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于丹加入中国作协引争议 网友:她的文学作品在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5 18:0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于丹加入中国作协引争议 网友:她的文学作品在哪 2012年06月15日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钟华生




▲于丹加入中国作协引来众多争议。(资料图片)
在中国作协公布的2012年拟发展会员的公示名单中,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位列其中。虽然公示时间已过,但对于此事的争议依然在发酵。
众多议论声中,有对于丹与作协的直接质疑,甚至冷嘲热讽;也有人解释于丹事实上已出版了几本作品,在写作上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因此她加入作协算是“名正言顺”。
于丹有没有资格加入作协?她出版的图书在文学性上该如何评价?从“电视学术明星”到“作家”,于丹的身份不断“叠加”,与她长期受到的“热捧”与争议又有什么关联?昨日上午,深圳商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多位学者和文化评论人。
争议集中在她的公共形象
记者留意到,公众舆论对于丹加入作协的评论,主要有几方面的观点,比如,她究竟是不是作家?她在电视中的讲述内容,以及她在书中的观点究竟有没有明显错漏之处,会不会对观众和读者造成误导?她在学术文化界的“蹿红”究竟正不正常?实际上,这些争议在近几年一直都伴随着于丹。
于丹本人在回应加入作协的原因时说:“过去我出书后,涉及维权方面的事情,一般都是新闻出版总署在和我联系,我就以为我是归这个系统管。后来,有一次在做文化活动,正好见到中国作协的人,对方说‘对啊,你应该加入作协的’。然后,我就给作协提供了材料。”
中国作家协会新闻发言人陈崎嵘则透露,于丹是作协会员提名推荐加入的,她的作品不好归类,所以放在“其他”类里。深圳市作协副主席、深圳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南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际上目前作协的会员大多数为业余作家,传统意义上的专业作家已经越来越少了。“作协的会员往往包括了作家、诗人,还有资深文学编辑、大学文学专业的教授。如果于丹以文学教授的身份加入作协,估计也可行。”
知名诗人、学者叶匡政告诉记者,从于丹出版的图书来看,她的作品多数为电视讲座的底稿文本,可以归入大散文的范围。“其实这并不是问题,因为现在对作家的类型已经没有太明显的区分,未来文学也会涵盖、消化更大的写作范围。”叶匡政认为,于丹加入作协所形成的争议,实际上最终还是集中在对于她的公共形象的争议。“于丹一开始是在电视上讲《论语》,这在当时有一些新鲜感,她也因此而受到追捧。但后来随着她在媒体曝光次数的增多,人们也留意到她经常‘投媒体所好’,甚至讲出一些违背常识的观点,以维持她在媒体与公众视野中的影响力。”
2#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18:05:10 | 只看该作者
是否造成误导
属学术评价层面
叶匡政认为,于丹和其他一些学者成为“电视学术明星”,实际上也属于知识分子的“公共学术”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拉近学术与公众距离,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一些知识分子的频繁曝光,发表一些代表社会良知与责任的观点,也受到人们的欢迎。“但于丹并非如此,她有时会抛出一些让人反感的观点,比如她讲出一些‘为权力辩护’的话,这不仅会使她受到质疑,也会使公众对知识分子的形象产生一种理解上的偏差。”
在南翔看来,于丹之所以会受到关注,也应该分两面来看,比如她起码普及了古代经典作品。“至于她的观点站不站得住脚,是否会造成误导,那就是学术评价的层面了。”
实际上,于丹在解读《论语》、《庄子》的过程中,确实产生一些很有争议的观点。比如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在最新一期《读书》杂志上发表文章,谈到孔子所称的“小人”时,就特别提到了于丹将“小人”曲解为“小孩”。诸如此类批评,甚至对于丹的直接“炮轰”,在网络上更是随处可见。对此,叶匡政认为,于丹本身的专业领域是电视传媒,这与她在“百家讲坛”中“古典文学研究”的学术形象相互是“错位”的。这也是于丹一直受到质疑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她的关注没必要太“热闹”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于丹最近频繁在媒体中出现,包括上杂志封面,在知名网站上点评高考作文并向考生送祝福,在多座城市开讲座等等。事实上,这一切伴随着的是她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
“知识分子的频繁露面是没问题的,关键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于丹的频繁出现多数是为了推广新书等商业目的,甚至讲出一些违背知识分子形象的话。”叶匡政认为,这也是许多人发表大量批评于丹的观点的原因。
南翔认为,从于丹点评高考作文来看,可以发现她“盯住了中学生市场”。“实际上她很聪明,从广泛的电视观众,到庞大的中学生市场,她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受众。所以,我觉得即使是于丹看到对自己的批评或者热议,她都会‘偷着乐’,因为她受到关注了。”南翔说,与几年前于丹“大热”时一样,对于她的评论和关注都没必要太“热闹”,不然就会走进所谓“电视学术明星”所设下的炒作圈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8:33 , Processed in 0.06524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