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平: PISA上海第一的感想 发布时间:2013-12-15 这个PISA,不是意大利馅饼,也不是斜塔,而是OECD组织的国际学生学习成绩评估项目,测试对象是各国15岁的学生,项目为数学、阅读和科学(理科)三项。 2013年12月8日,OECD组织全球同步发布PISA2012测试结果,上海没有悬念地蝉联第一:数学613(比第二名新加坡高40分)、阅读570(比第二名香港高25分)、科学580(比第二名香港高25分),各项都比平均值高出一倍以上,更是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图1 PISA2012中国上海与美国的成绩
信息传来,普大喜奔。自2009年上海首次取代芬兰夺冠后,上海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金光闪闪的品牌,引致世界各国纷纷探讨“上海第一”的秘密。 上海市教委尹后庆副主任总结为四个主要原因。一是在世纪之交启动的“二期课改”,注重创造意识、批判性思维、探索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二是上海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通过建立教育集团,创建委托管理机制,中心城区和郊区的结对发展达到优势互补学校均衡。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研制度,形成市、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四是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注重分层分类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图2 哈佛大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超越上海》中文版,华东师大出版社。
2011年,哈佛大学教育出版社出版马克·塔克主编的《超越上海:美国应该如何建设世界顶尖的教育系统》,对“上海第一”总结出如下经验: 一是制定一套能够获得广泛支持的改革目标;二是改革必须触及文化传统,教育要跟上社会的变化;三是关注“学”,关注学习其实就是真正的“回归基础”;四是一套协调而全面的改革方案;五是一个有能力,有权威的行政中心;六是高利害的公开考试;七是相关的行政问责、社会问责和专业问责制度。 这些原因都是重要的,尤其是中国特有的教研系统、教师培训,以及与教师、校长待遇挂钩的绩效评价。此外,我还有一些感受。 1、东亚国家的特殊优势 不能不说,重视纸笔考试的东亚国家在PISA测试上具有某种文化优势。 65个参加测试国家中,三个项目进入前十的国家(地区)共16个,其中上海、香港、台北、澳门、新加坡、韩国、日本、越南等东亚国家8个;其它8个国家为芬兰、爱沙尼亚、爱尔兰、瑞士、波兰、加拿大、荷兰、列支敦士登。进入前五的几乎全为亚洲国家,仅芬兰为科学第五。获得佳绩的大国仅加拿大。 图3 PISA2012前十的国家和地区三项成绩
2、上海解决打工子弟教育的成就 一个地区学业成就整体较好的关键,是托起和抬高了底部。上海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除了改造、提升薄弱学校之外,还有一个最低的底层,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他们也是PISA测试样本的一部分。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上海做得比北京等大城市明显要好,从而打破了“弱势、低表现、低水平的学生在参与和动机之间的螺旋式下降”。 3、另一个世界第一 在学业成就之外,PISA2012上海还获得了另一个世界第一:课业负担最重。 上海学生为每周作业时间平均为13.8小时,高于OECD国家的平均7小时,是香港、澳门、台北的两倍多,是韩国、芬兰、捷克的四倍多,为全球第一。 加上校外辅导和私人家教,上海学生每周校外学习时间平均为17小时左右,远远高于OECD的平均值7.8小时。 上海学生每周校内上课时间平均为28.2小时,在65个国家(地区)中位于第9位。 图4 PISA2012不同国家的作业时间和课外学习时间
4、数学成绩第一的背后 上海学生数学第一的背后,有两个比较明显的因素。一是我国数学教材的难度相当高——如果不是最高的话,因而中国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明显高于西方国家。几乎每一个中国小学的“差生”到美国都会被视为数学天才。此外,本次测试显示,中国学生参加校外数学补习的比例最高,超过香港、台北、澳门。这既反映了中国学校重视和独尊数学的传统,所谓“重理轻文”的价值观;也从一个侧面显示数学的难度过高,相当多的学生必须通过课外补习才能胜任学业。
在以上观察之外,还有几个基本评价。
1、 上海永远第一 由于上海基础教育的优势,加之适应了PISA的题型,针对弱点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并在上海中小学中引入了类似PISA的绿色学业成就评价,可以预测上海的PISA成绩会越来越好,将如同中国乒乓球那样,成为一马当先、难以超越的领跑者。 2、 PISA没有考什么? PISA评估的主要是学科成绩,与基础教育学业成就不能简单划等号。那些更为重要的指标,如身心健康、体能、社会化程度、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艺术欣赏、生活能力、近视眼等等,都不在PISA的评价之列。如果考核这些内容,上海会第几呢?恐怕要垫底了。 3、 上海不等于中国 2009年的PISA测试显示,“陪练”的浙江、江苏等成绩也很好,与上海相当接近,是中国教育的“第一梯队”。 图5 PISA2009浙江的成绩和与有关国家的比较 然而,必须认识中国教育的“二元结构”。走出北上广,才能认识真正的中国。与“上海第一”并存的,是大多数中西部农村的另一种教育面貌,学生在严酷的应试教育环境中苦读苦练苦熬。河北衡水的万所人高中,标榜的“雪狼精神”是“今日疯狂,明日辉煌”。为了适应对学生无缝隙的精确管理,有些学生因为早上来不及迭被子,高中三年未脱过衣服睡觉。安徽六安市的毛坦厂中学有2万学生,号称“亚洲最大的考试机器”。高三“全年无休”,仅周日傍晚放假2小时换洗衣物。这种教育界“血汗工厂”的存在,是完全违法的。 这两者的结合,不但可以看清中国教育的全景,而且揭示了两者之间的某种同构性——本质上都是以“时间+汗水”作为基本教育方式的。 图6 衡水中学的毕业生向青春告别:高中三年长达几十米的考卷。 图7 毛坦厂中学开学的盛况 4、 上海应当向谁学习? 在2009年之前,芬兰教育一直是世界第一。现在上海成为第一之后,应当向谁学习呢?应当向日本、韩国、香港学习。PISA第二的香港,学生每周作业时间约6个多小时,是上海的一半;PISA第四、五的日本、韩国,每周作业时间仅为上海的1/4~1/3。 这一事实说明中国的确是全世界学业负担最重的国家,没有“之一”。以往经常有人说亚洲国家的应试教育、课外补习都一样,没治,看来还是很不一样。此外,证明减少一半的作业时间仍然取得较好成绩是完全可能的。 就像陈省身给中科大少年班的题词“不要考100分”;也许,上海的目标可以不要追求世界第一。如果上海学生的课业负担降到PISA的平均值上下,学业成绩达到第三、第四、第五,从而使学生的健康状况、人格养成、学习兴趣、特长发展等方面有更多的进步,是不是更有价值、更为符合好的教育的理想呢? 2013-12-14 【声明】本文专供教育思想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来自教育思想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