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聆听“特级”教师的经验介绍。更可以进行个人间的交流,校际间的、组内间的交流。在交流中思维进行碰撞,隐性知识得到挖掘和启发。思路逐渐畅通,那些只能意会的知识渐渐地清晰地显现于眼前。心灵像花瓣一样张开,思绪像河水一样奔放流淌。那深埋的东西自然地迸发出来。

教师可以利用博客促进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教师在利用博客为自己服务的同时,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也会在不断地得到提高和发展,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程度就越高。总之,博客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自主平台,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工具和手段。相信随着衢州教育博客的不断开通,我们的学习会更精彩,工作更精彩,人生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易志亮,《博客及其引申的知识管理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http://gzldy.yculblog.com/post.642981.html

2、王吉庆主编《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黎加厚:Bolg: 让教师自主地成长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3:40:19 | 只看该作者
我做教育博客ABC


作者:孙金仙 来源:孙金仙主页



-
  
       在不到两个月前,我知道了博客的含义,浏览了徐静蕾、李咏、马斌、洪晃等名人的博客主页,总觉那是名人的事情,借个人的名气满足网民的好奇心而已。我虽然也涂了一点东西,纯粹是个人的爱好,心迹的流露,感情的渲泄,收藏在QQ空间自我玩味,有时给好友,与人分享。在客气的叫好声中,渐渐也失去交流的兴趣。一个月前,死党告诉我她注册了博客主页,我上去浏览,画面精美,震撼,心中蠢蠢欲动。
       抓紧时间求教,自己也在相应的空间注册。谁知第二次却怎么也登不上去,总是被告知密码错误,查询无果,懊恼耽误我大半夜的时间。后又注册教育人博客,上传了三篇文章,再看,怎么也喜欢不起来。画面太花,文章的地方却很小,还有动画效果,像一个时髦的小姑娘,与我的喜静乐雅的性格反差太大,干脆:撤!
      想到自己在中国教师报读者论坛的春坛娇杏上还发有几篇涂鸦,评价还可以,有点人气。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直奔过来,哈,有博客。这次,我耐着性子,先看博客的画面设计,再读博客们的作品,是否适合自己的口味。
     一气登陆了麦田守望者、璀璨的星星、指柔、叶子、雷池子等博民的空间,细细的读,慢慢的品,对胃口,是教师的对话,热情、文雅、纯正,兴奋中拍板:来!
       看到大家文气十足的名字,我也曾犹豫过用网名雪儿飘飞?还是真名?有人说做博客的人大致基于两个原因:一、有自恋症,二、有窥视僻。我不知说的是否准确,但确想自己来这里的目的有二:其一,与同行交流教育教学的思考,其二,强迫自己每天能写点东西,.其三,自己喜欢偶尔弄墨涂抹。基于这三个原因,我想用网名,害怕用真名遭遇"风险",因为我的一些教育教学的思考还很不成熟,水平也不是很高,很可能被贻笑大方。但转念又一想,有这个担心吗?做博客是因为我要思考,"我思故我在",我是一个思考者,这就够了。至于思考所得是成熟还是幼稚,这并不重要,把自己的学习所得,思考所得写下来,多年后再来看,会看到个人成长的轨迹,对个人来说这不更重要吗?
       再者,用真名,还可以让知道自己并且对教育教学有思考的人在无意中看到我的博客时,能够发现一个身边的同行者,能够及时与自己交流,同时,也与以前发的几篇作品注名一致。基于此,我用了真名.还上传了自己的照片,我想坦诚的面对所有的朋友。后来有身边的同事善意的提示,不能太真实,我笑了笑。心如故。
      初上博客,满目生疏,一口气上传了QQ空间中十几篇心迹,现在看来与教育风马牛不相及,但又想,教师也是一个社会中的人,有自己的丰富生活,有自己对幸福的追求,也才得安慰。其次,就是看,思、悟,吃惊博友的超前,思考的深入,文笔的细腻,兴奋而又惭愧。这不是自己期待的吗?一头扎进去,学习,留言,对话也是有效的提高途径。
        凌晨五电起床,爬在荧屏前,读。子夜零点,爬在荧屏前,写。虽然占用了健身和美容的时间,乐此不疲,精神亢奋。同事纷纷打趣,你撞进网了吧?我心知肚明。我恋的是博客呀。
       激情澎湃是因为我感受到这里银冬的洁净,仲春的温暖,盛夏的火热,初秋的收获。思想酣畅地交流,友情旺盛地地滋长。在这里,谁都能品尝到做一个思想者的欢乐。
       教育博客,一个令我心动的名字。我已经深深的眷恋上了她。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3:43:47 | 只看该作者
“名师开博客”一举多得


作者:高振千 来源:红网
-


  今后,如果想与名师进行业务交流,将更方便快捷。按照郑州市教育局的要求,郑州市的101位名师均将在郑州教育信息网上开设名师博客,公开自己的教案、论文等,与全市教师进行业务交流,以此推动教师业务能力上的教育均衡。(1月29日《大河报》)
  
  百名名师开博客,公开教案、论文、课件、案例分析、教学感想、教学方法探讨等等,每月至少发布3篇以上日志,对名师来讲,既是动力也是压力。一方面可以督促名师学习、思考和写作,及时地总结经验,为广大教师业务学习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名教师辐射带动及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博客上的交流和信息反馈,能够进一步提高名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名师开博客可以展示名师们的风采。大凡名师基本上有其独特之处,教育思想、教学风格、业务水平、实际能力应该有可取的地方,开博客可以使他们大显身手,正好让广大教师开开眼界,认真学习,指导实践。把名师的优质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利用,让名师人尽其才。不至于评上名师后,解甲归田,销声匿迹,雪藏起来,不思进取。同时,也可以检验名师是否货真价实。
  
  随着各地纷纷评出“名师”后,这些业务带头人大多能在各自的学校发挥了示范作用,但由于名师不均衡等因素的存在,仍旧有不少学校还没有这样的业务带头人,并且想随时向“名师”取经听课也并非易事。因此,开通名师博客,可以让其他教师随时随地学习,起到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作用。利用博客与名师交流、对话,迅速、简捷,省时、省力。
  
  以博客为媒介进行专家引领,是教师业务进修的一种创新。名师讲座、上公开课等是一种传授的方式,与博客相比,费时、费事、费财,而且受众的范围不广。凭借博客传播,既令所有的教师都有机会接触,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名师的效应,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推动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从而最终达到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目的。
  
  既然名师的博客是供教师们学习的,那博客上必须要有充实的内容。丰富、精彩、深刻,才能吸引人阅读。这就考验着名师们的教育智慧,是否提供了值得关注的信息,是否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是否存在实践价值。同样,要使名师博客进入普通教师的视野,应该具备最起码的条件,诸如足够的电脑和网络,还有教师学习名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关的条件完善之后,名师开博客才能实现一举多得。否则,就有可能流于形式,背离名师开博客的初衷。这项新举措也只有做活、做实,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益。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3:47:02 | 只看该作者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3:47:27 | 只看该作者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3:48:03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0:24 , Processed in 0.10240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