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州美术学院首届写生双年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8 20:1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活动时间:2007年11月8日 00:00~ 2007年11月18日 00:00
    活动地点:广州市 广州美术学院
    联系方式:广州美术学院
    活动费用:

观物: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广州美院青年教师油画风景写生专题展 展览名称:首届写生双年展 参展艺术家: 孙为民(特邀)刘小东 白晓刚 康蕾刘商英陆亮 裴咏梅祁叶 石煜吴啸海 张春旸 崔小冬井士剑金阳平 蒋梁李文东 梁怡游东醌 范勃宋光智 陈子君甘明智 黄勇 雷小洲李育勤 刘可罗奇 薛景张西赵峥嵘 策展: 吴杨波 展览时间:2007年11月8日-18日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一号展厅 开幕式: 2007年11月8日上午10时 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写生由于画面相对的“语焉不详”或者说缺乏“思想性”而失去了与其它具备明确符号体系的艺术形式相抗衡的能力。“对景作画”的魅力在光鲜亮丽的卡通化图像、在刺激观众生理反应的行为艺术面前黯然失色。写生的尴尬在于,这种与人的本质相关的传统活动在浮躁、渴望新鲜刺激的当代观众面前没有了吸引力。 当代画家们对写生的看法也在渐渐进化。在他们的理解中,写生本质上是一种和对象发生联系的画-布上的创造。在这个宽泛的领域里,画家可以自由处理创作主体与自然对象之间的关系。所谓“观物”,即是探讨“如何来看”的问题。因此写生就成为艺术家实践自己艺术理念的舞台。写生,成为一种“对景再创造”。 然而当代的写生无论形式有多丰富,“对景”还是其底线。尽管许多艺术家带着自己的理念有备而来,不可预见的写生对象情况还是造就了写生的偶然性、直接性和不可复制性。艺术家的心灵和对象交锋后的痕迹就留在了画布上,是为“写生”。 从这一点上来说,写生比任何创作都真实:写生作品是一个时空现场的物证,艺术家在那个现场中留下了他的痴迷、痛苦与狂喜;穿越时空的写生作品闪耀着一个生命体曾经存在过的傲人光芒。 在被视觉消费品所包围、内心渴望得到真实体验的当代人看来,纯粹的写生作品不啻是可遇不可求的珍宝。 这次写生主题展的原意是探测当代学院出生于60后的青年教师对于写生的看法和现状,其结果是合情合理而又出乎意料的。 年轻人的作品选择了写生这样一种方式,但都不约而同地把“自我”放到了写生的核心价值之中。在他们看来,观看的方式比看到的对象重要得多。但我们看到,他们仍然对于这种“直面对象”的创作方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每每同一个人在不同对象面前表现出的不同风格和情绪,不由让我们想起了一个古老的词语:“源头活水”。 对照当代艺术活动中通常存在的不依赖对象直接创造图式的创作模式,写生带有更多的不可预见性和反图式性。正是因为每张写生的状态、情感不可被复制,青年教师们对写生活动的重新重视、写生的复兴代表着当代艺术的一个可能的新方向。这个方向源于传统、却因为存在于当代语境中而充满新的活力。 以写生开始,以创作结束;那么,创作后的写生又会是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7 06:43 , Processed in 0.09523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