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京剧进课堂的坚持与改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5 18:1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谈京剧进课堂的坚持与改进



张 凌

    今年,教育部将京剧列入了中小学的必修课,并在部分省市先行试点。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叫好声,有附和声,也有质疑声。京剧到底该不该进课堂或以什么方式进入课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对此也有几点思考。 一、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但更要确定合理目标。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强调学习西方的东西多了,而重视弘扬传统的东西相对少了。有些历史的、传统的文化在社会中并未得到真正重视。将传统文化中的标志——京剧纳入教育体系之中,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而京剧作为我们的国粹,应该从娃娃抓起,将京剧曲目纳入中小学课堂教学,无疑是一次文化理念的深刻转变和文化传承的有力推动。从这个角度看,京剧进校园有着极强的导向意义和紧迫的现实意义。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弘扬传统文化不能违背其本身的初衷。京剧进课堂的初衷,是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不是让学生简单地知道京剧是什么,或者依葫芦画瓢,哼哼几段,极不情愿或者扭曲歪唱地被动应付,甚至糟蹋艺术。因此,要把京剧进课堂的目标进行科学定位,要把它定在了解中国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上,定在熟知经典唱段中的历史故事上,定在提高孩子们从小分辨真善美的能力上,定在教会孩子树立正确的做人处世原则上。如果确立了这样一个目标,京剧进课堂的意义就远远大于教唱本身了。
二、要正面看待京剧入课,但还要重视师资培养。
京剧进课堂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试行之初必然有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时下有些人对此提出异议或质疑,但这些异议和质疑应该是积极的、有益的,而不应是抱怨和反对,更不能一味的抨击。我们更多的责任是如何加强和改进这项工作,多向主管部门提出合理建议,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化、大众化的轨道。我们也呼吁相关部门和专家加强教学研究,如在剧目选择上“样板戏”曲目不宜过多,补充教材编写上要更加符合实际等。通过试点,修改和完善教学内容、方式和措施。同时,要高度重视对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任课能力,毕竟京剧不同于一般歌曲。在培训内容上要把重点放在“两个既要更要”上:既要学会曲目唱段更要了解京剧艺术。在掌握基本唱腔的前提下,要着重教会学生了解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除了唱段,还有精彩对白、功夫武打、生旦净末丑等;既要理解曲目内容更要熟知历史故事。要注重引导老师不能简单满足于演唱技巧的教授,要把如何理解京剧传统艺术形式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向,教会学生理解曲目背后的故事,熟知曲中有家长里短、国仇家恨、儿女情长,从而加深对历史的了解,从中受到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只有这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京剧进课堂的质量才能真正提高。
三、要坚持京剧曲目主体,但也要提倡百花齐放。
    当前,对京剧进课堂也有不少争议,有的提出不应搞“大统一”,有的认为不可“一花独放”,还有的说不能把学京剧当作弘扬传统文化的救命稻草等。京剧,它融合了汉戏、徽戏等,还吸收了昆曲、梆子、秦腔以及诸多地方小调的精髓,是集大成之精华,是戏中之王,称之国粹。鉴于这样一种大融合的艺术,把它搬上教材应当是无愧之选,可以说,没有哪个曲种能与京剧“比美”。因此,戏剧进课堂,首先要坚持京剧进课堂,要把京剧曲目作为教学的主体。同时,我们可以采纳群众的意见,根据一些地方特点和实际需要,象浙江、广东那样实行“百花齐放”。如有人提出的采取“1+N”模式,也就是以京剧为主,地方戏为辅,因地制宜的开设戏曲课;或者“1+X”模式,即1为固定剧目,X为选修剧目,可以是地方戏也可以是其他优秀剧目,并在全国中小学推广。这样一来,既保证了京剧主体的传承,同时许多地方瑰宝剧种如昆曲、越剧、川剧、粤剧、秦腔等也在中国大地上得到延伸。但不管什么戏曲进入课堂,都要遵循“坚持正确导向、注重品德教养、弘扬优良传统”的原则,让孩子们得到传统文化最好的滋养,不断提升学生们的综合文化素质。

2008-08-1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2 04:22 , Processed in 0.10797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