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法国试行博物馆免费开放始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14 12:1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法国试行博物馆免费开放始末
——浅议“免费开放”与“公益性”的关系


时间:2011-11-18        来源:驻法国使馆文化处        作者:教莹






  文化民主是法国社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机构体现公益性又是文化民主的内容之一。1959年法国政府成立文化部时明确指出,文化部的核心任务就是要让尽可能多的人接触人类的尤其是法国的文化杰作。法国总统萨科奇上台后不到三个月,便给文化部长下达了公务指令函,强调加强文化民主化,扩大公益性文化机构向大众免费或优惠开放的程度,要求文化部在部分博物馆中试行免费开放措施,并逐步推广。这一要求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议论,有人饱含期待,有人忧心忡忡,一场为期6个月的博物馆免费开放试行就此拉开帷幕。
  法国博物馆试行免费开放的内容
  免费开放试点涉及文化部、国防部和教育部所属的共18家国立博物馆,期限为2008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免费开放的部分仅限于常设展览。由于每个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具体措施也有所区别,如卢浮宫、奥塞博物馆、盖·布朗利博物馆和蓬皮杜艺术中心,这四家博物馆在没有实行免费开放之前的接待人数已经非常庞大,在此基础上实施对所有观众免费开放恐将超出博物馆的承受能力,所以只是对18岁至26岁的年青群体试行每周一次的晚间免费参观(从晚6点至晚9点),而其余14家博物馆则对所有观众免费开放。试行免费开放的主要目的是分析门票价格因素对观众参观博物馆的影响程度。为了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政府对另外的14家博物馆,在地理位置、藏品年代、主题功能等方面都做了认真的选择,以保证其在法国各类博物馆中具有代表性。同时,法国政府并未对这次免费开放加以宣传,以求降低媒体宣传对观众的影响,真实客观反映门票价格对观众参观博物馆所起的作用。
  法国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历史
  此次部分免费开放是法国博物馆在这一问题上的又一次尝试。自法国第一家博物馆成立到今天,法国文化界在“博物馆如何体现公益性”这个课题上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免费开放”的观念与第一家博物馆同时诞生,1793年,法国第一家公立博物馆——中央美术博物馆在卢浮宫成立,该馆自成立之日起就对观众免费开放。随后由于欧洲各国在收藏艺术品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博物馆经营和管理的成本上升,因此,博物馆是否应该收费成为了19世纪末法国国民议会的重要辩论内容。1921年12月31日,法国政府颁布政令,规定博物馆的门票价格为1法郎,周日与节假日仍然免费,法国博物馆从此进入了有偿服务的时代。这一颠覆性的举措曾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争论。
  在随后的60年间,人们虽已接受了博物馆收取门票的做法,但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博物馆的门票价格鲜有变动。直至80年代,博物馆参观人数骤然上升,一些博物馆相继进行了翻修和扩建,门票价格也随之上扬,再次启动了博物馆对提高收费的大胆尝试。1988年至1996年,伴随着“大卢浮宫改建工程”,卢浮宫的门票价格由18.26法郎飙升至35.73法郎,付费参观人数上升了70%,门票收入翻了3倍。1990年,卢浮宫取消了周日免费开放,代之以收取半价。与此同时,其他博物馆也纷纷提高门票价格。1996年,为了遏制这一趋势,文化部决定试行国立博物馆每月第一个周日免费开放的政策,期限为两年。在试行期满后,若斯潘政府决定将这项政策无限期执行,范围限制在巴黎大区的23家和其他地区的11家博物馆。目前全法国已有21%的博物馆每月有一次完全免费开放,国立博物馆的观众中有37%享受免费参观。
  免费开放的影响
  历时6个月的免费开放试点结束后,官方迟迟没有公布结果,只是通过媒体透露,在免费开放期间,博物馆的参观人数较以往增加了56%,其中至少有四分之三是博物馆的老顾客。针对观众参观时间的调查显示,实行免费开放后,人们得以更从容地仔细欣赏每件艺术品,在单个艺术品前驻足停留的时间延长了。这反映了博物馆教育功能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
  但是,免费开放造成了一些博物馆和某些展厅人满为患,让博物馆的接待工作承受了很大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服务质量,无法为观众提供良好的参观环境,影响了观众的参观质量,从而让博物馆的公益性打了折扣。更令人担心的是,观众过多使文物的安全环境受到威胁。另外,在免费开放试行之初,有人预测观众会将节省下的门票费用用于博物馆内其他形式的消费,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上述试点博物馆中的商业经营部门的收入并没有相应上升,在某些博物馆反而还呈下降趋势(集美博物馆在最初两个月中的营业额下降了8%),人们把这种现象戏称为“免费带来免费”,这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博物馆的积极性。以往的调查表明,购票观众的消费行为比免票观众要多——免票观众平均每次参观的消费额为23欧元,而购票观众的消费则达到34.5欧元。
  价格因素的影响
  虽然官方没有对试点结果作出明确的评价,但各博物馆和众多专家学者对试行免费开放的情况,尤其对门票因素的作用进行了认真统计和分析,结合一些早期相关调查报告,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端倪。
  多项调查表明,在不常来博物馆参观的人群中,由于“门票价格因素”仅占4%至10%,而“没有自己想看的东西”和“博物馆令人感到厌倦”则分别占到了41%和21%。卢浮宫的调查结果表明,观众不常来博物馆参观的原因中,价格因素仅排在第五位,前四位的分别是,“住得太远”、“不懂欣赏”、“工作太忙”和“馆内观众过多”。卢浮宫的购票观众中,有68%认为“门票不贵”,仅有15%的观众在买票之前知道门票的确切价格,37%的观众认为门票价格比想象的要低。另有调查表明,以往门票价格的上升只是导致了观众参观时间的延长,并没有影响观众的组成结构。2000年,博物馆界曾对每月第一个周日免费开放情况进行调查,出人意料的是,调查结果显示,对博物馆免费开放最感兴趣的人群来参观博物馆的次数却最少。
  也有不少法国学者认为免费开放对观众影响不大并不是法国的特例,他们指出英国的博物馆已经实施了免费开放,但是效果甚微,在2002年至2005年英国博物馆免费开放期间,博物馆新增人群仅上升了1.7%,在大英博物馆的参观者中只有1%是因为免费才前来参观的。
  免费开放措施将何去何从
  试行结果几乎让所有的人都反对将免费开放政策继续推广。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免费开放的目的不仅仅是参观人数的上升,更重要的是使观众的组成多样化,然而此次试行的结果却表明,免费开放措施并没有达到扩大受众面的目的。
  二、在国家逐步缩减对博物馆的经费支持,艺术品价格呈几何倍增长,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继续实施免费开放会让国家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文化预算雪上加霜(法国文化部长表示,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每年所需的资金为1亿6千万至2亿欧元)。另外,免费开放前博物馆的商业化运作已经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指责,人们担心免费造成的资金缺乏将会迫使博物馆在商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背离其非营利的性质。
  三、法国是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每年接待7000万左右的国际游客,这些游客中有很多就是为参观法国举世闻名的博物馆而来,相对高昂的国际旅费,博物馆的门票费用对他们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法国国立博物馆的观众大部分是外国人(卢浮宫有三分之二的观众为国际游客),这意味着免费开放的最大受益者是外国游客,而不是法国人民,这无异于用法国纳税人的钱为他国公民服务,以捍卫自身利益著称的法国人绝对无法接受这样的逻辑。另外,免费开放增加了博物馆爱好者的参观次数,这部分人多为拥有较高学历和一定经济基础的社会中上层人士,而政府因博物馆免费开放给予的补贴是所有纳税人的钱,这显然不利于体现社会公平,与文化民主化的初衷南辕北辙。有些专家一针见血地总结道,免费开放只体现了政府主观的文化民主动机,并没有在客观上真正实现文化的民主化。
  诸多迹象表明,法国博物馆对永久免费开放的大胆尝试将到此为止。
  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体现博物馆公益性
  以往的调查与此次试验都表明,在法国,通过免费开放扩大博物馆新的观众群体效果并不明显。专家分析,观众对博物馆的兴趣主要取决于博物馆的藏品,地理位置,接待质量以及所举办的文化活动等诸多因素。在收入水平较高的法国,象征性的门票价格不会构成观众走进博物馆的直接障碍。通过何种方式能够充分体现博物馆的公益性,让更多的人群走进博物馆,法国的专家学者在试行免费开放后也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重视教育
  以往的调查显示,在2000年,在没有学历的人群中只有23%的人参观过一次博物馆,而拥有学历的人群中有72%至少参观过一次博物馆。卢浮宫的调查表明,在该馆观众中,有学历者是无学历者的5倍。英国的调查资料也表明,在文化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传播途径越来越便捷的环境中,在参与文化活动的程度方面,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减少,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其教育背景的差异。在试行免费开放期间,集美博物馆的观众人数上升最少,只有16%,这与法国观众平时较少受到亚洲艺术的教育不无关系。妨碍观众走进博物馆的不是门票,而恰恰是观众自己。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在文化领域,就扩大参与者的范围而言,如果大众缺乏主观愿望,任何鼓励参观的政策所发挥的作用都会大打折扣。这个主观愿望来自于参观主体的教育背景和文化修养。众多学者认为,学校一定要肩负起把年轻一代领入博物馆大门的重要责任,要充分意识到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受到良好教育的学生会主动走进博物馆,在博物馆中又会接受艺术熏陶,如此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只有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培养大众对艺术的兴趣才是能让博物馆公益性得以体现的有效途径。
  2、文化服务的重要性
  据统计,在试行免费开放的第一个月内,观众人数上涨幅度最大,14家试点博物馆接待观众达31万4850人次,同比增长65%,冈城美术馆馆长把这个月称为博物馆和观众的蜜月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参观人次的增长速度也有所下降。多数专家认为这种现象符合大众的心理,因为人们总是会对临时和新生的事物更具好奇心,更想参与其中,而时间会让这种心理慢慢减弱。针对这样的心理,专家们建议博物馆要多举办文化活动(临时展览、主题讲座等),增加活力,激发观众兴趣,让观众保持参与感。1990年,南特美术馆曾进行过免费开放的试验,当年的参观人数为8万5千人次,而到了1993年,参观人数激增至18万人次,这全要得益于该馆在这期间举办的俄罗斯前卫艺术系列展。最近的多项研究报告也指出,临时的文化活动比永久免费开放对观众更具吸引力。
  3、博物馆网络的重要性
  博物馆的参观人数与当地的游客数量成正比。巴黎的博物馆占全法博物馆总数的5%,接待观众数量却占到总量的33%,主要因为巴黎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每年的外国游客络绎不绝。在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法国其他地区为了让那些地理位置偏僻、藏品较为单一的博物馆走出被人们遗忘的窘境,决定把邻近的博物馆组成网络,统一管理,如斯特拉斯堡就把其周围的8个博物馆合并起来,并指定专人整体协调这些博物馆的工作。有一些城市如马赛、南特和波尔多则设立了博物馆局,专门负责当地博物馆网络的建设。网络的成立把临近博物馆的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让这些博物馆能够资源共享。同时,相关部门还制定了一些辅助措施,如设定博物馆参观路线、发行博物馆通行证等,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单个博物馆的影响力。专家指出,借鉴和发扬这些成功经验,可以让博物馆以较低的成本更加贴近大众,从而体现其公益性。
  4、有针对性地实施免费开放
  此次试验的另一个现象是,在免费开放期间,博物馆接待观众的增加量与博物馆的规模成反比:年接待五万人次以下的小型博物馆在免费开放期间的接待人次几乎达到平时的两倍以上;年接待十万人次左右的中型博物馆其观众有45%左右的增长,而年接待三十万人次以上的大型博物馆较平时则只有14%的新增观众。小型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主要因为小型博物馆的受众以当地居民为主,这些人对门票价格的反应比较敏感。另外,问卷结果显示,18至34岁的人群受门票价格影响较大,这主要由于他们大多刚刚走出校门,经济实力有限,同时又有较强的求知心理,对博物馆有一定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专家提出实行具有针对性的优惠措施,如鼓励地方博物馆对当地或附近居民实行免费开放或价格优惠,扩大免费开放对象的年龄段等。卢浮宫多年的调查结果也显示,针对特定人群的免费开放比全部免费能以最少的付出(财力、物力和人力)取得较好的效果。
  还有专家指出,博物馆的公益性还应体现在服务的人性化上,博物馆内要有针对特殊人群的设备,比如残疾人通道、盲文说明牌、为老年人设计的直梯等。另外,博物馆虽代表精英文化,但决不能自视高贵,坐等观众上门,要主动贴近大众,在组织展览时应精心策划,尽量让更多的观众能够接受。
  法国在博物馆免费开放上的试验就此告一段落,人们在“博物馆如何体现公益性”这一课题上的研究还将继续。无论如何,体现博物馆的公益性绝不能仅依靠某一种方法,一切工作以观众为核心,加强与观众的交流与互动,多种措施并行或许才是博物馆体现公益性的最佳途径。(2008年12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8:40 , Processed in 0.06573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