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外教育工作者手册基础篇(4)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4 04:1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校外教育工作者手册基础篇(4)
第四章
促进校外教育的发展
校外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大力发展校外教育是中央的既定政策,办人民满意的校外教育是每一位校外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本章把校外教育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提示给校外教育的管理者和每一位校外教育工作者,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辛勤工作使我国的校外教育事业得到蓬勃的、科学的、健康的发展。
一、 校外教育对青少年学生成长的作用
教育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广义上说,教育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相互配合,各自发挥优势,共同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这就是“大教育观”。这是从“横向”讲教育的作用——“处处”受到教育。从狭义上说,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校外教育和成人教育在人生的不同时段对人的发展发挥作用,是从“纵向”上讲教育的作用——“时时”受到教育,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校外教育不论在广义上还是在狭义上都有一席之地,说明校外教育对人的发展的确有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社会教育的角度说,社会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教育有着广泛性、多样性、多元性和复杂性、自主性等特点。社会教育其功能主要是“制造环境”影响人的发展。但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作用,大多缺少目标的针对性和教育的计划性,只有校外教育机构开展的教育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较强的计划性,向青少年学生进行正面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导,并对社会上无序的、有害的影响进行科学的整合、筛选、选择、过滤,将有益的观念、观点和方法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净化青少年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环境。校外教育在社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学校教育的主要职责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这个“格”就是各科的课程标准,是用一把尺子衡量全体学生。但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学校教育的课程学科性强,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严密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很难使新知识、新的教育内容融合进去。校外教育强调个性化教育,培养目标是发展兴趣,强调“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活动的内容是开放的。这就与学校教育形成了互相补充、且相得益彰的局面。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学校教育和学校外、学校后的教育并举”的方针,足以说明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的密切关系了。现在,学校正进行课程改革,从以知识为本的课程转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课程,这种课程改革一方面为校外教育发挥更大作用搭建了平台,另一方面也向校外教育提出挑战,要求校外教育更加凸现自身的特点,发挥特殊的作用。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家庭教育最主要的特点是通过爱与哺育来实施教育。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亲情的哺育教育,家长负有抚养职责。对子女的知识、技能的教育,更多的、主要的要依靠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长对子女的培养计划,更多的、主要的要依赖于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因为一般来说,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集中体现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家长尤其关心子女在学校以外的教育,把很大一部分家庭教育计划强烈地希望借助社会教育、特别是校外教育来实现。校外教育应该、也有能力满足家长这方面的需求,科学地实现家庭的教育计划。校外教育越来越被家长认为是青少年成长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和内容。这就是很多人之所以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教育具有义务教育的性质”的真正原因。
从青少年学生个人成长的过程角度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不断发展,一个人的成长仅从学校课堂获得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多种渠道获得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多方面的技能,参加多方面的实践,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校外教育的发展最有条件满足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各方面的需求。同时校外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还有利于克服独生子女带来的心理发展的不利因素,使他们的性格养成更加健康,成长更加快乐。
二、校外教育的社会化
校外教育的社会化是在校外教育发展到一定水平提出来的,它反映了社会对校外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校外教育发展规律的体现。校外教育的社会化是社会教育化发展的结果,也是教育社会化的有益补充。校外教育的社会化往往是社会和社会化教育相互演变和相互转化的,有了社会的教育化的需求,就会有校外教育的社会化,社会教育化使得校外教育的社会化成为可能,校外教育的社会化也促进了社会教育的发展。
校外教育的社会化是在两个层面体现其内涵的:第一,在社会层面,要大力发展校外教育,使校外教育成为人人关心的事业,成为全社会的责任,成为教育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提高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创设更多的条件,成为青少年学生成长之必须。第二,就校外教育机构而言,要向社区发展,要以社区为依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社区、家长、媒体、政府、学校、其它公共教育机构密切配合,把校外看成是整个教育的一个子系统,树立大服务的观念,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青少年学生成长的新型教育机制。紧紧依靠社会,充分利用社会各种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校外教育工作的一个原则,是校外教育生命力的源泉,也是校外教育的光荣传统,更是在新形势下对校外教育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
校外教育机构要实现校外教育的社会化,第一,要坚持校外教育机构的开放性原则,视自己为开放性的教育资源,在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充分吸纳各种教育资源,与各种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分工合作,共同构成一种机制、一种环境,为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提供服务。第二,要更广泛的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把社会资源当作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也要当作“教育者”。要利用自身的优势,依托社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求资源共享,服务社区,创造出更好的社会效益。第三,要加大教育教学活动、特别是兴趣小组活动的社会实践力度。将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送到社区去,一方面增加我们的学员、会员的实践机会,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增强他们服务社会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把我们的活动融到社区中、融到社会中,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化。第四,要加强对外的交流,这个“外”包括与校外教育的外部各方面的交流,也包括与国外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是文化方面的交流,更要有社区教育、校外教育社会化的经验交流。
三、发展校外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坚持发展的指导思想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仅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坚持校外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1、面向现代化
“面向现代化”主要是指通过校外教育教育的现代化,实现对未来人才的培养,把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提高到空前的高度。校外教育的现代化,既包括水平、规模、结构、资源、设施、投入等,也包括观念、目标、内容、管理、人员等要素。但首先是观念现代化,最重要的也是观念现代化。信息化是校外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育资源(教师、学生、内容、方法)的配置。要用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带动校外教育的现代化。
2面向世界
“面向世界”是校外教育开拓创新的必要途径。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对世界的了解,博采各国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国校外教育事业的开拓和创新,另一方面,我们要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交往,从而宣传我国的校外教育,让世界了解我们。
3、面向未来
“面向未来”是校外教育育人的根本原则。“三个面向”的核心就是“面向未来”。“面向未来”的校外教育首先应着眼于未来人才培养规格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灵活和富于弹性的校外教育结构和校外教育模式。其次,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要体现综合性,即学科的综合和基础知识、技能技巧与能力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综合。再次,在活动过程中要体现双向性,即活动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和推动的过程,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在活动方法、手段上要体现综合、多样、灵活的特点。
(二)坚持校外教育工作原则
国家七部委颁布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校外教育机构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面向全体少年儿童,面向学校、面向少先队,实行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2、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有机结合;3、遵循少年儿童发展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特点,寓教育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活动之中;4、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重视和搞好普及性教育活动的同时,对有特长的少年儿童加强培养和训练,使其健康发展。"”这些原则是根据教育规律及校外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制定的,既体现了校外工作的特点、工作任务及工作规范,又为校外青少年学生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导向和规范作用,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保障作用。因此,校外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校外教育的工作原则。
(三)坚持为青少年学生服务的方向
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对象是广大的青少年学生,其根本任务和培养目标是要将青少年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外教育机构要完成上述目标必须坚持为青少年学生服务的方向,坚持面向全体青少年学生、面向学校、面向少先队。校外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任务是为青少年学生成长打基础,即:为身心健康成长打基础、为终身学习打基础、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基础。校外教育机构的办宫(中心、家)的方向、基本建设及设施的添置、活动项目的设置、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方法的确定等等都应着眼于广大青少年学生,着眼于他们的需要,着眼于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着眼于他们的整体发展、全面发展。这些应是为青少年学生服务的最好体现。
(四)坚持丰富和发展校外教育活动模式
校外教育活动模式是指校外教育教学活动的形式或样式。丰富和发展校外教育活动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校外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校外教育机构是开展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的主阵地,其基本特征就是通过活动实施教育。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外教育原有的活动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不能适应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丰富和发展校外教育活动模式就成为校外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丰富和发展校外教育活动模式,首先要对原有的活动模式有所认识,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去丰富和发展。校外教育的活动模式总体上说主要有:群众性教育活动模式、兴趣小组活动模式、阵地娱乐活动模式和各种实践活动模式。不同的活动模式有多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如:群众性教育活动模式,主要有冬、夏令营,集会、参观访问、竞赛、少先队活动等;兴趣小组活动模式,主要有各种兴趣培训、兴趣小组的活动、个别指导性活动,以及比赛、演出、展览等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又出现了以活动实践基地为阵地的少年营、社会实践营、少年军校等,出现了会员制的爱好者俱乐部,同时,小组组员出国访问、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应该说,上述活动模式在青少年学生的兴趣培养,特别是学生的个性培养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校外教育的活动模式历来以注重个性培养为特点,活动手段和形式丰富多彩,青少年学生在欢乐中学到技能和知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培养能力。但是这种有效的活动模式,近年来似乎有被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同化的危险。兴趣小组活动中课堂化倾向已经相当普遍。还有相当一部分小组活动的形式与学校的课堂教学已无多大差异。让兴趣小组活动凸现校外教育特点,展现校外教育的本来面貌,发挥校外教育的特色优势和改变、完善、丰富和发展现有的教学活动模式,已经成为校外教育尤其是兴趣小组活动的一项任务。
活动模式的丰富和发展,不管是兴趣小组活动,还是群众性教育活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育主体--青少年学生自身的作用,把学习的选择权交还给青少年学生,发挥现代教育实践的特点,把他们放到教育实践中去,自己动手、动脑,自己选择、自己学习本领,自己体味人生。另一方面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青少年学生能力的培养,如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审美能力等等。再一方面,要为青少年学生今后的学习即终身学习打基础,因此要注重综合性,也就是设置综合项目或一个项目综合多种内容等。近年来,在兴趣小组活动模式上,很多校外教育机构都在进行改革、探索和实践,如:兴趣小组活动社团化、兴趣小组与群众活动相结合的活动模式、跨学科兴趣小组之间的结合,某一项目兴趣小组活动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研究,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兴趣小组活动环境等。这些改革、探索和实践对于凸现校外教育的特点特色、展示校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丰富和发展活动模式,要符合时代特征,要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符合校外教育的规律和突现校外教育的特点。
(五)坚持几个效益的统一
处理好教育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关系问题始终是校外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校外教育要在改革中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就必须坚持教育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并且坚持三者的正确排序。
教育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是辨证的统一体,他们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它们的区别是:教育效益注重校外人才培养的质量,它要充分体现校外教育的教育职能的效果;社会效益注重社会功能的发挥,即为社会发展服务,为发展文化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要体现校外教育的社会教育职能的效果;经济效益则注重经济收入的多寡,注重校外教育的经济职能的效果。它们的联系是:教育效益的提高可以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提高,社会效益的提高也为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形成良性循环体系,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教育效益、社会效益的提高提供坚实可靠的物质基础,从而更加促进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断提高。三者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校外教育的发展必须坚持三个效益的统一,要三个效益一起抓,三个效益都要抓好。经济效益是基础,教育效益是根本,经济效益是为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的,没有经济效益做后盾,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就没有支撑。教育效益是校外教育效益的根本职能、首要职能。教育效益抓不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再好也是丢掉了根本。要坚持教育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正确排序。强化校外教育的四大职能(教育职能、文化职能、服务职能、经济职能),要始终把教育效益放在第一位。
(六)必须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

校外教育要建设、要发展,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除了主要靠政府投入外,还必须多渠道筹措资金。这是加快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校外教育事业的有效措施。
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校外教育设施建设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加强对校外教育设施建设的整体规划和领导,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
2、要本着有利于校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培养的原则,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合理合法地开发校外教育资源。
3、一定要适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就一个地区而言,校外教育的机构的多少要与本地区的各种资源相匹配。就每一个校外教育机构而言,也不是建得越大越好。不光要考虑到今天如何“建”,更要考虑到明日怎样“养”。
4、要考虑到今后的发展。建设校外教育机构既要从现时需要考虑问题,更要考虑到今后的发展。从活动项目的设置、房屋的使用到资金的投入、人员的配备,都要通盘考虑,着眼于今后的发展。
(七)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五十多年来,我国相继制定了《关于少年宫和少年之家工作的几项规定》(1957年),《少年宫(家)工作条例》(1987年),《关于改进和加强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的意见》(1991年),《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1995年)、《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评估标准》(1996年)等国家级的法规性文件。北京市等地为贯彻国家的法规,也相继制定了《北京市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北京市校外教育机构办学标准》等地方法规。近些年,国家又相继出台了一些法规性文件,如: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13号文件《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等。这些法规性文件虽然对规范校外教育的行为和促进校外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校外教育的法规体系还没有形成,至今,我国也还没有一部《校外教育法》。校外教育法规体系的不健全,使得校外教育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加强校外教育的法规建设,进一步规范校外教育的行为,使校外教育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校外教育发展的重大迫切要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7 02:14 , Processed in 0.10707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