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孔之见说篆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8-30 08:0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孔之见说篆刻
▲故宫博物院藏汉代铜印,印文是“韩宽”,属于满白文风格。
    中国传统文化,有不少是颇具魅力、大有价值的精华与瑰宝,然而今日乏人问津、风光不再者俯拾即是,不可计数,篆刻艺术便是其中之一。
    回顾传统社会,士大夫大多具备通才素质,其佼佼者往往同时拥有官员、学者、文人和雅士四种身份。所以他们进则出将入相,辅佐国君之政务;退则含饴弄孙,引导乡里之风俗。偶有闲暇,他们则兴会雅集,鸿来雁往,或曲水流觞,登高作赋;或填词绘画,切磋鉴赏,总之吟风弄月,把酒高歌,优游其间,物我两忘。而当今之辈,却大多只有单一身份,官员或无心读书,终日营营;学者则身无二技,情趣全无;文人常语言干瘪,境界低迷;雅士也志在稻粱,匠气难脱。先辈前贤之睿智洒脱,博学风雅,渐成陈迹。
    笔者沉潜篆刻二十载,治印亦多,盖因生性鲁钝,眼高手低,气躁心浮,故而多年无大进。然自步入知命年始,似有些感悟,罗列于下,冀与诸同道分享。
    篆刻与书法、绘画三位一体,相得益彰。起首印、压脚印、落款印、鉴赏印、收藏印,或方或圆,或白或朱,于黑白两色线条所构成的书画空间内错落有致,相互映衬,极大地提升了后者之品位,不可或缺,韵味无限。
    而篆刻本身,亦可独立存在。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具备书法所拥有的笔法、字法、章法、气势及韵味等全部要素,而肖形印则与版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般而言,能篆者多擅书能画,因沉潜金石,作品易有高古气象;而不少擅书能画者,或因视篆刻为雕虫小技而不谙篆刻,实难臻书画佳境也。
    篆刻作品,要免匠气、不板滞,自需多读书、修涵养。若思自成一家,必有独特风格。而风格须与自身性格、取向、追求、境界等因素合拍,方可有成。本人性格直率,临池习书颇喜大字,宗颜体,故而篆刻风格尚汉印之方正平直,而远秦印之柔媚纤巧。
    笔者尝为邓石如之心高气傲、禀赋绝伦、不堕流俗、印艺盖世所折服。其遵先祖之嘱,不应科举,布衣终身,然当年翰林尚书曹文埴对其推崇备至,状元总督毕沅曾供养其三载。在当时极重出身的社会氛围中,能得此遇,乃绝后空前。邓石如于篆刻领域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以书入印”理念,将书法笔意融入印章艺术之中。鄙意铁线篆与元朱文虽流畅养眼,但线条纤细,张力大受限制。若想形成视觉冲击与震撼,则须以书法笔意入印,尤其应借鉴颜体书法之笔法结字布局特色,营造大气磅礴、坚挺开张之万千气象。
    白文印乃篆刻之最高境界。尤其是汉印风格之白文,布局平正,字体丰满,线条流畅,阴极而阳。当字间距离无限缩小,几成细细朱线之时,明代篆刻大家博士文彭首倡之“寒山积雪”意境则飘然而至也。寒山积雪乃理想境界,观古今印蜕,鲜有能达此境者。易经“阴极而阳”之境,畅达爽利,气势开张,当尽力追求。
    尽管闲章属篆刻主流,但姓名印、名号印也应大力提倡。当今正规印章,皆用宋体,“宋体”乃秦桧所创,为避“字因人卑”之俗,讳称宋体。多用于印刷,以宋体入印,易板滞乏趣。加之印材选用塑料,纹理缺失,形制呆小,布局生硬,品位复连降数格矣。思及先贤前辈或自篆自赏,或交换互酬,或交友求印,或出资以购,“文人不可无印”之说,世人尽知。而当今之世,文人有印者不占多数,有篆印者更凤毛麟角,篆印成为稀缺之物,无疑是文化之梦魇,时代之悲哀。
    学篆刻,嗜金石,我庆幸撞进此门,使生活丰富多彩。郁闷时刻印,至少一小时心无杂念。落手处需大胆,令如壮士舞剑;收拾处要小心,如美女拈针。否则一刀不当,前功尽弃。而作品完成,心已平复。奉之于友,相谈甚欢,复多一层乐趣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3:16 , Processed in 0.05861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