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纵横家说研究刍议——传媒类高校通识教育之纵横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2-28 20:08: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纵横家说研究刍议——传媒类高校通识教育之纵横谈
徐同林
(南京传媒学院,江苏南京211172)
【摘要】 在传媒类专业开设特色大学语文课及其拓展课程,如“纵横家说”等,既可以加强大学语文教学,还可以衔接公共基础课与人才培养的专业课,互补交融,从而实施和实现“上手快、筋骨壮、后劲足”育人模式与特色。但我们也知道,纵横家的记识与研究从一开始便遇到了尴尬的处境。《史记》中是无名有实,《汉书》中有名无实,而《战国策》里又名实不副。纵横家是战国时代的主角,显赫一时,但随后逐渐销声匿迹。其实,包括《战国策》在内的纵横家的光影,仍在历史的星空闪耀。我们需要发掘整理,并与当今莘莘学子一道继承发扬纵横家的言说智慧。以适应新文科、新时代、新格局发展演变之亟需。庶为国之重器,工匠精神,助力添彩。
【关键词】 纵横家;战国策;苏秦;张仪;游说;大学语文
对于传媒类的应用型大学来说,培养学生能说会道,出口成章的基本技能,造就善于沟通表达,气场十足,能够把控话语权的新媒体人,是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虽然现在全国传媒大学有中国传媒大学、南京传媒学院等十多所,而且综合性大学也大多有新闻传播学院等,但是高素质强技能堪当“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才,仍然供不应求。更何况,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言发声呐喊助力,已是我们语文学人、传媒业者的当务之急,也是千秋大业。
那么,“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文心雕龙·论说》)“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论衡·效力》)“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鬼谷子·捭阖》)这些战国纵横家的舌端锋芒,精彩说辞,自应为当今传媒学子揣摩演绎资鉴。
纵横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九流十家”之一,以鬼谷子为师祖,以苏秦张仪为中坚,在战国时期从事政治外交活动,崇尚谋略和游说,致力说服对方影响战局。纵横家有思想、有源流、有事迹、有影响。然而,对纵横家的记识与研究从一开始便遇到了尴尬的处境。《史记》中是无名有实,《汉书》中有名无实,而《战国策》里又名实不副。《史记·太史公自序》:“论六家之要旨曰: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司马迁(前145年~?)的父亲司马谈(约前169~前110年)首先将百家分为阴阳、儒、墨等六家,而未提及纵横家,但是实际上战国纵横家在《史记》中占有足够的分量,如《苏秦列传》《张仪列传》(附公孙衍陈轸)《范雎蔡泽列传》《虞卿列传》《甘茂列传》等等。这是无名而有实。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汉书˙艺文志》承袭刘歆《七略》,在六家的基础上增“纵横、杂、农、小说”等而为十家,并论述:“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颛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对纵横家源流、性质、长短作出简评。但《汉书》毕竟是汉朝的断代史,没有多少战国纵横家的记载。这是有名而无实。刘向(前77年~前6年)《战国策》一般以为是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但实际是战国时代纵横家的说辞集,只不过是被编者按照国别编列的。这是名实不副。除了纵横家玄妙莫测的《鬼谷子》这部理论著作外,人们对纵横家的认识和把握,似有若无,褒贬不一,莫衷一是。
因此,在诸子百家中,对战国纵横家的研究,向来是比较薄弱的,而对纵横家的语言艺术游说技巧的深度解读和应用发掘,更是蜻蜓点水,凤毛麟角。这些零星而珍贵的研究成果,在阐发纵横家说辞艺术时,往往只是提及注重修辞、气势恢宏等等,然后再举上一二例证,完事。有些对纵横家代表人物如苏秦的评论,详于考证,而疏于辞艺的剖析解读。不过近来情势有所改进。既有专家的厚积薄发,也有后学的初生牛犊。熊宪光《苏秦张仪纵横说辞探研》(《西南大学学报》2006.04:164-168.)认为,《战国策》苏秦张仪的纵横说辞,乃后学者的拟作,具有鲜明的创作色彩和文学特征,实为精心构制的“纵横家言”。它们既是纵横说辞的典型样板,也是供后学者研习纵横术的出色范本,还可看做支撑各《策》的主干。细加探究,启示良多。其一以贯之的纵横捭阖术与《鬼谷子》堪称表里,如影随形。熊先生的观点,具有航标灯的意义。裴登峰《战国策中的“个人作品集”》(《文学遗产》2017.01:183-184.)通过串读苏秦列国说辞,发现他游说列国是一个连贯的历程,各篇说辞前后相关,密不可分。所以,《战国策》中存有此类“个人作品集”。此论独具只眼,一针见血。康永嘉硕士论文《战国策苏秦游说艺术研究》(渤海大学,2019.)认为,苏秦的说辞充满昂扬的气魄。其游说思想主要是以利为先、择交为纵、阴阳为用,采用了造势法、推理法、激励法、讽喻法等游说策略。其游说更注重修饰说辞,从不拒绝感性与形象的语言,这也增加了文学色彩。具有气势纵横、文采斐然的艺术特色。他的游说辞令是战国外交的记录,也是纵横家模拟的范本。此论较为深切。许富宏《<鬼谷子>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此书功力深厚,新见迭出。惜乎上编真伪考辨,中编作者与成书,下编思想,而关于纵横家游说的研探,不及十分之一。其他论著,大率如是。
国外已有学者和外交家企业家关注和应用纵横家的理念智慧,并切合现实关乎应用。如德国著名学者斯宾格勒在名著《西方的没落》一书中赞赏纵横家,认为可资借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著名外交家基辛格等深受启迪,有称其为是现代的苏秦、张仪者。日本学者、企业家大桥武夫将纵横家理论法则用于经营活动中,著有《兵法与鬼谷子》等。可见纵横家在世界受到重视,并且已从原来的外交领域拓展至更广泛的社会多个领域。
当前对战国纵横家说辞的研究,正在朝宏观、综合和应用等方面推进。如陈含笑《论战国策中的纵横家群体形象》(《散文百家》2021.09:187-188),对纵横家群体形象作概括性描述。再如赵逵夫《鬼谷子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01:57-63),不仅将纵横家的理论代表《鬼谷子》与诸子百家作对比,而且提示当代价值。
一部代表当今学术高度和回应现实呼唤的“纵横家说之研究”,正呼之欲出。
纵横家说之研究,应在客观历史辩证地评价纵横家性质的基础上,旨在揭示纵横家之言的艺术特质和规律,并提示其当今话语的应用价值与对接路径,以改进人际、社会和国际语言品质和效能,在危机处置、和谐社会、国际形象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发挥应有的威力和作用。
此研究应将纵横家的有关理论融入到人物评传、说辞鉴赏、技法分析、应用设想之中。
理论探讨:《鬼谷子》是纵横家的理论代表作,论述了谋略思想和游说理论。故刘勰将鬼谷子与孟子、庄子、墨子、申不害、商鞅等相提并论,并在《文心雕龙·论说》中对《鬼谷子》的一些篇章作了精确的评论:“暨战国争雄,辩士云涌,纵横参谋,长短角势。《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赈而封。”刘勰对《鬼谷子》巧辞、精术的赞赏,对辩士纵横捭阖的肯定,对舌辩之重于九鼎、强于雄师的评议,都是极高的评价。这些理论,既是策士实践的总结,也是当今实践的参照。例如:纵横捭阖,无所不可,圣无不听,见微知类,抵巇飞箝,揣摩权谋,象比之辞,决断摄心,等等。这些游说法则,都可以作古为今用的宝贵资源。
人物评传:苏秦、张仪、陈轸、公孙衍、甘茂、司马错、范雎等。
说辞鉴赏
  • 东周·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 东周·东周欲为稻
  • 秦一·张仪之残樗里疾
  • 秦一·苏秦始将连横
  • 秦一·司马错论伐楚
  • 秦三·范睢至秦
  • 秦三·蔡泽见逐于赵
  • 赵三·秦攻赵于长平
  • 齐三·楚王死太子在齐质
  • 齐六·田单将攻狄
  • 楚一·张仪为秦破从连横
  • 楚一·莫敖子华论社稷之臣
  • 楚四·汗明见春申君
  • 赵三·秦攻赵于长平
  • 赵四·虞卿请赵王(范座献书燕王)
  • 赵三·秦攻赵于长平(虞卿阻割六城与秦)
  • 燕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燕昭王复国求贤)
  • 燕二·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乐毅报燕王书)
  • 中山·阴姬与江姬争为后
  • 中山·昭王既息民缮兵(白起论伐赵)
………
技法分析:察言观色,抛砖引玉,投石问路,危言耸听,随机应变,借舌发声,等等。其实,这些巧口利舌的语言技法,总是与其巧妙策略甚至谋略互为表里的。熊著归纳,“据《战国策》中所记,不外乎投其所好,巧言进谏;因其所惧,危言耸听;倾诈翻覆,诱敌致败;夸言其长处而以利诱之,攻击其短处而以威逼之。”(熊宪光《战国策研究与选译》重庆出版社1988年)
应用设想:纵横家之所以长久以来为学界所轻忽,重要的一点它是实干家,而且是用巧舌利口来实干的。那么,以此古为今用,本不是难事难题。例如,苏秦悬梁刺股的发愤图强,张仪骗楚诈楚的翻云覆雨,颜斶生头死垄的为秦代言,范座献书燕王的处变不惊,鲁仲连一箭射书的救民水火,乐毅谢绝燕王的有礼有节,等等,都可以用于应对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无论是对己,对友,或者对敌。正如莎士比亚所言,“手不用尖刀,口要出利剑”。纵横之言,乃至于纵横家,只是为人所用的工具,我们要认识到它的双刃剑的性质。我们还要德言兼修。
为了总结发掘承扬纵横家的言说艺术和制胜之道,我们要在审示中华言说特质和深度解读纵横家经典文本的基础上,参照有关研究成果,以《鬼谷子》为纲,以《史记》为经,以《战国策》为纬,全面系统总结纵横家说的本质规律,基本方法。具体方法以对比对照、系统综合、批判质疑为主,并力求史论结合,古为今用,雅俗共赏。
对比对照法,如:苏秦的前后、成败、史策、评价等的对比,与张仪的对比,与《鬼谷子》有关理论的对照;系统综合法,如:苏秦合纵与张仪连横说辞的连贯性与两两对应,见齐、楚、燕、韩、魏策一,赵策二,《史记·苏秦列传》与《史记·张仪列传》,《战国策》与《战国纵横家书》,综合起来看,策书实为文史兼备的纵横家传记、纵横家说辞和纵横家模本;批判质疑法,如:七十年代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整理后出版《战国纵横家书》,附录唐兰、杨宽和马雍的三篇文章,这些大家均认为,此书中百分之六十的文字,是久已失传的佚书,为《战国策》所无,也不见于《史记》,为司马迁未见。这部分内容,不但可以补充《战国策》《史记》等书之不足,还可以订正这些书籍的一些错误。不但否定了《史记》中苏秦的内容,还要改写战国的历史。其实,《战国策》既然不可当做信史来看,那内容与此相似的《战国纵横家书》,就因为是出土文物便是千真万确了吗?苏秦作为纵横家的代名词,他的言行早已超越其个人的局限,而成为诸子百家之一的纵横家的一个表征。
计划设置:纵横家资料收集、纵横家研究综述、鬼谷子应用研究、纵横家著作研读、纵横家说文选、纵横家人物研究、纵横家游说研究、纵横家应用研究、纵横家比较研究和纵横家说研究等。
资料准备
  • 缪文远校注,缪伟罗永莲译注,战国策,中华书局,2012年
  • 范祥雍笺证,范邦瑾协校,战国策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 诸祖耿编撰,战国策集注汇考(增补本),凤凰出版社,2008年
  •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战国纵横家书,文物出版社,1976年
  • 房立中主编,纵横家全书,学苑出版社,1995年
  • 何晋,战国策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 裴登峰,战国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 郑杰文,中国古代纵横家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
  • 熊宪光,纵横家研究,重庆出版社,1998年
  • 熊宪光,战国策研究,重庆出版社,2010年
  • 熊宪光,战国策研究与选译,重庆出版社,1988年
  • 顾念先,纵横家研究,中正书局,1969年
  • 任重,战国策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年
  • 许富宏,鬼谷子,中华书局,2019年
  • 许富宏,鬼谷子研究,中华书局,2019年
  • 韩庆伟,苏秦史料研究(硕士论文),南昌大学,2009年
  • 雷嘉彤,战国策人物形象研究(硕士论文),中山大学(台湾省),2009年
  • 纵横家、战国策、鬼谷子、苏秦、张仪等研究综述
我们可以“纵横家言研究综述”等为先导,先着手“纵横家说研究”,同时,收集整理《纵横家说文选》,在此基础上攻坚研究纵横家说。
《纵横家说文选》和《纵横家说研究》可作为语言文学、传媒、外交、法律、管理、商务、营销、教育等专业的教材教参,核心研究成果可作有关专业从业者、教师及研究生进修研习的参考读物。
例如,近期或稍后,召集各兄弟传媒院校的中国语言文学课程教师,商议编写《纵横家说文选》,确定篇目、体例、分工等事项。
还可以借助新媒介,作纵横讲座、纵横讲坛、纵横工作坊、纵横夏(冬)令营、纵横研讨、纵横有声读物、纵横培训研修等多渠道多方位的尝试与拓展。
其实,应用型大学往往强调学以致用,所以,其公共基础课亦即通识课,还是要切合其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样使我们的职业学生既能“上手快”,又能“后劲足”。再如农林、旅游、服装、幼教、商贸,等等,是否可以从古今中外的文献中择取有关篇目,以作类似大学语文拓展延伸教材参考资料。例如《山海经》《徐霞客游记》《考工记》《埤雅》《全芳备祖》《钱氏家训》《朱子家训》等等,甚至“三言”“二拍”中的有关篇目。这就要求我们大学语文教师,尤其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开阔的视野,饱满的热情,坚定的志向,深湛的学养,灵光的范式,不朽的艺术,传世的教材,来切实支持国家工匠战略,打造工匠精神,培训工匠绝活,助力每位职业大学生成才立业,成就梦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03:42 , Processed in 0.08039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