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人物:林贤治
【编者按】
这是一个被人誉为“散文复兴”的时代,散文作品犹如满天飞舞的雪花,各式各样的题材、千差万别的风格,可谓难以穷尽;散文作家仿佛观光游览的旅客,争抢着挤进散文的百花园,浅唱低吟,不可罢休,怪不得还有学者、批评家扬言要为散文正名,要为散文清扫队伍,要重塑散文的艺术品格。那么判别真正的散文究竟有哪些标准?与小说、诗歌、戏剧等相比,散文的不可替代之处何在?散文具有怎样的独特内涵和审美特征?它与作家的精神气质有什么联系?时代需要怎样的散文佳作?本刊编辑部决定从改版之日起,将长久推出“对话”栏目,特邀有关散文作家、学者畅谈心声,抒发感想,互动交流......
本期敬请关注“单弦琴”林贤治
1、1990年以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散文热”——“女性散文”、“大文化散文”、“政治散文”、“先锋散文”、“新散文”、“报纸副刊散文”以及“网络散文”等——各式各样的散文纷争并起。对于这种散文热的现象,您如何看待?
对于文坛上各种热门的名目,从未深究,——凭经验看,大抵是吓唬别人、吹嘘自己及同伙的货色。
2、您认为当前的散文创作存在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与小说、诗歌、戏剧等相比,散文的不可替代之处何在?
跟其他文类如小说、诗和戏剧相比,散文的最大特点——所谓“不可替代之处”——就是它的本色、自然,更趋近于“自动写作”。从本质上说,散文是反虚构,反结构,反形式的;或者可以说,是一种没有结构的结构,没有形式的形式。
3、法国著名哲学家、作家乔治•巴塔耶认为包括散文在内的任何一种文学体裁的创作,都等同于革命,等同于生命的发扬光大。鲁迅先生也一再强调现代人要说现代人的话,用活的白话文写作,“而小品文的生存,也只仗着挣扎和战斗的”,这其中就包含了您十分重视阐述的散文的独特内涵和自由精神,您能为我们展开说明吗?您认为散文创作与作家精神气质之间有何联系?
正因为散文更为充分地体现着生命的自然形态,因此作家的生命气质、人格、思想和情感的内容、质量,在散文中便带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说语言形式的重要,其实就因为它植根于生命自身;或者反过来说,生命的内质,正是透过语言的框架甚至细枝末节而纤毫毕现。虽然,形式有它的独立性,语言讲究修养,但是,这种美感毕竟与生命是一致的。
4、您对俄罗斯大作家,如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拉吉舍夫、恰达耶夫、赫尔岑等情有独钟,他们提供了以人格和思想创造文学、创造散文的光辉例证,请您结合自己的思想经历和创作实践,为我们谈谈具体的认识?
你提到的这些俄罗斯作家,他们的散文作品(包括小说)在世界上是一流的。他们同欧洲作家相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精致、非闲适的,也并非超凡出世的,而是自由的、反抗的,因为他们怀抱着人类、祖国、人民,所以整个境界显得博大、粗犷,甚至失之粗糙,但由于始终植根于黑暗现实,因此特别的富于生命活力。
5、对您影响最大的散文家是谁?(中外不限,列举几位)您最喜欢他们创作的哪些作品?您判别真正散文作品的标准是什么?
鲁迅对我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是,必须承认,鲁迅的独立的人格,开阔的视界,从思想到语言的修养的深厚,后人很难企及。尤其是生命中的那份渊深,我以为是独特的,这就叫“天才”吧。
6、21世纪的散文创作,已经突破了主题的单一性,向多主题、广泛化发展。您认为散文的创作发展,前景如何?“脚踏大地,仰望星空”我们的时代最需要怎样的散文作家及作品?
我不赞成你对所谓“21世纪散文创作”的概述。文学史的流变有一定的时段性,这是因为时代自身的迁移和作家队伍的变化而自然呈现出来的,不可能因为跨世纪就会立刻产生突变——可以看看,周围写作的无非是同样的一群!至于说到散文的发展前景,正如同其他文学、文化的发展一样,是整体性的,需要整个时代具有那样一种自由创造的精神氛围。作家个体受制于这种氛围,同时又构成这氛围的一部分。如果社会仍然处于封闭状态,思想文化界没有新的创造,文学,包括散文在内是不可能独立飞跃的。
7、在您已完成的散文随笔中,您最喜欢的是哪几篇?为什么?
我对自己完成的作品,说不上满意。我不在意个别的篇章如何,在意的是整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