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教育,可治的不治之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9 13:3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教育,可治的不治之症(上)
红袖   2007年3月6日—3月13日《桃李守望者》

    渐新堂 :红袖老师让高中寒假的语文成为学生的一次思想盛宴,这样做虽然已经不是第一人,但是由此引发的众多思考却应该也引发我们的更多思考:这里涉及到了语文的学科性质、语文教育的价值追求、语文教育的有效方式、语文素养形成的路径……
语文教育,可治的不治之症

     
04届学生皮耶罗在网上发了一篇关于作业的文章,题目是《作业啊作业》。把当下中学生对作业的爱恨情愁,演绎得淋漓尽致,捧腹之余,却也有几分酸辛,特录于兹:
     “在干嘛呢?”“做作业呀!”面对日益增大的学习压力,做作业已经成了问候语的唯一答案。
     的确,作业像个毫不讲理的无赖痞子,死皮赖脸地天天缠着你;也像是商业骗术,表面上是与学习的1+1配送,上了手才知道,嘿哟,完蛋了!它像裹着糖衣的毒药,带着巩固的美好表象,由神圣的教师传教于你,实际结果却是让你耗死不可计数的大脑细胞和豁出去一大堆笔水和涂改液。作业就像虚拟的狡猾的敌人,至少是一大段时间内跟他耗,你进它退,你退它进,你疲它勇,你驻它扰,它像令人厌恶的“游击队”,来无影,去无踪,不适宜大兵团作战,只适宜耗时耗力的没有生气可言的持久战。它永远没有固定的出现地点,而且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管你是上海小精豆子还是山东大汉,照样把你弄得疲惫不堪、“体无完肤”。作业就像身上的一块大疤,你想甩都甩不掉;又像是厚脸皮无赖,死缠烂打地缠着你,是热天的蚊蝇,叮着你,有影无影的在你身边嗡嗡;作业也像一种魔法,十分神奇,它能使大胖子变“排骨”,能使小伙子变小老头,能使你2眼变4眼,过去说高中的卷子像雪片一样,如今改成“砖头”厚的书本了,硬要比喻,那就是:如今的作业像砖头乱石一样向我们砸来……还美其名曰:熟能生巧,素质教育。

     在教师心目中神圣的作业形象在学生心里一钱不值,与恶魔妖怪无异。可怜教师还美滋滋的毫不厌倦地一如既往。
     语文作业,是作业中的“二等残疾”,是作业中次品的次品。想想也是,没有征服的快意,毫无成就感可言。漫山遍野,毫无头绪,零零碎碎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选择题要痒不痛,倘是较真去做,一道语音的选择题让你查十几次字典,耗死人不说,其他作业还要不要做。病句选择,给你一个似是而非,让你左右为难,好不容易做对一个,心里揣摩一下,还是蒙的,让人信心全无。成语熟语选择更是难缠,要么见所未见,要么自己感觉对的恰巧是陷阱,掉进去声音都没有。文学类或实用文体类的阅读题漫无边际,冥思哭想出来正在欣欣然时,结果参考答案告诉你,风马牛不相及。语言运用好像浩如烟海的生活,生活有多广,此题就有多广,你复习去?门都没有!写作文永远是学生心中的痛,苦爬苦熬出来的八百字,不小心就是不及格,能够在作文这个领域里扬眉吐气的永远只是那几个人。你认真写啊?两小时,四小时呕心沥血十易其稿都没用,比不得人家几十分钟洋洋洒洒来得飘逸来得自然,你偶然妙手偶得,小心语文老师说你抄袭。
     语文几乎走进了死胡同,进退唯谷,身陷囹圄,不能自拔。
     语文成绩是教出来的吗?我不敢说!
     语文成绩是做作业练出来的吗?我更不敢说!
     所以人家说,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没错。
     所以人家说,语文不是人教的,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没错。然而却又全是错的,我既是人且上天作证我是没有杀人的人。
     然而,语文还得教,那么多的学生指望语文考好,走进理想的殿堂。那么多的家长望子女成龙成凤,语文教师,倘能少误一些苍生,岂不胜造七级浮图?
     于是便有了思考,于是便想到捷径,有捷径吗?有,然而此路不通!
     追本溯源,语文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我想:阅读是唯一途径。
     一二十年的语文教学,那么多语文学习的才俊,无一不是喜欢读书的,这是左证之一,亲眼目睹自己女儿的语文学习,无疑是和读书有关,因为喜欢读书,因而喜欢写作,因为喜欢,于是在网上连连发文,几十万字的小说,权当茶馀饭後的消遣,因为写得多,逐步摸索出门道,于是在南山区乃至深圳市现场作文大赛,均得第一名,然后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山大学文学特长生的自主招生,人大慷慨降低三十分,中大更显重视,可能条件更为优惠。
    仔细体会,道理尽显。和人交往,三年不见面,即使曾经是同窗,物是人非,仓海桑田,岂有一成不变的理?即使人还是那个人,也许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人了。文字本身就抽象,不反复交往,死记硬背几年后哪有不陌生的理?阅读恰好可以弥补,陌生的文字逐步熟悉,交往得多了,对文字知根知底,用起来岂不游刃有余?无论是使用的情境还是语音字型,都将在阅读中迎刃而解。至于语感的培养,语言的组织规律,在书香的熏染下,了然于心,水到自然成。
    写作?阅读有助于写作吗?请让我慢慢说来。当下的学生,两点一线,家里学校,生活单调。有人说,如今的学生,不缺乏刺激,却缺乏审美体验。有些情感体验是无法用语言交流的,必须是他们亲身经历过才有体会。比如享受大自然,比如披星戴月,如今的学生几乎和月亮无缘,甚至会忽略月亮的成在。比如闲暇时的宁静,比如半床明月半床书,比如一蓑烟雨,莲动渔舟,比如涧户无人夜静春山隔叶黄鹂乾坤日夜戎马关山塞北大漠……
     缺乏体验,书中自有黄金屋,把别人的人生阅历别人的情感体验嫁接过来,居为己有,面对作文话题,八百字不在话下。因为阅读的丰富,面对话题的限制,会左右逢源,信手拈来,经过大量的取舍和裁减,掘取有用的实用的甚至是贴切的加以录用,由于见多识广,由于阅读的积累,文字的组合文章的起承转合,如同板桥画竹,成竹在胸,画到生时是熟时。
     既然这样,读书不就行了?还要语文教师何用?
     愚以为:如何引领学生读书,是语文教师的必修的一课。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其实,精神的空虚与缺失,岂止是愚昧概括得了的。引领学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欣赏自己国度优秀的文化遗产,并为之骄傲和自豪,甚者可以为之奔走呼号……
     笔者为语文教育开出了一剂药方,可惜的是笔者担心当下的教育现状缺乏适应这剂药物的外围环境!
     一是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特别是读闲书。笔者面对许多家长的投诉,就是小孩在家里喜欢看闲书,希望教师帮忙劝劝,这种情况不在少数。二是学校环境不允许,学生面对的是题山题海面对的是沉甸甸的像砖头一样的“状元之路”、“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思维点播”“能力训练”,哪有闲心一盏孤灯,半床明月置“状元之路”于不顾?特别是许多教师严厉督查,为了清查作业,堵在门口,检查通过才准进教室,纵使给学生天大的胆也不会违逆教师的好心冒着不能进教室的风险来宁静的读那些子虚乌有的书,更何况读书是虚拟的作业,看不见摸不着且不能急功近利,于是许多喜欢读书的学生也只能抛却个人爱好,勉强维持。学生没有时间读书,等于断绝了学生学好语文的后路,等于釜底抽薪!而语文教师却要承担起误尽天下苍生的骂名,却要背负民族的罪人文明的祸首等莫须有的罪名,可乎?三是学生的原因,其实也是社会的原因,当下诱惑太多,帮学生消磨所顺无几的时光的诱惑诸如电视游戏网络,那些惊险的刺激,远比宁静的体验熏染有魅力。想想六七十年代,一本好书,千方百计找来,且为了不至于三下两下读完,慢慢欣赏慢慢咀嚼甚至不惜手抄,抄到那读到那,笔者就抄过几部大部头,呜呼!
     鼓励引导学生读书,夹缝中如何突围,有些是壁垒森严,单枪匹马有如螳臂挡车有如堂吉可德与庞然大物搏斗。
     于是许多语文教师走旁门左道,用所谓的语文作业和其他学科肉搏,结果是学生怨声载道,语文教师迫不得已避长扬短,戴着镣铐跳舞,善歌者博舞姿,善舞者PK歌声,用尽所有解数却见效甚微,自然是身背骂名,也许这是当下教育界头号冤假错案,看来还得冤假下去,语文教师的出头之日,也许是遥遥无期,除非你改换门庭回家卖红薯去,否则在当下仅凭个人之力,回天乏术,也许这是可治的不治之症。

让读书支撑我们的语文教育

     06年末,邓湘子,我的同学,来深圳参加关于全国少儿刊物方面的研讨会,将有专题讲座,主办方不惜成本,安排他在深圳银湖山庄下榻。夜间在毛家饭店吃饭,《红树林》杂志老总做东,红袖喝绵羊作陪蹭吃蹭喝,夜间到我校育才中学校园逛了一圈。我自信地指着二楼的教室,那是我的学生在那晚自习,本来是我值班,为陪你吃饭,教室没人,如果我们进去看看,我保证里面安安静静,于是我们信步走进教室,学生不负所望,这里的夜晚静悄悄……
     我们几人一起走进教室,我像同学们介绍:同学们,这位是大名鼎鼎的邓湘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教育报刊社副编审,全国综合性少儿刊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发现作文”创始人,《禾下乘凉梦——袁隆平传》的作者(同学们学过关于袁隆平传,于是哇的一声),第四届冰心文学奖得主,第16届湖南青年文学奖得主,我的大学同学邓湘子先生,大家欢迎!一阵热烈的掌声,打破了教室的宁静!
我们欢迎邓湘子先生给我们讲几句!话音刚落,又是热烈的掌声!
     邓湘子先生从班上女生多(文科班的共性)的可爱想到自己的女儿(距离一下拉近了),讲到对袁隆平先生长达六年的长时间采访对话,讲到袁隆平身上的科学精神,鼓励同学们多看一点关于科学家的传记,并介绍了几位科学家的随笔,总结科学家的共性的时候,不外乎两个字:“发现”!发现是人身上难得的精神品质,于是引出“发现作文”,简单介绍几句,然后是总结,生活处处是美,我们应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许多作品中的精神境界,是人类文化的精神积淀,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人类的大师对话,和崇高的精神对悟,这是美的享受。愿大家保持读书的美德,人生与书为伴,必将带给我们美的眼光,美的生活!
     掌声中我们离开教室,邓湘子先生还想考察一下作为特区的一线教师的生存状况,于是在我和绵羊家里小坐片刻(说来凑巧,我们那一届中文系结成姻缘三对,邓湘子,绵羊外加我,因为夫妻都是同学,所以在家里坐坐倒也很有情趣),在送邓湘子到银湖山庄的路上,话题始终和学生的读书有关,在邓湘子下榻的别墅里,已经是凌晨了,还意犹未尽。
     在讲到学生没有时间读书以及中学语文教育的困惑的时候,邓湘子先生兴致勃勃的讲到这样一个案例,就是让学生定期向班级推选美文,复印,并写上推荐意见,在班上介绍,然后张贴出来,以达到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引导学生读书的良好愿望。
我灵机一动,在以后的几个星期,头脑里始终和读书牵扯不断。
     那天看到朱小蔓博士在中央教科所的青年读书会上的演讲,题目是《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他说:人活着太需要支撑我们生命的东西,太需要为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得到鼓励和依据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寻找自己为人做事的原则、信念乃至方式。他认为不外乎两种途径:一是从前人、从他人的经验中来;二是从人类的理性积淀——优秀的著述中来……读无定法、挚爱为本。保持着每天读书时不断被激起的冲动、想像、思考和希冀,它们慢慢地、渐渐地便会在你的精神和人格上留下越来越深、难以磨灭的印记。
     大家把读书和生命相连,读书和语文教育相连,显得小气,于是站在更高的层次思考读书的意义,思考如何把学生引进读书的神圣殿堂。
     想起上海市曾经的一道试题,为某中学生杂志设计一个相关的栏目并说明理由(大致如上),于是思路逐渐清晰。
     经几个星期的酝酿策划丰富完善,根据特区的实际情况,隆重推出我精心构想的寒假作业——主编一本心爱的杂志!
于是布置:
    1、设计杂志名称及封面。杂志名称直接体现主编者的思想深度和文学品味,好的设计将直接影响杂志的销路,能吸引读者的眼球,看见封面就有眼睛一亮的感觉,先声夺人,在将来的资源共享当中,必将成为热门杂志。
    2、围绕杂志名称进行广泛的阅读,搜寻相关的美文。要求文字不必太长,以一两千字为宜。争取篇篇精品,有教育意义,有语言的美感,争取让你选择的文字憾动他人,这体现一个主编者的艺术素养和文学水准。
     3、精选文章二十篇,根据你的理解和体悟,给每篇文字写出精当的推荐理由,100至200字不等。让大家看到你热情推荐的文字,就有阅读的冲动,且能和你一起体悟一起欣赏一起感动。
    4、把所选的文章分成若干类,分组放在一定的栏目里,并给栏目取一个能涵盖文章内容的栏目名称,尽量对称整齐。
    5、写一篇序言,或表达主编者编辑意图,或介绍自己编辑的过程,或谈谈编辑杂志的感慨,或表达自己对读书的体悟,形式不拘一格,可叙述可议论,要求800字以上。
6、文章从书本杂志上寻找,可复印,用A4纸统一装订。
7、开学收齐,并进行评比,优秀的主编将进行奖励。
宣布完毕,看看学生的表情,有一种欣欣然的快意和冲动,没有以往布置作业时的喧哗。
2#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13:32:05 | 只看该作者
语文教育,可治的不治之症(下)
红袖  2007年3月6日-3月13日《桃李守望者》


   
寒假作业,一次精神的盛宴
    开学,收交语文作业,沉甸甸的。
   那是从没有过的喜悦和感动。学生眼里饱含期待,教师眼里充满喜悦和欣赏。作业里不仅仅是智慧不仅仅是勤奋,更多的是爱是心血是精神是品味。用学生的话说,那是我用心血凝聚而成的“孩子”。在孩子身上,赋予了我的灵魂我的精神和追求。
   老大,我的70多页,我的银子啊!
   老大,我的序言写得不满意,我今晚要重写一篇,明天交!
   老大,我的装订太差,我要好好装订一下,慧中还要秀外啊!她交了又拿回去。
   老大,我的书名要换,今早临时想到的。
   老大,我费了很多心血啊,我可爱的作业啊!
   老大,我妈帮我在公司里复印和打印,不然我的压岁钱就完了。
   老大,我为了这次作业,在书城里蹲了两天啊。
   老大,那天我终于找到我要的文章,好高兴耶!
   老大,我的文章很短,但很精炼,我很喜欢,不会影响评选吧。
   七嘴八舌,无非是交流主编杂志的心得体会,埋怨中多了几分欣喜,撒娇中暗含几分得意,炫耀中也包含些许自豪,担心中又暗含几分期待。
   翻阅学生主编的杂志,是一种享受,不觉就是深夜,在鲜活的文字里感动,在动人的故事里徜徉,在感人的情节里浸润,在火热的情怀里熏染,这不是作业,这是一次情感的陶冶,是一次艺术的陶冶,是一次情感的冲击,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请首届和第二届文化部宣传部学习部的部长外加语文科代表评选。
   节录李祯评委的班级日记佐证一下,她的题目是《过了一回评委瘾》:昨天和班里其他几位同学一起到五楼会议室评选寒假作业——优秀杂志。一进那扇门,一本本杂志平整的摆在桌上,那感觉就像评审团审阅某个项目般庄重、严肃。大家立刻感觉到自己身上有股专家鉴定团的气势,桌上那八九十本杂志的生死大权全部在我们的手里,哈哈
   每一本封面都花花绿绿,各种包装装帧手法应有尽有,《废鸟集》《墨水集》等杂志名直接映入我的眼帘,光是书名就充满了较量和期待,特别是《墨水集》相当漂亮,不光是封面,就连内部每一篇文章都沾上精美的插图,且前后呼应,这是我看的第一本杂志……
   我超喜欢陈慧敏的《所以"爱》。
我喜欢乔雨澄的《心灵的旅途》。
我喜欢莫翠萍的《墨水集》。
我喜欢赵梦蓝的《废鸟集》。
……
“老大,能不能多评选几本啊?”
“是啊是啊,都很好,这样的杂志要是没评上,主编会伤心的!”
不需要我回答,他们已经回答了。
“其他都很好,序言和推荐理由用手写的行不行啊?”
“为什么不行?手写的更真实!”
过程中,争论不休,他们互相探讨,互相指证,互相商量。特别是看到一篇文章自己也挑选上,便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感慨:
“她也选了这篇文章,英雄所见啊!”
“臭味相投吧!”哈哈
“心有灵犀吧”哈哈哈
……
羽曦人民出文学版社,定价:一元,哈哈
投资人、总顾问、总设计师、总主编:王力!哈哈
刘巍的封面设计画得像打印出来的一样。
墨水的也很好啊,我超喜欢啊!
宁琪的杂志封面的风格就像是真的一样啊!
邓联的《围炉夜读》很有意思啊!
叽叽喳喳,没完没了。
最后在确认入选的杂志时,着实费了一番心思,优中选优,美中选美!学生砍掉的杂志,我不时的提醒他们,这本再看看,还有这本。
这本手写的字迹不好。
这本选的文章一般。
这本杂志的栏目设置一般。
这本推荐理由过于草率。
这本封面设计老套。
……
这些评委们心狠手辣,一点不讲情面,比我黑,我私下里嘀咕。
最后他们敲定如下杂志为优秀期刊,笔者一定要列出来,和大家分享。
“飞天神6”班(排名不分先后):
温馨《柳叶集》,林文杰《举大白》,林笛《今夜,下了多少场小雨》,谢菲《新绿》,苏琳娜《听籁》,关晓晨《灵》,柯霈昕《风景依然》,王颖《那一路上》,莫翠萍《墨水集》,易晓珊《杂文荟萃》,邓联《围炉夜读》,叶丽君《感》,温龙昌《为心灵留出一块空地》,林嘉瑜《沧海拾情》,钟琪《录》,赵梦蓝《废鸟集》,李佳樱子《时文选粹》。
GT2班(排名不分前后)
沈盈妩《美文选集》,古慧彬《清音五弦》,乔雨澄《心灵的旅途》,张妍《画布集》,郭海欣《跃动的文字》,黄惠丹《其中一本》,肖安琪《阅历》,宁琪《美文赏析》,陈曦《心灵港湾》,张可莹,陈慧敏《所以爱》,刘巍《风云文摘》,郑颖佳《花开花落花满天》,张达《人生沐浴在爱中》,陈楚《精选》,张朵朵《生活记忆感动》,高天爽《爱将我们相连》,曾文婧《贤文闲读》,李咪咪《春晓》,李祯《人生若只如初见》,万幸《人肉蚕豆阿姆龙甜饼》,吴蕙坤《自然社会人生》。


为这样的语文作业喝彩

                                    
以往的语文作业,不免就是抄抄写写。而今年假期,我们却做了一份不一样的寒假作业——主编一本自己心爱的杂志。
这份作业不同以往,也蕴含着不一样的意义,至少有四点:
一、激活了我们阅读的兴趣。这份不一样的作业,开启了我们封存已久的读书情结,激活了我们读书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欣赏美文,甄别优劣,在情不自禁中翻阅了大量的文字,在浩如烟海的书山文海中精挑细选,在选编的过程中,发现一篇美文,居然可以欢喜雀跃,为一篇文字而体验欣喜,这是一种久违了的感觉。
二、阅读中获得全新的体验。虽然只是区区20篇,却使我们在深刻阅读研究中,广泛的搜寻,上网查阅,书城蹲坐,电话咨询,广泛征求,阅读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急剧上升,这不仅仅是积累了素材,更重要的是间接积累了不少生活的体验,这种体验和感受,在当下中学生题山题海中,是难得色香味俱全的精神大餐!
三、为语文素养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选文体现语文素养和品味,栏目设计体现取舍组合驾驭语言的水准,让我们在这个平台上依靠自己的能力,概括分类,栏目设计,刊名命名,装帧美术,页码设置,序言的写作,撰写推荐词,无不是语文能力的彰显。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使尽浑身解数来认真面对,为我们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是一种考究和锻炼。
四、享受到艰辛后成功的乐趣。看到自己的努力付出,成就了一本杂志,得到同学的称赞,老师的认同,看到同学爱不释手的翻阅,心里有一种甜蜜的东西奔涌。作业的过程给我们创造的乐趣,作业的成果给我们劳而有所得的快意。我感谢这样的作业,因为作业里有我的追求梦想,这份美丽的作业将成为我永久的记忆。
希望以后出现更多的类似的语文作业!

   语文科代表陈曦慷慨激昂,面对校园新闻媒体的摄像机镜头,面向全班,在班会上做了如上的激情演讲!接着摄像机对准一本本杂志,面对一位位准杂志的主编,有些还主动把杂志投向摄像机,这分明是一种自信一种自豪一种成就一种表达。曾文婧、肖安琪、刘巍、万利等分别在班会上大声朗读自己的文章并热情推荐,那是一种精神的推销,一种个性和品味的张扬,他们精彩的点评热情而毫不掩饰的推销,赢得了阵阵掌声,也在我心里掀起一阵阵波澜。班长张妍一定要我说几句,我婉言谢绝了,其实陈曦说出了我想说而没好意思说的话,再说显得多余而累赘。

  这次杂志我选出了几个最:我最喜欢的刊名是陈丹丹的《书香一瓣》和邓联的《围炉夜读》,最喜欢的封面设计是刘巍的《风云文摘》和莫翠萍的《墨水集》,主题最明确的是陈慧敏的《所以"爱》,选得最纯美的文字是苏琳娜的《听籁》。我最喜欢的序言是沈盈妩的,表述了编选文字过程中的精神层面的丰盈和愉悦。请欣赏:
   曾看过一句话,让我印像深刻:“粗鄙的心灵是配不上优雅的汉语的,但优雅的却能拯救日益粗鄙的心。”
  当老师布置“选20篇美文”的寒假作业,忽而发现昔日书桌前的名著散文早已被参考书教科书取代,且堆积如山。
  于是开始翻箱倒柜地拖出封尘已久的文学书,跑去书城坐上一个下午,看类似的美文选集,取各家己见。还会与亲朋好友交流读书心得,会听闻某一篇文章值得一看,而专门去阅读。
  很庆幸有这样一份特别的作业,尽管沉甸甸,却意义重大。它让我有机会重新开启文学的大门,读之,品之,享受精神的盛宴,感受文学的优雅而乐在其中。
  当我再回看过去曾读过的美文,我又回到了最初的兴奋。它们有的是提升了我的境界,有的是拓展了我的思维,有的是带给我文字的美感。有的美文是在特定的情景下读的:曾经班会课上老师饱含感情读的一篇文章,曾经带给我内心震动而启迪我成长的一篇文章,曾经在我懵懂时带给我幻想憧憬的文章……
  当我无事乱翻书地寻找美文,突然看到了它们,便觉得眼前一亮,接着是一阵喜悦,就像贾平凹说的:“这些美文是给我写的,它们在一直等待着我。”
  从近代到现代,从小说到散文,在文学的世界里穿梭,我感受到精神的愉悦与收获。
                                                     沈盈妩   2007.2.9.
   杂志编排体例上以陈慧敏和苏琳娜的杂志为例。

一、陈慧敏的《所以"爱》,封面是许多小朋友,画面温馨而活泼,在鲜花丛中,阳光烂漫,色彩协调淡雅,杂志名和小朋友上下呼应,中间醒目的字体:主编:陈慧敏。
目录下分为五个栏目,分别是:爱的教育、爱的选择、爱的信件、你我"爱、爱我所爱。再看她的序言,相信能够解读她的用心良苦。
《所以"爱》又名《爱在深秋》,《在爱中行走》,是现代短篇美文集。本人无子无号,出生于一个幸福,美好,温暖,和谐的人家。因此,想通过此文集分享下我所拥有的爱。虽说不是我的写生,但却表达着我心中一份感激“爱”的情怀,这是真挚的,深刻地。
本文集中的美文大致来源于:杂志,书籍,网络。
所以爱,有结果没有原因。为什么?因为什么而爱呢?我跟你说:答案是,我也不知道。很爱。爱了。为什么爱。我们说“爱”是没有理由的。所以,题目我选择了爱的结果———所以"爱。
“爱”,没错。本文集不管是什么题材,体裁,主题都是围绕着爱来选择的。在这个世上,人间,我认为“爱”才是我们生存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有爱就能拥有一切。每人每日每夜,不都在为自己所爱而奋斗吗?!
简单的一个“爱”字,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可以是朋友的爱,可以是亲人的爱,也可以是自己的爱。
爱我所爱。我意识中的美文,都是我所喜欢的文章,这不需要理由。我喜欢现实一点,通俗易懂的文章,而不是那种让人“飘飘欲仙”,摸不着北的文章,这,我想也不需要理由。    所爱,所以爱。

   二、苏琳娜的《听籁》
   她的封面设计并部华美,天籁两字是正楷,仿佛是打印出来的,统一的米黄色,质朴却有一种高雅之气。特别是目录下面的栏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文字更是浓浓的美,酽酽的情,一身高贵气扑面而来,古典深邃。六个栏目用黑体字打印,分别是:谈笑生死间、旅行中的顿悟、我思故我在、漂泊者的故乡、仰望精神的丰碑、山在水在人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的每个栏目都有卷首语,这里例举“谈笑生死间”的卷首语,以飨读者。

   生命是一种奇迹,爱与恨交织,喜与悲相伴,起起落落,汩汩流淌,迸射出智慧、激情、希望、光明……然而最终将归结为一片宁静。大自然创造了生命,然而为了新的平衡,它又毁灭生命;它给予每个人到世间的通行证,却又同时宣判了每个人死刑。“生存还是毁灭”,这不仅困扰着哈姆莱特,也困扰着无数的智者先贤抑或是凡夫俗子。“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夜般静美”,这无疑是人们心中生于死和谐的极致,是人生的理想境界。但是真正能够谈笑生死间是需要勇气、更需要底气的。因而每个人若想抵达这种高度,就该勇敢的活,好好的活着,活出自己的精彩,活出自己的价值。上升与降落只是为了生命的昂扬,等待与出发只是为了生命的延伸。以生的意义去定义死,不枉来世一遭,则死而无憾,寂灭不是一次被迫的中断,而是一个完美的句点。

   推荐语,有许多英雄所见略同的文章,比如《一碗清汤荞麦面》,就有好几个人推荐,我觉得这篇文章大家比较熟悉,于是选出两位同学的评论推荐词,以飨读者:
  
曾文婧:读一个好故事,就像剥一个洋葱,总有一片,会让你泪流满面,这一家子齐心协力共赴家难,对未来怀抱着坚定的信心,像一种庄严的仪式,仪式成礼,让生活的内涵有迹可循,他们对未来的生活不去不挠,也充满希望。店长夫妇多丢半把面,挂上预约牌,几个善良的小动作让我们看到人性中最柔软的一面。他们扯着一条毛巾擦眼泪的时候,你是否也留下高贵的眼泪?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我们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希望和精神。  

李祯:有些人间故事是能够催人泪下的,比如这个小故事。如果一个人静静的读,让画面一页页翻过,突然,某一行字眼就让你眼睛湿了,鼻子酸了,你就哭了。擦干眼泪,想:我为什么哭了?为母子三人不合时宜的装束?为他们嗫嚅的声音和胆怯的眼神?为每年除夕一家三口只能以一碗清汤荞麦面作为奢侈的年夜美食?为老板夫妇几个善良的小动作为插叙中的家庭悲剧?为十四年间一碗到二碗到三碗的戏剧性的情节?这些仿佛你就是这个故事的见证人,为母亲的坚强和操劳,为母子同心面对家难,为两个孩子渐渐长大却不忘贫寒……
语文系列的文字相关链接:
语文教育,可治的不治之症:
http://yczxcxh.blog.163.com/blog/static/213749020072610515481/
让读书支撑我们的语文教育
http://yczxcxh.blog.163.com/blog/static/2137490200727102610312/
寒假作业,一次精神的盛宴
http://yczxcxh.blog.163.com/blog/static/2137490200721111543848/
相关杂志展览图片
http://photo.163.com/photos/207class2/116986838/#p1
学习、宣传、文化部的成员在认真评审优秀主编图片
http://photo.163.com/photos/207class2/11714646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19:14 , Processed in 0.15286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