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时报:河南教育正在打破沉默
| 新闻日期: 2006年11月30日 | |
网络丰富了表达思想的方式。不久前,一位教师在网上发了这样一个帖子: 我们河南太缺乏名师和名校了。比如,在语文教学领域的名师,且不说魏书生、蔡澄清等语文明星,就连正在崛起的新生代也被北京的韩军、上海的马 彪 、江西的张富等教师瓜分。
我们有必要反思:河南的校长怎么了?河南教师怎么了?
这一震耳发聩的呼吁,得到了河南网友的积极回应,不少网友跟帖讨论。有人反思:河南的教育最缺什么?有人追问:我们河南真的没有名师和名校吗?但是更多网友跟帖认为,培养并推介河南的名师和名校长,是当务之急。
同样值得思考的声音也来自网络,有网友认为,仅从民间的视角审视,可以说,河南的教育正在打破沉默,我们看到,一大批青年名师正在成长,一大批走在课改前沿的学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本土名师期待集体突围
河南的中学语文领域一直没有出现能在全国崭露头角的优秀教师。作为一名对教育怀有特殊情结的中学语文教师,常作印对这一现象一直耿耿于怀。常作印是安阳市曙光学校的一名普通老师。他认为,河南走不出真正意义上的名师,正如中国人一直拿不到诺贝尔奖一样,是人们心头的一种“痛”。
常作印告诉记者,河南近些年来,为了推名师曾举行过不少赛课活动,但这些活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值得警惕。比如:河南近几届初中语文优质课比赛获得第一名的都不是省会郑州市的老师,但参加全国赛课活动却都是郑州的教师前往;而各省辖市向上推荐教师时,也基本上只考虑市区哪几所学校,作为县里的教师,机会往往很少。“一些人狭隘的地域人才观,造成人才的逆淘汰现象”。
新密市教研室主任郑冠坤也曾表达过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河南正在从人口大省向人才大省迈进, 河南培养出不少优秀的学生,但能在全国叫响的校长和教师却寥寥无几,我们太缺少像洋思、杜郎口这样的名校, 我们的教育不能一直处于学习别人的状态,应该出现能够领跑全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品牌。
在前不久郑州市创新教育学会组织的校长论坛上,看着那么多江苏、山东的名校长在台传经布道,一位县中的校长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说:“我们河南并缺少这样的学校和校长,而是缺少发现,或者说有人发现了,却不能通过有效的途径将其推介出来。”
更富有激 情的观点来自“教育在线”上的一位网友,他认为,其实河南并不缺少有理想有激情的教师,不缺少能成为名师的苗子,与江苏等地的教育相比,也许我们更缺乏专业引领,缺乏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核心人物。
实际上,河南的先进教育理念曾一度领跑全国。早在 1992 年,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实施的主体教育便走向了全国。一时间,主体教育研究人员和实验学校不断增多,实验规模不断扩大,主体教育成为学界研究、探讨的热点。
一位河南的网友说,河南的名师何时能够走出河南,走向全国,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教育小农意识的革命程度。
教育时报记者吴松超曾撰文发表过这样一个观点:与江苏等地的教师相比, 我们的教师存在差距,差距就在不善于思考和总结,其外在表现就是不善于专业写作 。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也许 更多具有精英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河南教育者还没有学会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 河南教育学院教授徐玉斌也曾说,如果没有新课改,那么大量的教师实际上都是“技工”。也许,我们的教师大多都是优秀的技工,距离专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我们清醒地发现,课改推进以来,网络正在改变着教师行走的方式,一大批青年教师通过网络迅速成长起来。为了课改,为了理想,一些教师正在积极奔走,一些学校正在崛起。 这彰显了一种集体意识的觉醒。
草根教师的网络行走
网络点燃了一群有理想的年轻教师的激情。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他们学会交流、学会了反思,实现了专业成长。
“阿常”是常作印的网名,作为“三剑客工作室”的成员之一,这位游走在网络之间的教师一直比较活跃, 2004 年,他的一篇《炮轰教育学》曾在网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平面媒体纷纷转载。
成立于 2006 年 1 月的三剑客工作室是由常作印、王安濮、柳文生在“教育在线论坛”上建立的专业成长共同体。三剑客工作室所在的教育在线论坛是朱永新主持的新教育实验这一草根组织的门户网站。这里聚集了不少人气,光顾这里的人有教授、博士、校长、教师和媒体工作者,他们都源于对教育的理想而走在一起。
三剑客工作室的成立 ,让常作印更加坚定了既定的发展方向,明晰了前行的路径。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这一年,通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受到了领导认可,并开始在学校实施。
与此同时,三剑客工作室还得到了安阳市教研室蒋新海老师的友情支持,他一直默默关注着三剑客工作室的成长,他及时对我们的理论文章进行修改,并一再强调“三个规范”的重要意义,强调“双向交流和情感渗透”对于诗歌朗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