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汴河怀古(其二)[孝感高中胡成佳先生注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2 18:2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风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释】①汴河:即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经黄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达淮水。故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也呼之为汴河。     ②隋:隋炀帝。    ③赖通波:赖,依赖;通波,千里相连,波波相接,成为南北水上交通的的要道。    ④“若无”句:是说如果隋炀帝不穷奢极欲,追求个人享乐的生活,则水利之功当不次于大禹。     

  众所周知,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诚然是为了满足其一己的淫乐,因而人们大多将隋亡的教训归咎于此。本诗起句“尽道”二字即劈头指出此论甚多;次句便从反面设难,予以辩驳,极赞运河之功“至今千里赖通波”;第三句挫顿一笔,设想“若无水殿龙舟事”,顺势引出惊人的一问:“共禹论功不较多?”只是,这一问是以“若无”为前提的,而严峻的事实则是极尽“水殿龙舟”之侈的炀帝,终究不能同躬身治水的大禹相比。因而作者虽然用了翻案法,实际上只是为汴河之功洗刷了不实之辞,而炀帝之罪反倒更加坐实了。此诗确有其独到之处,堪称咏史诗的奇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04:46 , Processed in 0.07188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