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视野下的特色学校建设研究 ——兼论重庆市特色学校发展战略 作者:钟 燕 来源:人民教育 当前,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和全新的教育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选择,更是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思想。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有着“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的特殊市情。由于长期历史的、管理体制的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和现实差别大,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发展水平偏低,不同群体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突出,特别是义务教育发展极为不均衡。在经济投入相对不足、城乡差距较大的客观情况下,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效发展的战略部署中,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将中小学特色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放到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一、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与特色学校建设。 (一)对教育均衡发展的解读。 所谓教育均衡发展是指通过法律法规确保给公民以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制定政策与调配资源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从而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均衡。可以说,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① 从实践上看,教育均衡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权利平等,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二是教育过程平等,即政府提供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受到社会、学校和教师的相对同等的对待,享受符合其能力发展水平和潜力的教育。三是教育结果公平,即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后都应达到一个基本标准,都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实现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1. 教育均衡发展体现优质性。均衡发展绝不是教育上的平均主义,而是要尽可能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是要限制教育发展,把高水平的拉下来,而是要尽快用各种方法把低水平教育地区、学校扶上去;要尽量减少甚至消除低水平的学校,而让优质教育资源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高层次均衡发展。② 因此均衡发展不是限制发展,而是共同发展,分类发展。 2. 教育均衡发展关注差异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明确指出,“给每一个人平等的机会,并不是指名义上的平等……机会平等是要肯定每一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个人的特点的。”因此,教育均衡发展不仅要保证适龄儿童入学权利和教育机会的平等,对每一个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都应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教育标准,更重要的是教育应从多方面、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去发现人、培养人,即在教育过程中高度关注和尊重受教育者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因此均衡发展不是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 (二)特色学校建设既是均衡发展的客观诉求,也将有力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 特色学校凸显优质性,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质性是特色学校的本质特征。特色学校就是优质的学校行为过程及活动的良好结果。我们可以认为特色学校是教育质量优质,办学特色成功,为外界社会所认可;能够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兄弟学校和学生家长的认可并作为成功范例加以宣传的学校。学校特色的本质是创优,即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创设有自己学校个性特征的教育文化环境和氛围,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出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 2. 特色学校凸显独特性,可较好地满足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独特性是特色学校的核心特征,它是依据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各校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性以及学校办学自主选择的创造性,经过学校师生长期自觉努力建设所形成的独特的办学风貌或教育风格。特色学校所提供的优质教育不仅表现在教学质量、教育效果上的“优”,而且还能提供“特”,即多样化的教育来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潜能的需要,使得有某方面兴趣、特长的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学校,既关注孩子的差异、为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提供空间,也丰富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内涵。 3. 特色学校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有利于增大优质教育资源。 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在于受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及教育总供给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在短期内要靠加大国家财政投入来缓解这一矛盾是难以达到的。因此推进教育均衡必须抓好内涵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优化。而创办特色学校走的正是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即依靠学校实行自主改革、挖掘本校具有的潜在优势,合理而又充分地利用学校既有的资源并最终形成自身特色。事实证明,许多原先基础较差的薄弱学校通过创办特色学校而优化了教育资源。因此,创办特色学校可以改变原有的“外援”式学校发展方式,在国家有限的教育投入下增加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重庆市特色学校发展战略规划。 (一)以理论学习为抓手,明确特色学校建设的目标、定位与规划。 开展特色学校建设是打造优质教育资源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广大学校也逐步认识到这一项目的推进对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但是许多学校的领导对学校特色建设的一些基本概念缺乏科学认识,如存在重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重局部特色建设忽视整体特色建设、重少数特长生(尖子生)培养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等误区。由于对特色学校意义认识不足以及对其基本概念的认识模糊,许多学校还没有将特色学校建设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没有对学校特色建设的长远发展作出合理的规划与科学管理,因此学校特色建设也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 针对这一问题,市教委首先将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摆上重要工作议程,下发了专项推进文件,组织了多次全市乃至全国性的特色学校专题研讨活动。2007年12月市教委还与中国教育学会联合举办了“全国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高峰论坛”,邀请中国教育学会陶西平副会长等境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和江苏洋思中学、北京一师附小等多所名校校长到会作专题发言。 通过一系列的专题学习,全市各中小学进一步明确了特色学校建设的意义,并结合学校实际找准自身定位、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为下一步开展好特色学校建设奠定基础。 (二)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探索创建特色学校的内涵、过程与方法。 经过十余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特色学校建设问题在许多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经验总结性的研究较多,理论探讨性的偏少;研究多停留在概念争鸣上,缺乏深入的、实证的研究;讨论中多数都是谈我国的学校和学校特色,很少涉及国外的特色学校,等等。在特色学校建设研究中尤其突出的问题是虽然有一些中小学校追求特色发展,还属于学校自发的民间行为,没有被纳入政府的教育政策中,得不到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和统一规划。而政府的统一规划与引导是西方国家在特色学校建设中取得突出成效的重要保证。比如在美国,一方面,通过特许学校和合同学校实现了学校办学形式的特色化和多样化;另一方面,为了追求个性化的教育和教学,美国中小学实施了掌握学习、合作学习、分组教学、处方教学等特色化教育模式。而当前英国教育改革的中心之一就是发展特色学校。英国教育部长2003年宣布:英国所有的中等学校都将成为特色学校。 基于上述原因,重庆市教委牵头开展了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在深入分析、明确特色学校内涵的基础上,立足于本市教育的实际,积极探索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以教育科研机构为支撑、以学校发展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的特色学校发展模式,培育一批特色学校,丰富优质教育资源。 同时,中小学创建特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没有教育科研的个性化也就没有办学的个性化。中小学要办出特色,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理论,用以指导其办学行为,才能找准学校改革富有特色的主题,确保学校特色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设立了“特色学校发展研究”专项课题,各中小学结合办学传统,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力争通过课题研究找准突破口、挖掘学校办学特色、凝练特色理论,进而指导学校的特色建设实践。 (三)以实验学校为主体,构建特色学校建设的纵横联合推进模式。 归根到底,特色学校建设的主体还是学校,必须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特色学校发展和管理模式。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学校要强化自主意识,要正确地行使决策、管理学校的权力;增强决策意识和特色意识,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和确定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和策略,科学设计和规划学校的发展蓝图和目标;要充分挖掘、利用并优化组合本校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要追求精致的发展,提高学校特色的品位。 同时,我市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积极构建了纵横联合推进模式。“纵”即是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各实验学校三级组成的分层次推进序列;“横”即由不同区域学校、不同层次学校、不同发展特色学校等组成的各类研究共同体。在纵向上强调发挥行政组织的协调与管理作用,在横向上重在发挥各校之间的互动交流、互学共进的研修功能,纵横联合,全方位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工作。 (四)以教研机构为纽带,构筑特色学校建设的支持团队。 中小学特色的建设既需要实践探索,也要理论探索,更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探索。中小学特色建设除了需要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之外,还需要一定的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人士指导。我市特色学校建设依托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聘请市内高校、教育研究机构及中小学名师组成特聘专家团队,组成由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专家构成的多个专家小组,直接参与项目学校特色的调研、诊断与提炼,开设特色项目专题培训,引领特色项目学校校长、教师专业成长,特色学校文化建构等研究活动。 同时,在以校为本的特色发展中,能否拥有一支高素质、有个性的校长队伍和高素质、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是特色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陶行知先生根据他丰富的学校教育与管理的实际经验指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特色实际上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体现,没有个性鲜明的校长,就没有学校特色的创建。而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力量。校长的办学思想必须得到全体教师的共同认可,才能得到切实的贯彻,从而产生实际的效果。中小学要形成办学特色,就必须拥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帕夫雷什中学的成功特色之一,是拥有一个既具集体的共同信念又有个人创造力的“教师集体”。苏霍姆林斯基曾坦然地说:“如果没有全体教师从精神上对我的校长工作的支持,那我在学校里连一天都呆不住。”因此在我市特色学校建设中,在组织各类培训、研修活动的同时,要以打造名师、名校长为契机,重点选拔、培养一支教学有特色、办学有思想的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特色学校发展的骨干队伍。 注释: ① 翟博等,《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 ② 周峰,《试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问题》,《教育研究》2002年第8期。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钟 燕 原载《人民教育》2008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