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高雅文化滋养教师心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11 16:1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用高雅文化滋养教师心灵

高密市教育局局长 杨宗荣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使者,理应具备丰富的文化修养,拥有相当的文化品位。但毋庸讳言,现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精神生活匮乏,学识素养单薄,厌教情绪增长,人格魅力不彰。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笔者以为,用高雅文化的阳光雨露来滋养老师们的心灵,是一个非常切实、有效的途径。
高雅文化可以让人胸襟开阔 古人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一个志趣高远、爱好广泛的人,轻易可以摆脱一些名缰利索的羁绊,超越一些琐碎小事的烦扰,达到清净心看世界,欢喜心过生活,平常心有情味,柔软心无怨尤的境界。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有句名言:“世界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心灵。”而这广阔的心灵就来自高远的志向,高尚的追求和高雅的情趣。
高雅文化可以让人生活充实 一个人拥有了高雅文化,工作之余,每每读读书,弹弹琴,或者写写诗歌,下下围棋,或者涂几笔丹青,临两张碑帖,沉浸其中而洋洋有所得,放松身心而怡怡有所乐。人生活在世界上,不可能没有压力,关键在于如何调节自己,释放情绪。作为一名教师,假如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对琴棋书画写作歌唱等才艺有所擅长,那么他就可以适时适地调整自己,放松自己,甚至成就自己。我市第一实验小学的谭海霞老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叙写自己的教育心得,不但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艺术和写作水平,还结集发行了《且行且思》教学随笔,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和人生。
高雅文化可以让人修养丰厚 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而淡泊、宁静,其实是一种境界。没有耐得寂寞、守住清贫的超脱的人格品位,没有丰厚、高雅的文化修养,有几人能达到淡泊、宁静的境界?“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教师,假如他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会吸引学生的眼球,赢得学生的佩服甚至尊崇。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离开母校多少年了,老师们教的什么知识可能都记不清了,但哪个老师会拉二胡,哪个老师会吹笛子,哪个老师能写一笔好字,哪个老师颇有书卷气,都会深深地烙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成为富有才学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和爱戴的文化型教师,我市教育局积极倡导树“读书学习、调研思考、写作交流”的风气,以期用高雅文化充实教师、赢得教师、提升教师。
加强读书学习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一个好学不倦、广泛吸收文化营养的老师,本身就是一种对学生的教育引导。鉴于此,我们开启了干部教师读书工程,设立了干部教师读书基金,组建了读书学习中心组,把喜欢学习读书的干部教师吸收到中心组来,推荐了《教师怎样做研究》、《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西点式员工实用手册》、《常用公文写作》、《教育者谬误手册》、《教师礼仪》、《怎样用好你的时间》等方面的优秀图书,定期组织举办读书报告会,印发教师的读书心得,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加强调研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是问题发现、决策科学、措施有力的源泉所在。充分的调研和有效的思考,是获得“活水”的必由之路。我们出台了机关干部下基层调研制度,要求每人每周至少拿出一天时间到基层全程调研,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深入实际,发现问题,经过思考提出解决办法,调研思考情况要形成书面材料,在每周六的机关集中研究日进行交流。通过机关干部的带动,引导全市教育系统大兴调研思考的良好风气,让调研思考逐步内化为干部教师的习惯。
加强写作交流 我们鼓励干部教师成名成家,举办写作讲座,在“高密教育资讯网”设立干部教师“创作天地”等栏目,鼓励干部教师开设博客,在网上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的文艺特长,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教育局对干部教师的优秀作品将组织结集印刷,特别优秀者将帮助联系有关出版社出版专著。
为了保障文化促进工作的落实,我们定期组织进行专题交流和考评,将干部教师的读书学习成果和研究思考成绩纳入个人年度考核,作为评优晋级和选任提拔的重要依据之一。
选择了一种职业,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成就方式。老师们,我们既然从事着教书育人的伟大而又平凡的事业,那么,就让我们的职业尽可能地浸润着高雅文化的琼浆,让我们的人生因为高雅文化的眷恋而充满幸福吧!
2#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16:16:12 | 只看该作者
[教师的境界与教育]-目录:

第一章人生境界漫议
一、什么是境界.
二、什么是人生境界
三、目前存在的几种人生境界的学说
(一)克尔凯郭尔的人生境界说
(二)儒家及现代新儒家的人生境界说
(三)道家的人生境界说
(四)我国伦理学教科书中的人生境界说
四、人生境界的四层次论.
(一)人生的自然境界
(二)人生的功利境界.
(三)人生的道德境界
, (四)人生的天地境界
(五)人生四境界的归宿:寻求人生意义
第二章教师是谁
一、问题提出的基础
二、对“教师是谁”进行“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解答
(一)诗话“教师是谁”
(二)散议“教师是谁”
(三)对“教师是谁”的哲学思考
第三章教师的境界与教育
一、教师的境界漫议
二、提升教师的境界的价值
(一)丰富并拓展教师自身的精神生活世界
(二)避免及救赎教育世界的异化
(三)正视学校教育的有限性
(四)培养拥有“和商”品质的真正的人
三、教师的境界与教育的关系
第四章现时代的教育精神呼唤教师的德性
一、我国传统文化精神下的“师”“德”之要求
二、现时代教育精神的表现及其对教师德性的要求
(一)现时代的社会状态及对教育的要求…
(二)现时代教育精神是什么
(三)现时代教育精神对教师德性的要求
第五章教师德性是什么
一、教师德性与教师道德、教师伦理的关系
二、教师德性的涵义
(一)普通伦理学对教师德性的启迪
(二)什么是教师德性
第六章教师德性的核心构成
一、教师善
(一)善是什么
(二)教师善是什么
(三)教师善的分类
二、教师公正
(一)什么是公正
(二)什么是教师公正
三、教师责任感
第七章教师德性的养成及其价值
一、养成教师德性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教育实践是形成教师德性的基础
三、教师的自我修养
四、教师德性的价值
第八章教师的反思品质与智慧境界
一、吁求“反思性教师”的动因.
二、对反思性教师的批判性质疑
(一)反思及教师反思的本质
(二)教师反思的价值
三、反思性教师反思的表现形式
(一)教师对时代风尚的反思
(二)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反思
(三)对教育过程的反思
(四)教师的自知和自我理解
(五)对学生的反思和理解
四、教师的反思品质与智慧境界
第九章教师的学恩德性与至善境界
一、探讨教师学思德性的必要性
二、教师的学思德性
(一)教师之思思有源头活水
(二)教师之学学有明确方向
(三)学思结合是值得称道的价值取向
三、“止于至善”是教师德性的最高境界
(一)教师至何之善
(二)教师至善为何
四、学做教师的学问与理想境界
(一)教育改革的多变性需要教师不断学做教师
(二)始终保持学做教师的理想
五、学做教师旨在步入教师的理想境界
六、结语:心有挂碍的教师之事业
第十章教师的幽默品质与愉悦境界
一、什么是幽默
二、什么是教师的幽默
(一)教师的幽默
(二)教师幽默的特点
三、教师幽默的作用
(一)教师的幽默可以和谐师生关系
(二)教师的幽默有助于化解矛盾
(三)教师的幽默能够使教育效果得以长时间地保持
(四)教师的幽默会活跃课堂气氛和振奋学生的精神
(五)教师的幽默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开启学生心智
(六)教师的幽默有益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教师幽默的方法
(一)漫画法
(二)故错夸张法
(三)引述法
(四)随机发挥法
(五)打破时空法
(六)“无中生有”法
(七)形象比喻法
(八)“大词”小用法
(九)重新释义法
(十)巧编顺口溜和巧用广告语的方法
(十一)言行情结合法
五、教师的幽默造就趣味横生的愉悦境界
第十一章教师的倾听品质与平和境界
引言: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的倾听故事
一、教师倾听品质的内涵
(一)会关注倾听与被倾听的氛围
(二)会积极关注学生的说话
(三)懂得将心比心
(四)不训导、不武断、不多讲、不妄评
二、教师倾听品质的价值
(一)是打开和走进学生心灵的钥匙
(二)能够让学生学会倾听
(三)教师也学会倾听
三、教师倾听品质撑起师生心灵的蓝天,使教师达到平和境界
第十二章通过学校美育提升师生的境界
引言:由于师生之忙而失落了愉悦精神生活的享受
一、学校美育使师生学会以和谐的方式追求美好的生活
二、学校美育有助于完美师生的人性
三、学校美育可以颐养师生超越利害关照的境界
四、让学校美育成为托起师生精神幸福生活的太阳
主要参考文献

教师的境界与教育-简介: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古国,而且有着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在天人合一,政教统一、文道结合、言行一致等主要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本书主要从人生境界、教师是谁、教师的境界与教育、教师的学思德性与至善境界等方面进行讨论,供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阅读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2 04:09 , Processed in 0.20517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