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季风书园

[复制链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6-22 01:52:38 | 只看该作者
上海:充满个性的书店
文 飞了 图 汪昊

自从有了现代印刷业,上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位居中国出版业之首,那时候,全国其他地方的出版物全部加起来也不及当年上海出版物的一个零头。出版业的兴旺一定是建筑在书业的兴旺基础上的,上海的零售书店规模之大营业额之高,也是居全国之冠。

随着文化中心的北上转移,虽然上海作为书业之冠的地位开始动摇,但无论如何,它有自己坚实的基础,尤其在图书销售市场,商业化高度发达的上海,依然是可以说是占了半壁江山的重镇,谁出了书都不想放过上海这个“码头”。于是,在上海逛书店是本地读者不可或缺的休闲生活,也是外地游客不可多得的旅游节目。

对于喜欢逛书店的人,那些铺面一层接一层像百货公司一样的大型书店,反而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他们大多喜欢有着浓郁个性气氛的小书店。虽然,每一间书店也都是书架连着书架,可是书架和书架之间也是有感情的,什么样的人在经营它,它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气味给读者。所以,与其说喜欢某一间书店的氛围,不如说是喜欢那里的人吧。


■季风书园

季风书园位于地铁一号线陕西路站的地下一层,就在时尚繁华的淮海中路上,从巴黎春天百货或者百盛百货都有入口进入。季风的营业面积超过800平方米,是上海最大的民营书店,爱书者无人不晓无人不知,几乎算得是上海文化的一个地标,本地读者络绎不绝,外埠文化人到上海只要抽得出时间也必定会来此露一露面,选一些可心的书籍回家。

季风的形象有些像台湾的诚品,讲一些品味讲一些格调,买书是Shoping,读书是兴趣,所以,季风的气味始终是时尚而不落伍的,虽然,你在这里可以买到许多老牌学术书店里也未必有的学术专著。

把季风每月的图书销售排行榜拿出来,与别处比较一下,你会发现它们有细微的区别,就是说,在别的地方好卖的书,在这里也好卖,在别的地方不好卖的书,在这里也可能好卖。从这一点上也证实:季风已经拥有非常固定的、对它忠心耿耿的读者群。

季风卖书也卖刊,刊物以时尚、文学类为主,都有印刷精美的封面,凭添流行气息。

此外,还有专门一个区域卖的是外文原版书,不知是因为它地处淮海路的关系还是它卖外文书的关系,常常有不谙中文的外国客人前来,营业员不懂英文没关系,假若老板正好在咖啡座的一角坐着,交流自然就不成问题了。不过,很多外国客人有时候买的并不是书,而是一些设计别致精巧的小文具。

文具被当作装饰品布置在季风附属的咖啡座里。是的,季风有咖啡座,挑书挑累了,可以在此歇歇脚,不过是要买一杯茶才可以坐下去的。许多文雅的年轻人也喜欢把这里当成自家客厅,会会朋友。

据说,季风整个的格局规划是参照了曼哈顿的一家书店,设想非常周全。在儿童书籍区域还专门安排了一些供儿童读书的桌椅,让带孩子的人可以放心地挑选书籍。

来源:城市画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3-6-22 01:52:09 | 只看该作者
季风书园:这样一个好去处

小玉

最近半年多来,我在上海周遭的朋友,熟悉的或不熟悉的,见面聊起都常问,季风书园你去过吗?甚或跟我订约会:就在季风吧。

我和季风书园的缘分已经快两年了。第一次去季风,完全是偶然。

那天乘地铁到陕西路站,刚出检票口就看见那间黑红相间的小书店,那是去年的头上,我还记得转完后的欣喜,这么多让我兴奋的新书,从世界银行报告到最新的学术译作,还有我仰幕已久的优美的文字,像东山魁夷、杜拉斯们的散文,那次我足足盘桓了两个小时。以后,季风就成了我最好的休闲处了,每隔几天去那儿转转,翻书买书和书友们聊天,再以后,我到欧洲去工作了大半年,回到上海已是1999年的春天了。

我就像看望一位久违的老朋友一样,匆匆地赶往地铁陕西路站,新的季风书园让我不认识了。好气派啊,900平方米的店堂又宽敞又明亮,书店的布局和书架,酷似我在北美见过的那些大书店,舒朗透气,四处散落着一些座位,精心结构的分类版块非常清晰,还有音乐,还有飘香的咖啡廊,还有那么多让人兴奋的新书,我觉得透气都有些困难了!

这以后我又开始常来常往,我认识了主持季风的严搏非先生(后来我知道,季风是一间有多家连锁书店的图书公司),还认识了季风的另几位合伙人,他们都非常和善、勤奋,而且我相信,和其他书店经营者的一个很大区别是,季风的经营者受过很好的知识训练,他们在“下海”之前,都曾是出色的学人。

在一次不经意的聊天中,严先生对我说起他经营书店的理念,他觉得办书店就像办报、办杂志一样,要有自己的“格”(店格),对于季风来说,这个“格”就是提倡思想宽容、兼收并蓄。从现有的几十万种图书中,精心选择、结构出两万多种图书的书店,这确实很像在编杂志,门口的陈列区就像是杂志的封面,而各个分类版块则是栏目,栏目中风格各异的文章或儒雅温软或暗藏杀气。严先生说,书店本身就是可以被阅读的,仔细地看一家书店,你可以看出书店主人的文化倾向、价值判断,包括他所受过的知识训练。我觉得这话很对,我经常逛季风,季风的所喜所爱,渐渐地我已能分辨清楚,而我之逛季风,也就像在阅读一份有所喜爱的长期订阅的杂志,隔了一定的时候,我就会想它。据说在私下里,季风是以当年韬奋的生活书店为楷模的,在不同的年代,以同样的精神和追求,通过文本的介绍来提升民族的文化。

季风已成为上海许多文化人读书人一个经常的去处。我在那里遇到过许多同道,有些还是很久没见的,于是便各抱着一堆书到咖啡廊泡壶茶说话。我还常在那儿遇见一些名人,不少作家和学界人士都是那儿的常客。他们所以青睐这儿,一个原因是,季风上新书的速度比一些国营书店快得多。后来我向严先生求证,严先生告诉我,季风新品种滚动的速度大约在每天100种以上!仿佛在向我提供一种当下的证据,就在那天,我在新书陈列桌上看到了装帧精美的《世界英雄史诗》、丰子恺的《护生画像》、德里达的《多义的记忆》、《马克思的幽灵》、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保罗·克鲁格曼的《萧条经济学的回归》、贡布里希的《艺术发展史》,还有只有季风才有的最新一期的《万象》和《战略与管理》。

季风是个好去处,在红尘万丈的上海滩,有这么一块宁静脱俗的书香世界,我觉得安慰和庆幸。

来源:人民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8 03:20 , Processed in 0.12109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