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时期是平稳的扩展期。我把它比喻成小面的,这时候我们已经是一部机动车了,载货量大增,而且跑得挺快,而且维修起来,有些简单的维修自己能搞一下。业务量的增加,我们就出现了职能分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部门。原来从一个人变成了我们是几个人执行的体系,这时候很多的老板仍然习惯专注于业务,比如说专注于教学,因为教书教得很好,所以他仍然专注于教学,或者他招生招得很好,仍然自己跑到招生的一线,管理的问题就已经开始浮现了。这时候最关键是要依靠管理的能力,解决盈利模式的问题,你要发展,就必须盈利,必须有盈利的模式。 卓越教育在2004年到2007年,是处于这个阶段,到了2007年底,我们有收入四千万,员工数量达到三百人。2003年到2007年平均业务的增长达到44%。在2005年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原来的架构是没办法支撑我们的发展,管理有点混乱,所以我们就重新调整了整个组织的架构。我们也建立比较完整的一个业务的模块,辅导班的,一对一的,初试的,高试的,这几个模块在华南地区都是比较具备竞争力的。 2007年底,我们获得第一笔风险投资,这风险投资应该是一个双刃剑,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很多的机构获得投资,获得成功,也有不少机构却走向另外一个方向。在2007年之前,整个卓越的关注点是在广州,但是2006年底新东方的上市,对整个教育行业产生极大的冲击,2007年就有很多的机构,特别是北京的机构获得了融资,这时候我们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井底之蛙,我们一直在关注广州的市场,我们广州做老大做了好多年,也觉得活得挺滋润的。但是风险资金一进这个行业,我们发现我们看的东西不应该是在广州,而应该放在全国的角度来看,这时候我们就觉得我们是需要引进一个风险投资。 从此卓越的地位就改变了,他将走向前面。这时候我想我们在座的可能很多机构也会经历这个过程,这时候有非常痛苦的地方,你吸引不了优秀的人才,因为你太小了,好多人才根本看不上,不愿意过来。还有一点,当时教育培训行业里面,还是一个很小的行业,这里的人才也是非常缺乏的,这一点制约了我们整个的发展,这时候我们别无选择,自己很努力地拼命先把卓越做起来,你只有机构足够大了,知名度足够了,才有人愿意投奔你,加盟你。 第三个时期是规范管理期,我把它比喻成大货车,这时候性能很先进,马力很大,载重很多,但是你的东西太复杂了,你就很难自行维修。经过了平稳扩张布局,业务快速上升,但是由于管理不善,导致很多矛盾激化,内耗很增加,有很多三头林立。要求我们尽快地迅速规范管理体系,去支撑整个企业快速的发展,这时就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机制,用机制力来解决整个企业持续发展的问题。 卓越教育2008年到2011年都是属于这个时期,到了2010年底,我们有76个教学中心,专职人数将近两千人。2008年到2011年,我们业务的年平均增长是达到77%,处于高速增长的过程。其实在这个阶段,我们做了几样事情: 第一个,从2008年起,我们引入了优秀的管理人才,完善整个管理团队。这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原来创业者有很多的业务应接不暇了,我们发现我们只有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因此我们大量地引入了职业经理人。在2009年初,我们提出了一个中期的目标,叫“三年百校,立足华南,布局全国”。在这之前,我们看的东西很很小,我们今年结束了,想想我们明年怎么办,我们明年想做多少,我们就定这个数,就按这个数去做吧。但实际最终怎么去做?怎么去落实,一定都没有的,而这个数字也是自己评自己想象出来的,想做多少就做多少。这时候我们就不一样了,我们觉得我们需要更有计划地去前进,所以当年我们的收入过了一个亿。 那么到2010年,我们发现内部管理的冲突越来越多,有很多东西是理不顺,我们也专门聘请了管理顾问公司,对我们进行整个组织结构的优化。这时候当他内部的力量已经是不足够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借助外脑来帮我们提升,所以这一点我觉得每个机构走到这时候的时候,可能都是需要去做这一步。 这时候我们也面临很多痛苦,第一个,业务发展很快,但是人才培养跟不上,经常找不到人,想做这个事情,找不到人,市场很大,也有人,但是人跟不上,或者那个人只有五六分能力,我把他当成九分十分能力去使,让他去做,中间也犯了很多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