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搜狐-教育新闻》:赵建功先生回忆《中学生文学》杂志创刊的前前后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9 01:4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赵建功先生回忆《中学生文学》杂志创刊的前前后后

2022-08-2

访谈主题:《中学生文学》杂志刊史
时间:2022年8月26日上午10时
地点:山西太原,赵建功先生工作室二独堂

■ 管季超:
请问赵老师,咱们语文报社是什么时候创办的?
■ 赵建功:
语文报社的前身,是《语文教学通讯》杂志,1978年创办的。由当时山西师大中文系教师陶本一先生牵头创办。杂志的编辑,都由中文系老师兼任。
我当时还是大二的学生,得到陶老师的器重,也参与了该刊创刊工作,创刊号上发表了我的文章。
■ 管季超:
我记得当时在中学语文教学界,有四大名刊的说法,上海的《语文学习》,陕西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北京的《中学语文教学》,还有我们的《语文教学通讯》。
■ 赵建功:
对的,当时有这个说法。
后来我到邮局查过,中学语文教学四大名刊当中,在国外发行量最大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学通讯》。
■ 管季超:
陶本一先生,是我钦敬的一位前辈、语文教育大家。
我查过资料,陶本一先生是山西师大中文系的老师,创办《语文教学通讯》任主编、后来又任语文报社的社长,在山西师大当过十年的校长。
很多语文报社的老编辑提到陶本一先生,都说他是一个学识渊博、视野开阔、很有创新精神的人。而且特有风度气质,特有感召力。
■ 赵建功:
管老师,我推荐你看看咱们语文报社编的纪念陶本一先生的文集,微信公众号上也能搜到很多文章。
■ 管季超:
那咱们《语文报》是什么时候正式创刊的?
■ 赵建功:
1981年的下半年创办《语文报》。
在确定这个报纸名称的时候,讨论过,是叫《中国语文报》?还是叫《山西语文报》?最后达成共识,还是叫《语文报》好。不加前缀“山西”,加了反而有地域的限制。也不加“中国”。
我们《语文报》,创刊之时,就聘请了一批社外的编辑。
编辑团队,有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广州、东北好多地方的语文教育精英,譬如人在杭州的张春林先生,就是我们《语文报》的副总编。编辑团队可以说,是集一时之选。
报纸创刊以后,一炮而红,火爆!当然,创刊之前的宣传,也比较充分。当时自办发行,首期就发行了98万份。
■ 管季超:
那真是不得了哇,一个自办发行的报纸,首期都到了98万份!
请问赵老师,《语文报》发行量最高峰时,是多少份?
■ 赵建功:
最高峰达到了570万份。
■ 管季超:
哦,先有《语文教学通讯》杂志,有了很好的影响,有知名度了。然后又创办了《语文报》。
我当时正在湖北省孝感市一所重点中学任教语文,是《语文报》最早的订户。我自费订了两份,正反两面张贴在教室的墙上,给学生看。
《中学生文学》我没有订,在报刊零售部买过若干期。
《中学生文学》杂志,是什么时候创办的?
■ 赵建功:
《中学生文学》杂志正式创刊是1986年的元月。筹备工作头一年就开始了。
1985年的夏天,我们与山西省作家协会联合搞了一个活动,在山西大同搞了一次全国性的“黄河笔会”和中学生文学夏令营,那人就很多了。
在1985年夏天筹备创办这个杂志的时候,我们就打出了《中学生文学》的名号,到第二年元月,正式创刊。
《中学生文学》的编辑团队,一共五个人。我是杂志主编,负责全面工作。蔡智敏是副主编,负责编发文学评论稿。任彦钧,负责编发诗歌稿件。高海平,负责编发小说和报告文学。王伯峻,是美编。
杂志创刊之后,稿件雪片一样飞来。平均每天收到两麻袋,几千份稿件。
那么多的稿子,看不过来怎么办?我们想了一个办法,把山西师大中文系的学生,经过一个测评,选了一些文学素养比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帮着初选看稿。
创办这个《中学生文学》的头一年。我都没有睡在家里的,睡在办公室。当时是一个套间,里间有一个钢丝床。有时候晚上也不回家吃饭。为什么?因为有一些学生帮着看稿,我们编辑晚上就带着这些学生,简单吃点儿东西宵夜。
《中学生文学》杂志的办刊方针,是“中学生写,写中学生”。
我们每一期的刊名,不是请名家题写,也不是固定的,是从来稿当中,选中学生写得好的毛笔字,作为这个刊头题字。有一些封面画,也不是王伯峻先生画的,是他从海量的投稿当中,选择中学生优秀美术作品作封面,真正体现了为中学生这一群体服务的办刊初心。
■ 管季超:
请问赵老师,《中学生文学》杂志发行量怎么样?
■ 赵建功:
第一年的发行量,我记得是十一二万。第二年就到了十七八万了。到第三年,就有一点波折。第三年的上半年,我们把这个刊物,改成了一个32开的书刊形式,跟陕西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以书号出。出了半年,到下半年,又变回杂志,恢复了原样。
1989年3月停刊,我还写了《终刊词》。咱们杂志创刊词和终刊词都是我写的。
杂志停刊三个月之后,1989年7月,又以报纸形式重新复刊,一直到年底,然后彻底终刊。
就是这么个大致经过吧。
■ 管季超:
赵老师,1986年的时候,我在湖北孝感的那所重点中学担任语文老师、语文教研组长、团委书记。
也是学校文学社的指导老师,我和我的学生,都是咱们《中学生文学》的老读者。
我有个印象,当时咱们的刊物上面,还列了很多名家作顾问。
■ 赵建功:
管老师,你的记忆力真好。确实是这样的。当时我们这个刊物从创刊号起,就在目录页列有一个“本刊顾问”。
有哪些人是我们这个杂志的顾问呢?有叶永烈、刘心武、庄之明、成一、沙叶新、苏叔阳、李存葆、张炜、肖复兴、罗辰生、祖慰、赵丽虹、贾平凹、韩少华、舒婷、焦祖尧、付天琳、路遥。
■ 管季超:
我认为,《中学生文学》虽然只存世四年,但它却是我们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当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她在文学界的影响,肯定比不上《当代》《十月》《收获》这样的文学名刊,但她却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储备了后备力量。后来登上文坛的不少知名作家,都是我们《中学生文学》的作者,好些名字,我当时就有印象。
顾之川先生前不久在一次会议上说:上世纪80年代语文报社创办的《中学生文学》杂志(1986—1989,月刊),那是全国第一份专门面向中学生的文学期刊,旨在“抒写当代中学生的热血豪情理想追求,展示当代中学生的烦恼苦衷探索奋斗”,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华、有影响的中学生诗人和作家,如马萧萧、邱华栋、洪烛、韦敏、段华、景旭峰、晓波、毛梦溪、师永刚、叶匡政、夏季风、安武林、何葆国等,被誉为“中国校园文学第一刊”。
■ 赵建功:
管老师,你和顾先生这个评价很高,但也是实情。
我们杂志终刊以后半年多,还有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等地的朋友,还有当地的图书馆,还有海外华文教师,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刊物彻底停刊了,还向我们这边儿投稿,向我索要有关的资料。可见咱们这个刊物在那四年当中,产生的影响力。
注:本访谈文字,根据现场录音整理,已经赵建功先生审阅。
来源:管季超艺术评论
原载《搜狐-教育新闻》编辑:王国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1-3 04:42 , Processed in 0.06328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