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我和你们的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7 22:3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我和你们的故事
曹勇军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想仿造这个句式造几个句子,比如,“所谓老校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树之谓也”,是不是很切合我们学校的环境和特色?或者,“所谓大校者,非为有大树之谓也,有师生故事之谓也”。是不是也应是我们应有的品质?又或者,“所谓名校者,非谓有故事之谓也,故事中有精神气质性格之谓也”。讲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我们一下子有了差距?是的,一个好学校除了物质的校园、景观的校园外,还应该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有许多温馨的故事,承载学校的精神理念,形象地展示学校的性格、风采、历史以及灵魂。
  近几年来,十三中以管理严格和精细起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此过程中,我们也丢失了一些东西。当然,也并不是丢失,只是被边缘化,不再成为大家注意的焦点、议论的中心。实际上,十三中从来不缺少动人的师生故事,这些故事传递出校园中每一个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信仰和爱,表达出学生与我们交往过程中的感受、想象和评价,必将成为学生一生的精神底色和青春记忆。教育,就是我和学生的故事。一个没有教育故事的老师,他的职业生命必然是苍白的、乏味的!一个没有故事的学校,它必然缺少让孩子们发展的地力和地气,缺少应有的优秀品质!
  前不久,我受学校委托,发动并收集了学生撰写的部分十三中教师故事,现在从中选出10个,与大家一起分享。它是南京十三中教师文化、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展示了十三中人丰富立体的性格,其中也透露出这所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学校在艰难转型的过程中新的气息。读着它,你就触摸到十三中的本质、体温和灵魂。
故事1:变形“金刚”来了
高三  赵雨昕
  “金刚”来了。
  远远地就看见了他,不高的个子,挺拔的身形,脚步又快又稳;走近些,就能看到他微突的肚子和肩上背着被同学们戏称为红卫兵用的小绿包;再近些,就见他的圆眼小鼻,常年固定成三撮的小刘海,使他相貌颇有喜剧色彩;更近点,便能发现他上扬的嘴角,或哼着一首小曲,或是在想着一件乐事。这般的笑容,让他一年四季,如春风沐人。
  还记得第一次和“金刚”见面,也是这样的笑容。他笑着说:“大家好!我叫赵金刚,以后就是大家的数学老师”。全班同学“抖了一抖”。“咦?他爹妈难道是《变形金刚》的粉丝?好潮……”“不是吧,那年代还没有这电影呢。”后来,才从班主任口中知道:此“金刚”乃为“京当”,只是他浓重的乡音使他化身成同学眼中的变形“金刚”,但大家更愿意叫他“金刚”,亲切自然。
  每逢上课,“金刚”便收起微笑,变得严肃而认真。他如同一员大将指挥着数字和符号化成的千军万马,将难题逐一击败,且下“兵”如有神。每道题目总有个方法1、2、3任君挑选,每张试卷总能变出个解题思路让你拍案叫绝。有时遇到一道难题,明明已经到了山重水复死结处,同学们或是紧皱眉头,或是抓耳挠腮,而“金刚”却狡黠一笑,轻轻提笔一画,柳暗花明又一村!怎叫人不由心生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如他所说:“数学,就是这么神奇!”
  由于是高三毕业班,作业和考试总是单调递增函数似的上涨,大家忙得晕头转向,老师也不例外。一次课上“金刚”向我们“抱怨”最近要改的作业太多,人超级累。当我们频频点头之际,“金刚”突然说:“但是……”,只见他竖起左手,正色道:“我发誓,今天不改完作业不睡觉。”同学们被他这一举动逗得哈哈大笑,他乐呵呵:“同学们要向我学习啊!”
  一次讲评考试卷,“金刚”指着一道反复错的题目痛心疾首说:“同学们呀,当你解题解到没思路时,怎么不想想我呢?”此话一出,哄堂大笑,他倒是无半点“羞涩”之意,“你一想我,还怕解题思路不跟着来吗?”这倒是真的,以后考试遇难题,大家都会异口同声说“先想金刚”。
  最近一次课上碰到一道很麻烦的题目,“金刚”讲了20多分钟才讲完后,他继续摸着下巴盯着题看,下面同学大声嚷着:“老师,跳过,跳过”,但他仍是低头思索着,几分钟后抬起头,抓抓头笑着说:“不好意思,我真的没想到更简单的办法,”顿了顿,接着说,“但是,同学们倘若有简单的解法……”只见他拍了拍身上的粉笔灰,双手往讲台上 “啪”的一声,如拍案惊木,又如名角亮相,响声道:“请指教!”然后又是初见时的那般澄澈笑容。
  我想变形金刚无论如何变化,不变的是性情,而金刚无论是哪一面,都是本色出演。
  祝愿“金刚”永远是这般笑容满面,率真自然。
故事2:喻妈妈
高一  马岚明琪  
  她,中等的个子,一头乌黑的亮发总是挽起在脑后,一副明亮眼镜下长着一双像妈妈一般笑咪咪的眼睛,一看便知道是一位能干聪慧的数学老师。初见喻克俭老师,我们都被她慈母般的形象深深吸引了,亲切地称呼她为“喻妈妈”。
  喻妈妈有一副动听的嗓音,这嗓音却似乎有着一股神奇的魔力。她讲数学课时,语调不时上扬,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地烙印在我们脑海里。当说到重点内容时,她便放慢语速,吐字清晰,提示我们做笔记。当某个同学作业没有按时完成或者上课开小差时,她说话飞快,伴随着一股不可抗拒的威严,让同学不敢再犯。而当我们数学上取得巨大进步时,她的话语如三月里的春风,拂过你的脸颊,柔柔的,甜甜的,我们同她一样沉浸在这喜悦之中。
  喻妈妈是严格认真的。她对每位孩子的要求都十分严格,态度很严肃,无论是她的得意门生还是班里倒数的学生,她都一视同仁。每次的作业她都认真批改,细到每一步的演算、推理,她都一丝不苟。当有同学在数学课堂上扰乱纪律的时候,她便用眼神示意那位同学。而如果同学还是没有领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时,喻妈妈便严厉地批评并耐心教育他。因此几乎每个同学都有些害怕喻妈妈,我也不例外。
  记得有一次,我妈妈放学来接我。为了保持联系,妈妈把她那小巧灵珑的手机放在我手里,嘱咐我说:“上课要关机哦,放学记得给我打个电话。”我随手地把手机塞进口袋里却忘了调成静音。数学课上,同学们正专心致志地听着喻老师讲一道数学题,教室里鸦雀无声。突然,教室里响起一阵悠扬的音乐声,打破了着和谐的氛围。同学们都用惊讶的眼神四处张望。啊!糟糕!是我的手机忘关机!我心中一阵紧张,顿时不知所措。这时,喻老师用严厉的眼神扫向我这边,并大声说:“是谁?”我感觉浑身上下像触电似的愣住了。我低着头,羞怯地站起来,轻声地说:是……我。”“放学到我办公室来!继续上课!”我的心怦怦直跳,好像就要从喉咙里跳出来似的。下课了,我忧心忡忡来到老师办公室,她正在等我。 “你为什么带手机来学校还不关机?”平时一向和蔼的喻妈妈眼睛里折射出威严。我吞吞吐吐地说出事情的经过,老师说:“马虎,又是马虎!它已经让你犯了许多错误,你还是没有吸取教训,你一定要记住:马虎永远是你前进路上的大敌!在生活中是这样,学习上也是如此啊。”我咬住嘴唇,点了点头。以后每当我做事之前,喻妈妈的这句话总是会响起在我耳边。
  元旦联欢会上,喻妈妈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她带领同学玩起了老鹰捉小鸡游戏:站在前列当起了母鸡,护翼着小鸡们。她动作敏捷,与老鹰斗智斗勇,母亲形象更加动人和鲜明了……
故事3:快乐崇拜
高二  乔丹
  他,身高一米七五左右,在老师中已是“出类拔萃”;他,其貌不扬,嘴角略带上扬,一双小眼睛足以与周董相媲美,头发整齐地趴在头顶上,又齐刷刷地排到额头上。想必大家都已经猜到了:这就是数学周德。周老师啊!你可是同学心目中的偶像,每次上课鞠躬都近乎一百八十度,被大家传为美谈,纷纷效仿,逐渐数学课前必有壮丽的景象。说话幽默风趣,常常是逗得大家前仰后合,说话一字一句,缓慢优雅,语调又有说不出的奇特,实在是看家本领,在同学中迅速掀起了一股“周德风”,教师中处处可以听到模仿周老师说话语调,可见影响实在非凡……
  最有趣的就是他那太极功夫了。听别的同学说在百度上搜索可以找到周老师打太极的视频。初闻十分诧异,后才发现确有其事。那天眼保健操前方有了动静,便睁开眼睛一看究竟,有同学指着周老师,但我乍看一下仍不知原委,细看才得以发现妙处。
  只见周老师双目紧闭,抬起右脚,金鸡独立,双手背后,一动不动。不时晃动两下,又立马稳住。正巧有老师也见此情景,便不解地问道:“您在干嘛呢?”见没有答复,则又问了遍。只见周老师张了张嘴,慢慢悠悠吐出几个字:“我——在——休——息。”全班顿时哗然。眼保健操接近尾声,周老师缓缓将双手置于裤缝,许久才睁开双眼,情不自禁让人想到了“打完收工”的招式。
  快要期中考试了,一次课上一位同学问老师:“老师,这次考试难不难啊?”“这个不能说。”同学紧追不放,还学着赵本山小品里的口气:“这个可以说。”周老师反应迅速,答道:“这个真不能说。”全班顿时笑成一片。
  像这样的生活细节真的太多太多,数不胜数了。这样幽默风趣,有亲和力的老师怎能不被同学们所喜爱?在高中紧张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个老师就平添了几分愉快的气氛,怎能不说这是我们的福气呢?
  我真崇拜他,并快乐着。
故事4:美丽的钱特
高二  季婷
  初次听到钱特那“zhì觉地完成zhuó业”时,我觉得钱特会是个很土的老师,因为他的发音,我笑了四天。初次见到钱特时,我觉得他会是个很凶的老师,有一点圆又有一点扁的脸加上薄薄的嘴唇,很容易联想到电视里的坏老师。但是,经过两个月的相处,才发现钱特是个很“美”的老师。
  星期五第四节课化学课,钱特带了器材要做铝丝燃烧的实验。我们一个个翘首以待,像沙漠中的水仙,极力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钱特用一团棉花,蘸了铝粉,放在酒精灯上点燃,然后迅速放入氧气瓶中,我们看到了红色的,跳跃的火焰。“这就是实验现象吗?”有人问。“这不是实验现象,实验失败了,应该看到耀眼的白光的。”钱特惋惜地说道。接着钱特做了第二次实验,又失败了;第三次,又失败;第四次,还是失败了。接连的失败,让原本热闹的课堂变得严肃起来。此时的钱特额角已微微渗出了一层薄汗。他自言自语地问:“是什么原因呢?是氧气不够还是湿度太重?还是双氧水反应完了?刚刚在三班明明做得成功的,怎么到这儿就不行了呢?”这时,一位同学说:“老师,不做了吧,你把现象告诉我们就行了。”钱特一听这话,立刻板起脸,“不行,就算这节课全部做实验,也要把它做成功。”因为这句话,我抬头凝视钱特,这时的钱特有一种特殊的美:认真的美,负责的美,固执的美。
  第五次,钱特在实验前先检验氧气的浓度。集满了,OK。重复四遍的动作又再一次上演。在棉花伸入氧气瓶的那一刻,我们看到了耀眼的白光,看到了钱特如释重负的微笑,看到了大家激动的面容,看到了全班的欢呼。
  在那一刻,我突然觉得钱特真的很美。他的固执,他的以身作则,他的认真感动着我。对钱特的记忆被释放的光线喷薄而出。国庆节后“甲流”那段期间,每天中午钱特的温度计一定会亲吻我们的头。每天下午跑操,钱特的哨音就会响彻整个教学楼。每天晚上,我们住在外面的女生都会在钱特的护送下安全到达宿舍。每次上他的课,都会觉得时间过得好快,而下课都觉得意犹未尽。他上课那么的富有激情,虽然有时会口水乱喷……
  美丽的钱特,是我们的钱特。
故事5:苇草摇啊摇
高三  周云婷
  你心目中的政治课是什么样的呢?
  是严肃不变声调的新闻播报,是爬满小黑虫的枯燥书籍,还是立即见效的安眠药?
  刚走进高中的我对以上这些都深信不疑,直到我上了于世华老师的政治课。
  穿着干净的白色衬衫,留着些许胡子,于老师用他小而有神的眼睛扫视着整个教室。话语间带着不知哪的方言,偶尔也念错字,被大家纠正后发出有些沙哑的笑声。如果你没听懂简单的内容或错了不该错的题目,他就会用沾着粉笔灰的手指敲击你的课桌,然后瞪大了眼睛,用夸张地音调说着:“你完蛋啦——!”当然,如果你做得好,他也会毫不吝啬地称赞你,或者在你的作业上写上“你太有才了!”诸如此类的话语。
  黑板上左边画着个大大的圆,被不同颜色的粉笔分成或大或小的几块;右边则是个不像牛头的牛头,带着个“时尚”的大鼻环。不不,这并不是美术课,当然也不是生物、数学。这的确是政治课。我们正在上矛盾观这一节。看着我们一脸茫然的样子,于老师先是有些无奈地笑笑,然后转身走向讲台,随手操起一只粉笔,在黑板的左侧画了个大大的圆。因为用力过猛,粉笔立刻就断成几节,还留下刺耳的划黑板的声音。可于老师一点都不在意,指着那个不圆的圆,说道:“这就是一个事物。然后,这样,这样,再这样……”老师边说边将这圆像切蛋糕一样分成几个大小不一的扇形,又将那个最大的扇形涂成红色。用略带激动地声音说道:“这个红色的就是主要方面,看事物要看主要方面,就是拿这个大饼。”说到大饼的时候大家都笑了,这么“秀色可餐”的大饼大家可是初见呀!之后,为了讲重点论和两点论,于老师又在黑板的右侧画了个牛头,一边画还一边自豪地说自己以前教过美术的。再加个鼻环,“这叫……”“牵牛要牵牛鼻子嘛!”没有浓浓的睡意,大家都提起了兴趣。之后只要一看到矛盾观,我就不禁想起那只牛和于老师当时的表情,很认真,又很搞笑。
  “课堂教学与国家课程、教材相比只是一株浸润着教师思想和灵魂的苇草。”当于老师自豪地把自己写的专著《课堂的苇草》带给我们浏览时,我们心中有些小自豪。
  就像跟于老师走在苇草丛中,舒展着僵硬的四肢,自然地吸取着思想的精华,苇草摇啊摇,摇动我不一样的高中政治课。
故事6:不可貌相的杜sir
高一  吴琳琳
  杜守建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朴实的。他从不注重自己穿得有多光鲜,很容易被埋没在人群中,走在路上,不会有人认为这是一位物理老师,倒更像学校的后勤人员。
  杜老师身上最有特色的,还是他那两道粗粗的眉毛。这对眉毛甚是喜感,有了它们,老师情绪的变化也就显而易见。当有人对某一解释良久的问题表示疑惑时,那两道浓眉就直直地挤在一起,恨不得挤出更详细的解释;当大家终于弄懂了这道难题时,眉毛便轻松地向下撇去,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当有人向老师抛出了自己的疑问时,眉头的紧缩表示出对此疑问的认真思虑;当老师向大家提出新的问题时,那两道眉毛轻轻上挑,又像是在对我们说:“你们倒是动动脑筋想想看呐。”
  单是这眉毛的丰富变化,就不难看出,杜老师绝不是朴实那么简单。人不可貌相。事实也证明,杜老师的幽默智慧,远比你想象的丰富得多。
  都说物理是一门最接近生活的学科,可那些印在书本上的公式定律,确实少了些活力。就连老师都说,我们离生活太远,也难怪有些问题不容易理解。不过,有了杜老师,一切就大不相同。
  记得那日讲有关摩擦力的习题,杜老师见我们一个个都头昏脑胀的,便卷起了袖子:“来来来,我们来看看‘夹砖头’的问题。”他一边高调引起所有人的注意,一边以极为夸张的肢体动作展示着夹砖头的全过程,时不时还为自己的“卖力工作”配上音,整得我们很是有兴趣。砖头搬完了,老师要讲解了。杜老师在黑板上迅速画出示意图,“把这些砖头看成整体……这儿受重力,这儿有摩擦力……唉唉,注意咯,这儿怎么样啊,对,这儿就没有摩擦力了,不然砖头就夹不住咯……”,整个讲解过程很像是刚刚搬砖头戏码的延续,自然而然就深入每个人的大脑。杜老师觉得这样还不够,他又蹲下去夹起一摞“砖头”:“同学们看,这回我少夹一块,情况会怎么样呢?”又是一番讲解,前后对比让我们对摩擦力的印象更为深刻。这样来来回回地折腾,我们懂了,老师也累了。他拍拍手上的粉笔灰,得意地踱下讲台,对我们说:“嘿嘿,我这个演示不错吧,我想大家应该都懂了。”杜老师啊,您能再憨厚点么?
  有这么个幽默的老师,还怕物理学不好么?相信老师那两道浓眉下,一定还藏着更大的魅力等着我们去发现。
故事7:赋成之叹
    高二  任俪文
  玄武湖畔,十三中内。有一老师,西装笔挺,额头光洁,吐字诗成。
  言之者谁?吾师王夫成。
  我与王老师的缘分起于一节仅有七人的课。高一的校本课程之一 ——“楹联欣赏与创作”,被誉为传说中“最无用”的最冷门的课程,便是由王老师任教。他给我的记忆,便是举手投足,满是文士风范;泼墨挥毫,尽显墨客情怀。
  然而王老师的诗人风情真真是让人惊叹。当我漫不经心踏进课堂之内时,恰见王老师负手立于投影幕布之前,肤色古铜,笑容温和。我心中笑曰:这课怕是要上的鸡飞狗跳吧?抑或是死气沉沉,满堂寂然?
  上课铃响,七人坐定。王老师笑看我们面面相觑的惊讶表情,从容道:“与诸位相识于‘楹联欣赏与创作’的课实在是我的荣幸。我们人数虽少,可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说完还做了一个抱拳的姿势,满堂哄笑。
  然就是这样一个不言不语如同朴实农民的老师,在一言一谈之中,让人顿感气质卓绝,倒也应了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七人寥寥到四十八人满堂,其教学魅力可须我多言?
  期末课终之时,众人交流腹中词句。七人虽少,却偏嫌时不够用,意犹未尽。字字斟酌之下,只见王老师反复诵读,或点头,或摇头,一字之差,揣摩良久,让人陡升一种敬意。王老师,一个真正热爱词赋的人,对于文字,有一种源于灵魂的虔诚。几经推敲之下,王老师唇边突然溢出一抹笑意,转头向学生问道:“你看,把这个‘高耸’改成‘挺秀’岂不妙哉?”
  王老师的课有情有趣,字句从他的口中吐出,便有了他们的故事,着实可爱。平易近人,却有着对语文的执着认真;温文尔雅,恰有一种不可抗拒的侠士风范。
  书山卷海,字里行中。有一老师,教学相长,儒雅温和,呵气连篇。
  言之者谁?吾师王夫成!
故事8:我的一位英语老师
高二  朱文昊
  在我刚进高二的时候,遇上了一位英语老师。
  姓孙,名颖。英文名John  Anderson。他身材高大,两肩总是耸得高高,圆圆的脑袋在走路时总是向前探出,若是加上一件灰色大衣,那可像极了一只可爱的大灰熊。当与孙老师面对面交流时,他的一个表情会让每个人过目不忘——眉头紧锁,眼睛眯成一条线,脸上写满了疑惑与不解,再配上高高鼻梁上的一副黑框眼镜,活像一个漫画里的人物。
  他上课时,双手总是握着一个茶杯。当我们问及这一点时,他曾风趣地答道:“It is my partner.”(它是我的搭档)。这有趣极了不是吗?一句话既点出了自己的习惯,又赋予了茶杯以情趣,这可真是典型的英式幽默。
  若要问我从何时开始对这位老师产生关注,那可要从第一次看到他做的幻灯片说起。孙老师的幻灯片虽称不上多漂亮美观,但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简单的配色,既突出了简约的风格,又少了几分过度修饰的庸俗之气。白底的使用,在充分提高教学内容的可读性的同时,又营造出典雅的氛围,尽管我坐在最后一排,仍可以保持对孙老师幻灯片的一种清晰的认识。
  标准的英语口音,更增添了我对他的好感。初中时,我也尝试过去纠正自己的语音语调,所以也深知这一点的困难,若不是真心地喜欢英语,并把它当作一门真正的语言艺术去对待,是很难或者说是不可能练就一副标准的发音的。
  我很是喜欢孙老师上课的艺术。对,是一种艺术。我并没有用方式或者风格来形容,而是大胆地用了艺术这个神圣的词汇。他的课堂,想让所有人都参与。对,所有人,不遗留下任何一个学生。所有人的互动,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因此,上他的课,能听到许多同学的想法,这想法不仅仅是回答某个问题,而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展现,教学中的教学,其目的是培养有思想力的人,这一点被John  Anderson以他独特的方式诠释得淋漓尽致。他极力地想要我们在看课文之前,先形成一个自己的对于某一话题的认识与思考,John  Anderson教的不仅是英语,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inspiration(灵感),imagination(想象力)。因为奉行着这一种教学的艺术,所以我们的英语课时进度总是比别人慢半拍,有时甚至会慢一个单元。尽管如此,John  Anderson从不会改变他的宗旨。因为教学对于他不是在完成什么任务,而是在做一个神圣的事业。
  最近,我们以小组的形式让孙老师给我们批改作文,每当我拿到改好的作文,都会增加一分对孙老师的好感。从对文章的宏观把握到对个别句子的结构分析,他的评语可谓面面俱到,以至于每次评语的字数都会与我们的作文字数相当。对于个别问题,他还会当面作解释,以最简单的话语直击要害。这是何等经济的手腕。
  上课之余,听说孙老师还喜欢摄影和踢球。只有一个对生活充满美好情感的人,才会着迷于用光影记事,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所以自然也与孙老师有几分心灵上的共鸣。而踢球,在我亲眼目睹孙老师在球场上奔跑之前,我是怎么也不能把他这样一个高大的身材与足球相联系的啊。也许因为我的运动细胞并不发达,所以由此对孙老师更是产生了一种仰慕的心情呵。
  这就是我与John  Anderson的故事。我并不想在最后用几个无趣的形容词进行概括,因为我根本就概括不好他。
故事9:史格拉外传
高三  董兴禾
  这两天,她换了新发型,把原来的方便面大妈头扎了起来,我们便夸她:“小美,这样显得你脸小多了”,她便佯装羞涩地笑,笑着笑着就自己得瑟了。
  上课前打招呼,我们每天例行的是“Good afternoon Angela——Shi”,她便又叹了口气,怎么会每天被人叫“la——shi”。开始的时候,她想着法子不让我们知道她叫什么,无奈还是被知道了,她那响当当的大名。没关系,还有英文名,她说自己和歌手张韶涵是一个英文名“Angela”,人称“史格拉”。起初的几天我们叫她“miss shi”,她自己觉得真是不好听啊,便让我们称她“Mrs Lu”,后来又觉得这样不是把自己喊老了吗?虽然说起她们家陆叔叔她总是一副得意的神情,但还是不行,便让我们喊她“Angela”。折腾一圈下来,我们能这样轻易放了她吗?于是在班上男同学的带领下,每天都是“Angela——Shi”。
  你也看出来,我们亲爱的史小美老师还有些不大成熟。她年纪不大,却总爱谎称自己三十或六或七或八,爱说我们幼稚,其实,在我们心中,她最幼稚。
  上她的课总是很开心,因为她特别有激情。她最怕什么?没人理她。我们上课打瞌睡,她便说“怎么那么‘么得’激情呢?‘么得’激情是可怕的,看我多有激情啊”,于是全班只能听见她一个人的声音,看她一个人在台上手舞足蹈。她有激情到什么程度呢?就是隔壁两个班都知道我们班英语课上什么,后来史格拉发现自己是真的“扰民”了,便放低了点,但是讲着讲着分贝又高上去,因此她总是得咽喉炎嗓子疼。有一次是真的讲不出话来了,便拿了个粉红色的扩音器,自称她的“小蜜蜂”。小蜜蜂真是特难听,而且她发现小蜜蜂还没有自己生病的嗓门高,于是就扯了“小蜜蜂”自己讲,那声音还真不小。
  上她的课是万万不能低头的,不能用头撑着手的,不,是手撑着头。她总是说“不要用头撑着手,把头拿掉”,“搬起自己的jué(脚)砸石头”。在她看来,低头的下一步就是点头,就是打瞌睡。她喜欢气氛活跃的课堂,“大家一起说——”通常没什么人理她,她很失落。讲完型阅读,如果我们反应不大,她就会说“你们跟我吵啊!为什么不跟我吵?吵吵更健康!”于是我们就跟她吵,可是班上真的太吵时,她便大喊一声“咔”,真能震破耳膜:“怎么下面那么躁动。嗯,青春是躁动的!”
  史格拉的课非常丰富和生动,会有很多笔记。她通常用不同颜色粉笔写满黑板,有时打投影仪,我们就低头记笔记,没人理她。她就说:“别记了先听我讲,你看我讲得热火朝天,你们记得热火朝天”。还是没人理她,大家继续记。“啊有人活着啊!?底下啊有人活着啊?”还是没人理她,“你们相信我一次吧,我讲完给时间你们抄笔记。”我们徐徐抬起了头,她便开始了她的独特讲课:先是把粉笔一扔,粉笔以优雅的抛物线状落入粉笔盒,“我告诉你们一个窍决(窍门加秘诀),一般人我不告诉的……”,这时她总是会有很多经典,比如讲到让步状语“wherever you go ,whatever you do……”,她一人唱得特陶醉。“这首歌你们没听过吗?唉,没听过,算了算了,这是我们那个年代的歌,代沟啊代沟……好(超高调)!我们继续……  ”。她有些例子因为太经典,会引起巨大共鸣,比如with的复合结构,最先想到的一定是“with nothing on”;比如“a good match”一定会想到她举的例子;比如“take up”的几种意思,“开始从事”,她自己17 岁开始从事教育事业(吹牛);“跟着唱”大家跟着唱“菊花香”(她编的歌)……
  其实她有很多的烦恼。虽然她很有激情,但是身体并不好,几乎从08年开始每年都要挨刀子。她不教我们的日子,总是很想她,英语课真的是没有激情。那次“感动校园人物”颁奖,有她一个,她因为身体原因没来。我们当时守着班上的闭路电视,没有见到她,非常失落。记得那次她大病归来后,也是换了个发型,说要有新气象。她最喜欢的话“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是啊,我们独一无二的史格拉什么时候被打倒过?!
  不知不觉快三年了。记得她圣诞节送我们的糖果,记得她每一次作业的认真批改,记得她很多件衣服很百变的造型,记得她超大分贝的嗓子,记得她唱过的每首变调歌曲,记得她无数个奇奇怪怪的英语“窍决”,记得她“失败是成功她妈妈”……
  喜欢佯装严肃的史老师,自称史家之绝唱的格拉,还有许许多多让人难忘的“你”,可我想概括一下,就是你非同一般的可爱与真诚,让我们与你靠得很近很近。
故事10:给曹勇军老师的一封信
亲爱的老曹:
  千万不要觉得我在逃避练笔。没错!这的确是一封信。但这是我很早以前就构思的文章。关于您,关于我们。
  我说了,我很早就想写这封信了,只是苦于不知从何时写,因为不知何时分别。全班55个同学,只有4个选了文科。我是其中之一。老曹是十三中的一块宝。谁都想要您来当自己的语文老师。我有幸做了您一年的学生。可是马上高二了,要分班了。一开始我还抱着侥幸心理想着老曹会来带文科班的语文老师。可那天您说文理科所学内容一样而您应该也不会换班。我就知道我彻底没戏了。还有一个月时间我就无法坐在您的课堂上了。所以现在诉说您的好,应该也不算巴结奉承。
  首先,上了高中的变化除了自己没有人看不见。我原来所在的初中班集体太过于强大,在语文作文方面我属于“永无出头之日”的那一类。这么说也许夸张。但的确,我和郭大仙同学同属无名小卒。老师不喜欢我们的个性。她喜欢那些女孩柔软的文字和男孩子强劲的气势。她喜欢我们写打动人的记叙文。我实在受不了“说谎作文”。从初二开始就早早地投奔了“议论文”的大部队。议论文我写得不错,只要不是她改我的作文,分数都不低,但仍不是突出的。
  我喜欢看书,喜欢文学,但我从来不知道自己也有统率文字的能力。我一直不相信自己。可是上了高中,遇见了您,您对我认真的态度让我知道自己的小文章也是有人在乎的,也是有人欣赏的。回头看看,高一写的文章虽然有些幼稚,却包含了您的心血。
  能清晰看到自己的进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我看见了自己的进步。我也清楚地知道它们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您的鼓励和指导。感谢的意思我不用说您也能感受到!
  我无数次到您办公室看见您桌上堆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然后您把脸贴在书堆上找东西,样子实在可爱。您不在的日子里我也经常和课代表袁泓去办公室,每次都瞄一下虽然人不在但仍然堆满了的桌子,也瞄到了您写的“盯人计划”,还默默难过再也没法被盯了。我也偷看了您上次说的那本杂志,看了您的文章(就是写付禹奇的那篇),也找到了后面编辑说羡慕我们的话。一开始无比自豪,而后又泄气了……我还羡慕那些选物化并仍留在竞赛班的学生呢……
  我就是觉得您气场极强,就是能震住人!
  您教会我许多许多,至少这半年中我第一次思索自己的人生就是在你的启迪下。我初三的时候就来十三中听过您的讲座,后来又成了您的学生,谁能说这不是缘?和您有缘的学生很多很多,可是和我有缘的老师少之又少。而您又是我心中的大师,我自然会牢牢地记住您并自豪地说:“我曾是曹老师的学生!”老师应该也会记得我吧,那么有个性的小女孩,不记着可惜了。嘿嘿……
  老曹我们爱您,您不仅是十三中的宝,也是我们的宝!
                                              Your student:张宇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9 14:37 , Processed in 0.13013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