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乡土文化在农村美术教学中的巧妙应用 作者: 来源: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0年04月01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因此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挑战。美术教育不只是为了培养画家,还要培养人的开拓创新精神,每一个学生身上都蕴含着创新的潜能。
但要上好农村的中学美术课,只教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材的内容往往与学生的实际有差距,农村的办学条件也跟不上教材的需要,这就要求老师去挖掘现有的乡土文化、人文资源来完成美术教学。
农村广阔的田野、丰富的自然环境、悠久的文化积淀,为农村的美术教育提供了生动的课程资源,既可以使身处农村的孩子感受到美术课的生动有趣,还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坚定农村孩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培养农家孩子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充分挖掘适应本土民间习惯的乡土文化资源,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美术教育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美术的渠道,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了解当地社会与经济文化发展的有益尝试。
一、探本溯源,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在以往的美术欣赏课中,由于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加上学生认知能力的局限,在教学方法上多由教师当主角,学生当听众,学生听了反应漠然,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一点切身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在欣赏课中长久以往,教师的思想里就日渐丧失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而把乡土文化与美术欣赏的内容直接联系起来,并创设美的环境,可以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美,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南浔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历史悠久,地域特色明显,名胜古迹众多,与自然风光和谐融化,既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又洋溢着江南水乡古镇诗画一般的神韵,有着得天独厚的乡土文化。著名的名胜古迹有嘉业藏书楼、刘镛的庄园小莲庄、张静江故居、张石铭旧居、百间楼和宋代古石桥等,江南各式民居也散落在各地,在其中保留和蕴藏着丰富的民间美术、建筑、雕塑及宗教艺术。因此在欣赏课中,一边用投影、宣传片给学生介绍南浔地域特色明显的人文、建筑及自然风光,一边播放音乐,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受到美的熏陶。这样通过设置情境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领略了江南的美景、开阔了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本土文化与美术教学的密切联系。
二、感知生活,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美术鉴赏的能力
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论,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重要手段。让学生找寻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对乡土文化中蕴含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是切合农村孩子认知实际的一种好的做法。对农村学生来说,如果所选取的素材都是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加上自己的文化知识,品评一幅艺术作品也就变成了品评一幅家乡画卷,对他来说要容易得多,也生动得多。教师在给学生欣赏乡土文化中的美术作品时,都有一种自己初步的印象和感觉,但切忌把自己的感觉强加给学生,应该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首先在课前要求学生自编成小组,对自己身边的乡土文化中蕴藏的美术因素进行收集整理,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以学生收集的诸如农村灶台上的绘画、年画、典型建筑物、桥等作为素材,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看了这些图画以后的心理感受。课堂出现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后乘机简单地介绍了相关的人文历史与传统,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学生美术鉴赏力的提高大有帮助。学生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给予积极的引导,往往能使一堂简简单单的美术课变得丰富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通过这种形式,将美学艺术中不同观念在不同作品中的体现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艺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宽他们的审美思路。
三、动手实践,多措并举呵护学生美术创作的热情
在农村,人们的生活淳朴而又丰富多彩,农村人民以其独特的方式进行着创造美的活动。在乡土文化中,在劳动过程中,每一个场面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些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的艺术源泉,都是美术课很好的写生素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身背画夹、手拿画笔,自由大胆地去描绘,去赞美自己的家乡,让学生在熟悉的家乡寻找美,在取材的过程中欣赏美,在绘画的过程中创造美。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同时还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要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各种展览活动,如“乡土景观风景写生作品展”、“家乡美书画展”等,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联系共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与历史地理科结合,实地考察采集资料,然后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使学科横向联系,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
学习美术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感受美,从而创造美,服务于生活。人是最富有想象力的,特别是初中生想象力很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乡村的孩子没有城市的孩子见多识广、条件优越,但对于手工制作,乡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就地取材的机会会更多,如开展剪纸、树叶粘贴画、花草粘贴画、泥人捏制等教学。这类教学既经济实惠,又能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作为农村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跳出“纯美术”、“专业体系”的小圈子,进入美术文化的大环境,注重乡土文化在农村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竭力去开发我们身边的美术资源,使农村美术教学更富有生气,更富有活力。
《美术报》2009年7月18日第9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