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读书中成长
作者:陈维斌
新读朱永新教授的《读书与教师成长》一文,我又一次深深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犹太人的聪明是读出来的,曾听人说过犹太人的孩子出生后,母亲都会在书上放些蜂蜜,让孩子尝一尝书的味道,让孩子明白书是“甜”的。作为教师,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如果自己不读书,拿什么来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
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和作用,决定了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博览群书、博闻强识,汲取古今中外文化之精华,深谙说话、作文的技艺。这样,老师才能在教学中思维灵活、角度多变、技法娴熟、感情酣畅、才思敏捷,才能使学生在教学中觉得情趣盎然、意犹未尽、凝重而厚实,体现出大语文的教学观念。
培根说:“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我们读什么书,就会成为什么人。教师,是一个社会角色,还要多读专业书。读一点教育名言吧。“名言”是名人毕生经历和智慧的结晶,我们学习到了,就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就是找到了解疑答惑的良方,就是找到了通往成功的捷径。如陶行知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任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读懂了,你就不会为教育的千般现象所迷惑;加里宁说:“某些教师之所以没有威信,或者是因为他们对于自己那门功课的知识薄弱,或者是因为他们虽很知道自己那门功课,但不善于教授那门功课,或者因为他们的工作一般就是马马虎虎。”读懂了,你就从这几个方面加以研究和改进……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想进一步提高水平,不妨读一位教育家的理论著作,叶圣陶、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斯宾塞、夸美纽斯等。对于参加工作不久的人,可以读一本能直接借鉴模仿的专业书,如《魏书生文选》《特级教师课堂实录》等。
虽然我们不是文学家,但是我们要积极向“文学家”靠拢。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没有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怎么向孩子传授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一个语文教师,如果不热爱文学,会以怎样的态度去教语文?又怎么让我们幼小的孩子热爱语文?那么,就开始读书吧,读好书,好好读,读出味道来,读成“文学青年、中年、老年”,相信你在书中得到的感悟,会春风化雨,渐渐润入学生的心田。当你真心想上好一堂语文课,请先别考虑该用什么软件做课件,该用哪种形式让学生活动,你先认认真真、平心静气去读一读教材,要一遍又一遍地,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地去“研读”。只有你真正“吃透”了文本,你才能上出有内涵的、回归语文本质的好课来。
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建议教师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使之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它们请教。果能如此,那么,“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将变得更丰富”;工作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给教师的建议》)。我认为,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读书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意义是,不读书的教师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而一个简单的劳动力想要得到人们的尊重是很难的。
读书不仅能改变教师的人生,而且能促使教师历史性地思考人生,从而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所有的教育、教学,所有的课程,其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一种动态,一种求索、努力和挣扎。它本身就存在于教师的生命、学生的生命和教学内容相融合的动态发展的过程之中,就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用自己的生命对教学内容进行独特的感知、体验、感悟和发现之中。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地上没有两条相同的河流,每堂课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每堂课都是教师和学生生命的不重复于过去的发展和成长!
(作者单位:宁波市庄桥中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