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傅斯年的气概与学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8 19:5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傅斯年的气概与学识


作者:归骨田横之岛
文章来源:豆瓣
浏览:49 次

最近读过马亮宽、李泉所撰的《傅斯年传》,虽然对其中的一些表述和观念不甚赞同,但整体来看,这部大书所阐述的傅斯年的一生,还是令人怀想不已的。略有所感,故而不揣冒昧,著文以纪之。

傅斯年所提出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以及“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从考古中寻找历史真相的治史路径,还是令人感佩和钦服的。傅斯年是山东聊城人,是破落的官宦世家,家学渊源,同时得到其父学生侯延塽的奖掖与助力,加上他天资过人、敏学聪慧,故而学业大进。后来,傅斯年考入北大,潜心国学,成为黄侃的弟子。傅斯年由于国学底蕴深厚,甚至对教授所教的《文心雕龙》提出三十条错误,蔡元培看过也默然。胡适初到北大任教,教授历史不是从三皇五帝讲起,而是从周宣王讲起,很多学生不服气。傅斯年经顾颉刚推介,听了一次胡适先生的课,听过之后觉得胡适先生讲得很好,劝同学们不要闹。胡适得悉之后,感喟良久,说想不到学生之中有如此优秀的人才,便深加砥励、潜心治学……初时,傅斯年和罗家伦等人一起创办《新潮》杂志,其绍介科学和民主之风,甚至直追《新青年》的影响力。五四风潮乍起,傅斯年参与学运,并领导到赵家楼放火,在学潮中一直身先士卒。但五四风潮过后,冷静下来的傅斯年,还是决定留学外洋,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求学生涯。在此期间,广泛涉猎了化学、物理、数学、实验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哲学等诸多领域,贪多务得的治学研究的路径,使得傅斯年打好了今后治校研究的坚实基础。在英国求学期间,更是接触到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体系,并以此为人生模则坚守了终生……傅斯年认为,青年当前的事业是“无中生有造社会”,应该是一面养成”社会的责任心”,一面是个人的粘结性”,养成对于公众的情义、见识与担当。傅斯年的这些震聋发聩的思想与发声,对于中国的渐进改造有着深远的意义……

1926年秋,傅斯年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国。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呕心泣血创办史语所,主持中山大学,在考古中研究历史学。这些事功的背后,都包蕴着傅斯年的血汗和不懈的努力。对于高等教育,傅斯年认为,“一切在水平线上的国家”,无不“以大学为他的社会生命上一个重要机关”。1927年初,傅斯年相继为中山大学延聘鲁迅、施存统、许德珩、容肇祖等知名学者。还有包括何思源、赵元任、罗常培等人在内的南下任教的学者,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民国时期学者的流动自由度是相当宽松的。为避免中国历史方面的资料悉落入外洋考察队的手中,傅斯年和他呕心泣血创办的史语所,以极其坚韧的意志和不懈的发掘考古,得到了令人侧目的举世公认的成就。

傅斯年还是一个极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爱国者。在“九一八”事变后,傅斯年痛惜国土沦丧,不惜花费大量时间赶着撰写出了《东北史纲》,从历史追溯的源流阐述东北是中国固有而不可分割的领土。“七七事变”后,他领导历史语言研究所辗转迁徒,为史语所贡献出毕生的心血。除了担任参政员介入为抗战献计献策外,傅斯年对于日本的必败也有极其清醒的认识,在《地利与胜利》一文中,傅斯年就当前局势详尽的分析敌我态势,并着重分析策略,“充分利用我们现在所据地形上的优点,迅速补救我们地形的弱点……而运用我们在东南和西北的两膊,使他沿江的深入,沿海的占据,不发生任何效力。”

抗战结束后,傅斯年任北京大学代校长,主持北大复员和接收,同时对于文化汉奸和伪教员一律坚拒续聘,为的是保存北大的优良学风。而在之后的日子里,面对官僚资本的贪暴和聚敛无度,他不惜身家纠弹孔祥熙、宋子文,甚至坚持已见,对于蒋介石的求情也是一样。蒋介石曾劝傅斯年,傅斯年声若洪钟的说道:“委员长我是信任的,至于说因为信任你也就该信任你所任用的人,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能这样说。”傅斯年的铮铮铁骨和掷地有声的仗义直言,终于迫使孔祥熙和宋子文远离中国政治舞台,可是经济上的颓势却是不可挽回的了,惜哉!国运如此,人何以堪!傅斯年还以中国人的良心和气骨反对《雅尔塔协定》,并联络任鸿隽、陈衡哲、王云五、宗白华、储安平等人在《大公报》上发表《我们对于雅尔塔协定的抗议》,对苏美英的秘密协议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予以抨击。“这一秘密协定,违背了联合国共同作战的理想和目标,开创今后强力政治与秘密外交的恶例……”苏联对于外蒙古独立和东北利益的不合理的要求,在英美绥靖政策的屈服和交换利益之下,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和人民的情感,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一切有良知的人对于雅尔塔协定的抗议,正是那个时代的呼声!然而,由于国共双方争夺权柄和对国家的控制,不惜违反美国、国民党、共产党三分军事调解的协议,“兄弟阋于墙”的悲剧还是上演了……在1948年冬,傅斯年和胡适在南京的江畔,置酒对饮,同时低吟起陶渊明的《种桑长江边》: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1949年1月,傅斯年正式就任台湾大学校长。他在赴岛之初,就曾援笔写诚:归骨田横之岛。1950年终因脑溢血病逝于台北,身遗孤岛……

傅斯年的治学品格和人格力量,以及坚守自由主义理想,都是那么令人怀想……在如此悲凄的故国,我想,如果我们的国家能有一批像胡适、傅斯年、储安平、殷海光一样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这个国家才会有希望。愿天佑中华,民众早日脱离苦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02:51 , Processed in 0.11109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