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 不要让孩子生活在童话世界当中
钱钟书生先在《读<伊索寓言>》中写道:我认为寓言是要不得的,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象在禽兽中间一样的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他就是一个在教育童话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也正如钱钟书所言长大了注定要碰壁的。
他的家庭优越,他每天的零花钱是其他同学的三倍,浑身上下,里里外外都是名牌。再上初中时他的学习成绩优秀,被受老师宠爱,并且在初中连续当了三年班长,所以在上高中之前对于他而言,那真可谓是一帆风顺,春风得意,在他的大脑中没有办不到二字。他的信条就是,不论什么事,付出就有回报。事实上他所得到的,他并没有付出多少。同时在他身也有许多其它同学所比不上的优点,他心地善良,慷慨大方,只要是学校举行的募捐活班,它总是班里捐得最多的。同时他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是深恶痛绝。其中有两具例子最为典型,第一件事件,有些时候,他爸回家里偶尔说一些单位里的事情,当他听到那些事情后,他就对他父亲说:“我一定要考上一个好大学,大学毕业后,就回咱们这里当官,当官首先把他爸和他爸的一把手罢免。”再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这里有一条路多年没有修理,平时尘土飞扬,下雨时泥泞不堪。于是他就给当地政府写匿名信,说当地政府人浮于事,不为老百姓办实事。
通过上面的简述,我们应该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个十分可爱的孩子,他犹如一颗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洁的芙蓉。但同时我们也会有一丝不安,因为这样生活童话世界当中,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一定会在现实生活中受挫的。事实正如所料,高一的时候,由于没有及时调整好学习方法,在学习数学这科上出现了问题,虽然我发现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但是由于他没有坚强的意志,所有的补救措施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后来他和年级组重点班、普通班的几位经常一块玩篮球的同学处的很好,后来他们模仿古代结义形式,成了拜把子弟兄弟。最初他与他们拜把子的目的是想利用自己的行动感染改变,其他的几位朋友,但他没有许三多的那种韧劲,没多久,他就被他们同化了。也正是受他们影响,他开始向班内的一个女同学发动了爱情攻势,在他的努力下,那位女同学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是没过多久,这位女同学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决定与他终断恋爱关系。据同学们反应他追那位女同学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失恋后的一下子出现了以前所没有过的颓废、消极,整天精神恍惚,无所是事,全完沉浸在一个失败的世界中,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一向相信付出就有回报,可为什么如此付出却没有任何回报呢?为什么要这样折磨我受不了。”由于受失恋情绪的影响根本毫无斗志,精神无法集中,致原来学的很好的英语也成绩直线下滑。虽然我们与家长多次沟通并且想了很多办法,但每个办法只能生效两天,两天后他就恢复了原状。
期中考试后,当数学卷发下来后,他只得了4分,原本好起来的心情又降到了冰点。晚自习的时候,一个人呆在走廊的尽头,想着想着,抬起拳照玻璃就是一拳,一拳下去可想而知玻璃碎了,手也被割破了。情绪特别激动,在我的劝说下情绪逐渐稳定,于是我给他家长打电话把他接了回去。
他走后,我又将他的一切在我的头脑中作了一个回忆。突然一个念头在脑海闪现,那就是教育的确是为了培养圣徒,但绝对不能让学生脱离社会生活在一个童话世界里,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为了将他的事情彻底解决,我决定与他的父母进行一次深入的接触,与他父母的谈话进行了五个小时,五个小时的谈话再次应证了那句话: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肯定有一个问题的家长。通过谈话我将孩子之所以这样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能进行很好的沟通,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常常被母亲打断。
第二、 母亲对父亲的严厉在孩子面前不能做出正确的疏导,常常以父亲没有文化为借口来安慰孩子,致使父亲在孩子心目当中的留下了不良的印象。
第三、 母亲的溺爱,助长了孩子的不良心理,母亲常常帮着孩子哄骗父亲。比如明明买了一双800块钱的鞋,母亲却说三百块钱。
第四、 孩子的自理能力太弱,一个高中生连吃的水果都不能洗。
第五、 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太弱,意志薄弱。
综上所述,我与他的父母达成了以下协议:
第一、 从今以后,父母双方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一定要达成统一的意见,在父亲管的时候,母亲坚决不能进行干涉。
第二、 从今以后母亲再不能帮着孩子哄骗父亲,当然父亲再不能对孩子大喊大叫。
第三、 父子二人进行亲情沟通,每个星期日下午父亲陪同孩子打一会儿篮球,并适时的对其进行教育。
第四、 在经济方面进行适当的控制,不能想花多少就花多少。
第五、 父母双方想尽一切办法让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除此之外我将给孩子留两个特殊的家庭作业:
第一、 找一个特定的时候,在他家里在我与他父母的帮助下做一顿饭;饭间进行必要的沟通;
第二、 让孩子在母的服装商店卖一天衣服,当一天服务员,晚上回家帮助父母将洗脚水准备好。
第三、 在他叔叔的工地上干一天活儿。
当这几件事情都做完后,我再与之进行一次深入的长谈,然后让他将我们的谈话记录整理出来。
结果会怎样,我不得而知,但我的信念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不管怎样我都不会放弃这孩子的。最后借用〈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的一句结束我的叙事吧:“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