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报刊文史知识差错(续二) 陈林森 1.只是到了下午,游荡于各个专卖店的人群慢慢多了起来,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众多华人面孔和普通话的交流,越是高档专卖店内国人面孔越多。此情此景,不由得令人感叹,我们中国人确实是在为美国经济做贡献。(《新闻战线》2012年第1期) “普通话”应改称“中文”或“华语”。现代标准汉语的称呼与定义因地而异,中华人民共和国称为“普通话”,在台湾地区称为“国语”,东南亚称为“华语”,而相对于非汉语的语言又常被称为“中文”或“华语”。引文所处的语言环境是美国,故应称“中文”或“华语”。 2.民政部统计,2009年第一次清明节放假,有4亿人参加了祭扫活动。(《南方周末》2012年3月22日第31版) 温家宝总理签署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于2007年12月14日颁布,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增加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传统节日,各放假1天,同时“五一”劳动节放假的时间则由原来的3天缩短为1天。其中第七条规定: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因此,我国建国后第一次清明节放假应是2008年而不是2009年。 3.1921年5月,经同乡张太雷介绍,瞿秋白加入了共产党;9月,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方大学)担任翻译兼助教,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萧劲光等30多人,成为中共派来学习的第一批学员。(《炎黄春秋》2012年第4期第77页)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从逻辑上说,瞿秋白不可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两个月前加入共产党。《辞海》“瞿秋白”条:(瞿秋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但百度“瞿秋白”条又说:1921年5月由张太雷介绍加入共产党,当时属俄共党组织,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样就消除了二者的矛盾,但为了严谨,至少应在“瞿秋白加入了共产党”句后加一括弧,内注“当时属俄共党组织”。 4.七百年前,西晋王朝从洛阳东迁至建康;几十年前,民国政府从金陵(即南京)东迁至台北,世代交替,历史轮回,思之,怎不令人伤怀?(《南方周末》2012年4月12日第19版) “七百年前”应为“一千七百年前”。公元317年,镇守建康(南京)的晋宗室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彼时离今天约为1700年。此外,台北与南京的经度非常接近,从南京到台北不好说是“东迁”。 5.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发表了千古流传的《隆中对》,毅然出山,谱写出惊天动地的传奇。(《广州日报》2012年4月21日B19版)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陈寿。“隆中对”的提法甚至也不是陈寿在《三国志》中提出来的,而是后人加的。隆中对的故事发生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后人称之为“隆中对”。所以不能说《隆中对》是诸葛亮发表的。 6.孔老夫子也说过:“君子有三乐。仰不愧天,俯不愧地,此其一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此其二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此其三乐。”圣人所言不也正是自寻其乐么!(《赤峰日报》2012年4月20日第5版) 引用的话不是孔子说的,而是孟子说的,且有较多文字出入。出自《孟子·尽心上》,有关原文是:“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7.祖父是个生活简朴勤俭持家的人。祖父喜欢抽烟,不过那时候,祖父抽的烟都是很便宜的,如:寒鸟、经济、飞马等,只有过年才抽好点的大前门、庐山、壮丽,这些烟都要凭票购买,平时买不到。(《九江日报》2012年4月12日A7版) 计划经济时期(直到80年代),江西的香烟牌子中没有“寒鸟”,只有“海鸟”(一角三分一盒)。另外,不是所有香烟都要凭票供应,当时江西老百姓中有一首顺口溜广为流传,内容就是调侃江西的几种香烟:鄱阳湖上“海鸟”成群,南昌城里拥军“爱民”,“庐山”脚下一片“欢腾”,“飞马”“前门”要开后门。需要凭票供应的主要是“飞马”“大前门”等档次高一点的香烟(飞马二角九分一包,大前门三角六分一包)。 8.宋代林逋在《省心录》里说:“律己是以服人,量宽是以得人,身心是以率人。”说的是严于律己,方能服人,宽宏大量才能得人心。(《九江日报》2012年4月12日A7版) 引文有出入,导致文句不通,正确的是:“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见《修身清言》,三秦出版社,1998) 9.海伦·凯勒,7岁那年因疾病而双目失明,并且耳聋。但就因为这不幸的灾难使她认识了沙利文老师,是她给海伦·凯勒爱与光明。(《新民晚报》2012年4月22日) 维基百科提供的资料: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原为健康的婴儿,但在19个月大的时候患了急性脑炎,失去了听觉和视觉。 10.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文学的手法描绘出一个理想社会的蓝图,从中可以看出老庄哲学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子。西方的政治名著《乌托邦》、《太阳城》与其相类。“桃花源中人”、“只知秦汉,不识晋魏”,已成后人常用的成语。而“桃花源”已经是理想社会和优美风景的代名词。(《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4月20日第7版) 众所周知,出自《桃花源记》的相关名句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已成为流传广泛的成语。“只知秦汉,不识晋魏”是作者杜撰的,既不符合历史,也讲不通。桃花源中人是避秦时乱而躲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他们知秦不知汉是符合情理的,连汉都不知道,当然更不知道有魏晋(三国两晋)了。 11.孔子有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作品没有文采,往往流于粗野枯燥,如同无翅的鸟儿,飞不起来;又像缺盐少醋的食品,使人感觉味同嚼蜡,没有胃口。(《人民论坛》2012年第10期) 孔子的原话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