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1949-2000研究丛书 小学语文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2 03:3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1949-2000研究丛书 小学语文卷》


ISBN
书 名
主 编
版 次
定 价

978-7-107-23050-9
《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1949-2000研究丛书 小学语文卷》
崔峦
2010年10月第1版
72.00元





  前言



今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60周年,我们谨以这套《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1949—2000)研究丛书》作为献礼。新中国成立后前50年的教材建设是几代人教人辛勤谱写的历史篇章,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回顾、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是留给今人和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作为全国唯一的研究、编写、出版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的专门机构,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出版各类教材和教育图书的大型专业出版社。中小学教材是人教社的主体产品,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大部分时间里全国中小学生统一使用的教材,她哺育了几代青少年健康成长。



人教社作为教育部的直属单位,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50年里,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学制、教学计划,主持或参与起草了6部教学大纲,编写出版了9套中小学教材。全面回顾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教材前5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各学科教材研究、编写、出版工作的成绩、经验、教训,探索教材编写的理论、规律,抢救和保留珍贵教材建设史料,为后人提供新中国成立后的前50年间中小学教材发展的历史全景,是编撰这套《丛书》的目的。



这套《丛书》共18卷,包括总论、政治、小学语文、中学语文、英语、俄语、日语、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社会、体育、音乐、美术和出版管理。各卷主编、顾问都是人教社的资深编审、编审、各科教材的主编。他们依据翔实可靠的史料以及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前50年教材改革发展历程,梳理了各套教材编写的时代背景、指导思想、编辑原则、体系、特点、使用情况与评价、值得借鉴和反思的主要问题以及出版管理工作概况,总结历史经验,探索教材建设规律,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深化改革与发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小学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课程教材的改革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它关系到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思想观念的形成、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蓬勃而又曲折地发展,教育在改革和摸索中前进。中小学教材建设也走过了一条曲折的、不断探索改革和发展的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1950年9月,全国出版会议上确定中小学教材全国统一供应的方针。12月,人教社成立,成为全国研究编写出版中小学教材的专门机构。毛泽东主席题写了社名。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任社长兼总编辑。1951年,人教社开始编写出版教材。但限于当时条件,只能采取选用、改编老解放区教材、苏联教材编译本和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中华书局等出版的比较流行的教材的方式,编写出版了全国通用的第一套教材,这是过渡性质的教材。



1953年5月,中央政治局讨论教育工作,毛泽东主席指示教育部宁可把别的摊子缩小,也要多调人编写教材。随后,中央组织部陆续从全国各地调来一批教育专家、干部和教师,人教社的领导和编辑力量得到加强,着手编写第二套教材,并于1954至1956年陆续出版。这套教材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强调给学生系统、扎实的文化知识,打好升学和就业的基础。在编辑方针中提出全面吸取苏联的先进经验,这使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大为加强,但也存在结合中国实际不够的缺点。



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当时的中小学教材被批判为“少慢差费”“陈旧落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通知,各地可以对教育部颁布的通用教材进行修订补充,也可以自编教材。这个时期,人教社未新编全国通用教材。“大跃进”中编写的教材大多受当时政治、社会变动影响,给教材内容贴“政治标签”,严重削弱了基础知识。1959年,中央指示“普通中小学教材应该保持全国必要的统一性和应有水平”,要求教育部组织编写新的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在中宣部副部长张磐石、教育部副部长董纯才领导下,总结了1958年“教育革命”的经验教训。1961年人教社一方面修订现行教材,同时编写出版了一套十年制教材,供少数实验学校使用,力图纠正“大跃进”时期学制、课程、教材的混乱局面。这是人教社编写出版的第三套教材。这套教材没有完全避免“大跃进”时期教材贴“政治标签”、系统性差等问题。



针对当时中小学教育状况,中央一再强调学校“建立正常教学秩序”。1963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和《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教育部颁布了十二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和各学科教学大纲。人教社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十二年制教材,于1963年起供全国使用。这是人教社编写出版的第四套教材。这套教材重视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较强,对于恢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育质量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这套教材停止了编写和使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小学教材被批判为“封资修大杂烩”。人教社被撤销,人员被下放到“五七干校”。教材由各地自编,教材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1977年,邓小平恢复工作后,首先抓教育,抓教材。他说“关键是教材。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邓小平几次对教育部负责人说“教材非从中小学抓起不可”,要编印通用教材,同时引进外国教材作参考。在中央关怀下,教育部调回人教社部分编辑和出版人员,并抽调全国各地的一些专家、学者和骨干教师,召开全国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编写了一套十年制教材,1978年起供全国使用,这是人教社编写出版的第五套教材。这套教材拨乱反正,修正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各地自编教材中许多谬误的内容,注意基础知识的选择和智力的培养,对于中小学教育回归到正常轨道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对教育所遭受的重创估计不足,对学生的基础和教师的水平估计过高,这套教材在使用中遇到不少困难,不少教师反映教材内容“深、难、重”。



20世纪80年代,中央对教育工作有一系列重要指示。1983年,邓小平指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年,中共中央颁发《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教育部对中小学学制、课程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与改革:首先,确定中小学学制为十二年;其次,修订各科教学大纲,适当降低了教学要求。与此同时人教社加强了对教材的研究。1983年成立了课程教材研究所,邓小平题写了所名。1982至1986年,人教社在总结前几套教材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调查研究社会需求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编写出版了一套十二年制教材,这是人教社编写出版的第六套教材。这套教材力求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精选基础知识,重视基本训练,启迪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由于学校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反映教材“深、难、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国家教委随即组织人员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以降低难度减轻负担。各科教材随之进行修订,1987年起,人教社编写出版了第七套教材。



1986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8年,国家教委颁布了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各科教学大纲(初审稿),指示人教社对小学、初中教材依据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精神进行修订。1990年,国家教委对普通高中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课程分必修和选修。据此,人教社改编、新编了普通高中教材。1991年起,人教社编写出版了第八套中小学教材。这是我国最后一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1986年,我国进行了教材体制改革。国家教委成立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和学科审查委员会。中小学教材实行编、审分开,在统一基本要求、统一审定的前提下实行教材多样化。1988年,国家教委制定了义务教育教材建设规划,全国形成了八套半(初中八套,小学九套)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社承担两种学制(六三制、五四制)教材的编写出版任务。这两种教材于1990年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几十万中小学生中实验。同时,人教社组织了大规模的教师培训,研讨教材。1992年,这两种教材送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从1993年起作为试用本在全国发行,供各地选用。之后又进行了修订,改为试用修订本,于2001年出版。这两种教材体现义务教育性质,面向全国大多数学校和学生,为提高国民素质打基础。教材从内容到形式有较大变化,受到师生欢迎。与之相衔接配套的高中教材,于1997年起在全国部分省市实验。2000年出版了试验修订本。这是人教社编写出版的第九套教材。



人教社成立后,在教育部领导下承担了编写出版全国中小学教材的任务。我国的中小学教材从无到有,质量不断提高,保证了每年全国两亿多中小学生“课前到书,人手一册”,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教材建设体制。今天,随着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教材建设的方针、政策和体制都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教材的“多样化”政策正在促进中小学教材建设事业的持续发展。







新中国中小学教材曲折发展的道路,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同时,它也给我国的中小学教材建设提供了值得思考的方面。



1.国家的重视和政策支持是中小学教材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



中小学教材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祖国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工具,它要体现国家意志,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加强中小学教材建设,改革教育教学内容,解决好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这是中小学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国家十分重视中小学教材的建设,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为青少年提供了最好的精神食粮。这50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证明,国家加强对课程教材的领导,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明确性,教材建设就能够顺利进行,中小学教学秩序就能够得到有力的保障;任何时候放松对教材的领导和管理,都会造成中小学教学秩序的混乱,甚至造成教育的混乱、人才的摧残。



2.改革创新是教材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教材建设不仅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还必须尊重和顺应教育自身的规律。“继承、改革、创新”作为教材建设的方针应该得到认真贯彻和落实。教材建设上因循守旧或者大破大立,都是违反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不会收到好的效果。教材建设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尊重历史,把握现实,创造未来。这些年来,我们就是在不断的改革中前进的。



教材建设应该时时保持创新的精神。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中小学必须时时不断地增加新的教学内容;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进展,给学校课程与教学带来了新观念、新方法和新活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革新和进步,为中小学教材和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这些都是教材创新的基础和动力。但在有限的学年、课时里,既要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又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个突出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需要从不同层面(包括教育思想与观念、课程与教材、教师与教学、考试与评价等方面)寻找办法。从教材建设来说,要从教材设计的根本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应当只做加减法。



在吸收现代科学新成果、新成就的同时,对教材中传统的内容也要正确对待。相当多的传统内容、经典内容,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积淀,是需要长久保留的基础知识。



从总体上看,教材由于编写、出版周期长,总是滞后于知识的增长速度。也正因为如此,教材的编写者更应具有敏锐的前瞻性、超前性,研究未来,预测未来,在教材体系、结构和内容的设计上留有充分的余地,以利于师生在使用教材时,在教学过程中,吸纳最先进、最新鲜的内容,将其渗透到教材中。



实践证明,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一定时期应保持教材的相对稳定,以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科学研究是保证和提高教材质量的坚实基础。



高质量的教材要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要适应当时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因此,教材建设者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和科技的进步,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尊重教育规律,在吸取本国的和外国的、历史的和现实的教材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研究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研究教材的结构、内容、呈现方式等等。



教材的选材和安排要处理好一系列关系,如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知识与智能的关系、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认知规律的关系,以及学科之间的联系与衔接等等,以确定不同学段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通过研究,努力使教材安排有序、结构合理,以启发式、探究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教材实验、教材研讨、教师培训等途径和方法,检验、评估教材,获得反馈,不断改进教材,是提高教材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每一轮新教材编写之前,各科教材都需要按照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用最新、最先进的学科思想方法来审视已有的学科结构和内容,并重新审视学科的基础。相对于知识无限扩大的趋势,学校教学内容的基础变化是比较小的,教材建设所需要的知识基础需要有一个相对较长的稳定时期。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成就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检验,这种检验有时甚至需要经过反复的过程,它们要进入中小学教学内容乃至写入教材,要经过选择和组织;选择和组织的标准就是依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依据中小学学制和课时的限制,以及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因此,只有足够深入地去研究,才能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加强教材队伍建设,保证教材建设的权威性和可行性。



建立一支专门从事中小学教材的研究、编辑、出版管理工作的教材建设队伍,这对提高教材质量极为重要。新中国教材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教材建设应该以专职的教材编者为主,聘请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和各学科的专家担任顾问或编者,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三结合队伍。教材编写者应该具有专业的教材编写的知识和经验,能够保证有稳定的时间专心致志地从事教材编写。中小学教材随着国家政策、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变化,要发生相应的改变,稳定的专业的教材建设队伍,能够捕捉和掌握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及时地改进教材。同时,教材建设队伍应该是开放性的,不断吸收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担负起我国教材建设的重任。



回顾人教社的前50年,几代人教人在我国的中小学教材建设事业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不断探索,默默奉献,为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培养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教材编写者中不乏“大家”,他们是在教材研究、编写方面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今天,这些“大家”有的离我们而去,有的年事已高,但他们留下的献身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严谨刻苦的学风,创新求实的作风和团结奋斗的团队精神,始终是我们要继承的。他们呕心沥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永恒的。这套《丛书》的编者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中青年参加,历经两年时间完成。编者力求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翔实可靠的史料,全面回顾50年历程。出版这套丛书,留下历史资料,供今人和后人研究评论,这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人才,根本在教育。面对未来的挑战,需要深化教育改革,深化课程教材改革。我们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更新教育观念、内容、方法,科学设计课程教材,使中小学教材建设在更高的平台上发展。作为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中小学教材专业出版社,年轻一代正在成长,教材建设事业后继有人。他们不断更新观念和手段,创造更加优质的教材奉献给亿万青少年。人教社必将在新的时代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吴履平



2010年7月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一、回顾……4



二、总结……13



三、展望……20



第二章 1949-1953年期阀的小学语文教材



一、1950年前后修订华北区和华东区小学国语课本……25



(一)教材修订的背景……25



1.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提出,全国中小学课本由国家统一供应……25



2.《人民日报》发出“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号召……26



(二)教材修订的依据……26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新中国文化教育的任务……26



2.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任务……26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27



1.采用随课文识字的编排方法……27



2.采用国语、常识两科合编的体式……29



(四)教材修订的基本情况……30



1.修订华北区初级、高级小学国语课本……30



2.修订和改编华东区初级、高级小学国语课本……30



二、1951一1952年编写五年一贯制小学语文课本……31



(一)教材编写的背景……31



1.取消“四二”分段制,实施五年一贯制……32



2.学科名称用“语文”取代“国语”……32



(二)教材编写的依据……32



1.《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32



2.《小学暂行规程(草案)》……33



(三)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34



(四)教材的主要特点……34



1.体现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精神,重视思想教育内容安排的系统性……34



2.扩大课文篇幅,容纳文艺作品……35



3.写字内容与阅读内容分开编排……36



4.练习题的设计与编排体现科学性和启发性……38



(五)教材编写、出版的基本情况……41



(六)对教材的评价……42



1.教材内容丰富,思想性强……42



2.编排形式多样,清新活泼……42



三、1953年修订、新编小学语文课本……43



(一)教材修订、新编的背景……43



1.195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教育工作……43



2.1953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指示……43



(二)教材修订、新编的依据……44



(三)修订、新编小学语文课本的情况……44



1.初级小学语文课本……44



2.高级小学语文课本……44



四、对1949—1953年期间的小学语文教材的反思……45



(一)编写语文教材的初步经验……45



1.既要学习以往语文教材的编写经验,又要立足创新……45



2.教材编写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45



(二)需要研究的两个问题……46



1.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的编写起点……46



2.关于国语、常识合并编写的问题……46



第三章 1954-1959年期间的小学语文教材



一、1954年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背景……51



二、1954年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依据……52



(一)《改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初步意见》……52



(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53



三、1955-1957年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特点……54



(一)体现“语言”“汉语”分科的思想,编写语文课本和语文练习……54



1.初级小学语文课本……54



2.高级小学语文课本……56



3.语文练习……57



(二)思想政治内容更加充实……58



(三)识字教材教法有所改进……59



(四)常识性内容有所增加……60



(五)课文文艺性有所增强……60



(六)语文练习体现多样化……62



1.阅读练习……62



2.语言练习……62



3.字的练习……63



4.词的练习……63



5.句子的练习……64



6.标点符号的练习……64



7.逻辑和修辞的练习……64



(七)课本形式更加美化……64



四、1958年起语文教材的修订……66



(一)《汉语拼音方案》进教材……66



(二)增加反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内容……66



(三)消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教材的影响……68



(四)教材修订、出版的基本情况……69



五、对教材的评价与反思……70



(一)对教材的评价……70



(二)对教材的反思……73



1.语文教材要反映时代精神,但不宜随意编入“时文”……73



2.语法内容要合理安排……74



3.要保持教材的相对稳定……74



第四章 1960-1965年期间的小学语文教材



一、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试用本)……79



(一)教材编写的背景……79



1.1960年提出教学必须改革,语文是最基本的工具……80



2.1959-1961年讨论文道关系和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80



3.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的集中识字教改经验……81



(二)教材编写的依据……81



(三)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82



1.继承“先识字,后读书”、多读多练等优良传统……82



2.重点研究识字教材和阅读教材的编写……82



3.努力体现语文教育的思想性和知识性……83



(四)教材的主要特点……83



1.采取集中识字的方法编写识字教材……83



2.精心设计练习题,贯彻多读多写的原则……87



3.选材内容以培养小革命家为目标……90



4.选材范围力求广阔,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91



(五)教材编写、出版的基本情况……91



1.教材的编写过程……92



2.教材的出版与修订……92



(六)对教材的评价……93



1.较好地体现了一、二年级以识字为重点……93



2.初步构建了语文基本训练的单元系统……93



3.有力地纠正了“教育大革命”中语文教育领域出现的偏差……94



二、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95



(一)教材编写的背景……95



1.展开加强“双基”的研究……95



2.提出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文学课……96



3.1963年3月中共中央对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指示……97



(二)教材编写的依据……97



1.教育部发布加强中小学学生写字教学的通知……97



2.《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98



3.教育部颁发新拟订的《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草案)》……98



(三)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99



(四)教材的主要特点……100



1.把识字作为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100



2.采取措施,加强写字基本训练……102



3.加强阅读基本训练,培养阅读能力……103



4.加强作文基本训练,培养作文能力……106



(五)教材编写、出版的基本情况……108



1.教材的编写过程……108



2.教材的出版、使用……108



(六)对教材的评价……109



1.加强“双基”,体现语文的工具性……109



2.走我国自己的路,探索语文教材的编写体系……110



三、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送审本)……110



(一)教材编写的背景……110



(二)教材编写的依据……111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111



1.仍把识字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111



2.加强政治教育,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112



3.继续重视读写的基本训练……113



(四)教材编写的基本情况……113



(五)对教材的评价……114



1.放缓了坡度,降低了难度,学习负担减轻了……114



2.关注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114



四、对20世纪60年代前期小学语文教材的反思……115



(一)语文教材编写的几点经验……115



1.认真学习教育政策,努力体现语文教育的新理念……115



2.关注语文教育的研究与讨论,努力端正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115



3.在继承传统经验和总结教改实验的基础上,积极地进行改革创新……115



4.教材编写重视集体研究和试教工作……116



(二)语文教材建设的几个问题……116



1.小学阶段的识字量以多少为宜……116



2.识字教材怎样编写更有利于识字教学……116



3.“多读多写”怎样要求更有利于培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117



第五章 1966-1976年期间的小学语文教材



一、1966年6月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工作全面停止……121



(一)编辑、出版工作全面停止,人民教育出版社全体人员下放……121



(二)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间的小学语文教材受到批判……121



二、1972-197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小学语文教材的情况……122



(一)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撤销与重建……122



(二)197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与京、津、冀、晋、辽五省市合编小学语文教材……123



第六章 1977-1985年期间的小学语文教材



一、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试用本)……127



(一)教材编写的背景……127



(二)教材编写的依据……128



1.教育部颁布《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128



2.教育部颁布《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29



3.教育部颁布《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130



4.教育部颁布《小学生守则(试行草案)》……130



5.知名专家、学者对语文教学的论述……131



(三)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135



1.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135



2.教材编写的原则……136



(四)教材的主要特点……136



1.安排“三类课文”和“看图学文”,有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138



2.安排“读写例话”和“习作例文”,从感性到理性提高读写能力……141



3.汉语拼音教材和识字教材的改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提高识字能力……145



4.精心设计“基础训练”,从语言现象中领悟语言规律……147



5.教学参考书及其他……153



(五)教材编写、出版的基本情况……153



(六)对教材的意见与评价……154



1.编写人员主动征求意见……154



2.对教材的评价……156



二、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158



(一)教材编写的背景……159



(二)教材编写的依据……159



1.教育部对1978年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进行修订……159



2.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60



(三)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161



1.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161



2.教材编写的原则……162



(四)教材的主要特点……162



1.调整了识字教材……162



2.加强了看图学文……163



3.调整了三类课文的安排……164



4.加强读写结合,更加重视作文能力的培养……165



5.改进课后练习,提高“基础训练”的编写质量……165



(五)教材编写、出版的基本情况……165



三、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试用本)……166



(一)教材编写的背景……166



(二)教材编写的依据……168



(三)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169



1.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169



2.教材编写的原则……170



(四)教材的主要特点……171



1.体现了“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171



2.努力适应广大农村小学的需要……171



3.教学内容的安排更加科学……171



(五)教材编写、出版的基本情况……174



(六)对教材的评价与反思……174



1.对教材的评价……174



2.对教材的反思……174



四、编写、出版与课本配套的其他教材与读物……178



(一)写字教材……178



(二)说话教材……181



(三)小学语文阅读文库……183



第七章 1986-2000年期间的小学语文教材



一、1989年编写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实验本)……189



(一)教材编写的背景……189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189



2.开始实行教材多样化……190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190



(二)教材编写的依据……191



1.《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191



2.十年来通用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资料……191



(三)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192



1.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192



2.教材编写的原则……192



(四)教材的主要特点……‘193



1.体现时代精神,重视教材的思想性……193



2.改进教材总体设计,实现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整体优化……193



3.从发展语言入手,改革低年级教材……194



4.中高年级以训练项目为核心组织教材,体现训练过程,加强能力培养……196



(五)教材编写、出版的基本情况……199



(六)教材实验……200



1.实验范围……200



2.搞好三级培训……200



3.加强调查研究……200



4.实验成果……201



二、1992年修订、送审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试用本)……203



(一)教材修订的依据……204



1.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204



2.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的调整意见……204



3.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用)》……205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205



1.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思想性……205



2.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增加弹性……206



3.注意体现训练过程,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206



4.配套更加齐全,方便师生使用……208



5.改进装帧设计,提高插图质量……208



(三)教材修订、编写、出版的基本情况……208



(四)教材送审……209



三、2000年编写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试用修订本)……210



(一)修订教材的背景和依据……210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210



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颁布……211



3.研究、分析教材试用过程中的反馈信息……213



(二)修订教材的指导思想……213



(三)修订版教材的主要特点……214



1.大幅度更新课文……214



2.调整教材的编写体例……215



3.改进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习作教材的编写……217



(四)教材修订、出版的基本情况……223



(五)教材送审……225



四、对教材的评价与反思……225



(一)对教材的评价……255



1.师生、审查委员及专家学者的评价……225



2.几点成功经验……226



(二)对教材的反思……227



1.如何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尚待继续研究与探讨……227



2.语文训练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化……228



3.课文尚需精益求精,选文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228



第八章 五十年教材编写过程中的讨论与争鸣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刘吴之争”——关涉到教材编写和教材评价的标准……233



二、1959年至1961年的文道之争——关涉到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236



三、1997年的语文教育大讨论——文道之争在新时期的延续……240



四、识字教学与教材一编写小学语文教材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242



五、汉语拼音教学与教材编写——关涉到汉语拼音教学的地位、教学要求及教学方式……250



参考文献



附录



小学语文课本部分版本的课文篇目……256



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大事记(1949—2000)……29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演变以及各自的特点……314



不断探索,不断前进——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339



改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初步意见……355



反对把语文教成政治课……366



语文课·政治课·文学课……371



小学语文教材、教学与儿童认识发展的规律性研究……377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386



汉语拼音教材的编写历史……396



关于编写《新编小学生字典》的一些情况……409



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剪影……411



后记

2011-06-01  人教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6 02:29 , Processed in 0.17778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