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紧迫的三连音
“七个休止符让我们有了这么多的感受。同学们,你们所说的这些正是聂耳所要表达的。老师为你们有这么多深刻地理解而喝采。”我激动不已地说:“歌曲中除了巧妙地运用了这七个休止符之外,还有哪些地方也形象地描述了码头工人痛苦不堪的生活呢?让我们再来听一遍《码头工人歌》片断音乐,注意歌曲的前奏与结尾。”于是我又第2次播放了歌曲。
“歌曲的前奏与结尾是一样的,结尾还唱道唉哟嗬嗬!唉哟嗬嗬!这是码头工人搬运货物时发出的声音。”录音刚放完就有学生回答。
“让我们跟着旋律和码头工人一起来唱‘唉哟嗬嗬!’。”我将电脑上的音频滚动条拉到歌曲的后四个小节,开始播放。
“现在你又感受到了什么?”音乐刚停我就说。
“4个‘唉哟嗬嗬!’声音从低到高,又从稍微的高到非常的低,我仿佛感受到码头工人积蓄力量唱着号子搬运,可是货物越搬越重,越搬越重,最后实在没有力气了,身体就要瘫痪了,声音也快要发不出来了。”
“是呀,这4个‘唉哟嗬嗬!’音阶从低走向高,又从稍高走向很低,表现了码头工人搬运货物的力量从有到少有,从少有到没有,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生活……”还没等我分析完,吴凤清又举手了,我请了他。
“我从4个‘唉哟嗬嗬!’中感觉到了码头工人的步伐,紧走几步停一停,再紧走几步。”他一边说一边还激动地用动作模仿码头工人的搬运步伐。
我赶紧请他到前面来,我哼唱‘唉哟嗬嗬!’让他跟着旋律与节奏模仿码头工人搬运货物,其它同学观察他步伐的变化。
“刚才吴凤清表演的步伐是怎样的?”我说
“他紧走三步,原地一步,停一停,再紧走三步,原地一步,又停一停。一共四次。”一名看得很仔细的学生说。
“让我们学着吴凤清的动作,跟着老师哼唱的旋律一起来表演。”同学们立刻兴奋地表演起来了,步伐很有节奏感。
“同学们,我们在表演时,前三步走时要怎样?”
“步伐很快。”
“速度很均匀。”
“很紧张。”
“很紧迫。”
“这种紧迫感在歌谱里是怎样表现的?”我将“唉哟嗬嗬!”歌谱的一个小节放大在屏幕上。
“是通过架在dodore三个音符上的一座小桥和桥中间的3字来表现的。”学生们说。
“这样的音符就叫三连音。”我说完后,带着学生用手拍节奏的形式,练习了两遍三连音的节奏。
“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做一做码头工人搬运货物时的动作,体现曲中三连音的紧迫感与沉痛感。”我又放起了最后四个小节的录音。这次的表演不仅表现出了三连音的节奏特点,学生们还个个皱眉弯腰、咬紧牙关、步伐颤巍地跟音乐走路,仿佛真的成了一名被压迫的码头工人。看着同学们这么投入地表演,我非常激动。于是我播放了《码头工人歌》片断音乐,让同学们先后分两次进行表演。第一次是分小组排练。自由排练时,同学们更大胆了,将凳子当作货物扛在肩上、提在手里、抱在怀里。搬运“货物”跌倒了,就用膝盖跪着走路。第二次是集体表演。同学们一个个搬着重货-凳子,排着不同的队形,在几个“工头”的叫骂声与皮鞭声中艰难地行走。那场面、那情景真的让新课程里的每一位师生都感动与难忘。
四个紧迫的三连音,通过孩子们的一次次地体态表演,音乐的灵魂在一个个细节中激荡、重塑和升华。
l
课后反思 --细节生成了智慧
课堂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构成的。“教学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是构成教学行为外显的最小单位。一幅图、一声笑、七个休止符、四个三连音是课堂上,是课本中一个个外显的最小的细节。细节虽小,却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旧社会小报童与码头工人痛苦不堪的生活,不能忍受的折磨,以及人民音乐家聂耳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不屈的奋斗、智慧的创作。课堂里没有拨算珠般的知识灌输,没有喝白开水似的情感体验,没有唱高调样的思想教育,有的只是信心的培养、希望的萌发、习惯的纠正、语言的灵动、思维的敏捷、情感的抒发、体验的锤炼、潜能的开发、智慧的启迪、人文的关怀、思想的升华。小小的细节透射出了教育的大理念、孕育出了教学的大智慧,感悟出了做人的大道理。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是文化,需要我们去学习;细节是科学,需要我们去研究;细节是艺术,需要我们去追求。让我们立足平淡,关注细节,研究细节,善待细节,让我们在润物细无声中静听花开的声音,让我们在水到渠自成中领悟细节的魅力。
《关注细节 生成精彩》发表于《中国音乐教育》2007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