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启超:近代女子教育奠基人
■侯为平
梁启超把女子教育与国富民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出“欲强国必由女学”。他还把妇女教育看作女权运动的制造厂,说女子师范学校就是“女权运动的基本军队”。
1924年,中国有位伟大的知识分子不幸得了尿血症,亲友们热心地建议他出国治疗,但他坚信祖国的医疗水平,特意请北京协和医院的中国大夫诊治。1926年,协和医院为他做了割除右肾手术,结果令人惊讶,右肾无肿瘤,也无任何病症,术后他身体状况日益恶化,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人纷纷对协和医院表示强烈不满。
对于这起医疗事故,梁启超这位近代新型的知识分子表现出超乎常人的胸襟,他不顾自己遭受的痛苦,极力维护协和医院的声誉。有记者问他,这种大海一般宽容的姿态和维护科学的精神源自何种力量,他回答,得益于小时候的家庭教育,尤其是母亲的教育。
欲强国必由女学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生于广东新会县。祖父、父母平时很少责骂,更少鞭挞,教育多采用启发式。父亲不苟言笑,除教授启超功课外,尤注重品德修养。母亲待子十分慈爱,以热情鼓励、循循善诱为主,间以严格的引导,慈中有爱,但绝不溺爱。梁启超6岁时有一次因事说谎,母亲动怒,严加训斥,首次罚他跪下并鞭打他。这些教育,使梁启超自小就形成了独立自由的精神,也为他后来重视新民德的思想,具有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宽容大度的胸怀奠定了基础。梁启超一生参加的中国政治活动影响巨大,一生著述甚丰,有1400多部,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财政、外交和历史等多个领域。
他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把教育的兴衰与国家的前途联系起来,倡导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新民”。后来,倡导女子教育成为他维新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撰写了《记江西康女士》一文,首次提出了他关于女子教育的主张。在阐述变法主张的重要著作《变法通议》(1896年)33篇文章中,专门论述教育的就有6篇,几乎占了一半,而这6篇中又有近代较早倡导妇女教育的专门篇目《论女学》,开创了近代女子教育的先河,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倡导妇女教育的奠基人。
梁启超说,中国女子历来为男子之奴隶,人们认为女子无足轻重,不对她们实施教育引导,更为极端的则胡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
梁启超说,中国没有女子教育事业至少存在着五个“不利”:不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妇女无知识、无职业,只能依靠男人供养,事必造成男女不平等,久之,“男贵女贱”、“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夫唱妇随”的传统偏见形成流传开来;不利于广大儿童的教育,儿童教育的关键在于母亲,他猛烈抨击“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腐朽观念,把它看作“祸天下之道”;不利于国家、民族的发展,造成国家的积弱,“妇学实天下存亡强弱之大原也”,认为中国积弱的根本原因在于妇女的没有知识,缺乏教育;不利于经济发展,妇女无教育,靠他人供养,这就减少了就业的机会,失业者多,社会负担重;不利于妇女身心健康,妇女无知识,不懂得体育、卫生、心理常识,于身体心理发展都不好,如何教育下一代要有强健的体魄,怎么提高民族的素质?他强调体育课程必须成为女子教学中的“一大义”。
梁启超的惊人之论就是把女子教育与国富民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出“欲强国必由女学”,“若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必自妇人不学始”。他介绍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女学教育的经验,如日本。他还把妇女教育看作女权运动的制造厂,说女子师范学校就是“女权运动的基本军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