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平:网络文学的来路与去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6 12:2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胡平:网络文学的来路与去向
来源:人民日报
  开栏的话
  网络文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近两年来,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跟网络文学发生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而我们所熟知的许多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地改编自网络小说。但迅速壮大的网络文学似乎仍然没能进入主流学术研究的视野。到底如何看待这个庞然之物?网络文学“疯长”的奥秘究竟是什么?网络文学还是文学吗?今日起,人民日报文艺部与中国作协创研部联合开辟“网络文学再认识”专栏,邀约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和探讨网络文学现状及其走向。
  网络文学的崛起,创造了一个现代神话,它在短时期里形成的规模和声势,何以能几近压过传统文学,多少是个谜。莫言的获奖重振了传统文学的士气,关于两种文学的辨析也就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
  现在人们明白,网络文学是不大可能获诺奖的,但这不意味着读莫言比读天下霸唱的人更多。网络文学已经开始向移动客户端进军,支付变得更为便捷,手机和平板阅读再次成倍扩大了网络小说的受众面,有报告显示,至2013年底,网络文学活跃用户已达4.3亿人。相比之下,在文学阅读中传统文学占有的份额是相当低调的。
  也许早该分清,被冠以“文学”之名的东西,本来就是两个东西,纯文学和大众文学。虽然两类文学疆域不很清晰,互有重合与转化,但无法简单以相同尺度测量。即使将来传统文学作品一律改为电子文本,其特质与普通的网络文学也仍然有别。传统文学大体属于纯文学,而今天的大众文学有了新的名字,即网络文学,它是一种读者文学,先天具有纯文学难以企及的人气和大众缘。当然,不可由此认为纯文学可以与读者绝缘。
  关注大众情感和趣味
  填补当前通俗文学空白
  网络文学的强大,固然凭借了它的传播手段,但更重要的是与它的“写什么”有关。网络文学以言情小说和幻想小说起家,前者从《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此间的少年》到《与空姐同居的日子》等,后者从《鬼吹灯》《诛仙》到《知北游》等,热潮不断,不过少有人注意到,这两种小说都是传统文学所不为的。
  人类爱情基于人类生活的基本情感,强烈而富于感染力,也是传统文学经常表现的内容,可是在过去久远的时间里,很少有纯文学作品纯粹表现爱情,因为爱情是重复的,纯文学则致力于探索未知的存在。纯文学即使表现爱情,也会赋予它以更多社会、历史、人生和人性内容,并且以后者为重。转向普通读者的角度,阅读期待则没有这么复杂,大量青年男女关心的只是爱情本身,他们希望看到不折不扣的爱情故事,哪怕它们一次次陷入古老的套路。正是面对这一格局,网络文学生产了大量类型作品,满足了读者从传统文学那里得不到回应的需求。传统文学从来坚决排斥类型写作,却无意中遗留下广阔的阅读市场。
  幻想是人类愿望的另类表达,幻想小说是脱离现实的理想呈现,深受备感生活压力的青年人欢迎。可是,这种类型化创作同样为传统文学所拒绝。在网络文学出现前的数十年里,除儿童文学外,传统文学几乎完全与幻想绝缘,也就难怪,科幻、魔幻、奇幻和穿越等网络幻想小说初始登场,便夺走了传统文学的不少读者并创造出更大量的读者群。
  某种意义上,传统文学是现实倾向的文学,网络文学是理想倾向的文学,代表着不同文化气质。传统文学以揭示真实为最高目的,崇尚现实主义,主张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再现世界;幻想文学首先看重愿望,依照理想的面貌制造幻象。网络文学更迎合人的本性,传统文学则无意屈从于人的善良愿望。所以网络文学是一种轻松消遣的文学,传统文学是一种严肃的文学。纯文学批评家对通俗文学最激烈的批评莫过于指责它“逃避现实”,但逃避现实的文学也不乏它的作用,因为人们永远不会满足于现实,需要梦境和幻想。现代读者对现实的认识比以往透彻得多,他们往往自信不需要作者告诉他们生活的真相,而希望得到超越现实的快感。只能说,阅读两种作品都是有益的,无论观照人们实际生活其间的世界,或是了解人们心目中的世界,都具有历史和人文的价值。
  继言情时期、幻想时期后,网络文学又迎来了现实时期,现实题材作品的激增,表明网络文学开始大规模进入传统文学领地。但与传统文学有别,它们更适合大众趣味,重视与基本情感相关的情爱、惊险、竞争、同情、报复等题材,以及与社会问题相关的官场、职场、侦探、犯罪等类型。实际上,在传统文学观念中,官场、职场、侦探和犯罪小说等也不能视为正宗。传统文学中存在大量关注农民、农民工和小人物命运的创作,网络文学则对此概不涉及。也就是说,同为现实题材,题材领域却大相径庭。
  所以,文学和文学是很不一样的,中国当代文学曾在长时期里定严肃文学为一尊,排斥通俗文学,遂使“传统文学”与“严肃文学”同义,“传统作家”与“纯文学作家”同义,“文学读者”也一统为“严肃文学读者”,更广大的通俗文学市场无人问津。新时期以来,通俗文学经过一个恢复期,全面进入网络写作时代,这期间,“传统作家”既然早已定型为“传统文学作家”,也就基本与网络文学隔膜,而众多“圈外”青年写手,应运而生,借助无门槛准入,闯入十倍、百倍于“严肃文学”的文化市场,在辽阔的处女地驰骋想象,迅速走红,打下半壁江山尽在情理之中。是历史留下来这个机遇。
  创新写作范式
  同样受艺术创作规律制约
  网络文学的诞生,加速了文学大众化的进程,晋升为作家的路途大为缩短。过去的文学爱好者,须长期被文学期刊“折磨”,经历多次退稿和修改,方逐渐由学习写短中篇发展为写长篇。今日青年写手,将编辑抛在一旁,出手便是长篇,在网上直接面对读者,一经受众认可,便可迅速成名。但这不意味着创作开始变得容易,而只是写作定位不同。
  网络文学创作以追求最大数量读者为宗旨,是一种具有普及化倾向的文学,传统文学则带有专业化的倾向。文学和哲学、科学及其他学术、艺术门类相似,既有专业性的一面,也有普及性的一面,专业性与普及性彼此渗透和转化。专业性内容可能是普及和通俗的,普及性内容也须以一定的专业性为基础。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都具有专业性,但传统文学把专业评价放在首位,可以越过读者强化其专业性,网络文学则追求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容忍为后者牺牲前者。
  仅就小说的语言方式和叙事方式而言,今日纯文学作品在技巧上已有长足发展,其中讲究甚多,能够做出专业分析,也值得具有一定文学修养的读者鉴赏。对于大多数普通读者来说,却未必看出其中好处,或许还觉得“绕来绕去”过于啰嗦。在碎片化的阅读时代,大众读者更喜欢简单明快的语言和叙述,希望更快地进入情节和悬念,欲知后事如何,于是,网络方式适逢其时。网络文学全面简化了传统文学的规则,跳过期刊的训练,不拘一格,形成新的写作范式。网络文本尽管不入传统编辑的法眼,但受到广大网民的鼓励及商业操作的推动,足以畅行其道。在“怎样写”上,两种文学泾渭分明。
  传统文学的价值不因网络文学的勃兴而减损。艺术贵在创造,须不断变化审美方式和感受内容,更新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这是文学专业性的根本要求,也是传统文学承担的重要职责。传统文学拥有自己的读者群,并不断引导和提高读者的欣赏趣味,培育新的读者群,也会带动网络文学的艺术水准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也应充分肯定网络文学的意义及发展前景。网络文学便捷、即时、快速、互动的传播方式和开放的大众化的写作内容,决定了它将赢得多数文学读者,功不可没。此外,传统文学也大有必要借鉴网络经验,利用现代媒介扩大受众。事实上,已经有传统作家承认网上互动的好处,尝试“广场写作”,将自己的作品分段发帖,获取跟帖反馈后加以修改。网络文学为赢得读者所采纳的艺术形式,也开始为传统作家所研究。
  尽管网络文学属于通俗写作,但打造精品必须依靠相当才华,需要极大地凭借想象力的丰富和发挥,在有限的模式中拓展出千变万化、引人入胜的情境。无可否认,网络文学作者来自比传统文学作者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拥有更开阔的创作题材,且写作姿态更为自由、开放,写作观念不拘一格,这些优势是传统文学难以获得的。
  应该说,网络文学的发展是结构性的变动,最终形成了与传统文学相平衡的当代文学体系,开辟了文学创作的新的重大可能性。但网络文学也是文学,同样受艺术规律制约,不享有豁免权。它更需要向传统文学借鉴,寻求不断提升自身的途径,才能走得更远,其发展前景也有赖于此。
  (作者系中国作协创研部原主任)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12:39:18 | 只看该作者
网络文学的场域内,精英如何发声(邵燕君)
2014年03月24日 来源:文汇报 邵燕君
图片说明:网络文本形成的强大人气,成就了电影《失恋33天》这匹票房黑马。
  如今,网络文学的发展强势已是有目共睹。如果说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间,网络文学对“主流文坛”的冲击还局限在文坛内部,经过被称为“网络文学改编元年”的2011年,随着《宫》、《步步惊心》、《后宫·甄嬛传》等一部部穿越剧、宫斗剧的热播,电影《失恋33天》(改编于豆瓣“直播贴”)的席卷,“网外之民”也身不由己地“被网络化”,文学网站开始取代文学期刊,成为影视改编基地。网络不再是年轻的“网络一代”自娱自乐的亚文化区域,而将成为国家“主流文艺”的“主阵地”。
  在这样的文坛格局下,到底何谓“主流文学”,谁居“主流”?都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全球文化战争背景下的网络时代,真正代表中国“主流价值观”的“主流文学”到底是什么样貌,或许我们现在谁都无法描述,但至少,它必须是有高度整合力和创造力的,并且必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的“主流文学”未必是拥有最大众读者的,但必须是对最大众读者有引导力的。也就是说,决定其“主流”地位的不是读者的占有量,而是是否拥有“文化领导权”。“主流文学”可以是对“大众文学”有“文化领导权”的“精英文学”,也可以是获得了“文化领导权”的、为“精英文学”留下足够空间的“大众文学”。
  按照这一概念,一直以来以“主流文学”自居的“体制内文学”确实已经难当其实。根本原因还不是其失去了大众读者,而是对于体制外“另起炉灶”生长起来的大众文学无论在文学标准、文学资源还是文学传承上都失去了引导力。而拥有大众的网络文学可以称作“主流文学”吗?恐怕也不能。不是因为网络文学还没有完全被“体制”接纳、认可,而是它未能承担起负载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责任——或许这是一个过于苛刻的要求,因为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主流价值观”本身尚处于模糊状态。然而,对于一种借助新媒介优势快速成长的大众文学,网络文学如能在自身发展中充分调动互联网的民众参与力量,积极参与转型期中国“主流价值观”的打造和传播,则更能为“荣登大宝”积累资格。毕竟,“主流”的概念里不是只有大众和资本,还有精英和权力,这个权力并不完全是显性的体制权力,更是靠精英力量运作的隐性的“文化领导权”。
  在这个意义上,笔者提出重建“主流文学”的设想。这个“新主流文学”应该是以重新调整定位的精英标准为导向的,整合进所有“传统的”、“网络的”、“体制内的”、“体制外的”等各种文学资源中有生命力的力量,也为各种“小众文学”和“先锋文学”提供空间。它像一个分层、互动、开放的金字塔。所谓分层,就是要承认居于“塔尖”的“精英文学”与居于“塔座”的“大众文学”各有其读者定位和文学定律,不能以统一的标准一概论之;所谓互动,就是虽然大家各司其职,但仍有一套互通互认的价值系统,“塔尖”为“底座”提供精神参照和艺术更新,“底座”为“塔尖”聚“人气”,接“地气”。只有形成良性互动,文学才有持续性发展动力。所谓开放,是指对相关艺术门类的开放,与影视、ACG等媒介艺术共通。
  至于这个“文学金字塔”的“基座”,是拥有“大众”和经济资本的网络文学一方,还是拥有“精英”和政治资本的“主流文坛”一方,这就要看双方博弈的结果了。近几年,我们可以看到双方都在积极动作。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国首家网络文学大学(10月30日在中国作协的指导下,由中文在线联合多家原创文学网站发起,莫言任名誉校长)、首个本科网络文学专业(12月25日,由盛大文学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联合创办,将请莫言、王安忆等著名作家和网络作家唐家三少等共同授课)相继成立。在作协系统一方,除中国作协的一系列举措外,浙江和广东是最早有突破之举的省级作协。2011年广东作协创办了国内第一个网络文学研究刊物《网络文学评论》,浙江作协启动了全国首个“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的评选,并于2012年成功颁奖。2014年伊始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的成立,又是率先之举,这些举措都旨在打通精英批评通向网络文学的研究通道。
  目前在网络文学的场域内,最缺乏的就是文学精英的批评力量。今天从事当代文学批评的研究者大都是读启蒙经典长大的,深受法兰克福学派等精英理论的洗礼,对于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学,在外批评易,入场介入难。然而,不入场就没有话语权。未来的“主流文学”不管以哪一方为“基座”,都必然要以拥有大众的网络文学为“底座”,不理解网络文学就无法真正参与“主流文学”的建构。面对媒介的千年之变,今日的文学研究者不应再抱一种本质主义的态度来理解文学。文学既不必绑定于某种文体,也不必绑定于某种媒介、某种机制。自由、活力和热爱在哪里,文学就在哪里。进入网络文学,在理解网络文学的基础上,将自己认为的优秀作品和优秀元素提取出来,在点击率、月票和网站排行榜之外,建立一个对粉丝有切实影响力的“精英榜”;在学院体制内部,建立一套网络文学批评体系和话语体系,这其实是网络时代对当代文学研究的从业者提出的新任务。如果从国家文化战略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责任担当,是对“感时忧国”的五四传统的精神继承。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3#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12:40:41 | 只看该作者
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期待比翼齐飞
2014年03月13日 来源:河南日报
  “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在郑举行
  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期待比翼齐飞
  经过近20年的发展,网络文学从无到有,日益成熟。但网络文学如何提升自身的文学价值、网络文学如何与传统文学比翼齐飞等问题依然是作家们上下求索的事情。
  3月8日,由省文联主办的“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在中原图书大厦举行。来自省内外的传统作家与网络作家相聚一堂,进行了一场文学界“春天的对话”。
  网络文学势不可挡
  “要关注中国文学,必关注网络文学;要关心中国文学的未来,必关心网络文学的未来”,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陈崎嵘曾在鲁迅文学院第七届网络文学作家培训班开学典礼上发出如此心声。
  发展迅猛的网络文学为有些网络写手带来了很高的收入。目前在网络上点击量和网络作品输入排第三的网络作家血红,一天最多能挣150万元,一年收入1000万元。在对话现场,我省著名作家郑彦英说:“我们一辈子恐怕也挣不了这么多钱。”血红解释说,网络写手的挣钱渠道比传统作家多,因为网络小说的衍生项目特别多。
  盛大起点出版中心总经理叶军说,网络写作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挣到钱,他们的工作环境很残酷。如果作家今天上传的故事不被认可,读者就不会付钱。目前起点中文网的签约作者有4万多,但是真正在订阅上能够保持稳定状态的作者并不多,能够在这个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一直坚持到现在的,应该说都是非常顶尖的作者。
  主流与非主流之争
  在对话现场出现了很有意思的一幕:传统作家羡慕网络作家的青春和自由,而网络作家则想向作协等组织靠拢,想得到作协的认可。这是否意味着所谓的非主流文学正在向主流文学过渡?
  对此,我省著名作家王安琪认为,争论主流文学和非主流文学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不管是网络作家还是传统作家,归根到底都是靠写字卖字为生的人,只不过平台
  不同。所谓的主流作家辛苦一辈子仍然过着勉强糊口的生活,所谓的非主流作家长达十几年仍然没有得到文坛足够的肯定,这两种现象对作家来说都是不公平的。两者互相靠一靠最合适。
  网络白金作家傲无常等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纸质与“云端”如何相融相生?
  随着4G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融合越来越必要。
  郑彦英说,传统文学必须和网络文学相融合,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网络文学必须向传统文学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这些不需要号召式的宣传,更不需要声嘶力竭地呼喊,因为读者的选择就是市场。
  叶军率领的团队正在针对4G到来进行网络改版。他说,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合作不仅仅是把网络文字变成铅字,而是要通过编辑、整合向市场提供新产品。无论是网络文字还是铅字,内容才是最主要的。
  为了促进二者的互融,盛大文学网站与《故事家》杂志社共同在河南建立“中国网络文学创作基地”。该基地将放在郑州航空港区,目前已经签约了一批作家。郑彦英自豪地说,将来会有200多位作家在郑州生产作品,再从郑州上传到浙江的云端基地,这意味着今后云端阅读的文学作品有一大部分来自河南。(记者 刘洋 实习生 康亚飞)

4#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12:42:23 | 只看该作者
网络写手上学了(宋庄)
2014年02月28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宋 庄
  被称为具有“梦想家气质”的原盛大文学首席执行官侯小强,离他的梦想又近了一步。侯小强说,盛大文学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共同筹办小说学院,双方已联合发布了公开招聘“文学策划与创作”方向师资的招聘启事,2014年开始招生。身为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兼职教授的侯小强表示,希望小说学院既能培养更多的有写小说、编故事、从事文学创作天赋的新生力量和作家储备人才。
  此前,网络文学大学在京成立。在中文在线董事长兼网络文学大学校长童之磊的想象中,网络文学大学应该成为中国文学培训领域的黄埔军校,让无数有写作梦想的年轻人在这里学到写作技巧,享受创作的乐趣。
  从自发式写作到职业化创作,网络文学飞速发展的十几年间,网络作家们进作协、进鲁院、与传统作家结对子,如今又成立网络文学大学,其间经历了什么,未来能否走得更快更远?
  打造网络文学的“水电煤”
  据盛大文学高级总监王晶介绍,小说学院培养的学生是复合型人才。在课程设计上,除了大学本科需要学习的课程外,还考虑到文学功底的培养和网络文学创作的能力培养,因此会加入中文系课程、编剧课程以及微电影课程、国外现在流行的创意写作的课程等。
  同时,盛大文学将与北京印刷学院共同成立博士后培养基地,打造首个网络文学博士后培养基地。
  网络文学的培训还不止这些。2011年中文在线旗下的17K小说网开设了网络文学作家培训“青训营”,目前已经开办了19期,成为最大的网络文学领域作者培训组织。青训营的公开课学习人次达到了112万人次,一对一的作者培训数达到了18253人,签约的作者数超过1500人。此外,还培养了网络文学的教官。
  这些数字听起来是庞大的。据网络文学大学常务副校长刘英介绍,该校的办学规模是每年培训网络文学作者10万人次。网络文学大学的课程设置,参考了国内文学院的教学课程以及鲁迅文学院的教学课程。该校分为青训学院、精英学院、创作研究院三个层级,分别针对爱好网络文学、初涉写作的新人作者,有一定写作经验的资深作者和发表过多部作品并获得读者认可的知名作者进行培训。其次,网络文学大学针对作者在不同创作阶段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不同层级的培训,帮助作者突破创作瓶颈,避免半途而废。他说,网络文学大学的口号就是,打造网络文学的“水电煤”,真正让中国文学在网络的推动之下,能够站在世界之巅。
  我们并不缺少网络文学作品,但质量却良莠不齐,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网络文学作者大多是半路出家,缺少专业的培养及系统的人文环境熏陶,写作水平及眼界普遍存在局限性,作品往往昙花一现。因此,网络文学在市场规模快速壮大后,必须从网络文学人才梯队建设抓起,才能创造出质、量俱佳的网络文学作品,最终实现我国网络文学市场可持续发展。
  长期存在的网络文学鱼龙混杂的问题,是否能通过文学教育得以改善?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表示,作家不是培训机构能培养出来的,但作家的成长需要经过艰苦而严格的训练,尤其是类型文学,有大量的成规惯例,必须在前辈创作的基础上升级翻新。学徒期是免不了的。以前的网络作家大都是自学成才,现在有个培训机构当然是好事。“但是我觉得真正能当师父的是前辈作家,而评论家能充当的角色是学者粉丝,一方面对自己喜欢的作家作品以精英粉丝的身份交流看法,同时以自己的文学史眼光和理论知识结构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刻的解读分析。”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壁垒正在打通
  对作家莫言来讲,网络文学曾经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十几年前,当网络文学刚刚发展的时候,我心里想不准备跟它打交道;再早一点,电脑刚刚进入老百姓的生活的时候,我也下决心这辈子不使用电脑。但是这个决心很快被现实生活所改变,我用上了电脑,也跟网络文学产生了很多的联系,并且接受了网络文学大学的名誉校长的聘任。所以有时候现实会改变人很多的想法,改变人对人生整个的看法。”
  “今天叫网络文学,过10年、20年,文学就不分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了,会自然汇聚到一起。互联网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我们非常期望未来网络文学大学能够培养出中国未来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 童之磊信心十足。
  那么,实际情形能否按照预定的方向前行呢?评论家庄庸认为,一方面,渴求“创作指导”的需求强劲、庞大和膨胀,不只是那些新手和菜鸟需要“网文创作入门指南”,大多数写手也需要“晋阶晋级指导”。就算那些大神,在系列化的创作中,也逐渐面临着是否能够摆脱同质化重复、从术到道、从网文到“文学”的蝶变之困境……在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自我探索,需要顿悟,需要一种点评、一种当头棒喝,一种迷津指路。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对这种需求的满足并不匹配——每个网络文学网站都有新人指南,也有编辑指导与培训体系。这种体系对“入门”和“紧跟趋势板块、题材、类型和热点”是非常有效的,但也仅限于此。受限于商业利益最大化等种种因果与目的,网文作者的培养与使用,都是“逐利的”,很难基于“长线投资”,来对作家实行阶梯式和全培养模式。这就导致现在网文作家的大多数培养模式,都是“速成长”、“功能化”的,没有“固本强基”的造楼式培养,以至于大多数网络作家在爆发式的创作之后,会很快面临后劲不足、软肋倍出的情况。一旦创作漏洞与瓶颈频出,现有的网文创作指导与培训体系很难给出及时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网络作家普遍遭遇“创作瓶颈”
  对于如火如荼开展的网络文学培训来说,庄庸的分析无疑是一针清醒剂。他指出,就算有少数网站与有心人士试图这样做,但是,受制于商业回报率以及行业生存现状,也很难推行下去。何况,网文作家的培养与培训,已经不只是网络文学创作本身问题,而是一种权力、话语权和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谁也不想让出这种主导权,或在这种分配中让自身受损。这其实造成了一个窘迫的处境:当大量网络作家处于“创作瓶颈”时,我们竟然无法找到哪怕只是少量的、合格的、有资质的“培训”……尤其是越往上“晋阶”,越有实力的网文作家,在遇到创作瓶颈时,就越缺乏“指路者”。
  就像网络作家猫腻,从《庆余年》到《间客》,再到《将夜》,粉丝们对他创作构思和故事大纲不断地作“技术贴解析”,逼迫着他不断地腾挪转移,寻找着新的突破点。但发现在故事架构里突无可突、破无可破时,他只有采取语言和思想的双重解构方式,来尝试突破。这让我们感觉到了猫腻的焦灼和不安。
  根据庄庸的观察,网络文学发展十余年至今,已经到了一个阶段性的拐点上了。
  2011年作协曾组织著名作家、评论家与网络作家“结对交友”。网络文学的培训如何落到实处而避免好大喜功,也是庄庸思考的问题。他情愿相信,这种结对子,是交友,是“联谊”,是互相接触和破冰的开始。它需要在一次两次的座谈会后,向更纵深的方向挖掘。尤其是,需要一种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的战略思维:当我们把铁凝、苏童、毕飞宇等作家的整整一个时代的“中国好小说”及其“创作指南录”都能系统地挖掘并传承下去时,将来,当我们将猫腻、辰东、天下归元等网络作家的代表作选为“中国好小说”(网络文学卷)时,是不是也可以推动他们进入高校创意写作课和作协新锐作家培训班中,让他们“结对子”,把自己的作品及创作沉思录传下去?所以,庄庸认为,网络文学大学能否成功,不仅在于好的导师,更在于好的学生。这不仅仅是一场“教学”,更是一次新文艺时代的互动。网络文学创作与评论,以及创意写作指南,只有超越与跨界,才能真正做到立足“中国的”,采用扎根的方式进行提炼、总结和体系化,然后,以“中国话语”来推动中国的“网络文学创作”和“汉文写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6:11 , Processed in 0.06885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