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学习只需一本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6 02:1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学习只需一本书



唐晓敏

很偶然地在网上看到,有人谈到自己阅读《资治通鉴》的经历,说:

《资治通鉴》绝对是对我影响非常大的一本书。2001年3月,我跟同学闲聊古今中外,竟然扯到了《资治通鉴》。他说他家有三大本,我要的话,可以借给我。在这之前,我只看过语文课本上选的《赤壁之战》。我当时没想什么就借来看了。
    那一年春天,我的时间全部花在这部书上。我连课都顾不上了。我当时还真是看不懂。只好硬着头皮看下去。我读白话文的速度很快,一个小时100来页没有问题,而我读《资治通鉴》,一个小时勉强只能读20来页。可见当年的水平有多差。后来因为功课一退再退,而且马上高三了,我不能再这样子持续的读课外书了,我也没有把这本书读完。只读了一大本。也就是停在三国时期。
    这应该算是我读的第一部国学名著。读那本书,我的文言文水平提高了非常多,视野也大大地开阔了。

     他说:“读那本书,我的文言文水平提高了非常多”,我非常相信这一点。读过《资治通鉴》的三分之一以后,文言文水平不可能不提高。而且我还相信,不仅是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会大大提高,白话文的阅读乃至写作能力也同样会大大提高。
     实际上,语文能力的培养,就是这样简单。好好地读一本有分量的好书,甚至是好好地背诵几十篇好的古文,也就有一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黄药眠回忆自己当初的语文学习时讲:他读小学,读的都是古文,《滕王阁序》、《进学解》、《赤壁赋》等等”。“在这个高等小学读了三年以后,我的古文写作基本过关”,“可以说,我的写作的基本功,在县立高等小学已完成了。” 
为什么现在却这么“麻烦”:读书读了十年,十几年,阅读与写作能力仍然很差?主要原因是学习不得法。
古人学习语文,直接面对的是篇章。今天,我们斤斤计较的却是“字”、“词”。我们总是认为,篇章的基础是“字”、“词”,因为文章是“字”、“词”组织起来的,所以,要学好文章,就需要打好基础,于是,我们把主要精力都放到字、词的积累、分析与研究上了。于是,我们指导学生积累字词,让他们掌握各个词的基本含义、引申义……考试主要也是考这些。
这是上了语言学家的当。
文章阅读与写作能力,固然得认识一些字,但主要是通过阅读好的文章才能提高。而且,这一过程恰恰又是进一步理解字词的过程。就是说,必须是通过文章阅读、背诵,才能掌握字词。这就好比是,锻炼身体,固然也表现为肌体的细胞的健康,但我们不能是一个一个地“锻炼细胞”。 
实际上,许多有识之士早就看出这个问题。周谷城先生就说过:

我们要知道,识字量不是用识字的方法所可以增加的。因为字不是单独可以识的,如此识法,即使识了,未必能读书看报。我还记得,在中学时代,因学英文,会把一部字典从头到尾读得烂熟,但是遇到了生字,还是不懂,反而愈弄愈糊涂了。因为一字一义的极少。任何字的真意义必须看他的上下文而定,所以就是已识的字,换了一个新的位置,也许意义与所识的大不相同。
他还说道:

我们可以说,识字不是文字教育的基本,而且识字与读书在心理上是根本不同的两种心理过程,甚至于会相互冲突。因为读书重了解意义,识字往往斤斤于形音的认识。读书时太重形音,则读不快,甚至于不易获得全篇意义。反过来说,一篇文中或一本书中有若干字不识,只须大意可懂,尽可以不去管他,至于字的音不识更不重要,技术字的形记的清楚,也情有可原。

“一篇文中或一本书中有若干字不识,只须大意可懂,尽可以不去管他,至于字的音不识更不重要,技术字的形记的清楚,也情有可原”,这是非常高明的读书方法,今日的学生,若果真这样读书,哪怕是只读一本有分量的好书,也就可以获得不错的阅读写作能力。
不过,现在有个问题:这样做,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是有了,但无法应付语文考试,因为现在的语文考试,几乎是专找那些你可能“不识”的字、词来出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3:32 , Processed in 0.15474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