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4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板书教学:现状与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8 22:5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板书教学:现状与思考
湖北省孝感市东门中学 管季超
  板书作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必要辅助手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识,语文板书学的首倡者王松泉同志曾用“一课不能无此君”来加以概括。
  近几年,由于一批有志于板书研究的人士的努力,板书研究已蔚为一门新起的学科。梁世楷同志说:板书学是一门新起的微观科学,对耕耘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意义更大。
  那么,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使用板书辅助教学的现状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仍未广泛引起重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四种令人担忧的情况,姑且称为“四型”——主要是就视野所及得到的直感来分,意在述说方便,无意于分类的科学。
  第一种:未充分利用型。这类教师没有充分发挥板书导学导练的作用,白白丢失了许多利用板书的有效时机。出现这种情况,或是不明板书的重要;或是出于疏懒,“君子动口不动手”;或是教学组织能力差,恐背过身去书写,课堂更趋噪杂,干脆“相看两不厌”;或是因书写水平拙劣,板书时学生认不清,频频发问,窃窃私语,久而久之,也“风流只在谈锋胜”了。
  针对这种情况,要积极宣传王松泉同志总结出的板书设计体现教学意图,落实教学计划,理清全文脉络,便于提纲挈领:突出教学重点,深化课文内容;强化直观效果,加强学生印象;富于吸引感染,有利思维训练的五大作用,让广大教师把握板书设计的各种类型,推广、普及板书学研究的新成果。高师、中师在校学生要进行一些板书设计训练,以便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这种教学手段。
  第二种:兴之所至型。这类教师使用板书弊在未精心设计,计划性不强,往往是兴之所至,寻章摘句,意到笔随,繁简失当。
 我们认为:好的板书设计,要“月朗星稀”,不必“繁星满天”,既能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线索,又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还应体现设计者的艺术匠心。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抽取关键性的词语,运用凝练而多变的句式和富于个性化的图示结构,不断突破旧有程式,不拘一格,因文而异,在力求最优化的排列组合中,最大限度地体现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实践证明:事先精心设计好板书比当堂随机板书效果要好;富于个性化的图示结构信息刺激的强度更大,对比度更高,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巨,印象也更深刻。板书的设计与运用之妙,存乎教者之一心。“学识,逻辑思考力和艺术表现力是基础,倾注心血是代价”。(朱绍禹《初中语文板书集》序)
  第三种:简单搬用型。这类教师在教学中直接搬用教学参考资料书和板书设计书上的板书设计,未充分体察设计者的意图,只考虑了教的便利,未考虑学的实效。老师边将板书搬上黑板,边命学生目视手抄,对板书记录得好的学生大加赞语,但因为板书不是通过师生共同活动逐步完成的,没有显示出它是怎样一步步理解课文的,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未能心领神会。
  笔者的看法是,虽然现在出版物上刊发了几乎所有语文课文的板书设计资料,都经素有研究者之手编制出来,经得起推敲玩味,但是这些材料也只能拿来参考,不能简单照搬,因为板书的思路是教者教学思路的强有力的反映,板书的形成过程,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坚持教者独立编制板书,有利于因地制宜,因文制宜、有利于教者个人风格的形成,使板书的使用不至于成为教者探讨新的教学方式、教学程序的阻碍。
  在设计板书时,一、要紧扣课后思考和练习题的要求来设计,因为从现行教材的编辑意图来看,这些部分往往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是要体现出各类文体的特征,设计记叙文的板书,要既让学生理清事情的脉络,又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本质上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设计说明文板书,要能让学生既能看清说明的顺序又能明了说明的方法;设计议论文板书,要着眼于提示论点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提纲挈领,一目了然,繁而不知己,简而不陋。
  在使用板书教学时,一、不仅要有固定性的板书,而且可有随机性板书;不仅要有系统体现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在逻辑联系,以勾勒思路为主的正板书,还可有起补充、说明作用,或突出课文语言训练的重点、难点的副板书。不拘形式,注重实效。二、可学习王松泉同志的教学经验,指导学生参与板书及图示设计、要求学生学习老师板书的方式、方法、在独立阅读和思考的时候,边阅读思考、边作“纸书”,架通读写结合的桥梁,使板书及图示设计发挥更大的效益。这种训练、思维强度较大,要求学生投入更多的心力,不仅是设计,也是创造。老师真正授之以渔,不越俎代庖,学生一且有了自己编制的“导游图”,就不必麻烦向导,而能信步走去,饱览大观园美景。
  第四种:鬼画桃符型。这类教师的板书主要毛病是书写的功夫太差。或如春蚓秋蛇,飘飘忽忽;或者缺胳膊少腿,生硬僵直;或者纵横交叠,“笔走龙蛇”。总之是既少美感,也难认清。
  板书是比任何一册字帖更能直接地影响学生的欣赏趣味和书写能力的。知识渊博,书法水平又高的教师使学生既获知识的启迪,又受书法的熏陶。从最功利的观点来讲,教师的板书注意到视知觉的整体性和选择性,书写工整爽丽,学生不费眼力就能看清板书内容,不光听课效果好,也可降低近视率。再从高一层次的意义上说,中小学教师的板书直接影响学生的书法水平,亦即关系到整个国家今后的书法水平。
  我们的师范院校,应该加强对未来教师的书法基本功(“三笔”训练),并经过必要的考核,以期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书法水平。对现职教师,要督促他们认真对待板书书写,己字不端,何以教人?语文教师教学评定时,应将书写列入评定范围,再不能让书写拙劣的板书继续“毁”人不倦下去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22:58:28 | 只看该作者
语文板书学研究展望

湖北省孝感市东门中学 管季超

  1984年,王松泉同志首倡建立“板书学”的设想,一花引来万花放,短短五年,板书学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实用性研究和理论探讨都有长足的进步。19897月,“全国语文板书学研究会”的成立,为板书学研究者提供了交流科研成果,加强协作的便利,给这个新兴微观学科的繁荣发展创造了一个契机,在板书学的发展途程上将成为一支新的指路标。
  站在板书学研究具有阶段意义的转折点上,我们有一种拓荒者的豪壮,身后是已开垦出的大片绿洲,前面是一派辽阔的原野,下一步我们怎么走呢?我愿将我所想到的写出来,就教于方家时贤。
  一、现在应该着手整理至迟从1902年就已开始的我国语文教学界板书使用的经验,改变教育科学研究中常有的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的思辨式的研究方法,着力于板书的实用价值研究,避免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整理、出版优秀语文教师板书设计实例和评析,借鉴国外语文教学界有关经验――例如目前已被研究者提及的美国缅因州的实验和苏联的“纲要信号”教学。
  二、王松泉同志已初步认定板书学及图示导读法符合教学法、心理学、系统论的某些原理。笔者认为,要进一步提高板书学的研究水平,就应吸引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脑科学家等多学科人士参加这门学科的建设。近年来的发展表明,板书学很有希望成为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当采学科,只要及时部署研究队伍,借助多学科“专家会诊”“智力碰撞”,形成一支有广阔视野,分工合作,能“立体作战”的“强力集团”,举办讲座,发表论文,交流经验、出版专著,探讨争鸣,发挥集团研究能力,可望取得意想不到的科研成果。
  三、据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系主任杨国赐先生的预测:“将来教学方式最主要的发展有二、一为善于利用声光化电来实施生动活泼的视听教学;另一为利用电脑辅助教学;以强化教育的功能,是未来教育的新趋势”。(见《台湾教育》八五年四一四期《迈向新世纪的教育》一文)我国大部分地区限于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不高,在能预见的短期内,很难普及以声光设备为基础的电化教学,但从长远的教育目标来看,应该为推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造条件,从现在起就应重视电化板书学的研究。
  目前至少有这样几项工作可以逐步开展:(一)是传统教学手段现代化,即利用现代科技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加以改造,使其更合乎科学,使教师有“用武之地”。例如,把粉笔由有末粉笔改制成无尘粉笔或有机水彩笔,使用时有利健康,也更得心应手。把黑板改制成暗绿色或白色,使“学”者的视觉更舒适,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有条件的学校要突破“粉笔加黑板”的手工业方式,充分利用现在条件下的多种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机,投影器等,充分发挥这些媒体的作用,研究和逐步扩大它的运用范围,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三)在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特别是师范学校,更有计划地让现职教师和师范学生,了解人工语言,学习编写教学软件、学会使用教学硬件,把握电化板书设计的特殊规律,以期日后条件成熟,成为运用电化教学手段的能手。
  语文板书学走过了她艰难的初创阶段,前面的路还很长,要解决的课题还很多。王松泉同志说:“我们期待着在不远的将来,语文板书学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作为语文教学界的一名新兵,我怀着热切的期待投身到这个事业中去!
  


    ■管季超附注:此二文是1988年为参加暑期在华中师大召开的“全国语文板书学成立会暨第一次年会”而写的,并有幸成为大会十篇会上宣读的论文之一。为存史真,未予改动,刊于《教师之友》论坛,以记一段记忆。(请参见拙文《一路追星乐陶陶》。)
3#
发表于 2008-5-13 21:17:36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7:11 , Processed in 0.09466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