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暑明:教育工作者的理想是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7 16:3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周暑明:教育工作者的理想是什么

  2012年2月16日,深圳中学语文教师马小平老师因病逝世。国内知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随即撰文称“他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却很早就具有全球教育眼光”、“马老师不仅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更是一个具有行动力和创造力的教育实践者”。中国最具影响力报纸之一的《南方周末》也以《一个中学老师的“教育教梦”》为题用一个专版介绍马小平老师的事迹。
  作为一个普通中学语文老师的马小平,他只是在中学语文教育这个平凡岗位上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说具体一点就是想突破应试教育框架的限制,突出人文教育的内容。他既没有在教育领域内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成就,也没有写出能在学术研究上给后人以深刻启迪的传世之作。他的去世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原因其实很老套,也很简单:他以他的教育实践行动触动了积重难返的中国语文教育、甚至整个中国教育体制,影响到了中国下一代思想成长方向和人生轨迹。
  其实很多中国人都早已明确意识到中国的教育体制出了问题,但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来触动它、改变它。多少年来,我们都像《皇帝的新装》故事里讲的那样,不敢作那个讲出真相的小孩。很多人是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下所“生产”出来的“合格产品”,对于中国教育体制的一些列弊端已经适应了或者说麻木了,都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一代又一代地出生又老去。他们就是马小平老师所说的那类人:“他们有知识却没有是非判断力;他们有技术,却没有良知。”他们患有“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养缺乏症,公民素养缺乏症”。
  也有人是清醒的,而他们所处的环境却让他们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上千万的教育工作者当中也不乏像马小平老师那样的洞悉中国教育弊端的人,但由于体制的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栖身于体制之内,很多人都有一种无力感甚至是无望感。因为违背体制常理行事的人会被视为“异端”和“傻瓜”,进而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排挤和打击。当年的“反补课英雄”还在为寻求正义和生存的泥淖中苦苦挣扎;《南方周末》的文章中也提到了一个细节:一个学生看到家长会后,马小平老师被很多家长围住,责问他为什么不教课本上的内容,马老师显得很疲惫,甚至有些手足无措,他回到办公室之后一个人在那里泣不成声!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也遭遇过类似的尴尬情形:我一直以来想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却受到很多学生反对甚至指责!他们认为与其读那么多与高考无关的书籍浪费他们的时间,还不如多做练习题,因为后者对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更有效果。我每次都先是感觉到他们的无知和可笑,继而感到一种不可言喻的无奈和悲哀!
  现行的教育体制能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是因为它的背后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利益,这些利益的分布是以金字塔形状呈现的。居于这座金字塔顶端的是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他们要用各种考试成绩来体现自己的政绩,为他们职位的迁升铺平道路。其次就是依附于教育部门、并从中直接获利的商人,如各类教材教辅的出版发行、教育资源的培训等等,他们已经形成了一条牢不可破的产业链,只要维持现行的体制,他们就能凭借自己的垄断地位坐收渔利。再次就是具体从事教育教学的一线老师,他们有的在现行的体制内获得了种种耀眼的光环,如各级各类所谓的名师;更多的是安于既得福利待遇,不想再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来改变已经获得的生活。处于这座金字塔最底层的就是学生和家长,他们为了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在这个资源日益紧张的社会中分得一杯羹,也有意或者无奈地想竭力维持现行体制,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当人人都一心盘算着着自己利益的时候,谁也不会为我们国家发展、民族的未来考虑了。所以中国的教育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判断力的缺失、良知的缺失、责任的缺失!马小平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通过语文教学的改革来弥补这些缺失,最终实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自我救赎,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工作者的终极理想和责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15:20 , Processed in 0.07740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