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 本试卷分三部分,共8页,计26题。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友情提示:请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冷静思考。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 人文荟cuì,古风蔚然。cháng徉在红梅公园的林荫花径,芬芳的气息在耳pàn轻拂,一幕幕风景pū面而来,数不胜数的人文历史景观,使红梅公园独具mèi力。(摘自2006.9.28《常州日报》)
2.按要求默写[(1)—(4)任选两题,(5)(6)两题必做]。(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4)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
(5)前天,王某在人民公园看到这样一副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不禁想起陶渊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目前,班级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我们不遗余力地进取、完善,这个班必将出现新的飞跃! (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填写。)
3.阅读下面文字,按文后要求答题。(4分)
鲁达等三人到潘家酒楼喝酒,听到隔壁阁子有人啼哭,便询问原因。听了金家父女对镇关西强媒硬娶,虚钱实契,强占翠莲,又将她赶出,还向金家追要典身钱的血泪控诉,鲁达勃然大怒。第二天一早,鲁达亲自保护金家父女逃出虎口。然后径自到状元桥郑屠肉案前,先借买肉故意刁难郑屠,激怒他,挑起打斗,继而打死郑屠,奔出南门出走。 陆虞候再次设计陷害林冲,曾被林冲救过命的店主人李小二向林冲报告了消息,林冲怒寻陆谦不遇。管营派林冲管草料场,欲烧死林冲。林冲借宿古庙杀死了差拨,富安,陆谦。林冲在一庄上烤衣讨酒,打散庄客,醉倒雪地,被庄客捉住。 (1)用一副对联概括上面故事的主要内容。
上联: 下联: (2)从上面文字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你所积累的名著知识,作一简要评价(至少运用2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都有1处语病,请仔细阅读后,任选4句,用规定的符号(不必全使用)在原句上直接修改。(4分) ①换用号: ②增补号: ③删除号: ④调位号: (1)由中医药研究治疗中心、中西医结合医院专家组历经六年的潜心研究与临床实践,成功地研制出治疗脑萎缩、痴呆的系列新药——“健脑增智丸”。 (2)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 (3)一篇议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标准。 (4)夕阳的余辉映红了天目湖,抹红了从湖的那边漂来的几艘船只,好一幅诗意般的图画呀! (5)春天的江南鸟语花香,桃红柳绿,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5.仔细揣摩下面语段的内容和写法,再仿写一个100字左右的语段。(不得引用本试卷中的有关内容作为答题材料。)(3分)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一滴汗水,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无愧色的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 ——你读他时,千万别反感他。因为有人肯分享你丰收的喜悦,不管他怀着什么样的心态,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你做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了空虚,充满了无知和愚昧。那种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的流露在他的言语和行动中。 ——你读他时,千万别鄙视他。因为他不懂得服装是裁剪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才是一个人真正的人生价值。对于庸俗的人,你可以反观一下自己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综合性学习。(5分) 某校开展“走进青果巷”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下列是三组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请仔细阅读并揣摩表中信息,将其他空格补充完整。 | | | | | | | | | 1.翻阅常州地方志,了解青果巷的范围。 2.查看青果巷石碑,了解其历史文化价值。 3.走访青果巷绿地,了解“千果巷”背后的故事。 | | 1.上网查找资料,了解青果巷建筑风格及其城市规划中的地位。 2.走访青果巷民居,了解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 3.查找相关城建资料,了解其他城市处理古老建筑的方法。 | | 青果巷,东起和平南路,西至南大街,西瀛里.此地为名宦巨绅所居,旧时巷头两边栅门关闭.始建于明万历年(1581年)前,当时运河由文亨桥入西水关,经东西下塘,穿城后出东水关蜿蜒向东.青果巷面临城区运河段,当时船舶云集,是南北果品集散地,旧有"千果巷"之称.《常州赋》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后运河改道,巷名仍保留至今。 | 青果巷为名人巷,仅长数百米的小巷,明清两代居然走出进士近百名。如乾隆十年状元钱维城,唐顺之,三杰之一的瞿秋白,还有语言学家赵元任、小说家李宝嘉、画家汤贻汾、书法家张志证、工商业开拓者盛宣怀等等,他们叱咤中华大地,扬威大洋彼岸。 巷内深宅大院,星罗棋布;流水人家,相映成趣,为江南独具风貌的古街巷。 | 只有400米长的青果巷西段有市级文物故居5处,明清时期民居一批,西段单独都够得上历史文化老街的条件,时至2003年,西段1/3已被拆除改成绿地,另2/3即将被改成停车场和绿地,赫赫有名的青果巷历史文化老街西段将遭灭顶之灾。 苏州城市建设过程中,老城区的建筑一律以苏式建筑为主,高楼大厦全都建在新城区,老城区保持江南水乡特色。 | | | | |
| | 二、阅读理解(共46分) (一)阅读下面《满族荷包》一文,完成7-10题。(14分) | | |
许多民族都有荷包,满族的荷包不但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而且许多满族人都喜欢佩带。 满族曾是一个以狩猎和游牧为主的民族,满族的先人女真人常年出没在深山老林,同飞禽走兽打交道,因饮食无定,便在腰间挂一个用兽皮做成的囊袋,里面装着食物,袋口用细细的皮带子抽紧。有了这样一个装满食物的皮囊,便可以在山林中随时充饥。斗转星移,随着社会的发展,满族的先人走出了山林,开始了农耕生活,皮囊也演变成了布囊,演变成用绫、罗、绸、缎等织物缝就的精致而小巧的佩饰,上面绣了花鸟虫鱼的图案,这就是后来的荷包了。 形式变了,内容也有所改变,一些荷包里不再装着充饥的食物,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一饱口福的小零食。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荷包里就装有梅花饼儿、香雪润丹等小吃。 而另有一些荷包。则装着香料、烟草。装香料的荷包又被称为“香荷包”,是满族青年男女的定情之物。一对男女相爱了,女方往往要送给男方一个荷包,那个荷包,一定是那个少女满含深情一针一线亲手缝制而成的。古往今来,一只只精美的小荷包,不知见证了多少满族青年男女的爱情。 装烟的荷包,称为“烟荷包”。有的是皮制,有的是布缝,布缝的荷包都有刺绣。烟荷包有的是待嫁少女做给未婚夫的,有的是出嫁以后给丈夫做的。有趣的是,每个烟荷包上都拴着一个烟荷包疙瘩,其形状如同传说中老寿星拐杖上的葫芦,只是比那葫芦要小许多,长只二寸许,一般为木制,上面刻着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十分精美。也有用布缝制的,布上也精心地绣得红红绿绿的,里面塞满碎布等物。烟荷包疙瘩的作用是防止烟荷包失落。 在满族人中,过春节或某人某家有了喜事,都有送荷包的习俗,以此祝愿吉祥平安。满族人喜欢荷包,男女老少都佩带荷包,但其佩带的方法和位置却是不同的。男人的荷包和解食刀、扇套、火镰等必备的小物品一起挂在腰带的两侧,女人的荷包一般挂在旗袍上边的第二个纽扣上,年轻的女人或孩子在挂荷包的同时,还常常挂有小怀镜、香串儿、玉牌之类的物件。只是每年到了端午节,荷包就要更换一次,更换后的荷包里面要装雄黄和艾草,有些人还把小梳子、小篦子以及核桃、枣木等和雕刻的小“五毒”配成一串挂在腰间,据说可以辟邪。 小小的满族荷包不仅是青年男女的定情之物,而且还是亲友间相互的赠品,在宫廷中也广为盛行。在每年的旧历年前,皇帝都要将荷包例行赏赐王公大臣,那些荷包被称为“岁岁平安荷包”。 满族荷包从莽莽的山林中走出,带着吉祥和祝福,走过了数百年的岁月,走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丹东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又闪烁出迷人的光彩。如今,满族荷包在传统的个体缝制、刺绣的同时,还有了专门的加工工厂,不论品种和款式,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满族荷包不再仅仅是民间的赠品和青年男女的信物,它已经成为旅游者青睐的纪念品。 (作者:张涛 选自《读者乡土人文版》2006.11 有改动。) 7.依据文章内容,将下列相对应的信息用直线连起来。(3分) 皮 囊 香料 传递亲情 香荷包 烟草 充 饥 烟荷包 食物 见证爱情 8.荷包的制作是十分讲究的,请根据上文内容,分别用四个字短语概括讲究的具体方面。(3分)
9.下面是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的一首情歌《绣荷包》的歌词,请仔细阅读,并结合上文内容,简要归纳满族荷包承载的文化内涵。(3分) 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高/那春风摆动/杨呀杨柳梢/三月桃花开/情人捎书来/捎书书带信信/要一个荷包袋 一绣一只船/船上撑着帆/里面的意思/郎你要自己猜/二绣鸳鸯鸟/栖息在河边/你依依我靠靠/永远不分开 郎是年青汉/妹如花初开/收到这荷包袋/郎你要早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有人认为:“当满族荷包由专门工厂加工,成为旅游者青睐的纪念品,成为一种商品的时候,其经济价值日益凸显,而其民族文化特色和内涵必然日趋失落,让人觉得黯然神伤。”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 分
| 评卷人
| (二)阅读下面《默契》一文,完成11-16题。(共10分)
|
|
|
⑴默契是无字的阅读,是无声的交流,是无言的配合。 ⑵默契是事物与事物的自然呼应。高山巍峨,流水明秀,刚柔相济,大千世界才风光旖旎,参差美丽;春绿夏红,秋黄冬白,寒暑更替,大千世界才色彩纷呈,气象万千;草原宁静,骏马奔腾,动静相伴,大千世界才生机盎然,充满活力。所以,默契是万物的相互弥补。
⑶默契是事物与事物的相互依存。蓝天为雄鹰敞开胸怀,大海为游鱼贡献浩瀚,树林为百鸟构建家园,雨露为禾苗洒降甘霖。于是大自然生态得以平衡,众生得以兴旺。如果狼赶走了,鹿的体质必然下降;树砍光了,沙尘必然泛滥。所以,默契是万物的和谐共处。
⑷默契是心灵与心灵的相互感应。当你难堪时,有人给你一个台阶,这也许就是改变你命运的一个契机;当你怯懦时,有人投你一个鼓励的眼神,这也许就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利剑;当你困惑时,有人给你一个示意的手势,这也许就是一盏指路明灯;当你成功时.有人给你一个赞扬的微笑,这也许就是一双高翔的翅膀。所以,默契是潜移默化的沟通,它蕴藏着无穷魅力。
⑸默契是意念与意念的无约投合。像黄钟大吕、阳春白雪之间的配合,像“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之间的偶对。你没有画完的图画,我能为它锦上添花而无雕凿之痕。我没有结尾的文章,你能使它妙趣横生而无牵强之嫌。所以,默契是英雄所见略同。它产生融洽,产生和谐,产生亲密。
⑹默契是感情与感情的自然流露,是真情的传递,是诚意的倾吐,你等车遇雨,一位学生伸过伞来,半边伞,在你心里顿时能变成一片晴空;你拉车上坡,一位长者助你一臂之力,一点帮助,在你心里顿时能涌起一股热流;你口渴难忍,一位大嫂递来一杯水,一点清凉,在你心里顿时能化作一泓泉水。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人与人之间,多一分默契,就多一分友爱,多一分快乐,少一点隔膜。 ⑻人与大自然之间,多一些默契,就多一些祥和,多一些平安,少一点灾祸。
⑼默契是美好的,伤害默契就是伤害自己。 (作者:傅弘岩 摘自《思维与智慧》2006.11) 1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主要观点(不得超过方格限定的字数)。(2分) 12.联系上下文,揣摩语境,将第⑹段的空格补充完整(直接写在下列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就“默契”这一话题提出了很多观点,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并举一事例加以阐述。(3分) 观 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语言极具特色和感染力,请仿照示例另举一例,说说该句的妙处。(3分) 示例:“蓝天为雄鹰敞开胸怀,大海为游鱼贡献浩瀚,树林为百鸟构建家园,雨露为禾苗洒降甘霖。”——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地证明了默契是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观点;运用排比,读来气势磅礴,增强了说服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下列名言哪些与本文的观点一致,哪些不一致?请逐一说明理由。(3分) (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2)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正直的严正朋友。——爱因斯坦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 分
| 评卷人
| (三)阅读《踩生》一文,完成16-21题。(共10分)
|
|
|
二十年前,一个湿漉漉的端午节早晨,我正在村边麦地里用露水洗脸(据说这样可以使人一年都神清气爽),母亲在地头喊我,让我去周大嫂家借把镰刀。 “一大早借镰刀干啥?”我疑惑地问。母亲微笑着不语,在湿润的晨光中,她的脸上溢满神秘而幸福的光彩。 我一路小跑来到周大嫂家,刚迈进外屋的门槛,就听到屋里传出一阵婴儿清脆的啼哭,屋里的人们低声欢呼着:“生了,生了!”周大嫂的婆婆从里屋出来,满面笑容地摸着我的头说:“贵人踩生,这孩子的命不错……” 我终于明白母亲为什么急急忙忙一大早就让我来借镰刀了。按照我们那里的风俗,婴儿落地时,谁正巧无意中跨进这家的门槛,听到孩子的第一声啼哭,谁就是这个孩子的“踩生人”,而他往往能决定这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踩生人是位“贵人”,孩子将来也必定能成为“贵人”;踩生人为“贱人”,孩子将来也必定成为“贱人”。因此,谁家的媳妇将要临产时,这家是不欢迎闲杂人随便登门。显然,我的这次“踩生”有着母亲极大的“预谋”成分。同时我也很清楚,村里人是把我当“贵人”看待的,因为那时我正在县城读重点高中,我去踩生这似乎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可是这非但让我高兴不起来,反而感到给我一种沉重的压力,让我在小小的年纪里,就有了一种无法推卸的责任感。从此,我身上不仅凝聚着全村人希望的目光,而且我的命运还决定着另一个幼小生命的命运。 我学习更加勤奋刻苦了。后来,终于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我考入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到外地,当了一名中学教师。 生命的轨迹按照固有的方式在不停地运转:我娶妻、生子,转眼便人到中年。为人师、为人夫、为人父,琐碎的生活,疲惫的身心,几乎让我把曾经踩生的事忘却了。 前不久,妻子下班回家,兴冲冲地告诉我,她已给我联系好一份到一家广告公司搞设计的工作,月薪很高。这和我当教师的工资相比,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我的心开始动摇了。 一个月圆的夜晚,我站在窗前,望着遍地的月光,突然想起了二十年前的那个早晨,仿佛又听到了那声清脆的啼哭。那是一个新生命对这个世界的宣言,清脆、透明而又激越。接着,这声音又幻化成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我舍不得这个清纯的世界,可又不忍心辜负妻子的那片热心。也许,为了让我踩生的那个生命活得更好,我应该去接受那份高薪的工作。 就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我意外地收到一封署名“端端”的信。信中写道:“我就是二十年前被您踩生的那个女孩,因为我生在端午节,母亲便唤我为‘端端’。现在,家乡踩生的习俗已经不多见了,但我永远也忘不了您。从小到大,妈妈经常提到您的名字。您是咱们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现在,每当村里人提起您,仍是赞不绝口。虽然‘踩生’有着很浓的迷信色彩,但我一直把您作为我成长的楷模,并从小立志,将来也要像您一样当一名教师,不怕清贫,耐得住寂寞,用文化知识的阳光雨露,为千千万万的孩子们‘踩生’……今年我就要从师范毕业了,我已申请回故乡教书。衷心感谢您,二十年前,您为我踩生……” 端端还随信寄来一张照片,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孩子,像二十年前的那声啼哭一样清纯动人。 我的心震颤了。 月光下,我把“踩生”的故事讲给妻子听,又让妻子看端端的来信和照片。妻子沉默了,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 很快,我给端端回了信。信中说:“二十年前的那个端午节,我为一个女孩‘踩生’,可我没想到,二十年后,这个长大的女孩又来为未老先衰的我‘踩生’了。我多么希望能有一天回到故乡,再用故乡麦田里的露水洗把脸啊…… 把信投进邮筒的一刹那,我的心就像走进了绿色的春天,豁然开朗了。 (作者:李聿钟 选自《读者》 2006.11) 16.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述的两件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开头写道“我正在村边麦地里用露水洗脸”,结尾写道“我多么希望能有一天回到故乡,再用故乡麦田里的露水洗把脸啊……”请用简要的语言分别说出“我”两次“洗脸”的意图。(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文章第二段写道:“母亲微笑着不语,在湿润的晨光中,她的脸上溢满神秘而幸福的光彩。”此时的母亲一定心潮澎湃,请发挥合理想像,以“母亲”的口吻,写出当时的心理活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在“高薪的工作”和“清贫的教师”之间,“我”并没有直接作出明确的抉择,那么,你认为“我”会作出怎样的抉择?请根据文章内容,作出回答并简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对“踩生”的理解。 踩生,或称踩门,是流行全国的民间生育习俗。江南地区多视踩生为能给新生儿带来好运的吉庆之事。民俗学家仲富兰曾回忆少年时代应邀替邻家踩生的往事,其原因便是这户人家妇女有喜时,他曾去拜年,祝贺“早生贵子”,结果当真生了一子。做父母的坚信这是祝福的灵验,在选择踩生人时,便向他发出了邀请。(《现代民俗流变》,上海三联书店) 和主人家欢迎踩生的现象相反,还有很多地方流行着拒绝踩生的种种禁忌。如清康熙《隰州志》记载,“初生子,禁生人入室,(门上)插稻,男二,女一”。这样做的缘故有多种解释。一说是怕踩生者“踩断”或“带走”产妇的奶水,使婴儿难以存活。一说是怕“外鬼”趁机闯入,勾走新生儿弱小的灵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 分
| 评卷人
| (四)阅读下面《曹刿论战》选段,完成21-25题。(12分)
|
|
|
公(鲁庄公)与之(指曹刿)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上文中的意思。(2分)
(1)公与之乘( ) (2)公将驰之( ) (3)既克 ( ) (4) 望其旗靡 (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21.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2分)
22.“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2分)
23.阅读短文《用兵八法》,结合上文内容,完成文后问题。(4分) 用兵之法: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假装失败)勿从(追逐),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è 阻击),围师(包围敌方部队)必缺(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迫(逼迫)。此用兵之法也。(选自《孙子今译》) (1)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2分)
(2)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2分) 得分
| 评卷人
| 三、作文(共5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
|
|
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寻找一盏灯,请以“寻找一盏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若写诗歌则不得少于25行),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能抄袭,文中也不可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