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孝昌县管氏牌茶叶,成为孝感市获得的43个湖北名牌之一,是孝昌县第一个湖北名牌,更是孝感市为数不多的农产品湖北名牌。
从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农产品,到走俏国内,出口国外市场的“香饽饽”,管氏茶叶的创业之路坎坷而辉煌。
管少华的童年可谓是不幸的, 14岁那年父亲就病故了,父亲临终前说了一段令他终生难忘的话:“孩子要好好做人,不甘人后,穷不输志,富不张狂,要发奋图强。”由于家境拮据,为了改变当时的贫困处境,刚进初中的管少华虽是对学校和知识无比的眷恋,但不得不告别了老师和同学们,回家挑起了家庭重担。种好自留地、学做油漆工,晚上还在露天电影场卖瓜子、花生用以补贴家用。四处奔波之时,看到别人一斤茶叶卖几十甚至几百元,稍作对比就可发现,卖茶叶的收益比做小生意和手艺要强好几倍,加上茶叶又是人们常用的饮品之一,今后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于是,管少华就想不妨在专门做茶叶生意上试一试。决心一下,管少华就拿出了百倍的努力和精神一心扑在茶叶销售上,敢于吃苦,勇于拼搏,立志要在家乡里创出一番事业来。
创业艰辛,苦乐相伴 1983年,身无分文的管少华拿着从十几家亲戚家中仅仅借得的1500元钱,只身到花园镇做起了茶叶生意。但是,由于当时全国茶叶滞销,行情不好,价格大跌。购进和赊欠茶场的茶叶不仅没有获利售出,反而亏本2万元。然而,巨大的打击,并没有击跨瘦弱的管少华,却常常这样激励自己:一定不能放弃自己所选择的目标,在厄运中要坚强,要拼搏,要拿出山里人的执着、志气和骨气来。于是,他又怀着从哪儿跌倒从哪儿爬起来的决心,重新振作了起来。再次筹资15000元,转身又投入到了自己所钟爱的事业中去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到了1991年,生意渐渐有了起色,还清所有债务,还有了一定积累。1993年,孝昌建县对管少华又带来了极佳的商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好茶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充斥市场的却几乎全是低档的散装茶。为扩大经营规模,就在县国税局门前租了80平方门面正式挂起了“管氏茶叶批发部”的牌子。睿智的管少华思忖到,要想把生意做大做强,眼光仅仅孝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扩大视野,潜心学习全国有名气的茶叶同行们的先进经验。于是,管少华便陆续自费参加安徽娥桥、河南信阳等全国各地各种形势的茶业博览会,茶叶档次也从几元钱一斤的做到上千元一斤,以求满足县内外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
在管少华的茶叶生意刚有点收获的时候,建筑行业正异常红火,有些好心的人就劝管少华,何必老守着这个穷地方而不愿出去干大事业,不如联手在外面搞房地产开发比做茶叶生意有效益。但是,对家乡异常热爱和依恋的管少华婉言谢绝了朋友们的好意。小悟乡是一个集旅游区、林区、库区为一体的山区乡镇,生态环境好,风景秀丽,有着生产“名优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那时,管少华到外地茶叶节现场一看,就发现自己20斤茶的利润还不如别人一斤茶的利润,而且越是高档茶,价格越高,卖得越好,利润自然也越高了。自此,管少华暗下决心,要生产高档茶叶。从1993年起,管少华到浙江、安徽等地的有机茶种植基地学习种植加工技术,回来后开始在自己的茶园实践。
自此,管少华开始在小悟乡境内精心培育自己的茶园基地,茶园面积逐渐扩大。2000年达到100多亩,2003年达到500多亩.管少华还请中国农科院教授对技术工人和茶农进行培训,积极参加“有机茶制作工艺”培训,加强对种植、加工等各个环节的管理。通过联营茶园等方式,一举解决了小悟乡茶叶外销难题,促使家乡人能够从茶叶上实现增产增收。2001年,管少华以“小悟乡大悟山制茶厂”为名称的企业在孝昌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了注册登记,为了把企业做大做强,唱响茶叶品牌,2003年,管少华在国家商标注册机构正式申请了注册了“管氏”茶叶商标。并全部采用易拉罐包装,成为孝感最早一批采用易拉罐包装茶叶的企业。“管氏品牌打出来后,品质不断提高,价格在原基础上提升了50%,还供不应求。”管氏茶叶挂上金字招牌的效益开始显现。尝到了品牌甜头的管少华开始申报有机茶、湖北名牌。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中国农科院对管氏茶叶企业的产地、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通过了有机茶认证,各项指标都获得有机茶认证证书,成为孝昌县有机茶农产品认证的第一人。
为给茶叶的品牌提供良好技术支撑和发展环境,管少华还积极主动与质监、科技、农业、工商等部门进行衔接沟通,在县委县政府和小悟乡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企业日渐步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2005年企业正式更名为“孝昌县管氏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逐步成长为了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实体。
质量制胜,内产外联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为了进一步提高茶叶的科技含量,创业中,管少华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把科学种植、管理、制作作为实现茶叶产业的增产、提质、增效目标的关键环节来抓,促使茶叶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30%以上。常年聘请茶叶专家做茶叶公司的技术顾问,每年还定期选派一至二名技术骨干到外地先进生产场园学习、深造,努力缩小茶叶产品与名优茶之间的质量差距,逐步提升了建园、管理、制作、仓储、包装等方面科技含量,极大地加快了管氏茶叶标准化生产进程。为确保“管氏”牌茶叶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管少华在县质量振兴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积极创建“精品名牌”。投资近50万元,购置改造生产设备,从保证原料的质量入手,强化加工技术管理,实现茶叶生产责任追究倒查制,坚决杜绝不合格的茶叶出厂,同时还不断加大产品的宣传资金投入。
近年来,管少华通过广泛市场调查,瞄准市场空白,借鉴武汉云雾茶叶和五峰采花毛尖一些成功企业的先进经验,扩大营销区域,确立了资源互补的经营思路,用本地滞销的茶叶试销外地,用外地低价位、错季节的茶产品弥补本地市场不足,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为了提高产品档次,充实原料资源, 2004年秋季,公司又投资60多万元在小悟乡熊畈村高标准新建良种茶园130多亩,今年春季试采60多斤成品茶,此产品色绿、香高、味甘,一上市就一抢而空,而且价格比其它品种高出一倍。随着市场渠道的畅通,管少华自己茶园生产的茶叶很快便不能满足销售的需要,他采取与附近茶农联营的方式扩大规模。由他提供种植标准和技术,并负责回收鲜叶制作加工。但联营的茶园,都必须按有机茶的种植标准生产管理,按面积定量施有机肥,采用灯式灭虫等等。在管氏茶业的带动下,周围农民纷纷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优势,退耕建茶园,更有不少的丰山、周巷、白沙及大悟县、广水市茶业企业慕名而来与“管氏”进行合作,签订了供货合同,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充足的货源。为使产品质量有较稳定保证,管少华又投资近5万元,建成了120立方米的茶叶冷藏库,确保了“月月有名茶,季季春茶香”。
通过几年的拼搏,“管氏”牌茶叶逐步被市场认可,鄂茶杯“金奖”、湖北省“二十佳名优茶”、“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湖北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质量信得过先进单位”、“计量先进单位”等各种奖牌与荣誉接踵而来。2006年5月,省农业厅向香港裕华国贸公司推荐400多家食品企业,该公司选中40余家,其中管氏茶业是入选企业之一,通过严格的通关检测,首批100多斤试销样品在香港倍受青睐,10月,又和多家香港茶商签订了2吨购销合同。管氏茶叶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山区、走向了全国。 天道酬勤,前景辉煌 十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而今,由管少华创建的“管氏”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迈上了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之路。2006年,公司连续实现了三件大飞跃。2006年3月管氏茶叶顺利获得QS食品生产许可证,同年5月又获得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然而, “管氏”茶业自创业以来获得的最大的荣誉,就是管氏茶叶被湖北省政府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为“湖北名牌”产品称号,不仅为孝昌争了光,为小悟乡争了光,还打破了孝昌县农产品湖北名牌零记录,并以此得到了孝昌县委县政府高度的嘉奖,专门为管氏茶业颁发了3万元奖金。管少华还被推选为孝昌县政协委员。2007年年初又获得了“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
目前公司有固定员工42人,季节工400多人,每年为务工人员发放劳动报酬100多万元,合作联营的茶农达240余户,面积达到了2280亩,年可创产值1200万元,网络全县茶农达2000余户,面积达到了8000亩,年可创产值3000多万元。企业的售茶门市部、生产车间、办公楼、仓储、生产基地都具有一定规模。而今,新建在隆盛花园的茶叶超市和品茶楼隆重开业了,新茶楼的开业,标志着管氏茶业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在管少华的茶叶门市部有这样一幅对联: “事业是一首歌,苦乐交融;人生是一杯茶,回味无穷”,个中道出了他对创业和人生的感悟。谈及管氏茶业下一步的发展思路,管少华自豪地说“以后的发展目标是勇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加强企业的横向联合,向公司化、集团化方向去发展,不断引进技术人才,搜集和挖掘地方茶文化,丰富茶叶内涵,提升家乡茶叶品位。不断延伸产业链,开发茶叶深加工产品,使家乡山更青,水更甜,茶更香,民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