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38|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管季超希望结识《教师之友》李玉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9 14:3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之友网》管季超希望结识《教师之友》李玉龙
2#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4:39:58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之友》是我很喜欢的一本杂志,因为它有一支很敬业、很有水平的编辑和作者队伍。现在它已经停刊,但,这些编辑和作者为教育做点事的决心没有变,所以他们推出了新的教育平台。我看到后,心里实在是高兴,赶紧转到了咱们论坛,希望论坛的兄弟姐妹对他们有所了解。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兄弟姐妹比我更了解他们。
        
          天高地迥,第一线腾蛟起凤
              开场白
气血从周身聚合,渴望自心底升腾,我们重新上路,擎起“第一线”这个新的平台。
这是一次接力。从《教师之友》最后一张“纪念照”到今天这第一枚“第一线”首日封,其间,我们的秒表一刻也不曾停滞,因为我们必须行走,因为行走,在教育这条道上行走已经成为我们的宿命。
我们丝毫不掩饰对“第一线”这个新名头的喜爱,无须解释,这个名字已经说明了我们的身份归属。不独如此,我们还把“第一线”看成是一个标示我们行走方向的矢量。第一线是教育的最前沿,最前沿就是我们为自己标定的教育方位。这个方位是显示我们存在的合理性的惟一理由。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占据着我的心灵,若是不断地加以思索,就会使我产生时时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之情,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内心的道德法则。套在“第一线”身上,这个头顶的星空就是一个教育理想的星空,而我们内心的道德法则则是以自由思想为原点的教育价值系统。
在我们的教育谱系中,有一个重要的波段曾长久地给我们以心灵的烛照,那就是由蔡元培、陶行知、晏阳初、陈鹤琴等开启的中国现代教育体系,而今天我们的视线又更多地投向了以西方当代教育为代表的世界先进教育理念和实践。这两者构成我们教育理想的主要资源和参照,而其所倡导并努力践行的真正的人的教育则是我们教育理想的内核。我们并不讳言我们是一群教育理想主义者,并且坚信,理想和现实并非不可连接。
“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们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这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个性的成熟端赖于人格的独立和自由思想的有无,我们相信,“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是我们和孩子一起寻找并坚守的价值。而于当下的中国教育而言,此种价值实属稀缺,因而天然地成为成为我们孜孜追求之目标。
今天,教育正逐渐成为一个专业的领地,从某种程度上说,一线教师的专业水准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当前国际教育研究也越来越向教师专业化聚焦,这是“第一线”将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和服务固顶为核心要务的缘由。以新课程的全面推进为标志,中国教育目前正处于范式转型的初期。在这样一个阶段,新旧观念的碰撞乃至激烈的交锋在所难免,为教育重新“立法”不仅必须而且可能。我们势必要以一种更为积极和开放的心态重建教育存在的坐标,以使不断的学习、思考、研究、探索和创造成为教育生命的常态,从而才可能为我们赢得作为一个教育者的真正的尊严。
此刻,我们激情不已;此刻,我们坚定无比。“无所谓胜利而言,挺住就是一切”,《教师之友》只是一个逗号,不是句号,永远也没有句号。
树理想为旗,挽臂膀成阵,凭依自由思想和专业精神,2005年3月,“第一线”赫然鼎起,一部新教育叙事鸣镝开场。
是为白。

3#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4:40:35 | 只看该作者
简 介

第一线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是一家主要从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和咨询的民间教育学术机构。
“第一线”研究团队由一大批活跃在教育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教研员、教育科学研究人员和教育媒体人组成。原《教师之友》杂志社核心作者和主要编辑构成第一线研究团队发展初期的基本班底。
“第一线”将以各种方式独立或合作开展基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诸问题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前沿研究并不定期发布相关研究成果。
教师用书及相关图书的制作是“第一线”的一项主要工作。电子杂志《教育飞船》、专题式系列教育图书《师刊》是由“第一线”独立完成的两个精品传播载体。
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是“第一线”的一项基本功能,主要包括为各级各类教师的进修和培训提供多种形式的人性化、专业化服务,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论坛和高级教师研修班等。
以《教育飞船》、《师刊》为媒介,以“第一线”研究团队为依托,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人性化、专业化的咨询服务作保证,“第一线”将逐步构建一个紧密型的学习化组织,一个完全开放的教育生活社区,一个教育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家园。
传播载体
1.《教育飞船》
精典的内容制作
更迅捷的阅读方式

更开放的互动交流

更强大的学习功能

《教育飞船》凌波启航
《教育飞船》为一份电子杂志,是“第一线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制作的精品传播载体之一,每月出刊一次,以电子邮件(传真)的形式直接发送。
《教育飞船》以为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助推为第一要务,核心理念一脉承袭原《教师之友》,并对原《教师之友》内容进行了有效取舍,增加了强大便捷的学习功能。
《教育飞船》将坚定不移地坚持走精品路线。精品,只有精品,才是《教育飞船》的惟一定位。我们以为,为广大读者提供精品教育阅读就是最好的专业服务。我们有完全的信心在内容上全面超越2004年《教师之友》。
《教育飞船》每期都设置专门链接,点击链接即可直接进入BBS专题讨论区。这个便捷、开放的实时对话平台的构建,将极大地满足读者深入研讨的需要。
《教育飞船》精品文章将直接入选“第一线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的另一传播载体——每两月出版一期的《师刊》精品图书系列。《师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教育飞船》的口号是:
更贴近,更实用,更精典
栏目设置
有一番咀嚼在场景
有一点灵犀悟方法
有一串解析剖案例
有一方天地是课堂
有一回顿悟为学理
有一份沉淀打底色
有一道视野筑书坊
有一行脚印连行者
有一壶温暖醉家园
注:加黑体部分为《教育飞船》固定栏目
一、场景
有内涵有韵味现场感强可读性强的教育故事
二、方法
基于实践层面的有效、有新意的做法
三、案例
富于教育意义的教育、教学个案剖析。
四、课堂
优秀课堂的原生态记录或有解析价值的课堂片段,并附开放性讨论。
五、学理
经典教育文萃
六、底色
人文、科学大视野
七、书坊
1. 名著开讲;2.新书评论
八、行者
记录教师个体前行足迹,彰显求索精神
九、家园
多方互动社区
投稿方式
1.《教育飞船》电子信箱为di_yi_xian@126.com
2. 编辑个人投稿邮箱:
李玉龙 l681118@sina.com;
刘 琴 xiaoliu028@vip.sina.com
范美忠 fanmeizhong@sina.com.
3.也可采用教育在线短消息的形式发送稿件。
注:
1.《教育飞船》仅限订阅者个人使用。没有本中心授权,不可公开传播或用于其他商业目的;
2.第一期《教育飞船)将免费赠送(4月25日准时出刊),请需要的老师在此跟贴,并写清楚您的电子信箱。
2.师刊
专题式系列精品教育图书——
《师刊》
《师刊》是由第一线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制作的系列教育图书,每两月出版一期,每本定价18-25元,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师刊》内容为专题式,即每期精选一个专题做深、做透。
《师刊》强调精美设计、精致印刷,强调邮发及时、服务到位。
《师刊》的定位是:一个有教育理想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必读书。
注:因涉及商业秘密,关于《师刊》的更多信息不宜公布,请理解。
4#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4:41:20 | 只看该作者
从一般性阅读到专业精品阅读
从纯文字信息到全方位专业亲密接触
从一个人孤军奋战到坐拥一个强大的专业发展智囊团
诚恳欢迎您加入第一线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
选择我们为您提供的各种人性化的专业服务条款……
服务条款菜单
第一线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近期将为广大教师、学校推出四种类型的套餐式服务项目,具体条款如下:
个人类
A类
1. 一年12期精品电子杂志《教育飞船》(电子邮件发送);
2. 每年为您撰写的1~3篇教育类文章提出详细参考建议;
3. 教育热线即时服务,帮助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疑难问题;
4. 定期提供最新教育图书信息,为您购买教育类图书当好参谋;
5. 享受《师刊》9折优惠服务;
6. 优先参加由“第一线”主办的各种教育教学教研活动。
全年费用共计88元

B类
1. 一年6本专题式精品系列教育图书《师刊》(每本定价18—25元);
2. 一年12期精品电子杂志《教育飞船》(电子邮件发送);
3. 每年为您撰写的1—3篇教育类文章提出详细修改建议;
4. 教育热线即时服务,帮助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疑难问题;
5. 定期提供最新教育图书信息,为您购买教育类图书当好参谋;
6. 优先参加由“第一线”主办的各种教育教学教研活动。
全年费用共计188元

C类
1. 通过电话、email、信件、面对面等方式协助您制订适合自己的个性化专业发展规划(包括个人读书计划、课堂解决方案、教育写作参谋、专业发展路径等),并由第一线研究团队专人负责全程跟踪服务;
2. 一年6本专题式精品系列教育图书《师刊》(每本定价18—25元);
3. 一年12期精品电子杂志《教育飞船》(电子邮件发送);

4. 每年为您撰写的1—3篇教育类文章提出详细修改建议,某些文章由责任编辑帮助修改完成;

5. 教育热线即时服务,帮助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困惑疑难问题;

6. 定期提供最新教育图书信息,为您购买教育类图书当好参谋;

7. 享受由“第一线”主办的各种教育教学教研活动的优惠服务。
全年费用共计388元

单位类
D类
1. 一年12期精品电子杂志《教育飞船》(电子邮件发送),可在本单位公开发布;

2. 一年两套(每套6本,共计12本)专题式精品系列教育图书《师刊》(每本定价18—25元);

3. 为每个学校免费服务一个C类会员,具体人员由学校指定;

4. 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帮助学校制订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计划,并推荐授课人员;

5. 协助学校制订市场化的招生、宣传推广计划,必要时可以项目承包方式完成整套方案(单独收费);

6. 为学校远、中、近期整体发展规划当好参谋。

全年费用共计1800元

注:
1. 服务对象目前主要为小学语文、数学、中学文科(不包括英语)和班主任老师等,中学理科和小学部分学科待条件成熟时再开通。
2. 自汇款收到之日起计服务日期,或应读者具体要求变更。
3. 请您在汇款单上注明您的详细信息,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教龄、任教学科、单位名称、职务、详细联系方式和通讯方式、服务类型选择、您的个人简历和对我们的要求和建议等(选择C类服务的老师请附2寸相片一张),我们将为您制作精美的服务卡并建档。
4. 教育热线电话:028-86660929 028-86672587
5. 地址:成都市盐道街3号第一线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610012
5#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4:41:5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线研究团队
第一线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团队由长期活跃在教育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教研员、教育科学研究人员和教育传媒人组成。
第一批研究团队名单如下(依姓氏笔画为序。以后将陆续分批发布,括号内为网名)
小学语文部
闫 学(枫荻)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研室
张学青(小青) 江苏省吴江市庙港实验小学
朱 煜 上海市福山外国语小学
吴 群(依然在飞) 湖南省岳阳市教研室
何金钟 江苏省滨海实验小学
诸向阳(言者) 江苏省翔宇教育集团实验小学
范绫缜(彤铃) 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师范附小
武凤霞(翼然) 河南省濮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管建刚 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中心小学
蓝祭宏 四川省成都市草堂小学校长
薛瑞萍(看云) 安徽省合肥市第62中学小学部
窦桂梅(玫瑰)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

小学数学部
张齐华(无语)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张向阳 江苏省苏州市金光小学
徐 斌(斌山来客)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徐 丽(幻夜) 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

夏青峰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

中学语文部
王 雷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中
丰继奎(风之语) 四川省广汉中学
卢 军(红荻) 江苏省金湖县中学
任 玲(木棉) 云南省曲靖一中
史金霞(沧海月明) 河北省徐水综合高中
李镇西 四川省盐道街外语学校
吕 栋(胡说) 浙江省桐乡四中
刘恩樵(大潮河) 江苏省昆山市国际学校
沈春松(活在真实里)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学
杜小刚 四川内江市铁路中学
吴礼明 安徽省铜陵三中
杨先武 湖北省郢都中学
周仁爱 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
周迪谦(泥土) 重庆市涪陵五中
郭初阳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
秦晓华 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
凌龙华 江苏省吴江市高级中学
韩 军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
袁雨萌 江苏省兴化市楚风实验学校初中部
蔡朝阳(阿啃 1919) 浙江省绍兴稽山中学
魏智渊(铁皮鼓) 四川省盐道街外国语学校
戴文军 江苏省苏州市书院中学
窦爱君 河南省焦作市十二中

综合部
干国祥 原教师之友杂志编辑
孙启民 江苏省徐州市教科所
朱 能 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
刘 敏 河北徐水县巩中
郑 飞 江苏省徐州市教科所
冯 梅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冯卫东 江苏省南通市教研室
范美忠 原教师之友杂志编辑
唐锋卢(唐唐) 淮安师范学院
黄耀红 湖南教育杂志社编辑
魏 勇 重庆市涪陵五中

管理部
卢志文 翔宇教育集团
协调员
李玉龙 原教师之友杂志常务副主编
6#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4:42:48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中国教育的侠义之士
中国教育的侠义之士


——记我眼中的《读写月报新教育》主编李玉龙


前言:

2009年,一本名叫《读写月报教育》的杂志,专刊推出了《有这样一个母亲》引爆全国教材的话题,《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出版报》、《浙江日报》等重大媒体和网站相继转载和报道。而随着桥西新教育的逐渐深入人心,这本杂志也渐渐走进更多桥西教育人的视野,《有这样一个母亲——教材研讨专刊》、《插班生林可树》等等一个个独辟蹊径的教育专案和一份份掷地有声的教育思考,都让我们在畅快淋漓地吸收这份教育大餐的同时,开始好奇——是谁,在作这样一个中国教育界与众不同的品质杂志?是谁,在为大家如此真诚敢于碰撞地传播这样一种有质量的声音?他,就是国内著名的教育媒体人,现任《读写月报新教育》杂志执行主编,第一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号称中国教育的侠义之士——李玉龙

保存李老师的联系方式已经三年,几换手机,未曾遗漏,惭愧的是即使是年节时分,也不曾发过去哪怕是一个祝福的短信,但这并不代表着遗忘那段研修班的日子,相反的,经常会在心底忆起,尤其是在自己因得意于具体事务的小成就又开始内心躁动时,他和他的那些事儿,总让我产生阵阵强烈的挤压感,觉得自己还是那个不折不扣的井底之蛙,愧对自己,愧对那段日子,愧对那个对每一个人都如此真诚的教育志士。直到——因为联系校长们的成都之行,经陈连林介绍,竟然才拨通了李老师的电话。我知道,这三年,他又经历了很多事情,虽然《读写月报新教育》杂志在一天天的更好起来。没成想,电话那头李老师竟然率先叫出我的名字,“邵坤啊!我记得你当年拿过全国的一等奖啊!”,还是那样的爽朗,带着几分侠义之气,让我这个当年在研修班成绩很差的学生顿时无颜,但更多的还是温暖。细数与之交往,听人讲述的那些细节,这个在我心中已经渐行渐远的“人物”立刻又真实、清晰起来:




  李玉龙的教育情结

第一次知道李玉龙老师,是因为参加2006年岳阳全国第三期第一线教师高级研修班,那个亲自到车站接送我们,人高马大、细眼带笑,总是人前人后相互介绍大家的热忱男士竟然就是研修班的发起组织者,说实话,初识感觉不像个教师,更谈不上专家,倒像个军人。后来的接触果真证明了我的猜想,这个在石家庄市军械学院特种兵专业完成大学学业的军校高材生竟有着10年的军龄,后来,毅然脱掉了足以给他荣耀与资本的军装,与教育结缘。


石破天惊,创刊《教师之友》
复员后的李玉龙先投身媒体行业,因为长久以来就从部队的规范管理中对比思考中国的教育,于是,四处游走,发现、游说一批有着教育智慧理想的有识之士,于2003年创刊了《教师之友》杂志。只知道那是一份敢说真话、触及实质的教育期刊,后来因政府阻挠等诸多方原因停刊。对于《教师之友》,以我的年龄和阅历并没有什么印象,只模糊的从网上众多热烈的主题帖和朋友那得知,很多读者至今都在怀念它。


艰辛漫溯,再创《读写月报》
全力打造一个:沟通教育界和知识界的学术走廊。 这是曾经的《教师之友》的办刊方针。《教师之友》的停刊并没有让他的教育理想沉沦,而是更加激起他创办全国最具影响教师的刊物的决心。与大多数教育媒体、学科教学杂志不同,《读写月报》并不局限于教育之一隅,李玉龙和他的编辑们有着更为广阔的视野。仅以08年第一期为例,刘铁芳、李政涛、肖雪慧都不属于纯粹的教育界人士。可能会有读者抱怨他们的文章缺少技术性和可操作性,但他们始终坚信:思想永远是技术的内蕴,没有思想的技术远不如没有技术的思想。与李老师的几次深度漫谈,他都总在强调这个杂志的唤醒,这或许也成为了他的思想的集中体现了吧:


《读写月报》正努力唤醒一线教师站立起来--在教材面前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苏格拉底如是说。

未经省察的文本没有价值。不知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

选入教材的文本,首先要经过教师的审查,那些假大空,高大全,远离学生生活、情感实际的文章可以不讲或少讲。如若非讲不可,起码应在讲解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另外一个视角,另外一种可能,以便学生自己省察、取舍。

比如《读写月报》第一期提到的《我要成名的玄奘》一文,对于被方丈所否定的只能做煮菜的薪柴的松树,教师完全可以提供另外的故事,以作比较:

当年,杜鲁门新当选美国总统,有人向他的母亲祝贺:你有这样的儿子,一定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回答: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同样让我骄傲。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

《读写月报》08年第一期有两篇文章直接向教材开炮--冷玉斌的《却向教材觅儿童》和郭初阳的《牛尾巴为什么要翘起来》,这种对话甚而审视教材的胆识,值得一线教师学习

有问题的教材可怕,然而教师在教材面前一惯的匍匐姿态更可怕。他们视教材为圣经,视教参为圭臬,不敢越雷池半步。当教师唯教材是瞻的时候,他所能做的只是让自己的讲解无限可能的贴近编选者的意图和教参的解读,只能是教教材。而他们始终坚信,用教材教才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起点。


《读写月报》努力唤醒一线教师站立起来--在名师面前
教师应对所谓名师或风行一时的教学流派保持戒备心理。没有批判的吸收最后可能是学步邯鄣,匍匐而归。

《教师之友》(《读写月报》前身)04年第一期专题对那一代名师的批判,至今让很多人耿耿于怀。究其根本,就在于我们和我们的教育依然未能走出那一代名师的阴影,依然在魏书生的技术主义和权威人格的圈子里打转。

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需要的不是阅读,不是思想,也不是教师和学生的人文素养,而是魏书生式的应试技术。只要掌握了技术主义和权威人格这两大法宝,我们就可能如魏书生那样达到应试教育的最高境界,名利双收。

因此,从另一个角度讲,批判以魏书生为代表的那一代名师,就是在批判我们曾经或正在进行着的教育教学活动。这种对自身的反思、批判乃至否定是最艰难同时也最有必要。

外表刚烈的李玉龙老师内心也会流露出诗意的情怀,他经常对我们提起李广田《记一个教师的谈话》中的话语:我必须每年落一些叶子,我必须不断地脱一些皮。我必须每年生长一些新东西……人生就是这样,只有经历刮骨般的痛苦反思,把自己打回起点,才能生长出新的思想,才能真正站立起来。


《读写月报》正努力让教师站立起来,在教育面前,生活面前。

李玉龙自己说,我们总在说一些出格的话,作一些出格的事情。比如转载和编译类文章(《38使你的课堂富于魅力的基本技巧》《课堂交流:问题背后的信息》《今天的帕夫雷什学校》三篇)稍多,杂志中的看板栏目与教育关系不大,但这恰恰是编辑匠心独运之处,没有放眼世界的眼光,没有对国计民生、普通事件的关注,仅仅局限于教育一隅,可谓陋矣。看板栏目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为一线教师打开一扇窗口,使我们的视野得以开阔,高度得以提升。李阳英语为什么疯狂?其背后折射的母语教学问题值得深思。那新课标是光绪皇帝,高考就是慈禧太后的比喻更值得我们追问,光绪皇帝何时才能真正掌权?

在此意义上,李玉龙正透过《读写月报》,努力借助他们的高度,打开我们的视野。

荀子云: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无论是从前的《教师之友》还是今天的《读写月报》,都拥有这样一群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教育理想主义者,他们致力于打造一个优秀的教育媒体,致力于提升一线教师的高度,致力于拓展一线教师的视野。


蛟龙腾飞,组建第一线全国教师高级研修班

“天高地迥第一线腾蛟起凤,山长水阔几百回批荆斩波”——这是第一线高研班的口号,执着教育的气魄与胸怀可见一斑。2005年,江苏宝应,一群有着对教育深沉的感怀和执着追求的一线教师和部分学界翘楚聚集在这里,《教师之友》第一期高级研修班正式开班啦!看云、郭初阳、闫学、张曼凌、武凤霞等众多在小语界乃至全国教育界闻名的专家成为了这里的第一批学生。四期的历程,期期震撼,以下是成都实验小学副校长李勇,网名实小十八子的部分博文:



这个汇聚全国思想精英研修班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冲击,摧毁了我很多固有的价值观念,也让我找回了很多本来深藏于心的人生的底色。学员中不乏读书破万卷的人物如阿肯、范美忠者,也不乏思想激进而头脑清晰的家伙如助理、荆蛮客者,有很多在教育教学中颇有建树的行家里手如玫瑰(窦桂梅)、翼然者,有成熟稳重,激情不老的大哥级人物如大潮河、泥土大哥者,有很多中学和小学的激情飞扬的校长如何金钟夫妇、冰冷酒者,还有很多如我一样来享受这场教育的盛宴的普通而有追求的老师。尽管当时觉得自己是那样的无知以至于借故逃跑了两个晚上,但是现在跟身边的任何一位朋友说起这段经历时,我都会很自豪地说,研修班的十天让我觉得长了十年的功力。李玉龙总是跟我说,不要夸张研修班的作用,在我身上能够有一些作用也是自己以前的积累不错的缘故,研修班只是在恰当的时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而已。可是,我心里知道,我何曾有过什么积淀呢?

研修班回来,我仿佛变了一个人,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常常没完没了地上网看帖子,常常抱着以前断然不肯一看的书津津有味地啃。以后的日子变得单调而兴味盎然,买书读书教书上网构成了我生活的全部。一年中用于买书的钞票应该好几千了吧,仔仔细细咀嚼了一些书,大多数则翻一翻觉得好就买下了,等哪一天有兴趣了或许会捧起来好好阅读,书不断涌进来,卧室的书柜里盛不下了就把一些稍次的书移到书房的大书架上去。好书我总是不愿意示人,摆在书房里不太安全,我就把它们放在书房里和我同寝了。妻子常说我是疯了,我总是笑一笑,以后还照样隔三差五地往家里搬书,日久天长妻子也和我一样疯了,两个疯子常常出没在成都的几大人文书店,星期天为了节约经费,我们一家人就自带干粮到时间简史大书坊看一天书。等到晚上回到家,便有异常充实的感觉。现在口袋里的钱大多奉献给书商了,还剩下一点钱也要为研修班做准备,我知道让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无知是多么可怕,我知道了,我妻子知道了,于是我们都疯了。


作点灯的人,亲自主持教育写作与课堂教学研究项目

台上的李主编,开始了自己的论述,话语一点也不多,最精明的一点便是把问题抛给所有的听者,挑选一件印象十分深刻的孩子的教育故事!“十分钟的思考”!可以想象,大家的脑子在如何的快速、全速的飞转着、更多的是筛选着、比对着、排除着、搜寻着……

就像在考场上的看到“命题作文”的那一刻一样,我第一时间里就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串学生的名字,大约有六位的样子,依次把他们、她们的事例,列举在其后,考虑着、对比着……

我不知道最好的案例在哪里?我也不渴望拥有一个什么的结果?我只是一幕幕回忆着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同事讲述着自己的那份精彩故事,台上的李主编,全身心地倾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主讲的老师,通过问答的形式,点播着他作为旁观者的观点,尝试着发现那人眼里的“亮点”与“误区”!三位同事的讲述之后,我感到我似乎明白了李主编的思路脉络与倡导精髓!

以上是李玉龙到学校指导教师教育写作时一位教师的如实记录。没有以往的专家报告或培训,李老师就是这样点亮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教育之光,让你觉得,教育写作就是这样一件自然而然而又专业的事情。

教育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是李玉龙长期关注并坚持行动的研究领域,而李老师也在实践中深深感受到,要想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是不可回避的阵地,于是,就在今年,他又亲自主持,纠集一批人马开始扎进课堂,于是,我们会在网络或交流中看到李老师亲自执教《小马过河》,于是,我们也有幸了解到以成都泡桐小学为实验点的课堂研究项目。记得李老师那天半开玩笑又异常诡秘的对我说:明年吧,在课堂上,我们准备弄出点动静!因为他对教育的热情与执着,所以,我相信并期待。
  


如今的李玉龙老师正带领着他的“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向专业更深处漫溯。虽然他们越来越多的受到教育同行的关注和更多教师的热烈反响和回馈,但此时的他们似乎又更加平实,正如李玉龙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采访时所说:我们更期待批评,来自更多方面的。这不是姿态,而是我们自身视角、知识和能力的有限性的警惕。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的侠义之士
7#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4:44:04 | 只看该作者
《读写月报•新教育》主编李玉龙来访[zt]


    3月9日,《读写月报·新教育》主编李玉龙来到山东济南,专程前往《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参观走访。

    《中国教师报》山东记者站褚清源副站长热情地接待了李玉龙主编一行。他向李主编详细介绍了《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近几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并就关心的课改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在褚清源副站长的陪同下,李玉龙主编还参观了《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办公文化展示。

    李玉龙,国内著名的教育媒体人,《读写月报·新教育》杂志执行主编,第一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有中国教育的“侠义之士”之称,创办的《教师之友》《读写月报》等杂志都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
褚清源副站长与李玉龙主编合影
李玉龙主编参观《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文化墙
亲切交谈
8#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4:44:43 | 只看该作者
9#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4:45:24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之友》第一期高级研修班在翔宇举办
时间:2004-09-04
来源:校长室 作者:向宇
,

  8月13日,历时15天,计有来自11个省(直辖市)58名学员参加的《教师之友》第一期高级研修班在翔宇结业。结业仪式上,《教师之友》杂志社常务副主编李玉龙作学习总结,杂志监制、翔宇总校长卢志文应邀出席并发表讲话。本期研修班是翔宇继承办第三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之后,协办的一个很有思想高度、理论深度的民间教育研修活动。
  研修期间,组织方先后邀请崔卫平、王东成、唐昊、刘铁芳、王荣生及王建军等六位国内知名学者莅临讲学。所聘学者分别从“人类文化视野”、“教育理论”及“案例分析与课堂演练”三个版块着手,高屋建瓴,帮助学员较为系统地梳理了近现代中国教育发展演进史,在引导学员建构自我及教育主体人性人格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版块课堂教学实践中,参与活动的宝应实验小学及实验初中的三个班学生的精彩表现,给研修班学员留下深刻印象。
  本期研修班,人数不多可影响很大,学员大多是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教师。58人中有特级教师一人,国家骨干教师研修班学员三人。为组织好本次研修活动,教师之友杂志社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六场报告八场对话引进了新理念,拓宽了新视野。除报告对话外,教师之友各责任编辑还利用休息时间与学员进行广泛交流,加深了编创读三方的了解,帮助研修人员提高了教育文章的撰写水平,深受好评。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4:46:19 | 只看该作者
我眼中的李玉龙及他的《教师之友》

□朱寅年

 1
认识《教师之友》已然三年,认识李玉龙先生亦两载有余。
 熟悉《教师之友》非常偶然。那是2001年的秋天,我采访韩军,在他家里,我们俩高谈阔论,兴奋之余,韩军拿出一本《教师之友》(2001年6月号),向我介绍上面的一篇由钱理群老师以笔名撰写的长文《〈新语文读本〉编写手记》,大致看了一下便为之热血沸腾。
知道李玉龙这个名字也是从那时起。从此便关心起这位未曾谋面的兄弟来。
 2002年年末,玉龙来了北京,是被韩军邀来办一份名为《中国教育》的刊物。然而直到有一天,韩军告诉我由于出资方发生变故,刊物没有办成,他便漂在了北京。后来,听说他到了朱永新老师与人民政协报合作办的《教育在线周刊》。后来,通了电话相约有时间见面,但各自忙着工作而没有得见。
正值2003年春的两会期间,我邀主编贺春兰及李玉龙吃饭,我眼巴巴地等到最后却没有看见他的到来,贺主编告诉我:他忙着采访两会的代表呢。心中充满遗憾。
直到有一天,我打电话给贺主编,才知道他悄然离京回成都继续办他的《教师之友》了。我更加遗憾:半年了,同在京城竟然没能见上一面。

 2
 不见面则矣,一见面便“同居”了。(此处不允许幻想)
 2003年7月,“教育在线”在昆山举行研讨会,我与玉龙兄住在一个房间。从那天起,我领略了他的风采。
我作过教师,现在是记者。可是工作之余,我是一个心里有话嘴里说不出来的人。哪怕是见到了自己想见的人,嘴上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回去之后才感觉到有许多话没有说。而做采访的时候,我却是滔滔不绝的。这样的性格,我是没有办法的。
然而,第一次与玉龙见面,我还是满意自己的,因为毕竟还说了许多话。也许是虽未谋面但互相已很熟悉的缘故,也许是他的真诚使你感觉到他不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人,可以不设防。总之,这位军人出身的家伙确实令我感到有魅力。
他每每流窜于教师们住的房间中,拿着小本本边聊边记录的架势,不但吓住了老师,也吓住了我。我想,他真是一个热爱工作、热爱教育的“工作狂”。所以,一时竟仰慕起他来。

3
第二次见面,我们又“同居”了。
他陪着他们的社长来北京办事。他打来电话时,我正在出报。晚上,便空着肚皮去见他,并蹭了一顿饭,不,是两顿。
 坐地铁又换城铁,赶到他住的宾馆已经是夜里十点了,恰好窦桂梅老师也在。我坐下来便大吃起来,他们看着我狼吞虎咽,心里一定在笑呢,可我管不了那许多了。
窦桂梅、玉龙都是见过两次面的了,所以我也就不拘束了,说了许多心里想说的话。
夜已深了,我们送窦桂梅回家。接着,我们两个又去吃了一顿。
晚上,我们又聊天到深夜,不,是凌晨。
玉龙兄的形象,至此,在我的心里已经完整了。
我能感觉到他的兴奋,因为他的《教师之友》刚刚做了“那一代”的专题。由此,我也看到了一个教育媒体人的锐气与勇气。
与玉龙谈话,三句话离不开教育。但从来不谈什么工资、待遇之类的,这是我与之能谈得来的很重要的原因。我想了想,直到今天,我都没有来得及打听过他个人“婚否”“生育否”的问题。
从前,我和我的同事在一起办《教育周末》周刊时,为了招聘到有教育理想和新闻追求的记者,来应聘的人,我们不管他是学什么的,只看他是否太关心工资待遇的情况,如果很关心工资待遇,我们就马上打发走。觉得这样的人不是我们要找的人。
我再想,如果是玉龙来我们这里应聘,三句话下来,我们就会留下他的。
他太热爱教育了,而这在他几年前还是很陌生的领域。

4
 一位大家熟知的老者说过:这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
 而我认为,对待工作,最怕“责任感”三个字。只有你对这个事业充满了理想,你才会热爱这个事业,才会乐中不觉苦。这里面贯穿着一条线,那就是“责任感”。
一次,京城某大报的老总说:在全国,懂经济且有责任感的经济调查记者,掐指算来不超过20人。
其实,在教育媒体中,懂教育且有责任感的教育记者,我想,数到底也没有几个。而我坚决认为,李玉龙应该是这几个中的一个。这不是我无原则的吹捧。从他的那些经过精心策划、不辞辛苦进行采访的众多专题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
对于这样的媒体人,我们应该给予支持和保护。说句义正词严的话,支持他们,保护他们,实际上就是保护我们的良心。
作为新闻人,《南方周末》屡次受到清洗、《南方都市报》又惨遭横祸,我们感到痛心。这些能影响我们的社会历史进程的媒体良心,我们不去支持和保护他们,有一天,我们自己感到后悔的。
有一次,在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的制片人张洁先生聊天时,一位新闻教育专家说,像张洁这样有新闻理念和追求的新闻人,我们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起来,不要让他们这样的人受到不公的冲击。
我知道,玉龙做杂志做得很辛苦,也很艰难。这次做“那一代”专题也曾引起了许多人不快。但我知道,这绝不是搅混水,而是在警醒,在反思,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冒犯,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意义。我所在的报纸对这个专题率先做了全文转载。
这次《教师之友》在徐州合作举办的第一回“青年教师论坛”,我是在会议已经开了的时候才收到了他们的邀请函(这可能是因为邮局的耽误,也许是我们的投递人员耽误的),另因为爱人有孕在身而无法脱身,所以没能参加,很是遗憾(同样,朱永新老师也邀请我参加他们在张家港举办的新教育实验开题会,也没有参加上)。但此后,我一直在论坛上关心着这次活动。虽然大家各有各自的看法,但我始终不怀疑他们举办这次活动的初衷。我支持他们继续搞下去,心地无私天地宽,只要有利于教育,有利于教师,有失误也没有关系的。
是的,关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该说是我们教育界的人本主义大势,由一家杂志和一家市级教育研究所来做启蒙的工作,这实在是有些为难他们了。
我只希望,玉龙能愈战愈勇,而不是激流勇退。也希望,教育同人能支持他。

5
玉龙也不是没有缺点的人。
人就是这样,一旦对一个东西着迷,必然会围着主流走,而不在意其他细枝末节;必然会盯着问题较真,而不在意会冒犯谁。
我深有体会。当我的激情过甚的时候,身边的人会觉得有些异样。
玉龙关注教育,关注教师成长。所以爱之深,恨之切,这我能感受得到。
一次,我出报很晚了才回家睡觉,早晨被电话叫醒。原来是与我很熟悉的网友云之青老师打来的。他对我说,一夜没有睡,刚从网上下来,跟李玉龙大战了一场。
他显得很愤怒,觉得李玉龙不宽容。我只是说:“没必要这样”。
接着,白天上班时,又接到了玉龙的电话,他也感到委屈。我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我还是劝他:“犯不着这样”。
在发短消息和玉龙交流的时候,我还是诚恳地说了对于他的过于较真以致伤害感情的看法。
 其实,对于我来说,对于网上所谓的“李云之争”,我表态是很尴尬的,两个都是朋友,不知道该怎样去调节了。但当时我想,给他们时间,他们会自己解开心结的。于是,我只是把“不打不相识”的话送给了他们。
 我还是这样的观点,云之青作为一位普通教师,玉龙的较真与针锋相对是有些过了的。
 我还是想起了在报界口碑很好的《南方都市报》,曾首先报道孙志刚案的记者陈峰是我的朋友,他说,《南方都市报》的老总就倡导关注弱势群体、保护弱势群体。所以做报道的时候,从来不抓弱势群体的小辫子不放。甚至对那些卖淫女都不报道,而是以友爱的态度关怀她们,但对那些腐败官员不手软。我想,这才是一个有胸怀的报纸的风格。
所以,我想作为有抱负有理想的《教师之友》来说,对它的发展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玉龙兄,我还是希望他能更加大气,胸怀更加广阔。使《教师之友》成为更多人的真诚朋友。只有人大气了,杂志才会更大气。
 我相信玉龙兄的人格,更相信他有这样的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6:55 , Processed in 0.09458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