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前言
比喻,涉及修辭學和文學兩個範疇。假如論者從語言修辭角度談比喻,往往排拒一些超越常規的比喻。盛若菁的《比喻語義研究》認為比喻義的認知聯想,要符合適度的原則,比喻既要趨新避俗、推陳出新,又要達到語義認知聯想的適度性,使讀者能夠聯想本體與喻體的關係。基於這個原因,書中認為龐德 (Ezra Pound, 1885-1972)
的〈在一個地鐵車站〉(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裏的「花瓣」並不是好的喻體。盛若青說:「在比喻的相似義新異的過程中,受到了語義認知聯想適度原則制約,由此決定了妙喻與一般比喻的區別。如美國意象派大師龐德寫的一首短詩……詩中『花瓣』到底比喻甚麼,很難知曉。……雖求新但卻超過了比喻的語義聯想度,不是好比喻。」 [1]
盛若菁的說法,文學家一定不同意。文學講究想像空間、文字要求超越常軌,有時為了追求氣氛、情調,喻體「比喻甚麼」、讀者是否「知曉」,反屬次要。吊詭的比喻,雖無以名之、難以名狀,反而更具藝術的意味。因此,關於比喻的討論,或從修辭學的角度,客觀地分析比喻的特性、形式、要素;或從個人的文學經驗欣賞評鑑優秀的比喻作品。兩者雖時有新見,但就上面的例子看來,似亦各有所失。尤其是分析文學性較強的比喻作品時,修辭學家和文學家似乎都難以兩存其美。本文的寫作目的,就是希望尋求適切的分析和評鑑比喻的方法,以語言學的比喻研究為原則,通過比喻信息的分析達致更客觀評鑑比喻的目的。
2. 錢鍾書、張愛玲的比喻研究
本文以錢鍾書
(1910-1988)
和
張愛玲
(1921-1995)
的小說作品為研究對象。 [2]
二人的文字早已引起學界廣泛關注,尤其關於錢鍾書比喻的討論數量極多。至於張愛玲,一般都認為她的比喻已達至境,劉川鄂說:「張愛玲的小說運用比喻和象徵的豐富和熟練,構成其重要風格,並標誌着中國小說藝術的進步。」 [3]
不少論者更把二人的比喻相提並論:費勇在《張愛玲傳奇》裏提及「現代中國作家中,也許只有錢鍾書小說中的譬喻,精彩程度能超過張愛玲。錢鍾書的譬喻充滿居高臨下的冷嘲,有著大學者的智慧,大智者的幽默;而張愛玲的譬喻充滿了真正的女性意識,像一個冷靜的敏銳的旁觀者不經意地述說。」 [4]
費勇概略地說明兩者的比喻風格迥異。許子東〈物化蒼涼──張愛玲意象技巧初探〉指出,錢鍾書的比喻「以遠喻近,以抽象形容具體。不過他把本體和喻體之間的距離拉得很遠,『長途運輸』,所以出人意表巧妙奇絕。」 [5]
同文又指出張愛玲的比喻是「以實寫虛」,營造「逆向意象」。 [6]
可見二人的作品實具比較的基礎。
比喻的研究發展至今,可謂五花八門。可是談比喻正如上文所述,正處於兩難的處境:不是圍繞在理論層面,就是概略地欣賞評鑑。試舉兩篇有關錢鍾書的論文為例:
(1)
徐秀之的〈試論修辭中的遠程比喻〉:此文研究「遠程比喻」,內文所舉例子,多是錢鍾書的作品。徐文認為錢鍾書的比喻,本體與喻體的距離很遠,更敘述了錢鍾書本體與喻體的關係經常錯置。 [7]
(2)
錢華的〈《圍城》語言修辭初探〉則說《圍城》裏的比喻生動傳神,他舉例並說明:「『 沈 太太生得怪樣,打扮得妖裏妖氣。他眼睛下兩個黑眼袋,像圓殼的行軍熱水瓶,想是儲蓄多情的熱淚,嘴唇塗的濃胭脂給唾沫帶進了嘴,把黯黑崎嶇的牙齒染道紅痕,血淋淋的像偵探小說裏謀殺案的線索。』……作者用了一個可怕的自然而又很恰當的比喻,……把 沈 太太的妖裏妖氣,怪模怪樣表現得淋漓盡致。」 [8]
徐文着重討論比喻的形式和特徵,對「遠程比喻」的比喻義如何構成所論不多。錢文用的是討論比喻作品的慣常辦法,可是這種討論顯然過於主觀和印象式。在大量活生生的比喻實例面前,這些方法似乎都欠缺完滿解釋比喻作品的能力。怎樣可以客觀分析比喻的技巧、比較比喻的修辭效果以及討論比喻的文學性、信息量,乃本文的寫作重點。另外,怎樣避免以主觀感受談比喻的修辭效果,提供研究比喻的另一種方法,也是本文的寫作目的。因此,本文擬用修辭學上「比喻要素」的概念,作為分析和評鑑的基礎,同時討論比喻的效果和比喻義的構成,提供一種研究比喻的新方向,務求達至比較具體和客觀的結論。
3. 以「比喻要素」為研究基礎
3.1 「喻解」(或「相似點」)
關於比喻的要素,最基本有「三要素」的說法,分別是本體
(或隱或現)、喻體
(必須出現)
和比喻詞
(或隱或現)。這三個要素,用作分析明喻、暗喻、借喻等比喻的形式,或進而在這個基礎上,演變出不同形式的比喻,如「博喻」、「較喻」、「反喻」等等。至於比喻義如何構成,三要素的系統卻難以解釋。於是,有論者提出「四要素」,指比喻的要素應包括「喻解」(「相似點」)。比喻所以能夠成立,關鍵在於本體和喻體之間存在「相似點」。
「相似點」是本體和喻體在內容上的聯接,相似點可以不出現,也可直接點明。 [9] 如比喻的含義明確,本體與喻體不會引起多邊聯想;又或本體與喻體的語法相同,讀者容易直接聯想,這時候相似點可以零形式出現。此外,相似點也可以由本體與喻體適當的「修飾成分」構成;「修飾成分」使本體和喻體產生語義上的關連,這時隱藏的相似點,要通過讀者的聯想才能出現。試舉例說明之:
i. 張太太的上海話比丈夫講得好,可是時時流露本鄉土音,彷彿罩褂太小,遮不了裏面的袍子。(錢鍾書,《圍城》,頁44)
ii. 對於二喬四美,玉清是銀幕上最後映出的雪白耀眼的「完」字,而她們則是精采的下期佳片預告。(張愛玲,〈鴻鸞禧〉,頁36)
以上加直線表示本體,加雙線表示喻體,加曲線的是修飾成分。(下文所用底線意義相同) 例i是明喻,本體是「上海話」、喻體是「罩褂」;本體加上「流露本土鄉音」修飾、喻體加了「太小、遮不了裏面的袍子」來修飾。這句比喻的相似點沒有說出來,但是從本體與喻體的「修飾成分」的相互對應,讀者可聯想到「相似點」。例i整個喻體及其修飾成分「罩褂太小、遮不了裏面的袍子」,使讀者想到「捉襟見肘」、「不足」、「不夠好」等意義,於是讀者就找到與「流露本土鄉音」的「上海話」的對應意義,即隱藏了的相似點。例ii讀者也容易通過修飾成分聯想本體和喻體兩者的關係。喻體「『完』字」及「預告」,加上它們的修飾成分,使讀者容易聯想到「已經結束」和「使人期待」等意義,從而以這兩個意義來陳述玉清和二喬四美。上例可見,假如作者沒有點明相似點,本體和喻體的「修飾成分」,是構成比喻的關鍵。「修飾成分」有時修飾本體,有時修飾喻體,有時兩者皆修飾。
至於直接點明相似點,是指作者用言語直接表達本體和喻體的共通點,解釋比喻義的核心,故又叫「喻解」。例如:
i. 做李太太這一類女人的丈夫,是第三百六十一行終身事業,專門職務,比做大夫還要忙,比做挑夫還要累,不容許有旁的興趣和人生目標。(錢鍾書,〈貓〉,頁81)
ii. 她的手臂,白倒是白的,像擠出來的牙膏。她的整個的人像擠出來的牙膏,沒有款式。(張愛玲,〈封鎖〉,頁458)
本文同樣以曲線表示喻解(下同)。因為無論直接說明「喻解」,還是通過修飾本體和喻體構成對應意義的「隱藏的喻解」,其實都基於本體和喻體的「相似」。相似點是比喻的重要要素。「修飾成分」有時會同時是相似點,例如「她要哭,水汪汪的溫厚的眼睛完全像嘴唇了。」(張愛玲,〈桂花蒸阿小悲秋〉,頁125)「水汪汪的溫厚的」既修飾眼睛,也是「眼睛」和「嘴唇」的「喻解」/「相似點」。假如本體與喻體之間毫無相似點,就難成比喻。因此,相似點的考察,是評鑑比喻的重點之一。
3.2 「喻展」(擴散意義)
除「喻解」外,比喻義的擴散與展開同樣不能忽視。李勝梅的〈比喻的結構系統〉則認為比喻由五個元素組成,五個元素並有層次之分。包括第一層「本體+喻體」;第二層「聯接方式」;第三層「相似點」;第四層「喻展」。 [10]
李氏認為「五大成分不是處在同一層面,它們在不同的層面取得聯繫,立體地構成一個比喻的完整形象。……而且,不同成分在比喻中所起作用不同。相似點是比喻的靈魂;本體是要說明的對象,喻體是不可缺少的,是生動形象地說明本體的起點和條件;聯接方式將本體和喻體靈活而有區別地聯繫起來,形成比喻的各種不同表現形式;喻展是比喻的升華。」 [11]
因此,喻展往往是比喻成功與否的關鍵。「妙喻」所以耐人尋味,引人入勝,就是因為其豐富的擴散意義。試分析張愛玲一個家喻戶曉的比喻:
i.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頁52)
ii.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却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頁52)
以上兩句都是暗喻;「紅玫瑰」和「白玫瑰」分別借喻「熱烈的情婦」和「聖潔的妻子」兩種的女人。例i中的「紅玫瑰」與「血」皆是紅色的,相似點容易聯想,加「牆上的」、「一抹蚊子〔的〕」作「修飾成分」增加了「紅玫瑰」的意義;而「白玫瑰」與「月光」在顏色上也相似,喻體的修飾成分「床前」、「明亮」,同樣增加了「白玫瑰」的意義。現以圖表來分析例i: [12]
本體/喻體
| 修辭成分/相似點
| 本體:玫瑰
| 紅
| (不值一顧)/(污穢)/(死亡)
| 喻體:血
| (紅)
| 牆上的/一抹蚊子〔的〕
| | 顏色
| 特質
|
本體/喻體
| 修辭成分/相似點
| 本體:玫瑰
| 白
| (思念)/(光明)/(漂亮)/(純潔)
| 喻體:月光
| (白)
| 床前/明亮〔的〕
| | 顏色
| 特質
|
例ii也可以作同樣分析:
本體/喻體
| 修辭成分/相似點
| 本體:玫瑰
| 白
| (沒用的)/(污穢)/(去之而後快)
| 喻體:飯粘子
| (白)
| 衣服上沾的/一粒
| | 顏色
| 特質
|
本體/喻體
| 修辭成分/相似點
| 本體:玫瑰
| 紅
| (矜貴)/(欣羡)/(珍而重之)
| 喻體:硃砂痣
| (紅)
| 心口上/一顆
| | 顏色
| 特質
|
上表括號表示讀者要自行填補的相似點及通過修飾成分擴展的意義。(下文圖表中括號意義相同) 上例的比喻義由本體與喻體的修飾成分造成。本體與喻體,以顏色為相似點,喻體的修飾成分,使喻意加以發揮擴展,達到修飾本體的良好效果。
上面的分析方法,可以解構作者用喻的手法,以及對本體和喻體所作的修飾。更可清楚展示「喻展」的出現和意義的擴散。這方法對討論比喻的修辭效果十分有幫助。上表分析也有助更客觀地說明張愛玲用喻新穎貼切,且引發讀者想像,又切合小說的描寫需要,可謂「妙喻」。比喻的構成,要麼就是本體與喻體太相似,根本不需要任何輔助;要麼就是作者說明「喻解」/「相似點」;要麼就是「修飾成分」足以構成「相似」的聯想。因此,分析比喻的信息結構,也可以有效地分析「病喻」。假如比喻既隱藏了「喻解」,也難以在「修飾成分」上找到對應的意義,加上本體與喻體的差距又很大,比喻就難於索解,例如:
薇龍……試了一件又一件〔衣服〕;毛織品,毛茸茸的像富於挑戰性的爵士舞;……。才迷迷糊糊盹了一會,音樂調子一變,又驚醒了。(張愛玲〈第一爐香〉,頁276)
通過比喻信息的分析,可避免主觀評鑑,更可清楚顯示比喻的信息結構:
本體/喻體
| 修辭成分/相似點
| 本體:毛織品
| 毛茸茸
| (刺激/心驚膽跳/輕快)
| 喻體:爵士舞
| (柔軟/舒適/溫暖)
| 富於挑戰的
| | 質感
| 官能刺激
|
首先,比喻的相似點難於在「毛織品」與「爵士舞」中找出。修飾本體的成分「毛茸茸」,也難與修飾喻體的成分「富挑戰性的」構成語意關係而使讀者產生聯想。作者也沒有指出「喻解」。因此讀者不太容易通過聯想填補這比喻的「空間」,可說是「難以索解」或「求諸過深」的「病喻」。
由此可見,以「喻解」(相似點)
及「喻展」分析和評鑑比喻,既能指出比喻的結構,更能清楚看到各比喻要素的關係。再者,比喻相關信息的形成和對應、怎樣完成比喻的意義,以及比喻的效果如何,也能清楚看到。由此分析和評鑑比喻當更為切實和合理。下文將以此分析和比較錢鍾書和張愛玲的比喻。
4. 錢鍾書的比喻──直接說明「喻解」
眾所周知,錢鍾書的比喻,本體和喻體的距離很遠。他的想像力非凡,可以把兩件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互為譬喻。許子東在分析錢鍾書和張愛玲的比喻時說:「他們的比喻都不大會在形容
A
像
B
(或
B
像
A)
之後立即停住,而總要跟著補上一句,甚至一段文字:錢鍾書要補一句說明毫不相關的
A
為甚麼像
B,張愛玲也要緊跟一句或一段描寫,但不是說明
B
與
A
之間的關係,而是延伸
B
或
A
成整個意象的動作性。」 [13]
許子東說錢鍾書補上一句解釋性的文字說明本體與喻體之間的關係,原因是兩者距離太遠,讀者無從找出「相似點」。這的確是錢鍾書用喻的一貫本色,但是「喻解」不一定跟在後面,有時會修飾本體,有時會修飾喻體,而且「喻解」位置不同,產生的效果也有不同,下文將作分析。
4.1 「喻解」集中在本體
第一類是「喻解」集中在本體的比喻。這種比喻因為本體和喻體的差距太大,而且「修飾成分」又不起作用,於是作者要把喻解點明,而且集中修飾本體,如:
i. 這笑是愛默專爲頤谷而發的。像天橋打拳人賣的狗皮膏藥和歐美朦朧派作的詩,這笑裏的蘊蓄,豐富得真是說起來叫人不信。它含有安慰、保護、喜歡、鼓勵等等成分。(錢鍾書,〈貓〉,頁88)
ii. 他該對自己無休歇地,不分皂白地頌贊,像富人家養的清客,被收買的政治家,受津貼的報紙編輯。(錢鍾書,〈上帝的夢〉,頁62)
試用圖表分析例i:
本體/喻體
| 修飾成分/喻解
| 本體:笑
| 愛默專為頤谷而發
| 蘊藏豐富得真是叫人不信
| 喻體1:狗皮藥膏
| 天橋打拳人賣的
| (蘊藏豐富得真是叫人不信)
| 喻體2:詩
| 歐美朦朧派作的
| (蘊藏豐富得真是叫人不信)
| | 來源
| 喻解
|
表中括號表示由讀者補充的意義。通過這個簡單的分析,首先在第一欄看到本體和喻體的差異相當大,所以難以理解;而且作者提供的修飾成分也不能使讀者聯想到本體和喻體的關連,所以一定要加上解釋,才能明白。可見錢鍾書的比喻,並不是靠本體、喻體和修飾成分的相似或相異完成比喻的信息,而是依賴本人提供的「喻解」。
更重要的是錢鍾書補充的「喻解」,反過來修飾兩個喻體,使兩個喻體在這個比喻句中同時受到諷刺。例ii可以說明這情況:
本體/喻體
| 修飾成分/喻解
| 本體:他對自己的頌贊
|
| 無休歇地/不分皂白地
| 喻體1:清客
| 富人家養的
| (無休歇地)/(不分皂白地頌贊)
| 喻體2:政治家
| 被收買的
| (無休歇地)/(不分皂白地頌贊)
| 喻體3:報紙編輯
| 受津貼的
| (無休歇地)/(不分皂白地頌贊)
| | 特性
| 喻解
| 與例i的情況相同,本體及喻解反過來陳述(或諷刺)喻體。以上二例可見喻解所在的位置,能影響比喻的效果。
4.2 「喻解」沒有指明對象
第二類是喻解沒有指明修飾本體或喻體,這種比喻在錢鍾書的作品裏很多,茲舉兩例說明:
i. 這吻的分量很輕,範圍很小,只彷彿清朝官場端茶送客時的把嘴唇抹一抹碗邊,或者從前西洋人法庭見證人宣誓時的把嘴唇碰一碰《聖經》,至多像那些信女們吻西藏活佛或羅馬教皇的大腳趾,一種敬而遠之的親近。(錢鍾書,《圍城》,頁103-104)
ii. 我發現拍馬屁跟戀愛一樣,不容許有第三者冷眼旁觀。(錢鍾書,《圍城》,頁195)
例i是錢鍾書的作品出現最多的博喻。直接寫出喻解,且同時修飾本體喻體,限制讀者想像本體與喻體之間的對應意義,使本來「多邊」的比喻義變得集中。如例i:
本體/喻體
| 修飾成分/喻解
| 本體:吻
| 分量很輕,範圍很少
|
|
一種敬而遠之的親近
| 喻體1:嘴唇抹一抹碗邊
|
| 清朝官場端茶送客時
| 喻體2:嘴唇踫一踫聖經
|
| 西洋人法庭見證人宣誓時
| 喻體3:吻大腳趾
|
| 信女們吻藏活佛或羅馬教皇的
| | 分量/範圍
| 情境
| 喻解
|
上面的例子,讀者受「一種敬而遠之的親近」影響,而限制了解讀這個比喻的其他可能。再以例ii來說明,如果沒有「不容許第三者冷眼旁觀」這個喻解的出現,「拍馬屁」和「戀愛」這個比喻則更難理解。讀者不容易找到兩者對應的意義,比喻必須靠錢鍾書的提示完成,並達到喻解同時修飾本體與喻體的效果。
4.3 「喻解」集中在喻體
第三類是「喻解」集中修飾喻體,這情況會使整個喻體(喻解+喻體)的意義,共同加強本體的含義,例如:
i. 他並無中文難達的新意,需要無英文來講;所以他說話裏嵌的英文字,還比不得嘴裏嵌的金牙,因為金牙不僅妝點,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縫裏嵌的肉屑,表示飯菜吃得好,此外全無用處。(錢鍾書,《圍城》,頁42)
本體/喻體
| 修飾成分/喻解
| 本體:英文字
| 他說話裏嵌的
| (有裝點作用)
| (沒有作用)/(全無作用)
| 喻體1:金牙
| 嘴裏嵌的
| 不僅妝點,尚可使用
|
| 喻體2:肉屑
| 牙縫裏嵌的
| 表示飯菜吃得好,
| 此外全無用處
| | 性質
| 性質
| 喻解
|
上表可見,錢鍾書以文字直接指出「全無用處」這喻解,並放在喻體部分,豐富了本體的內涵。錢鍾書的比喻,又通常不止使用一個喻體,所以本體的意義會變得更豐富,甚至有信息過量的情況。
錢鍾書的比喻當然不限於以上三類,上文只是討論錢鍾書用喻較突出的表現。錢鍾書的喻解,以三種不同的形式修飾本體和喻體,從而達到不同的效果。讀者在閱讀錢鍾書的比喻時,因喻解已明,參與意義「再創造」的機會較少;每每正思索相似點,作者已搶先一步解釋。錢鍾書經常令讀者覺得「居高臨下」、「有大學者智慧」、「具大智者幽默」(前引費勇語),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倒過來說,這種比喻也有可能使讀者覺得,敘述者總在干擾閱讀。
錢鍾書也有以「修飾成分」為喻解的比喻,可是畢竟不多,以下是一例:
可是〔唐曉芙〕心裡忘不了他,好比牙齒鉗去了,齒腔空著作痛,更好比花盆裡種的小樹,要連根拔它,這花盆就得迸碎。(錢鍾書,《圍城》,頁112)
唐曉芙忘不了方鴻漸的感覺像甚麼呢?兩個喻體及其豐富的描述,就是忘不了方鴻漸的感覺。這形式的比喻,可充實本體,使本體獲得豐富的意義:
本體/喻體
| 修飾成分/相似點
| 本體:〔唐曉芙〕心裏
| 忘不了他
| (像被抽去了一部分)
| (空虛)/(痛苦)/(心碎)/(傷害很大)
| 喻體1:牙齒
|
| 鉗去了
| 齒腔空着作痛
| 喻體2:花盤裏的小樹
|
| 連根拔起
| 花盆迸碎
| | 感受
| 狀況
| 感受
|
括號裏的是讀者據喻體的修飾成分聯想的意義。以上比喻的信息結構,借本體與喻體的修飾成分產生意義上的關連,並要求讀者把比喻義填補。這種比喻在張愛玲的筆下更為常見。
5. 張愛玲──以修飾成分構成「喻解」
錢鍾書多以直接指出喻解構成比喻,張愛玲用喻則較多以修飾成分構成比喻,把喻解隱藏。這說法並不是說張沒點明喻解的比喻,只是在整體的表現上這情況不多,如:
生命像聖經,從希伯來文譯成希臘文,從希臘文譯成拉丁文,從拉丁文譯成英文,從英文譯成國語。翠遠讀它的時候,國語又在她腦子裏譯成了上海話。那未免有點隔膜。(張愛玲,〈封鎖〉,頁456)
由敘述者說明比喻中的「喻解」,帶出的效果,跟錢鍾書上面的例子一樣:「喻解」同時限制了本體和喻體的意義,收窄了讀者參與的空間。以圖表分析如下:
本體/喻體
| 修飾成分/喻解
| 本體:生命
|
|
那未免有點隔膜
| 喻體:聖經
| 從希伯來文譯成希臘文/從希臘文譯成拉丁文/從拉丁文譯成英文/從英文譯成國語
| | 特性
| 喻解
|
可是,張愛玲最出色的比喻,並不是說明喻解的一種,而是以「修飾成分」使本體與喻體之間產生相似但參差的關係,運用「喻展」/「擴展信息」達到比喻的效果。例如:
那巍巍的白房子,蓋著綠色的琉璃瓦,很有點像古代的皇陵。(張愛玲,〈第一爐香〉,頁272)
以圖表分析上例:
| 修飾成分/擴展信息
| 本體:白房子
| 蓋著綠色的琉璃瓦
| (已死的)/(古舊)/(過時)/(莊嚴)
| 喻體:皇陵
| (豪華的)
| 古代的
| | 性質
| 性質
|
跟錢鍾書用喻不同。張愛玲借本體和喻體的修飾成分構成對應的意義,喻解並沒出現。陳海波說:「對比喻的分析,理解,欣賞,就是找到被控訊息 (按:本體和喻體) 的對應項,並補充各對應項的空缺,使內心產生圖景疊加效果。這種疊加的圖景,就是修辭效果產生的原因。」 [14]
張愛玲擅於以修飾成分產生對應。值得注意的是,能否找到對應項,關係讀者背景、文學能力。因此下文分析張愛玲的比喻,旨在說明張愛玲的比喻「信息擴展」的情況。語意的解釋、擴展的意義只作參考,並沒有固定答案。
5.1 修飾成分集中在「喻體」
張愛玲的比喻,可按其修飾成分修飾的對象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修飾成分集中在喻體。這類比喻信息的擴展比較多;理論上,擴展信息越多,比喻越耐人尋味。試看以下兩個例子:
i. 她〔川嫦〕是沒點燈的燈塔。(張愛玲,〈花凋〉,頁431)
ii. 他〔鄭先生〕是酒精缸裏泡着的孩屍。(張愛玲,〈花凋〉,頁431)
例i:
| 修飾成分/擴展信息
| 本體:〔川嫦〕
| (徒然存於世上)/(沒有用〔因為沒燈〕)/(多餘)/(沒色彩〔燈塔一般是白的〕)/(木訥)/(瘦削)……
| 喻體:燈塔
| 沒點燈的
| | 特質
|
例ii:
| 修飾成分/擴展信息
| 本體:〔 鄭 先生〕
| (醉生夢死的)/(可怕的)/(死而不僵)
| (沒長大的)/(天真的)
| 喻體:屍
| 酒精缸裏泡著的
| 孩子的
| | 特質
| 特質
|
以上兩個暗喻,都可看到張愛玲用喻的精妙。喻體及其修飾語,提供索解這比喻的線索。例i「沒點燈的燈塔」引發無限的聯想,因為本體沒修飾成分,信息由喻體的修飾語而來,以至「川嫦」的形象變得很複雜多變。例ii 鄭 先生的比喻更形象化,象徵意味更濃厚。張愛玲的比喻,通過這樣的手法,達到信息擴散的效果,並要求讀者參與創造意義;每位讀者心目中,都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5.2 修飾成分集中在本體
張愛玲用喻,修飾成分有時集中修飾本體,喻體只作很少的修飾。例如:
i. 七巧的兒子長白,女兒長安,……一個穿着品藍摹本緞棉袍,一個穿著葱綠遍地錦棉袍,直挺挺撐開了兩臂,一般都是薄薄兩張白臉,並排站著,紙糊人兒似的。(張愛玲,〈金鎖記〉,頁164-165)
ii. 他[巴克]是個細高個子,背有點駝,鬢邊還留着兩撮子雪白的頭髮,頭頂正中却只餘下光盪盪鮮紅的腦勺子,像一隻喜蛋。(張愛玲,〈第二爐香〉,頁340。)
這些比喻雖然本體的「修飾成分」已使意義相當豐富,但是喻體往往起強化本體、加強描寫的作用。如例ii「喜蛋」這個喻體,把巴克的頭十分形象化,並帶有諷刺意味地描繪出來。再以圖表分析例i:
| 修飾成分/擴展信息
| 本體1:長白
| 穿着品藍摹本緞棉袍
|
直挺挺撐開了兩臂
|
薄薄兩張白臉
| (沒生命的)/(可怕的)/(脆弱的)/(詭異的)
| 本體2:長安
| 穿著葱綠遍地錦棉袍
| 喻體:人兒
| (錦衣)
| (僵硬)
| (薄白)
| 紙糊
| | 衣著
| 動態
| 面容
| 特質
|
長白與長安的「薄薄、白的」臉,跟紙糊人兒一樣「薄、白」,從「紙糊人兒」擴展出「沒生命的」、「可怕的」、「詭異」的意思,加強對本體的描述。而上表也看到,這種比喻喻體的意義,也因為本體的修飾成分而更加充實和豐富。
5.3 本體與喻體皆有修飾成分
張愛玲的比喻,本體與喻體都帶有修飾成分的例子很多,相似點要靠讀者根據修飾成分找出對應項,比喻才能成立,這些比喻相互對照的意義豐富:
i. 〔季澤〕露出一雙水汪汪的眼睛來。那眼珠卻是水仙花底的黑石子,上面汪着水,下面冷冷的沒有表情。(張愛玲,〈金鎖記〉,頁160)
ii. 褥單上被她[靜靜]哭濕了一大塊〔的淚〕,冰涼的,像孩子溺髒了床〔的尿〕。(張愛玲,〈琉璃瓦〉,頁370)
| 修飾成分/擴展信息
| 本體:[季澤的]眼睛/眼珠
| 水汪汪
| (自戀)
| (漂亮)
(迷人)
| 上面汪著水
| 下面冷冷沒表情
| 喻體:石子
| (柔情似水)
| 水仙花底
| 黑
| (上面汪著水)/(像是有情)
| (下面陰冷)/(無情)
| | 狀態
| 位處
| 色澤
| 狀態
| 狀態
|
例i可以看到,讀者須根據修飾成分的重疊和參差對照,填補訊息,把比喻的意義對應和疊加。以水仙花底的黑石子比喻季澤的眼,包含「自戀」、「漂亮/迷人」、「半真半假」、「假裝有情、實乃無情」等意義。水仙花使讀者聯想到希臘神話中那位死後變成水仙花的自戀美男子那耳喀索斯 (Narcissus),而黑石子的色澤和狀態,則帶出漂亮迷人,半真半假等意思。比喻的相似點並非由作者指出,作者的技巧是要提供可以聯想的修飾成分給讀者思考。填補的空間越多,意味着讀者的參與越多。這種比喻,可使本體和喻體的意義都得以擴展和充實。
再看例ii,這例子也能體現剛才討論的情況:
| 修飾成分/擴展信息
| 本體:〔淚〕
| 褥單上
| (不可告人的)
| 哭濕的一大塊
| 冰涼的
| (趕快清理的)/(使人厭惡)
| 喻體:〔尿〕
| (私密的)
(個人的)
| 床上
| (傷感的/(多)/(範圍廣)
| (放久了沒人理)
| 孩子溺髒
| | 位處
| 位處
| 感覺/形態
| 感覺
| 性質
|
例ii靜靜哭濕的一塊,像孩子溺髒了床。「相似點」當然是「濕」的水,並因為本體和喻體附加的修飾成分,擴展了彼此的意義,參差對照,並使意義變得十分複雜。
張愛玲通過修飾成分控制比喻義,使相關的信息出現對應、疊加,比喻意義得以擴散發展。上文信息結構的圖表分析,也可看清楚看到張愛玲本體與喻體搭配新穎、貼切、信息擴展十分多樣,而且善用修飾成分,造成參差對照的效果。
6. 結論
本文以錢鍾書和張愛玲的比喻為例,闡述分析和評鑑比喻的方法,並以修辭學的理論為基礎,以較具系統的分析方法研究比喻,總結如下:
6.1 有助客觀分析比喻
以上分析比喻的方法,結合修辭學和文學,而且提供了客觀描述比喻信息結構和修辭效果的辦法。本文開始時指出,單以修辭學角度或文學角度分析比喻,常常失之交臂。如文章開首引盛若青說龐德的詩不是好比喻。如以本文的分析方法分析這首詩的中譯本:
人群中這些面孔幽靈一般顯現,/濕漉漉黑枝條上的許多花瓣。
| 修飾成分/擴展信息
| 本體:面孔
| 人群中
| (陰陰沉沉)
| 幽靈一般顯現
| (汗水)/(油頭垢面的)
| (頸上的)/(一枝枝硬直的)
| (擁擠)/(密)
| 喻體:花瓣
| (擁擠)/(密)
| 黑
| (隱隱若若)
| 濕漉漉
| 枝條上的
| 許多
| | 數量
| 氣氛
| 特質
| 狀態
| 形態
| 數量
|
面孔與花瓣的形狀已明顯有相似的地方。上表更清楚可見本體和喻體的修飾成分,形成了十分精彩、對應意義十分豐富的比喻。本體和喻體及其修飾成分的意義既緊密,又能相互擴散、疊加,表述各種不同的比喻義,比喻義大大超出了字面的意思,是十分耐人尋味的妙喻。本文分析比喻的方法,易於客觀解說,能清楚明白看到比喻的結構,評鑑顯然更為科學。
6.2 易於比較比喻的優劣
以往談比喻,要比較哪一個比喻的修辭效果更好,往往各持已見。說某作家的比喻比其他作家好,很難找到大家都同意的標準。以上的分析和評鑑方法,能提供不同觀察比喻的角度,易於比較比喻的優勢和缺點,而且更為信而有徵。以上文二人為例:假如我們從「喻展」的角度比較兩者的比喻效果,通過上文的圖表,顯而易見是張愛玲的比喻,擴展的意義較多及較廣。又或從比喻的結構來說,可看到張愛玲慣於把相似點隱藏,而以修飾成分引發讀者聯想。錢鍾書的比喻則本體與喻體距離特別遠,且常常一語道破,點明喻解。相較而言,張愛玲苦心營造的隱藏的喻解,實比錢鍾書要花更多功夫。再者,如以讀者為本位,通過上文的分析,也可看到張愛玲的比喻,讀者參與意義「再創造」的機會和空間比錢鍾書多;錢鍾書的比喻,可謂一瀉無餘,張愛玲的則更為耐嚼。當然若喻解隱藏太深,像張愛玲的某些句子,讀者難以理解,亦未必好。總之,通過本文的分析方法,能更客觀比較和展示比喻效果的優劣,妙喻、病喻,一目了然。
6.3 從比喻談風格
「風格」是文學批評裏較難定義的說法,而比喻是文學作品裏常見且重要的手法之一。研究錢鍾書的論者常說他有「居高臨下」的風格,從其用喻的方法則可印證此說。錢鍾書的創作用喻十分多,正如上文所言,錢鍾書作品裏的敘述者,常常跳出來指出「喻解」,根本沒有給讀者想像的餘地,這種干擾明顯是構成居高臨下的智者風格的原因之一。(參本文4.2, 4.3)
至於張愛玲,論者也常提及她「參差對照」的風格,由她的用喻亦可見一斑。她的本體、喻體,及其修飾成分,既有相似點,又各自有「多邊」的擴散意義,本體和喻體既合且分,並不圓融相對,因而參差不齊,意味深長。(參本文5.2, 5.3)
因此,研究比喻的手法,對風格的研究也有實質的作用。
6.4 比喻信息結構的研究
上文對二人的分析,非但可以把二人的比喻特色呈現眼前,更可從中窺探比喻信息結構的特性,從個人作品的言語分析到達比喻理論層面的討論。以錢鍾書的比喻為例,錢氏比喻常指出「喻解」,而喻解集中在本體時,比喻的信息反而會有修飾喻體的效果。(參本文4.1)
這是使用比喻時得注意的現象,可見運用喻解的位置,對比喻義的影響。此外,上文分析張愛玲的比喻,也能清楚看到假如修飾成分集中在喻體,而本體不作修飾,意義擴散的效果更為良好。(參本文5.1)
可見修飾成分的位置,也是比喻義得以擴散的關鍵之一。因此,本文的分析可以小見大,使比喻理論的探索研究更為充實。
以上觀點和方法,以相似點和喻展為進路,借圖表描述比喻的信息結構,提出了描述和分析比喻更客觀的方法,使比喻研究更為科學,可說是一新思路。
*
本文承蒙兩位匿名評審提供寶貴意見,謹此致謝。
**
譚志明先生,香港教育學院中文學系 (香港)。
[1] . 參盛若青,《比喻語義研究》(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頁235-236。盛著中龐德詩的中譯是:「人群中這些面孔幽靈一般顯現,/濕漉漉黑枝條上的許多花瓣。」筆者按原文是: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2] . 原文採用下列版本。錢鍾書,《圍城》,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6。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人獸鬼》,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4。《傳奇》集各篇,皇冠出版社分兩冊:張愛玲,《第一爐香》,香港:皇冠出版社,1999;張愛玲,《傾城之戀》,香港:皇冠出版社,2000。引用原文不另註,只在正文註明篇名及頁碼。
[3] . 劉川鄂,〈多姿的結構 繁複的語象──張愛玲前期小說藝術片論〉,于青、金宏達編《張愛玲研究資料》(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1994),頁387。
[4] . 費勇,《張愛玲傳奇》(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頁132。
[5] . 許子東,〈物化蒼涼──張愛玲意象技巧初探〉,劉紹銘、許子東、梁秉鈞編,《再讀張愛玲》(香港:牛津,2002),頁152。
[6] . 許子東,上引文,頁151-152。
[7] . 徐秀之,〈試論修辭中的遠程比喻〉,《北方論叢》(2005年3期),頁71-74。
[8] . 錢華,〈《圍城》語言修辭初探〉,《甘肅高師學報》,10卷1期2005年,《甘肅高師學報》,頁14-16。
[9] . 詳參鄭頤壽,〈關於比喻的四個要素〉,《修辭學習》,1984年3月,頁47-48。
[10] . 李勝梅,〈比喻的結構系統〉,《修辭學習》,1994年4期,頁20-22。此文對比喻的五要素,有系統的闡釋。值得注意的是「連接方式」和「喻展」二要素。李氏提出,連接方式,不止詞匯方面的連接,如「象」、「好似」、「成為」、「是」、「比」等等,還包括語序、虛詞等語法手段連接的本體和喻體。「喻展」李氏在文中說:「既與本體、喻體、相似點有關係,又越過了本體、越過了相似點,就喻體的某種方向加以發揮,選取的是與本體不相似的一『邊』,通過這一『邊』來寫本體,產生與本體超常規的搭配,從而增加修辭魅力,強化修辭效果。」簡言之,「喻展」是比喻通過本體、喻體、相似點所引發擴展的意義。一般來說,擴展的意義越豐富,文學的修辭效果越好。
[11] . 李勝梅,上引文,頁22。
[12] . 分析比喻信息的方法,參陳海波,〈比喻的信息結構〉,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3年5月,頁613-617。陳文以本體和喻體
(陳文稱「被控」)
以及控制本體和喻體的修飾語
(陳文稱「主控」)
作為分析比喻的方法,突出比喻中修飾、陳述成分的地位。陳氏認為:「因為只有這種控制,才能提取相關信息、形成信息對應,從而完成比喻,實現比喻的價值。另外,我們把通常的比喻要素之一的『比喻詞』的地位降低,它只是句法上的連接成分、對被控的信息控制不起作用。」這種分析頗展示比喻義的結構,並能具體看到比喻的修辭效果。此外,讀者自行填補的「相似點」,牽涉讀者背景或文學能力,並無固定答案。
[13] . 許子東,上引文,頁153。
[14] . 陳海波,上引文,頁6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