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科院校:如何“打造”文科? 2012年05月02日 作者:王庆环 来源:光明日报 文理兼修的钱学森院士给了教育无限的启示,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纷纷举办文科,在往综合性大学迈进的同时,蕴含着培养文理兼备人才的理想。
工科院校举办文科,通常抱有两方面意图,一是文科院系能开出丰富、高质量的人文社科课程供工科学生选修或必修,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是文科院系也招收培养文科学生。从某种程度看,两方面可谓相辅相成,如果不招收学生,文科院系就失去根本与滋养,也就无法很好完成工科学生的人文培养,同时文科生与工科生同处一校,耳濡目染,无论对工科生还是文科生,都提供了培养综合素质的良好环境。
但是,好事虽好,做起来却颇难。毕竟,工科院校发展文科,面临着学术缺乏渊源、师资不足、缺乏经验、与综合性大学或文科院校相比缺乏竞争力等困难和挑战。那么,工科院校如何办好文科?
理念是关键——培养文科应用型人才
“在一个以工科为主的学校发展人文学科,首先是理念问题。我们必须想清楚,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文科人才。”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孙崇正教授说。“一般,人才培养目标有两种类型: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学术型人才培养着重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就业指向是进入博士阶段学习或到科研机构做研究工作。应用型人才培养侧重加强用理论方法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认识能力,就业指向,以我们学校高等教育学硕士为例,是成为各类教育行政人员或高校管理人员。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倡学生全面发展,为将来走进社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的实践证明,培养文科应用型人才,应该成为工科院校培养文科人才的主流。”
确立这一理念,是基于几年的实践探索。2007年,北工大高教所招收了第一批高等教育学硕士,其中个别学生有意报考博士生,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但都因为某方面知识的缺陷而没有被录取,而大多数参加工作的学生无论就业去向还是就业单位都很好,工作单位很满意地反馈说他们的工作表现非常好。“我们发展时间短,学术上不太厚重,同时,报考生源在本科阶段很多也不是学教育学的。后来,我们又有了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培养学生的方向更宽泛,更加多样化,我们就进一步确定了培养理念:在不放弃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强分类指导和因材施教,更加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加看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在实践中的应用,更加看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孙崇正教授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