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做“文献检索”:学会找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2 15:4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怎样做“文献检索”:学会找资料

刘良华
文献检索有两个意义:一是在选题没有确定之前,研究者可以通过翻阅专业杂志或网络文献的方法来获得选题的原型启发。二是在选题确定之后研究者根据自己的选题和关键词进行系统的文献搜索。
一旦确定了研究的主题,研究者就应该进一步锁定与这个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含中英文关键词)。关键词是文献检索中的关键要素。为了有效地检索,应该提出3到5个关键词,有时还需要确定与某些关键词相反的词语。比如“惩罚教育”作为关键词时,应该同时将“赏识教育”也作为关键词。
在选择关键词时,研究者需尽量避免一些错误。比如,论文的英文标题与中文标题不匹配以及错误地选择了课题研究的“关键词”。研究者可能将无关的无足轻重的词语作为关键词,而将重要的词语排斥在关键词之外。或者,由于在翻译“关键词”时发生错误,导致寻找相关的外文文献时找不大关键文献。
如果没有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及其关键词,就无法进入文献检索。但这个次序也并不绝对。当研究者尚未确定自己的选题及其关键词时,也可以先翻阅某些文献,在文献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选题及其关键词。选题和关键词确定之后,再借助选题及其关键词进行盛大的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可以采用手工的方式,但在网络比较发达的地方,一般借助网络搜索引擎和网上图书馆。

一、利用“搜索引擎”或“数据库”
网络的出现改变人类的社会生活,也改变学术研究的形态。十年前,很多研究者尚愿意以“手工检索”的方式去查找文献。十年后的今天,已经很少有研究者拒绝网络检索(网络搜索)而单纯采用手工检索的方式。可以预见,在网络越来越发达和精致的地方,网络搜索将成为研究者首选的检索方式。
(一)搜索引擎:Google、百度与Scirus
就目前的情形来看,GoogleBaidu互有优势,爱问属“后起之秀”。Google更适合搜索英文文献,Baidu更适合搜索中文文献。
1.Google
Google的网址是www.Google.com。就国际影响来看,Google是目前最有实力的搜索引擎。整个国际上的学术研究也因为Google搜索引擎的力量而变得今非夕比。2004年2月22日,《华盛顿邮报》称:[1]

太初,Google问世之前,大地一片黑暗。
我们在图书馆里跌跌撞撞,我们埋首于《世界百科全书》。我们翻阅《期刊文献目录索引》里面密密麻麻的文字。
我们听信捕风捉影的传言,以及所谓权威专家信口雌黄。我们瞎猜。我们揣度。最后,我们放弃,自甘堕落于无知之境。
现在,Google世纪大放光明,我们才晓得前Google时代的世界是如何幽暗隐晦。在遥远的未来,历史学家将通称Google现身前的时期为“黑暗时代”。

这些说法虽然夸张,但也并非完全失真。只是,利用搜索引擎搜索资料时,往往会出现文献数量杂乱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Google特别设计了“Google学术搜索”引擎:http://scholar.google.com。“Google学术搜索”引擎减少了大量的非学术的信息。比如,2011922日在http://www.google.com中搜索“教育现象学”时,结果显示:“找到约 11,200,000 条结果”;而在http://scholar.google.com中搜索“教育现象学”时,结果显示:“约有 900,000 条结果”。
研究者现在可以不理睬Google,也可以不理睬Baidu或Yahoo,但他不可以低估网络搜索带来的便捷和效用。
2.百度
百度的网址是www.baidu.com。“百度”二字源于中国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诗句:“众里寻他千百度”。“熊掌”图标的想法来源于“猎人巡迹熊爪”的意象。在搜索引擎中,大都有动物的形象,如SOHU的形象是狐,如GOOGLE的形象是狗,百度的形象是
1999年底,两位北大校友李彦宏与徐勇在北京中关村创立了百度(Baidu)公司。2001年8月发布Baidu.com搜索引擎Beta版(此前Baidu只为其它门户网站如搜狐、新浪、Tom等提供搜索引擎)。2001年10月22日Baidu搜索引擎正式发布,专注于中文搜索。
百度曾被称为“中国的Google”。根据最近的美国调查机构Alexa统计,“百度”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独立搜索引擎,在中文搜索引擎中位居第一。[2]
3.Scirus
Scirus被认为是目前互联网上综合性最强的“科技文献门户网站”之一。它与一般搜索引擎(如百度、Google等)不同的在于:它主要涵盖专门科学方面的信息而过滤非科学方面的信息。
除了常用的搜索引擎GoogleBaidu之外,还有“有道”(http://www.youdao.com)和“搜狗”(http://www.sogou.com)、“雅虎”(http://www.yahoo.com),等等。雅虎(Yahoo!)是搜索引擎的“前辈”和“领袖”,但由于雅虎后来致力于做门户网站,“大意失荆州,将领导地位拱手给了Google”[3]。“等到发现搜索引擎带进网络广告的重要性,才顿觉冷落搜索按钮是不智之举,因此雅虎开始着手重新打造本身的搜索引擎。” [4]与雅虎类似,AltaVista也是曾经是名噪一时的搜索引擎,但其地位后来被Google取代。
(二)中文数据库:知网、维普与万方及老旧书刊
常用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有三个:一是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二是维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万方-数字化期刊)。如果需要寻找民国时期的期刊文献,则可以搜索“老旧书刊”。
1.知网
“知网”(CNKI)是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http://dlib.edu.cnki.net/kns50)的简称。目前CNKI已建成的数据库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MD)、“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CPCD)、“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CHKD),等等。[5]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型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之一。一般称之为“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或“知网”。
“知网”目前已成为中国学者普遍采用的文献资源。个人用户可以购买CNKI卡获得文献查阅的使用权,但很多高校已经购买了使用权限,校内上网可以免费查阅。
2.“万方”与“维普”
“知网”虽然是目前最大最常用的数据库,但“维普”和“万方”也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知网”中找不到或找不全所需文献时,可以考虑到“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查找。
3.老旧期刊
“老旧期刊”的全称是“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 (http://www.dachengdata.com),该数据库收录了1840年至1949年期间6000余种期刊,共150余万篇文章。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的教育思想或教育改革的研究者而言,“老旧期刊”是一个重要的搜索工具。
(三)外文数据库:EBSCO、“JSTOR”与“Google图书”
搜索外文文献一般采用EBSCO数据库,国内大多数图书馆都购买了该数据库的使用权限。此外,也可以在JSTOR(“期刊存储”)中搜索英文期刊文献,在“Google图书”中搜索外文图书。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数据库”(严格来说不能称为“数据库”),比如“百度文库”、“爱问·共享资料”。
1.EBSCO数据库
EBSCO数据库中跟教育研究有关的是三个数据库:一是Academic Search Premier(简称ASP);二是Business Source Premier(简称BSP)。ASP宣称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多学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包括有关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教育学、计算机、工程、物理、化学、语言、艺术等领域。二是Newspaper Source数据库,包括了两百多种国际性知名报刊的摘要、索引、全文及专栏文章。其中约有180多种提供全文。包括美国国内、国际报纸、在线新闻、报纸专栏的全文,以及CBS NewsFox News等新闻机构提供的广播和电视新闻稿。如USA Today(今日美国)、The Washington Post(华盛顿邮报)、The TimesLondon)时代杂志、The Boston Globe(波士顿环球报)等。该数据库每日更新。三是Educational Resource Information Center(简称ERIC)。ERIC提供2200多个文摘和来自与1000多种教育学以及与教育有关的期刊的索引和摘要。EBSCODPremier版数据库用户通过ERIC可以连接到500种期刊的全文。
2.PQDD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
PQDD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的地址是:http://pqdt.calis.edu.cn。该数据库由 ProQuest公司开发。ProQuest公司号称“世界上最早及最大的博硕士论文收藏和供应商”,该公司的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简称PQDD文摘库)收集了比较完整的国外高校博硕士论文的文摘索引。从2001年开始,在文摘库的基础上,ProQuest公司开发了电子版的论文全文服务方式,由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联合组成的ProQuest博士论文中国集团自2002年起开始订购ProQuest中的全文。国内大学一般购买了该数据库的使用权。
此外,也可以到一些国外或境外图书馆下载国外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3.JSTOR与“Google图书”
JSTOR是数字化的期刊,全名为Journal Storage,一般翻译为“期刊存储”,也译为“西文过刊全文库”。该数据库以人文及社会科学方面的期刊为主,从创刊号到最近三至五年前过刊都可阅览PDF格式的全文。有些过刊的回溯年代早至1665年。国内的大学图书馆一般都参与了JSTOR系统,可以在该系统免费访问和阅读。
比如,如果研究者在某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注释中看到另一篇重要的文章以及相关信息,比如在阅读Research as a Basis for Teaching: Reading from the work of Lawrence Stenhouse时,发现该书引用了Stenhouse的一篇文章What Counts as Research。如果想完整地阅读What Counts as Research这篇文章,那么,可以在JSTORhttp://www.jstor.org)的搜索框中直接输入What Counts as Research,然后搜索。
但是,搜索之后,可能会出现成千上万条与What Counts as Research有关的信息。为了提高搜索的“命中率”,最好把文章名和期刊名一起输入“搜索框”。将文章名和期刊名分别加括弧,中间用and连接。也就是说,最好在搜索框中输入 (What Counts as Research) AND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然后搜索。
当然,也可以首先在搜索框中先输入What Counts as Research,然后选择“在结果中搜索”(Search within these results)。然后再搜索框中输入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然后再搜索。此时,搜索框中会自动跳出(What Counts as Research) AND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Google图书(http://books.google.com)主要用来提供外文图书的全文或信息。如果在某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注释中看到另一篇重要的专著以及相关信息,比如在阅读《理解杜威:自然与协作的智慧》([美]坎贝尔著,杨柳新译:《理解杜威:自然与协作的智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时,想查找这本书的英文版Understanding John Dewey: nature and cooperative intelligence,那么,可以按照以下程序找到这篇文章:
第一,进入http://books.google.com第二,先输入Understanding John Dewey: nature and cooperative intelligence并搜索。搜索之后,可以看到有关Understanding John Dewey: nature and cooperative intelligence这本书的页面。第三,打开Understanding John Dewey: nature and cooperative intelligence的网址。进入这个网址之后,可以看到这本书的目录以及绝大部分内容的PDF。如果要看到完整的英文版,需要购买这本书。但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如果只是想寻找这本书中的某个章节,而网上正好又有这个章节的英文,这样的搜索和网络阅读就可以满足需要了。而且,书的旁边有“寻找”书中任何一个关键词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某个词语,该词在书中的位置就逐一出现。更重要的是,一旦找到这样的网址,不仅可以在网上阅读原著的相关章节,而且,而已看到具体的出版信息和页码。如果想引用相关章节的内容,就可以找到具体的出版信息和页码。
虽然并不是每一本书都能在http://books.google.com这里找到可以阅读的页面,但是这里有大量的英文原著的PDF。比如,在刘北成编的《福柯思想肖像》或李银河的《福柯与性》中发现The Passion of Michael FoucaulMiller著)不断被引用,想阅读The Passion of Michael Foucaul的原著,那么,就可以在http://books.google.com搜索。
除使用以上数据库之外,研究者也可以在“爱问”、“百度文库”与“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互动式的开放平台中寻找相关的资料。
爱问”的网址是http://ishare.iask.sina.com.cn。“百度文库”的网址是http://wenku.baidu.com。“百度百科”的网址是:http://baike.baidu.com。“维基百科”的网址是:http://www.wikipedia.org。借助这些平台,研究者可以找到相关的词条以及可以下载的中英文图书、文章、PPT讲稿或视频。
“百度文库”与“爱问”是一种象征性事件。未来也许会出现更多类似“百度文库”和“爱问”的平台:它既为读者提供搜索、下载的资源,也鼓励读者上传资源。平台上的资源甚至主要“来自热心用户上传”。这种互动平台虽然可能出现“侵权”问题(因为上传者可能会上传自己没有权限的资源),但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相关的技术得到控制。[6]
与“百度文库”与“爱问”一样,“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提供了开放的、互动的资源。但与与“百度文库”与“爱问”一样,“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提供的是“词条”、“辞典”式的解释。这些网络信息虽不可以直接用来作为学术研究“引用”的文献,但是,它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有意的提示。研究者可以借助这些信息查找相关的资料。
二、利用“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也可以称为网上图书馆、电子图书馆。未来的网络检索将逐步转向数字图书馆。
(一)国家图书馆或社区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往往是该国的“国家总书库”。比如中国的国家图书馆“拥有全球最宏富的中文文献。”其实,国家图书馆不仅拥有“全球最宏富的中文文献”,它还拥有比较丰富、比较完整的外文文献。这里的文献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研究者的绝大部分的文献需求。除了中国的“国家图书馆”(http://www.nlc.gov.cn)之外,研究者也可以到美国的“国会图书馆”(http://www.loc.gov)、英国的“国家图书馆”(http://www.bl.uk)等国家级图书馆检索或下载相关资料。
(二)大学图书馆
不少高校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可以免费为研究者提供“馆藏目录索引”服务。虽然不能免费借阅,但研究者在网上可以进入某些高校的图书馆查找相关的书目、作者和出处。有些图书馆可以为研究者提供复印和邮寄服务。比如,研究者可以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http://www.lib.bnu.edu.cn/index.jsp)、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http://www.lib.ecnu.edu.cn/structure/index)、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http://lib.scnu.edu.cn)等网站,查阅相关文献。如果找到某些重要的文献,研究者可以委托朋友到该图书馆借阅或复印,或者,通过付费的方式借阅或复印。
(三)超星数字图书馆
超星数字图书馆(http://www.chaoxing.com)成立于1993年,2000年1月正式开通。主要包括“超星读书”(http://book.chaoxing.com)、“超星学术视频”(http://video.chaoxing.com)和“超星文献”( http://wx.chaoxing.com)三个部分。读者下载了超星阅览器(SSReader)后,即可通过互联网阅读超星数字图书馆中的图书资料。凭超星读书卡可将馆内图书下载到用户本地计算机上进行离线阅读。
超星数字图书馆的“超星文献”不如“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但是,“超星读书”和“学术视频”是对“中国期刊网”的补充。读者可以购买超星图书卡获得查找、下载和阅读图书的权利。如果研究者所在的大学图书馆已经购买了相关的权限,则可以在超星数字图书馆自由阅读或下载。

三、手工检索
手工检索是文献检索的初始形态和传统形态。以往的手工检索主要包括查阅图书馆的目录索引或《全国报刊索引》等工具书。现代图书馆系统虽已转换为电子检索,但阅读教育专著、教育报纸、教育杂志仍然是重要的。
(一)查阅专著或工具书
除了教育专著之外,研究者可以重点查阅以下教育词典、教育研究手册和教育百科全书:
1.    《词海》(教育、心理分册)
2.    《教育学文集》(瞿葆奎主编)
3.    《中国教育大系》(顾明远主编)
4.    《世界教育大事典》(顾明远主编)
5.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Husen, T. & Postlethwaite, T. Eds.1984, 1994)
6.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Wittroch M. C. Ed. 1986)
7.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 Richardson V. Ed. 2001)
8.    ……
(二)查阅专业杂志
传统手工检索的第二个办法是直接查阅教育报刊。这是比较烦琐的办法,但这个办法也有它的优点,现在依然比较流行。这种检索方式的基本程序为:
首先是确定专业杂志。选择与本课题相关的比较权威的专业杂志。
其次是“逆向查阅”。从某个专业杂志的最新的一期开始,逆向查阅近十年或十五年或二十年的文献。查看每一期的目录、相关文章以及某些文章后面的参考文献。遇到感觉比较重要的文章,可以重点阅读。
第三是“跟踪索引”。查阅几份专业杂志之后,大体会找出某些重要的文章。然后重点查看这些重要文章后面的文献,然后以“滚雪球”的方式“追踪”关键文献:“先找几篇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章阅读,在阅读中了解与此有关的范围及从这些文章所列的参考资料中发现新的线索,再扩大查找对象。一般地看,在几篇文章中都提到的篇目,是参考价值较高的文献。所以采用‘滚雪球’法还有一个好处,帮助发现众多文献中的‘重点’文献。”[7]若这些频繁引用的“重点文献”是本领域的重要专著,则需要借助图书馆和书店获得这几本重要专著。然后,再根据这几本重要专著的参考文献去寻找更多的相关文献。
这种手工检索的操作过程显得比较缓慢而低效,但这并不意味着手工检索就会完全被网络检索取代。手工检索至少将以另外的方式流传下来:一是补充网络检索的遗漏。二是在网络检索之后,在阅读具体的文献时,需要跟踪索引。除此之外,手工检索还有一个重要的形态:人们不可能只是围绕某个主题去做相关的检索,研究者需要有一些日常的阅读以及相关的检索。研究者在随意的翻阅专业报刊杂志或专著的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手工检索的行为。
对于“教育管理”专业的研究者来说,可以到学校图书馆或中山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之类的地方重点查阅以下中文杂志:
1.《教育研究》(中央教科所主办)
2.《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3.《比较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4.《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
5.《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主办)
6.《教育发展研究》(上海教科院主办)
7.《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大学主办)
8.《教育研究与实验》(华中师范大学主办)
9.《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教科院主办)
10.《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学会主办)
11.《人民教育》(教育部主办)
12.《上海教育科研》(上海教科院主办)
13.《全球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14.《教育科学》(辽宁师范大学主办)
15.《教育评论》(福建省教科所主办)
16.《中小学管理》(北京教育学院主办)
……
也可以重点查阅以下英文杂志:
1.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      Comparative Education
3.      Curriculum Inquiry
4.      Curriculum Studies
5.      Educational Leadership
6.      Education Digest
7.      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
8.      Educational Research
9.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0. Educational Studies
11.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12.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1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ative Studies in Education
14.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y
15.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16.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17.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18.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19. Review of Eucational Research
20. Sociology of Education
21. Teachers and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22.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3. Teaching Philosophy
24. ……
不过,若研究者选择的专业接近“语文教学论”或者“数学教学论”、“外语教学论”等其它专业,则需要补充阅读与该学科相关的核心期刊。
(三)“文献搜索”的暂停
无论是手工检索,还是网络检索,最后都面临一个问题:究竟检索到什么时候才可以终止文献检索?
常见的现象是:在进入正式的写作之前,总感觉还有某些文献没有检索和阅读,这种感觉有点类似“女士的衣柜里总是缺一件衣服”。
研究者当然不可能无休止地进行文献检索。研究者无论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几乎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文献。而且,总有部分文献需要在正式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回头检索和阅读。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献检索只能“暂停”而不能完全终结。
但是,这也不是说文献检索可以随时终止和完结。如果没有搜索到必要的文献,检索的工作就必须花时间和精力去继续追寻。文献检索是否可以暂时终止,可以检查以下几个任务是否实现:
第一,是否已经找到本领域的频繁为其它研究者所引用的“三”份关键文献或“三”个“重要作者”(“三”为虚数,下同)?这些关键文献或重要作者除了来自中文材料之外,有没有外文的视野?
第二,所找到的文献是否已经显示出“三”个不同的意见和立场,是否已经找到正方和反方以及具有综述研究性质的关键文献?同样,这些不同观点除了来自中文资料之外,有没有外文的视野?
第三,所找到的文献是否已经显示出“三”个不同的研究阶段,后面的阶段在哪些方面超过或遗忘了前面的研究?

[1] 转引自罗耀宗著:《GoogleGoogle成功的七堂课》,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40页。

[2] 参见轶名:《百度的成长——李彦宏的创业路》(2007-5-3[2007-5-15],载“中国教师成长网”:http://teacher.cersp.com/theo/development/200705/1572.html.

[3] 罗耀宗著:《GoogleGoogle成功的七堂课》,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50页。

[4] 罗耀宗著:《GoogleGoogle成功的七堂课》,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50页。

[5] 参见马景娣主编:《使用信息检索教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86页。

[6] 为了对“爱问”和“百度文库”的文档分享平台表示支持,笔者也在这里上传了自己的论文、书稿、PPT讲稿。比如,在“百度”搜索“爱问”,然后在“爱问”中搜索“叙事教育学”、“教育自传”、“有效教学论”、“新父母学校”、“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行动研究的史与思”,等等,就能找到相应的电子文本。

[7] 叶澜著:《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179页。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2 15:51:18 | 只看该作者
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八项注意”
刘良华

论文是否有文采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矫情”、“做作”、“媚俗”。为了保持学术论文的“零修辞写作”状态,为了防止学术论文写作中的“矫情”、“做作”、“媚俗”,本书特别提示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八项注意”。
第一,尽可能少用“应该……”、“必须……”、“要……”、“让……”等“情态”话语。学者的本分是用证据说话而不是成为知识的命令者、立法者。学者没资格对人指手画脚、指点江山、作威作福。学者既没资格为他人“规划人生”更没实力为国家“规划教育”。一旦学者说“应该……”、“必须……”、“要……”,学者就摇身一变,自诩、自任为哲学家、思想者、政治家、改革家、先知先觉者甚至政客。“应该……”、“必须……”、“要……”、“让……”是“先知”、“哲学家”或“政客”常用的句式。
学术界有一种现象:某个学者一旦“少年得志”或“德高望重”,就满篇“应该……”、“必须……”、“要……”,为他人规划人生或为学术指示方向。这容易误导年轻的初学者。殊不知,那些“少年得志”或“德高望重”的人当年在提交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论文时,他们并非满篇“应该……”、“必须……”、“要……”。那时他依然是一个只叙述、陈述事实而不是发号施令者、指点江山者。马克思提倡“改造世界”而不赞成只是“解释世界”,但是,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是《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1]他的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是典型的实证研究的套路。
第二,谨慎使用或尽可能少用“……与……的本质差别在于”、“……的本质特征是”以及类似的话语。某事物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原本是一个难题,不可轻飘飘地、口无遮拦地把“本质”说出来。
第三,尽可能少用“正如朱熹指出”、“正如马克思所说”,“正如杜威所说”,“正如孙中山所说”等话语。无论某个名人说出了什么名言,他的名言都不能用来论证某个结论是否成立。论证是否有效,只能有两个路径:要么采用实证的归纳的路子,要么采用先验的演绎的路子。只有那些尚未入门的初学者或奋斗终身却未找到学术门槛的老学究,才不断用名人名言来为自己做辩护。这样的话语方式不是论证,而是先把某个人“神化”,然后把自己的论文写成“神话”。一条假设是否成立,与马克思说了什么、杜威或孙中山、朱熹说了什么没关系。他们所说的话只是有待验证的假设。不必把某人“抬”出来压制读者。除非所“抬”出来的人所提出的观点来自相关的调查或实验。即便那样,也不宜以“正如马克思所说”、“正如杜威所说”、“正如孙中山所说”的名义提出证据,那是仗势欺人、狐假虎威,甚至,拿着鸡毛当令箭。“正如……说”并不能令人信服,只有一个例外:“神说”。
第四,尽可能少用或不用“一针见血地指出”、“正确地指出”、“深刻地指出”等带有强价值判断的词语。不必说,“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说法不好,太夸张,又太血腥。也不必说,“杜威正确地指出……”,凭什么说杜威的说法是否“正确”的?除非,有确凿的证据显示某个人的说法是符合事实的,这时才可以使用类似“正确地指出”的词语。比“正确地指出”更恶劣的是“深刻地指出”。常见的所谓“深刻地指出”,后面所引用的观点其实很平庸。即便所引用的观点出自某个权威人士的文章或讲话,也不必恭维说“深刻地指出”,那是哈巴狗的作为,不是学术研究。
第五,尽可能少用“无庸质疑”、“毋庸讳言”、“不可否认”、“应该说”、“显而易见”、“显然”、“众所周知”、“不言而喻”以及类似的口水话语。在学术研究领域,几乎没有什么结论是不能怀疑、质疑的,所以,最好少用“无庸质疑”、“毋庸讳言”。动辄使用“无庸质疑”、“毋庸讳言”这些词语,显得装腔作势、少年老成或倚老卖老。在学术研究领域,也很少有家喻户晓或不言语就可以容易看明白的知识,因此,最好少用“众所周知”、“显而易见”、“显然”、“不言而喻”这类词语。那些频繁使用“众所周知”、“显而易见”、“显然”、“不言而喻”这些词语的人,其实并没有把这些词语当回事,他们潜意识里对自己将要说出的某个结论没有信心,于是就用“显而易见”,“显然”,“众所周知”、“不言而喻”这些词语来忽悠人、吓唬人。或者,只是因为作者写作时失去了语感,说话没有了节奏感,上气不接下气,于是,作者就频繁地动用“显而易见”,“显然”,“众所周知”、“不言而喻”等词语,期望这些词语能够完成“承上启下”的任务。不知情的读者,看到“显而易见”,“显然”,“众所周知”、“不言而喻”这些词语之后,发现自己对后面的某个结论并不知道,就惭愧,误以为:周围的任何他人都早已经知道了,自己怎么现在才遇见这些知识呢?殊不知,当作者用“显而易见”,“显然”,“众所周知”、“不言而喻”带出某个结论时,他本人也可能刚刚知道这个结论。甚至,这个作者所说的这个结论乃是一条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谣传”、“伪知识”。
第六,尽可能少用“我们认为”、“大家一致认为”。当研究者说“我们认为”、“大家认为”时,谁跟他一起认为呢?其实不过是他自己认为。如果没有加注释,也最好少用或不用“有人认为”、“有研究显示”、“有学者提出”。如果不说“我们认为”、“大家认为”,那是否可以说“笔者认为”、“我认为”呢?最好少说,或者不说。真正的学术研究,原本就只显示为孔子式的“述而不作”(尽管不必做到“信而好古”)或维特根斯坦式的“不要想,而要看”。相反,如果学术论文中频繁出现“我认为”或“笔者认为”,则可能该研究没什么学术含量或学术精神。
第七,尽可能少用“无独有偶”、“茅舍顿开”、“独具匠心”、“匠心独运”、“别出心裁”以及类似的等词语。这些词语没什么不好,只是,若使用不当,就显得俗气。还有一些词语逼近俗气,而且低俗、恶俗。比如,在“托尔斯泰是举世公认的文学泰斗和思想巨人”中,“举世公认”就显得低俗。不如淡淡地说,“托尔斯泰是公认的文学泰斗和思想巨人。”把“举世”去掉之后,话语显得比较节制。节制的语言比夸张的语言更冷静也因此更深刻或更有分量(尚不知“节制语言”为何物的人,就是没学术感的人)。比如,“他的教育理论是最有魅力的”就不如“他的教育理论是有魅力的”更有分量。“有魅力”已经了不起,不必说“最有魅力”。比如,“杜威是绝对清醒的”就不如冷静地说“杜威是清醒的”。“清醒”比“绝对清醒”更清醒。比如,“教育传记已成为一种备受瞩目的研究方法和叙事形式”就不如“教育传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和叙事形式”更令人信服。“受瞩目”已经很耀眼了,没必要夸张到“备受瞩目”的程度,那样显得头脑发热。比如,“难能可贵的是……”,就不如说,“可贵的是……”;“在这点上,杜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就不如说,“在这点上,杜威作出了贡献”;“这段话道出了沈从文文学创作的真谛”就不如说,“这段话道出了沈从文文学创作的秘密”;“谢冰莹少年时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如说,“谢冰莹少年时就对文学产生了兴趣”。
第八,尽可能少说“值得一提的是”、“特别值得说明的是”、“值得注意的是”、 “要补充说明的是”。这些说法当然是有意义的,它提醒读者注意后面的解释。但是,难道只有后面的解释才是“值得一提的”,而前面的解释就“不值一提”、“不值得注意”?所谓“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只是一个补充说明。而且,即便要补充说明,也没必要强调“要补充说明的是”,只需用“此外”、“另外”,就可以说出自己的补充。

[1]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02.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2 15:52:04 | 只看该作者

学术论文写作的技术与规范
刘良华
这里所讨论的“写作的技术”既包括怎样写文章的开头、结尾和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也包括怎样实现“目录自动生成”、“参考文献自动排序”、“分页”与“插图”。此外,写作还需要遵守基本的“注释与参考文献的规范”。
(一)怎样写文章的开头、结尾和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写作并没有固定的格式,文章的开头也没有固定的套路。成熟的作者总是能够自由发挥、出口成章。不过,对于学习写作的新手而言,最好先从一些已经形成的写作经验开始。先模仿经典的写作方式,再个性化地自由发挥。
(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比较普遍或“经典”的办法是:先设想文章大致要写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或哪几个重要观点,然后,将文章的重要内容(或重要观点)以浓缩的方式聚集起来,使之成为文章的开头。也就是说,文章的开头就是文章的重要内容或观点的浓缩和聚集。这样的开头可能显示出“开门见山”、“面向实事本身”、“点题”、“破题”的非凡的效应和敞亮的气势。
这样的开头类似文章的摘要或文章的结尾(小结)。这样写作的好处是:读者可以从文章的摘要或文章开头、文章的结尾(小结)这三个部分中的任何一个部分了解文章的主体结构和核心观点。
不过,为了不使文章的开头、结尾、摘要彼此重复,最好使用不同的视角、词语或语法来表达相同的内容或相同的观点。从文章的立意来看,文章的摘要、开头和结尾彼此重复并不是严重的错误,甚至可以强化读者对文章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的理解。但是,为了使文章的语言显得活泼、可爱、可读,最好使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摘要既表达同样的内容和观点,又显示出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词语或不同的语法格式。
不仅文章的开头可以显示为文章的重要内容(或重要观点)的浓缩和聚集,而且,文章的各个章节的开头也可以显示为本章或本节的重要内容和观点的浓缩和聚集。这样写作的好处也在于:它让读者阅读了本章或本节的开头之后,就大致了解本章或本节将要讨论的主要内容或核心观点。
文章的各个章节的开头与文章的“总开头”(开篇)的写法虽然大体一致,但还是有区别。文章的“总开头”(开篇)只需要做到“引起下文”就完成了使命,而文章的各个章节的开头除了承担“引起下文”的功能,还需要发挥“承接上文”的作用。也就是说,文章的“总开头”(开篇)只需要做到“启下”,而文章的各个章节的开头需要做到“承上启下”。
为了发挥“承上启下”的功能,各个章节的开头除了直接提出本章节要讨论的要点之外,最好先用一句或几句话“回顾上文”,再由“回顾上文”引出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及其观点。
除了显示为文章的重要内容的浓缩和聚集,比较普遍或经典的文章的开头也可能显示为“本研究的意义”、“研究的背景”(或“选题的由来”)。
把“研究的背景”作为文章的开头也是一个不错的思路。这样的开头虽然没有直接“点题”或“破题”,但它也可以发生“引起下文”的效果,因为,它一下子把读者带进本研究的某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让读者立刻卷入某个历史片段或故事情境之中。
把“本研究的意义”作文文章的开头也是一个比较普遍或经典的套路,不过,这个套路如果使用不当,则会显得过于“老套”。这样的文章开头之所以可能显得过于“老套”,主要因为:如果表述不当,它容易使文章或作者显得矫情、做作。甚至,它使文章或作者显得装腔作势、狐假虎威。
虽然,比较普遍和“经典”的文章的开头往往呈现为文章的重要内容的浓缩,或者,显示为“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但,文章的开头并不是“非如此不可”,而是“别样也行”。比较可爱的开头是“寓言式开头”。先讲一个看似乎与文章无关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却构成了正个文章的灵魂。这个故事可能是对文章中的某个核心人物的讽喻,也可能是对文章中的某个现象的赞叹。由一个故事或一条寓言“引起下文”,相当于西方的“发生现象学”,更类似中国古代的“兴”学。所谓“兴”学,就是“诗经”所隐含的“六义”(风、雅、颂、兴、比、赋)中的“兴”。按照朱熹的解释:“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著:《诗集传》)
(2)文章的结尾
文章的结尾与文章的开头和摘要相关。文章的开头往往预示下文的大致内容(主要观点),文章的结尾则再次梳理、强化文章的大致内容(主要观点)。就此而言,文章的结尾与开头比较接近文章的摘要或提要。[1]
(3)文章的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
文章的摘要一般包括: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或主题),研究的结论三个主要部分。最好在摘要显示文章的关键词。
关键词一般为3-7个。不能少于2个,也不必多于7个。关键词如果太少,不便于他人文献检索。关键词若太多,就算不上“关键”。关键词有两个来源:一是标题;二是文章的主要观点。英文摘要尤其要注意关键词的翻译的准确性和学术性。
(二)怎样实现“目录自动生成”、“参考文献自动排序”、“分页”与“插图”
最好避免类似“……的研究”、“以……为例”等标题。最好将“……的研究”或“……之研究”转换为“……的实验研究”或“……调查研究”。比如,“小学听领先英语教学之研究”可转换为“小学听领先英语教学实验研究”。或者,直接去掉后面的“的研究”、“之研究”。比如,“杜威教师教育思想的研究”,可直接表述为“杜威的教师教育思想”。
“以……为例”显得罗嗦,最好将“以……为例”的副标题直接融入主标题。比如,“一般公民教育与特殊公民教育的比较:以尼采教育思想为例”可转换为“尼采的一般公民教育与特殊公民教育的比较”。[2]
1.怎样实现“目录自动生成”
为了使文章的写作保持清晰的结构,最好利用word系统的“目录自动生成”功能,使研究者随时可以回到目录,即使调整和修改论文的“小标题”。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打开要做目录的word文件之后,插入页码。第二步,将光标移到要做的第一级目录的那一行,在自动编制目录的窗口那里选择“1级”。二级、三级或四级目录依此类推。第三步,点击“视图”—“工具栏”—“大纲”,接下来会出现自动编制目录的窗口。第四步,将光标移到word文档首页,点击“插入”—“引用”—“索引与目录”—“目录”—确定。于是,目录就自动生成。如果标题有更改,点击“更新目录”,目录将随之更新。
2.怎样实现“参考文献自动排序”
第一,先将文章的“脚注”变成“尾注”,去掉作者前面的“国别”符号或“参见”等字。第二,把“尾注”的内容复制到“开始-程序-附件-记事本”中,再把“记事本”中的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第三,点击word视窗中的“表格”,再点击“排序”。于是,参考文献就会按照“拼音”的顺序自动排序。
成功地自动排序之后,再做两件事:
第一,按ctr+A,点击视窗中的“编号”。如果编号不整齐,可以借助视窗中的“格式刷”。第二,手工恢复作者前面的国别符号。第三,去掉重复的文献(同一份文献可能在脚注中不断重复出现,但尾注不能重复出现同一份文献)。
3.怎样怎样使自动生成的目录不占页码
第一步,光标移动到目录和正文之间,执行“插入—分隔符—分节符类型—下一页”。第二步,在正文的第一页,用鼠标双击页码,调出“页眉和页脚”工具面板,点击其中的“设置页码格式”按钮。再在“页码格式”对话框内选择“页码编排—起始页码(A)”。选择1。最后点击确定,就可以实现目录和正文页码各自编排了。第三步,如果目录首页没有页码,可以采用“插入\页码\首页显示页码”。
4.怎样制作插图
第一步,把鼠标移到某一段文字的段首,打开插入——图片——来自文件,插入图片。点图片,将图片缩小到适当的大小。第二步,点图片,再右键,打开“设置图片格式”——版式——四周型。第三步,将鼠标移到图片正下方(最好空三行左右),打开插入——文本框——横排,避开“在此处建立图形”,直接用“十字”鼠标加左键,在图片正下方拖出一个方框。第四步,在方框内写上文字。居中。第五步,点醒方框(点方框的周边),按住Ctr键,点图片,点右键——组合。第六步,点组合的图片,点右键,打开“设置图片格式”——版式——四周型。第七步,点醒方框(点方框的周边),打开“设置图片格式”——颜色——无颜色。
(三)注释与参考文献的规范
除了有条理、有文采之外,文章(尤其是学术论文)还需要呈现出写作的规范,尤其需要保持注释和参考文献的规范。
1999年2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通知”(新出音(1999)17号)。此后,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年修订中充分吸收了《规范》中参考文献部分的有关条文,教育部颁发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则”(修订版)中则完全采用了《规范》的相关规定。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不少学者对《规范》提出了许多批评性意见。[3]
2006年初,《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规范化工作组总结了《规范》试行7年来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广大期刊编辑部的合理建议,参照近年来国际、国家有关标准的新发展,对《规范》部分条文进行了修订,形成《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修订版本(CAJ-CD B/T 1-2006)。修订版对参考文献提出了详细的要求:[4][5]
1.根据 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
普通图书
会议论文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汇编
档案
古籍
参考工具
文献类型标志
M
C
N
J
D
R
S
P
G
B
O
K
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2.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志: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志
DB
CP
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志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志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志。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做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4.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志;英文文章后的参考文献表上以“References:”(左顶格)作为标志;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每条文献只与一个序号相对应;当文献题名等内容相同而仅页码不同时,可将页码注在正文中的指示序号后。参照ISO 690及ISO 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末尾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4.1 中文文献
a. 普通图书(包括教材等)、会议论文集、资料汇编、学位论文、报告(包括科研报告、技术报告、调查报告、考察报告等)、参考工具书(包括手册、百科全书、字典、图集等)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 [文献类型标志]. 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任选).出版地:出版者(有编号的知名系列报告可不注出版地和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昂温 G,昂温 P 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3]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5]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 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6]吕启祥,林东海.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G].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7]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G].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177-178.
[8]公安部交管局.49~99五十年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汇编[G].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
[9]张永录.唐代长安词典[K].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
[10]张加铨,关景时,程鹏.常用药物手册[K].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337.
b. 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
[11]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12]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13]闵周植. ‘东方美学的前景’笔谈:全球化时代东方美学的角色[J].文史哲,2001(1):16-18.
c.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N]. 报纸名,出版日期 (版次).
[14]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d.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规范、法规等)
[序号] 主要责任者(任选).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出版地(任选):出版者(任选),出版年(任选).
[15] 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
[16]JT/T 623-2005,集装箱吊具[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2005.
e.专利
[序号] 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编号[P].公告日期或公布日期.
[17]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7.3[P].1989-07-26.
f.档案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原件日期[B].收藏地:收藏单位(收藏编号):起止页码.
[18]叶委员剑英关于安平事件调查结果的声明:1946-09-09[B]中央档案馆.
[19]国务院外国专家局的报告:1958-12-11[B]呼和浩特: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全宗252,目录1,卷宗57):65-67.
g.古籍(1911年以前出版、无现代版本但有据可查的善本)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任选).
[20]沈括.梦溪笔谈[O].元大德九年茶陵刊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21]纪昀.纪文达公遗集:卷十六[O].清纪昀撰1812.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22][唐]李复言.续幽怪录[O].明抄说集本.朱文钧藏.
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i. 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23]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 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24]王家益.1995年湖南省交通肇事逃逸案件[G]//公安部交管局.49~99五十年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汇编.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
j.电子文献
对于载体为“DK”“MT”和“CD”等的文献,将对应的印刷版的[文献类型标志]换成 [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包括[DB/MT]和[CP/DK]等);对于载体为“OL”的文献,除了将对应的印刷版的[文献类型标志]换成 [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以外,尚须在对应的印刷版著录项目后加上发表或更新日期(加圆括号,有出版年的文献可不选此项)、引用日期(加方括号)和电子文献的网址.建议在网址和相应的文献间建立起超链接。
[25]方舟子.学术评价有新招[N/OL].中国青年报,2006-01-11.(2006-01-11)[2006-03-02].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057/4017988.html.
[26]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
http://www.booktide.com/news/20011219/200112190019.html.
[2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光折变效应应用中的预置光栅方法:中国, 1580873[P/OL].(2005-02-16)[2006-04-28]. http://develop.lib.tsinghua.edu.cn/infoweb/entryview.jsp?rid=20337.
[28]江向东.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情报学报,1999,18(2):4 [2005-01-18]. http://218.17.222.243/was40/detail?record=216&channelid=51954.
对网上文献的引用,在网上可以省略作者和题名等信息,但印刷在纸张载体上应作完整著录。
4.2 外文文献
各类外文文献的文后参考文献格式与中文示例相同;为了计算机检索方便,建议题名的首字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大写,期刊的刊名等可用全称或按ISO 4规定的缩写格式。为了减少外文刊名引用不规范所造成的引文统计及链接误差,建议以(SXXXX-XXXX)格式在刊名后加ISSN号。例:
   [29]JONES R M.Mechanics of Composite Materials[M].New York:McGraw Hill Book Company,1975.
[30]Marcel Merle.Sociologie des Relations Internationales[M]. 4th ed. Paris: Dalloz,1988.
[31]CHERNIK B E Introduction to Library Services for Library Technicians[M]. Littleton,Colo.ibraries  Unlimited,Inc,1982.
[32]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 and InstitutionsNames of Persons:National Usages for Entry in Catalogues[M]. 3rd ed.London:IFLA International Office for UBC,1977
[33]Klaus Hildbrand.Das Drite Reich[M].Müchen:Bund-Verlag GmbH,1979.
[34]Григорян С В.Рудничная Геохимия[M].Москва: Недра,1992.
[35]ROSENTHALL E M.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Canadian Mathematical Congress,University of Montreal, 1961[C].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63.
[36]GANZHA V G,MAYR E W,VOROZHTSOV E V.Computer Algebra in Scientific Computing:CASC 2000roceedings of the Third Workshop on Computer Algebra in Scientific Computing, Samarkand, October 59,2000[C].Berlin:Springer,2000.
[37]GUO Ai-bing.Auto Show Revs up Customers' Desire[N].China Daily,2002-06-07(1).
[38]村山敏博木質材料の耐燃処理[J].木材工業,1960,5(10):439441.
[39]GREEN D H,WALLACE M E.Mantle Metasomatism by Ephemeral Carbonate Melts[J].Nature(S0028-0836),1988336:459462.
[40]CALMS R B.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Solid Oxygen[D].Berkeley:Univ.of California,1965.

[1] 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杜威式的小结。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每章都有“提要”。

[2] 此处借鉴了毕恒达的观点。参见毕恒达.教师为什么没告诉我[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26-27.

[3] 参见任东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术注释规范——对〈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批评》,《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第9期;周祥森:《再论参考文献著录方式问题——兼与〈历史研究〉编辑部和任东来先生商榷》,《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第9期。这两篇文章均收入杨玉圣、张保生主编:《学术规范读本》,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84-392页、第393-398页。

[4]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修订本)(2007-5-3[2007-5-15],载“中国教师成长网”:http://teacher.cersp.com/theo/development/200705/1574.html.

[5] 详细文本可在“爱问”中搜索《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2 15:52:46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2 15:55:16 | 只看该作者
“教育研究方法”课堂笔记
主讲人:刘良华
整理人:秦  欢
时间:2011-10-9
主题:义理、考据、辞章
一、义理
义理即文章的“意义”和“道理”。选题的意义往往显示为实践意义或理论意义。不同的学科对研究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
作为教育学原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自修或选修的课程
1.教育学原理或教育哲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的必修课
原因:该学科主要针对的是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这是从事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的基础,也是教育学专业研究的基础学科。
2.课程与教学论
原因:该课程贴近教育实践、教育现实;从中可以知道:什么是好教材?什么是一堂好课?什么是一个好学生?什么是一个好老师?
3.教育社会学
原因:该专业的研究接近社会现实,探讨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一系列问题,如教育公平问题等。该学科一般采用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一般包括三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一是访谈和观察——听其言,观其行;二是问卷;三是档案法,比如秦晖的《农民中国》、福柯的《规训与惩罚》。
4.中外教育史
历史研究除了思想史和实践史,还有“概念史”。比如,文德尔班与罗素两人的“西方哲学史”的写法就完全不同。前者以“概念史”为线索;后者以“人头”为线索。推荐书目:《外国教育实验史》杨汉麟 (编者)人民教育出版社;《外国教育思想通史》吴式颖,任钟印(编者)湖南教育出版社;《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王炳照,阎国华(编者)湖南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熊明安,周洪宇(编者)山东教育出版社。
中国近代因流行“教育救国”而诞生一批教育家。不仅教育家关注教育,实业家、官员也关注教育,比如张謇(实业家)、雷沛鸿(官员)、卢作孚(民生银行创建人)。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思想争鸣比较激烈的时段,这些时段可以作为教育史研究的重点:先秦、两宋、魏晋、清末、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有几个重要的概念:自学辅导主义、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相当于现代的“研究性学习”)
历史研究往往显示为三个维度:实践史、思想史、概念史。比如,在研究“泰戈尔的教育思想”时,可以选择“直觉”教育的教育,几乎所有的文学家都关注直觉教育。比如、柏格森、叔本华、萨特。对于个人或学派的教育思想不要以列举的形式陈述,而应从中寻找研究视角。

二、考据
义理可以大胆,但证据需要严禁。当胡适说“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时,“假设”显示研究的义理;“求证”显示“考据”的本色。
考据的要求:
1.证据的出处:尽量多的搜寻史料,让史料与史料之间相互证明:
2.对每一个史料与证据持怀疑态度,讲究考证与实证。
3.判断“证据”质量的方法:(1)被引用的频度;(2)史料的出版机构和编著者,等等。比较“权威”的出版社,比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人教版、教育科学出版社等;(3)原著文献比电子文献更具权威。
4.尽可能查找原始文献:(1)Google 图书、Google学术。若找不到英文原著,则选看其中文译者。(2)期刊储存。尽量不要间接转引参考文献,最好核查英文原著。若转引,需注明转引出处。

三、辞章
辞章包括文章的文采、条理(通顺)和技巧。比“文采”更重要的是“条理”,特别是在研究生的论文写作中。
1.对于文章写作中“文采”与“条理”的相关问题,参看
P135:《“身体教育学”的沦陷与复兴》
P122:《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小学国文教育改革》。文章提示了胡适与梁启超关于“文采”与“条理”之争。
2.技巧:寻找“关键概念”(关键词、关键句),用概念说话
推荐:阅读余秋雨、王小波等人的相关书籍,学习写作文笔、文风等。
3.文章特殊部分的写作技巧:(1)怎样写文章开头?文章标题:将文章中小标题串联起来——总起作用。段落标题:每个小标题下的段落文章的开头——承上启下作用;(2)怎样写文章结尾。将文章中小标题再次串联起来,以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首尾呼应。(3)如何写标题?
避免使用的标题:……的初探;……刍议;……述评;关于……的若干意见;论……的意义、地位、价值;论……对策、策略。
比较有方法意识的标题:……与……的比较(比较研究);从……到……(历史研究)
为了使文章有条理,建议使用“目录自动编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8 00:19 , Processed in 0.13232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