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施东向《义理、考据和辞章》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 】 【作者: 不详】 一九五九年中国,极左冒进政策所造成之全国性大饥荒空前严重,“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此“三面红旗”已然失败。然而,由于权力之争,为民请命而反对此极左冒进政策之彭德怀元帅被打成“反党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极左冒进政策变本加厉,全国开展“反右倾运动”,大规模“批判右倾机会主义观点”,同时提出“反右倾,鼓幹劲,争取今年更大跃进”口号,遂致使全国百姓雪上加霜,饿殍盈途。显然,当时政治形势之焦点,在于是否尊重和服从客观事实,以改正极左冒进观点和政策之明显错误。
然而,在此三年大饥饿时期,为配合“反右倾运动”,制造“反右倾”之理论依据,更为暗示国人自今而後必须无条件服从领袖之观点而不许顾及客观事实,署名施东向之《义理、考据和辞章》一文在党中央政治理论刊物《红旗》杂志一九五九年第十四期上發表了。该文提出“材料要由观点统率”之口号。自兹而後,《义理、考据和辞章》一文及其“观点统率论”,便政运文运两亨通,风靡全国,响入雲霄数十年。
颠倒年月产生颠倒理论,原不足为怪,彼荒唐惨痛时期毕竟已成过去,国家毕竟可喜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然而,令人深感大惑不解而愤怒难平者,乃施东向《义理、考据和辞章》此极左时期纲领性作伪理论,居然在如今改革开放新时期,仍保留下来继续作统编全国高中语文课本之课文,堂而皇之依旧混淆视听,蛊惑人心,宣扬虚假,污染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之心灵!
材料虚假之标本
《义理、考据和辞章》有一绪论,解释文章题目并概述全文大意——
从前有人说,做学问,写文章,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那就是义理、考据和辞章。我们现在可以借用这种说法来谈写文章的问题。
义理和考据是属于文章内容方面的问题。在我们说来,讲究义理就是要求观点正确,论据充分;讲究考据就是要求材料准确。辞章是属于形式方面的问题。在我们说来,讲究辞章就是要求适合内容的形式。
清人戴震等有过义理、考核和辞章之说,但施东向引用此“材料”时已加上三步“推导”:①义理、考据和辞章是“写文章”三种功夫,此前人所言。②义理和考据是属于文章“内容”方面问题。③讲究义理就是要求“观点正确”。如此推导下来,义理、考据和辞章,居然变成“写文章”之“观点”问题。于是乎,“观点”此一现代政治概念,便被施东向由“阶级鬥争”和现代党派政治之政治王国请出来,登上“写文章”之“统帅”宝座。施东向在处理“材料”上之偷梁换柱手法令人吃惊,自我作古气魄尤令人瞠目结舌,竟敢冤枉古人,以欺骗今世!
戴东原乃经学家,他提出义理、考核和辞章问题,属做学问之三事,并未言及写文章。其後之姚鼐,讲到“义理、考证和辞章”时,亦明确交代此为“学问之事”。总之,古人从未言及义理、考据和辞章为写文章之事。施东向无中生有,硬说“从前有人说,做学问,写文章,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当然绝非出言不慎之偶然失误,而乃精心策划,伪托古人,为炮制大规模之宣传作伪论提供理论依据。
不仅如此。古人所言义理和考据,同施东向所提出之“观点和材料”相较,其意义相去甚远:
——经学家戴震言道:“古今学问之途其大致有三:或事于义理,或事于考核,或事于文章。”(《与方希原书》)
——史学家章学诚关于义理和考据亦有论述;“夫名物制度,繁文缛节,考订精详,记诵博洽,此藏往之学也;好学敏求,心知其意,神明变化,开發前蕴,此知来之学也。”(《章氏遗书·一》)
——古文家姚鼐更清楚解释:“鼐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今夫博学强识而善言德行者,固文之贵也;寡闻而浅识者,固文之陋也。然而,亦有言义理之过者,其辞芜杂俚近如语录而不文;为考证之过者,至繁碎缴绕而语不可了。”
——意谓义理、考证之学,容或有益于纠正为文者之浅陋;然过于讲究义理之学者,为文易流于芜杂、俚俗,而过于讲究考证之学者,则为文易流于琐碎、罗嗦。
原来,古人所谓“义理”,专指“开發前蕴”,即研究和發现圣贤经书中关于儒家之道所含义蕴之学问,并非泛指文章之“内容”,更非狭指现代产生之党派政治“观点”。古人所谓“考核”、“考证”、“考据”,则专指考订前人著作中文字、训诂、掌故、注疏、版本等具体问题,乃始盛于清代之学问,亦不应谓为“属于内容方面的问题”,更不应解释为“材料”。
如上所述,施文使用无中生有、偷换概念、歪曲原意、自我作古种种手段,将古人治学中“义理”、“考据”之说牵强附会为与现代党派政治有关之写文章“观点”、“材料”问题,借以预先粉饰其悖古欺今、弄虚作假之荒唐极左“理论”,为设置弥天文网、钳制全国舆论、辅助高压愚民政策、强行推进极左政治而制造理论根据。此种行为,本身即为材料虚假之标本。
终是主旨统率题材
除开宣扬虚假文风之政治意图,《义理、考据和辞章》之学术理论基础仍为西方之“论点说”。文中言道:“讲究义理。就是要求观点正确,论据充分”,便分明是“观点说”与“论点说”之合流。其要点有二:①一篇论说文中,必有一体现基本观点之“论点”。②一篇论说文中,“观点统率材料”体现为“论点”统率“论据”。此种简单机械化伪理论,愚弄了许多中国人。揭穿此伪理论,恢復中華传统之“文旨说”,以文章主旨说为核心重建论说文理论,乃当前中文领域之迫切需要。“逻辑中心论”和“科学主义”在西方都早就受到批判,而“论点说”在中国却仍被奉为至宝而普遍流行。现在许多地方连小学生作文都被要求“观点正确,论点突出”,令人瞠目结舌!
除“论证报告”之类应用文体外,凡论说文绝非一逻辑证明。逻辑证明不过一小小逻辑形式而已,故其结构极为简单,由一“论题”(“论点”)加上幾个论据便算完事。一篇中華传统论说文则属文学艺术,与逻辑形式远不相干,岂能套用逻辑形式之“三点式”结构以解释之?譬如细胞,有一细胞核;至于人体,则不可能仅有一细胞核,缘人体已属有智慧之生物个体,远非单细胞可比,其构造自亦与单细胞迥然不同。
在中国,自古以来论说文学和诗歌文学、志记文学三者乃文学之源头和正宗。论说和诗歌、志记,皆以主旨为灵魂。文章之主旨,乃深层意识之意向,而非表层意识之思想或感情,不能以判断句之类表示而只能以单词或动宾词组表示,故表判断之所谓“论点”绝非文章主旨,绝不能涵盖、包容和统率全文。
文章有抽象道理和具体道理。论说文中所有事例均为具体道理,与抽象道理相互解释和补充,相互贯通和印证,共同表达主旨,而不应称为“论据”;且论说文学之文学艺术性及最为生动丰富之内含,主要皆在表具体道理之事例中。故论说文中只有抽象道理与具体道理互相贯通和印证之关系,而不存在所谓“论据”证明“论点”之关系。否则,按简单机械化之“论点论据说”解释论说文,非但论说文之深层意向主旨必遭抹煞、阉割和歪曲,且论说文之所有纵横捭阖之文气及其无限生动、丰富、美妙之文学艺术性亦将荡然无存!
论说文章按其不同功用,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以阐述见解为主而重在传知之阐明文,在论说文中占大多数;另一类为以论证见解为主而重在取信之证明文,在论说文中只占少数。古代证明文主要存在于八股文中;现代证明文多见于大学西式学术论文和某些高考应试作文中。阐明文之阐述及证明文之论证,二者区别在于:阐述乃直抒作者个人创见,以阐明论题之全方位未知域,一般无需乎论证。而论证则为巧妙运用社会共识作为理由以证明论题之真伪是非。理由若非社会共识,则不能使社会信服,不足以论证论题之真伪是非,故一般不能作为论证之理由。所述理由(不论抽象道理或具体道理)同论题之关系,乃是道理与道理“互相印证”以共同表达文章论旨之关系,而非所谓用客观性“论据”来单向证明主观性“论点”之关系;论题并非“论点”,理由亦非“论据”。(论证三环节中,除论题和理由外,还有结论。结论对理由作出简短概括,对论题作出简明回答。)
十多年来,我曾为考察“论点说”之纰谬而研究过许多传统论说名篇,结果發现所有长短名篇无一例外均不能用所谓“中心论点”去概括,均不能用“论点、论据和论证”之简单机械化“逻辑证明”公式去解释;而按“论点说”解释传统论说文之“参考资料”,亦无一例外全都歪曲原文之主旨和文理。例如苏洵《六国论》,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为贯彻其移殖西洋“论点说”意图,竟在“预习提示”中言道:“文章开篇便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个中心论点。”[见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六月第二版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然而事实上,本篇为借古讽今之阐明文。“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辅见解之一)以下,假托六国赂秦而亡之故事作类比,虽占全文大部篇幅,亦不过陪衬耳。後面“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辅见解之二)一段,直提“为国者”,已分明泛化论题,扭转文意,由论六国一转而为论後世之“为国者”,并提炼出普遍性历史经验教训。至文章末段“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全文之主见解),则直陈胸臆,重筆点睛——直触文旨:尖锐讽刺宋王朝赂外政策。然则以西洋实用文体之“论点说”解释中華论说文学《六国论》,岂非方枘而圆凿,严重曲解文章!是以我曾多次撰文批驳“论点说”。
由此观之,论说文章中,即便自文章构造而言,施东向之所谓“观点”,亦非“统率”者,而应属“被统率”者。——缘所谓“观点”或“论点”,终究属道理性质,亦即属于文章心志主旨统率下之“道理题材”,充其量亦不过道理题材泥土中之石英颗粒而已;石英颗粒虽闪光,然就栽培庄稼花木而言,决不比非闪光之泥土更重要。彻底揭露、批判和破除“观点说”及“论点说”,恢復求真务实文风和传统文论之文旨说,方是宣传领域和文学领域之正本清源。
再过数年即至二十一世纪矣。中国在转变——在拨乱反正,纠正极左,弃旧图新。时代在呼唤人性、民本、真实无欺之政治,呼唤人性、民本、真实无欺之宣传,呼唤人性、民本、真实无欺之中文传统。欺骗宣传和虚假文风应当杜绝,逻辑中心论之简单机械化西式议论文应当抛弃,“观点说”和“论点说”之类极左时期邪说谬论全都应当废止;而传统之“实事求是”文风与传统之论说文学应当弘扬。我尤衷心希望中国中文界有所振作,自破禁锢,解放思想,起而弃伪立真,在中文领域也掀起改革浪潮,豪迈汇入大时代人性、民本、真实无欺之浩荡正流中去!
(原载《河南师範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补注:
①此文發表後之次年,即1998年,《义理、考据和辞章》一文被从高中语文课本中撤除。
②此文發表後多年,我方知施东向为胡绳、王忍之、郑惠三人写作班子之化名主筆为胡绳。由王忍之、郑惠分别写考据和辞章两部分,由胡绳写义理部分而提出“观点统率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