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分析《教育哲学杂志》、《哲学与教育研究》、《教育哲学与理论》和《教育理论》等国际著名的教育哲学英文期刊发现,近年来西方教育哲学正在努力走近学校课堂中的教学和学习活动,教学和学习已经成为研究的主要关键词。同时,西方教育哲学非常关注对杜威、福柯、德里达教育哲学思想的研究,对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实用主义哲学流派的分析以及对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和社会正义教育等基本领域的探讨。 关键词:西方教育哲学;新进展;思想家;哲学流派 本文以《教育哲学杂志》(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哲学与教育研究》(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教育哲学与理论》(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和《教育理论》(Educational Theory)这四种著名的教育哲学英文期刊①为分析对象,结合西方本土学者的已有分析结论,对近年来西方教育哲学研究中的关键词、重要思想家、主要流派、基本领域和作者分布等进行整体梳理,并深度剖析一些研究热点和重点,以期为我国教育哲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西方教育哲学研究中的关键词 西方教育哲学正在研究什么?研究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引人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Teachers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的海登(Hayden,M.J.)博士运用文献计量法,分析了《教育哲学杂志》、《哲学与教育研究》、《教育哲学与理论》和《教育理论》2000—2010年间发表的论文中出现最多的关键概念。排在前五位的是:理论、教学(teaching)、学习(1earning)、学校教育和实践,分别占所有论文总量的21.5%、21.2%、l8.3%、l7.8%和l7.3%。其后依次为:教育学(pedagogy)、政治、知识、文化、研究、理性、伦理、思维、道德、话语(discourse)、政策、自由主义、经验(experience)、教育哲学、科学、意义(meaning)、实践(practical)、民主、共同体community)和杜威(Dewey,J.)。[1]这一系列关键词聚焦出西方教育哲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同时,以“教学”和“学习”为关键词的论文比例基本呈上升趋势,如2000年论述“学习”的论文仅占所有论文的7%,2008年就攀升至29%。这些都反映出西方教育哲学正在逐渐关注实践,正在努力走近学校课堂中的教学和学习活动。 为了深入把握以上趋势,笔者对专门研究“教学”和“学习”的论文进行了内容分析。分析发现,教学研究集中在如下方面:(1)教学性质研究。着重探讨教学究竟是什么?《教育哲学杂志》2003年曾专门讨论“教学是否是实践?”就此发表了近10篇论文,如《教学是实践吗?》、《主张教学作为实践》、《教学作为实践与实践共同体:共同性的局限与多元化的诉求》等,其他三种期刊也有类似讨论,但相对较零散。还有学者提出“教学是一种生活方式”。[2](2)教学方法研究。主要分析某一思想家提出的教学方法,也探讨某一学科及其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其中,梭罗(Thoreau,H.D.)《瓦尔登湖》(Walden)的教学备受关注,也有学者研究“杜威教学法”的具体运用,另有学者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应用题学习困难的方法。(3)教学价值观研究。倡导教育者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价值观,特别是关于教与学的信仰,鼓励教育者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许多学者认为,民主、友爱、正义等应成为教学的主导价值。在此基础上,有学者进一步讨论了教学是培养民主公民、民主社会的一种重要途径。[3]另有学者提出了“教学幸福”(teaching happiness)这一概念,探讨了什么是教学幸福及如何走向教学幸福。[4](4)教学影响因素研究。剖析对教学过程有明显影响作用的情感、心理、环境等因素。四种期刊都曾探讨这类问题,尤以《教育理论》杂志居多。有学者专门以《惊奇》为题,阐述“惊奇”对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5]还有学者分别讨论了爱、绝望、痛苦、想象力和校园环境对教学的作用。(5)教学内容研究。分析应教给学生什么内容,尤以探讨应教给学生什么样的道德的研究居多。有学者提出应教给学生公认的原则和行为标准。[6]还有学者提出,民主公民教育(democratic citizenship education)不能仅仅理解为教学生协商争论和识别差异,可能富有同情心和想象力的教学行动是一种更好的、更深入的民主公民教育。用另有学者从心理、道德和教育三个维度,讨论了能否教给孩子正当的愤怒。[8]此外,有一些研究关注特定群体的教学,包括大学教学、残疾人教学、女性教学等。其中探讨大学教学的最多。还有一些研究关注教学与知识关系,有学者集中论述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让教师拥有独特的专业知识。[9] 学习研究则集中在以下方面:(1)学习理论研究。主要研究某一种学习理论思潮或形态。建构主义学习、终身学习、基于脑的学习、后现代主义学习、学习的符号学理论(semiotic theory of learning)、自由学习(1iberal learning)、有意义学习、转化学习(transformative learning)、具身学习(embodiment of learning)等研究备受青睐。也有学者着重介绍某一位思想家的学习理论,主要有巴蒂欧(Badiou,A.)、皮尔斯(Peirce,C.S.)、杜威、福柯(Foucauh,M.)、维特根斯(Wittgenstein,L.)、德里达(Derrida,J.)等的学习理论。(2)学习方式方法研究。首先,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时代,数字化学习、在线学习、网络学习等研究层出不穷,人们从哲学层面分析了各种网络化学习方式的优点、缺点、前景和风险等。其次,有学者阐释了一些独特的学习方法。有人提出“沉思”(contemplation)式的学习方法,倡导学习不仅是解决问题,更应该是体验精神之美(spirit of beauty);[10]也有人提出“休闲”(1eisure)式的学习方法将是一种真正自由的、至关重要的学习方法;[11]在此基础上,有人论述了充分尊重学习方法多样性的重要性。[12](3)学习影响因素研究。人们探讨了直觉、想象力、好奇心等对学习的重要作用,提出恐惧、[13]失败、[l4]痛苦[l5]等负面情绪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习。有学者还提出,沉默是学习的基础,教学实践中需要找到使用沉默的方法,这样我们的话语才不会沦为纯粹的空话,而成为一种自我认识的手段。[16]学者分析了独处(solitude)在学习中的重要价值,认为独处有助于唤醒美感,能够引导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而尽可能地关注美的事物。[17]当下我国正在倡导合作学习,这些研究无疑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4)学习价值观研究。与教学价值观相对应,有学者认为学习是为了培育民主公民和民主社会,但也有人不赞同。有学者认为,政治民主和公民权不应是大学生学习的首要目标,学术民主或共同学习的精神应成为总体目标。[18]同时,关于学习价值还存在两种对立的看法。其一,学习是为了追求真理;[19]其二,学习是为了获得实用的知识,即真理不是最终的学习目标,学习是为生活做准备的。[20]此外,有一些论文主要分析学习过程中教师、家长、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学习者和教师之间关系的居多。有学者阐释了学习的门徒制(discipleship),即优秀的个体及他们的学生或追随者的关系,比如苏格拉底(Socrates)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耶稣和他的门徒之间的关系,提出门徒制的特点为导师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者,师徒间面对面的交流不仅仅是导师说学生听,师徒间的感情非常浓厚等,进而分析了门徒制对现代教育的意义和启示。[21]有一些论文论述了特定主体的学习,如学龄前儿童的学习、女性学习和老年人学习等。另有一些论文关注学习障碍者(disabled learners)的学习,并明确提出“低自尊”是一个潜在的学习障碍,教育者应该认真对待。[22]也有一些论文描绘了人类未来的学习景象,如《教育的希望)(Educating Hopes)、《超越学习:人类未来的民主教育》(Beyond Learning:Democratic Education for a Human Future)和《未来的教育及其哲学》(The Future of Education and its Philosophy)等。 二、西方教育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思想家 在四种期刊中,共有422篇论文主要研究思想家。其中,研究者关注最多的思想家是杜威,占研究思想家论文总量的21.8%,比下一个受关注的思想家——福柯(占15.9%)多了近1/3。位于其后的思想家依次是:德里达、维特根斯坦、亚里士多德、海德格尔(Heidegger,M.)、柏拉图/苏格拉底(Plato/Socrates)、皮尔斯(Peirce,C.S.)、康德(Kant,I.)、勒维纳斯(Levinas,E.)、尼采(Nietzsche,F.W.)、卡维尔(Cavell,S.)、弗莱雷(Freire,P.)、哈贝马斯(Habermas,J.)、阿伦特(Arendt,H.)、伽达默尔(Gadamer,H.G.)、卢梭(Rousseau,J.J.),所占比例分别为:9%、7.8%、7.1%、7.1%、6.9%、6.9%、6.6%、5.7%、5.7%、4.7%、4.3%、4.3%、4.O%、3.3%、2.8%。[23] 在此基础上,笔者对集中研究杜威、福柯、德·里达教育哲学的论文进行了内容分析。其中,对杜威的研究集中在以下方面:(1)剖析杜威的思想。这些论文主要聚焦于杜威的民主教育或种族视角、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美育、教学和学习理论以及关于建构和解构的教育理论等。(2)梳理杜威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涉及杜威思想在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影响,这类文章主要发表在《哲学与教育研究》。(3)厘清杜威思想的理论渊源。有学者梳理了杜威对黑格尔(Hegel,G.W.F.)和赫尔巴特(Herbart,J.F.)新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创新,讨论了杜威的“新教育哲学”是否真的试图解构所有新人文主义传统。[24]还有论文研究了斯宾塞(Spencer,H.)、本杰明(Benjamin,W.)等人对杜威的影响。另有一些论文阐释了美国哲学家卡维尔对杜威哲学富有建设性的批评和继承。[25] 关于福柯的研究主要有:(1)福柯的治理术(governmentality)思想。福柯对权力的认识和“治理的艺术”是分不开的,因此他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治理术”。治理术为人们提供了对权力的具体理解,促使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分析话语和参与技术。[26]治理术的作用和应用是很多论文讨论的重点,有学者基于福柯的治理术,分析学习何以成为一种管理和自治的关键。[27](2)福柯的自我伦理学理论(其主旨是我们必须把自己创造成一种艺术品)。许多论文介绍了福柯自我伦理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28]也有一些研究者批判福柯的观点,认为福柯似乎更强调不同于社会自我之外的独立的伦理自我。[29](3)福柯寻求真理和批判的精神。不少研究者关注福柯对真理、权力、教育学之间复杂关系的论述。[30]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关注福柯的儿童早期教育思想、复杂性理论、对自由主义和精神分析的批判,福柯与后结构主义关系,以及尼采及虚无主义等对福柯的影响。 关于德里达的研究主要包括:(1)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集中于对其解构主义思想的介绍、评论和发展,[31]并分析其在伦理教育和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和影响。[32](2)德里达对学术责任和教学责任的理解。有学者认为,现在的大学并没有超越技术哲学背景下的思想自由和学术责任,德里达的解构思想有利于新的学术责任的建立。[33]还有学者论述了在全球化和社会政治冲突的形式下,哲学的权利和哲学教学的定位面临新的挑战,而对德里达的解读有助于人们理解当前哲学家的责任,就是超越旧的、无益的、令人厌烦的欧洲中心主义和反欧洲中心主义之间的对立。[34](3)德里达的民主文化思想。有学者专门研究了德里达关于民主的看法,指出德里达认为民主文化政治democratic cultural politics)必须交织三种话语——哲学和宗教原则的普遍话语,墨守成规的法律话语,日常生活背景下的话语和实践,并认识到了每种话语的局限性以及民主的文化政治必须牢牢地植根于民族精神的实践。[35]还有学者基于德里达的观点来讨论民主和未来大学及教育发展的关系。[36] 三、西方教育哲学研究中的主要流派 四种期刊中共有407篇论文专门探讨、分析或批判特定教育哲学流派。自由主义是最常见的流派,共有119篇论文加以讨论,占研究教育哲学流派论文总量的29.2%。其后依次为后现代主义(19.2%)、实用主义(16.5%)、多元主义(10.8%)、建构主义(6.6%)、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5.9%)、现实主义(5.9%)、多元文化主义(5.4%)、怀疑主义(5.2%)、批判理论(4.9%)、后结构主义(4.2%)、二元主义(3.7%)、资本主义(2.9%)、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2.9%)、人文主义(2.7%)、实证主义(2.5%)、经验主义(2.2%)、唯心主义(2.2%)、唯物主义(1.5%)、社会主义(1.5%)、存在主义(0.7%)、全球主义(globalism)(0.2%)。[37] 笔者分别对研究“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论文进行了内容分析。关于自由主义的研究主要有:(1)自由主义的多种派别。四种期刊中对新自由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的研究最多,也有学者关注良知自由主义(1iberalism of conscience)[38]、福利自由主义(welfare liberalism)[39]和程序自由主义(procedural liberalism)。[40](2)自由主义的批判。有学者指出“英国的教育哲学对自由主义的兴趣和支持度有所下降”,进而阐述了批判自由主义的几种立场:内在自由、反自由、超自由。[41]还有学者从政治自由主义和自由教育两个方面,集中探讨了人们对自由主义本质及其核心功能的争论。[42]同时,自由主义的方法是否合理也是大家争论的话题。[43](3)自由主义的辩护。尽管自由主义遭受了多重批判,但许多学者也对其进行了辩护,倡导“自由主义作为学校实践和教育政策制定的指导原则”[44]。此外,还有一些学者探讨了自由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在美国教育中如何融通的问题。 关于实用主义的研究主要有:(1)多维视角下的实用主义。有学者总结出认识实用主义的三种视角:一是将实用主义作为科学方法,特别是在社会科学中,强调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作为一种民主的生活方式;三是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实验主义的同义词。[45](2)实用主义的应用和影响。一些学者谈到实用主义作为一种民主的生活方式,对深化民主、解决种族不平等、促进学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学者分析实用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实证研究的重要影响。另有一些论文介绍了实用主义在西班牙、巴西、德国、法国、英国的传播和影响。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关注实用主义的发展历史,[46]揭示杜威实用主义的悲剧意蕴,[47],探讨实用主义如何发展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型媒体哲学,[48]强调实用主义与女性主义、解构主义、经验主义、建构主义等的融合。[49] 关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主要包括:(1)分析后现代主义之后的教育(education after postmodernism)。有不少论文讨论《再思考:后现代主义之后的教育》(Thinking Again:Education After Postmodernism)一书,认为该书“为教育哲学寻找到了一个新的范式,以此审查后现代主义的影响”。[50]有学者直接提出“后现代主义之后无教育”(no education after postmodernism)的观点,认为聚集在后现代主义大伞下的哲学家的努力,并没有为教育实践开出处方或解决问题。[51](2)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影响。有学者提出,后现代主义以一种怀疑的态度挑战教育理论,其怀疑的兴趣不在于寻求更多的确定性,而在于方法上超越基础主义(foundationalism)。[52]此外,还有一些论文关注后现代主义对历史教育、科学教育及教育研究的影响,如有人立足于后现代视角讨论教师如何在教学计划及评估中深化和扩展学生学习历史的经验。[53] 四、西方教育哲学研究中的基本领域和作者分布 分析发现,四种期刊中共308篇论文关注了某一教育领域的具体问题。其中,探讨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和社会正义(social justice)教育的论文最多,分别占全部308篇论文的l4.9%、l3.6%和10.7%。其后的研究领域依次为:博雅(1iberal arts)教育、科学教育、历史教育、社会教育、伦理(ethics)教育、多元文化教育、艺术教育、人文教育、世俗(secular)教育、宗教教育、音乐教育、数学教育、社会变迁(social change)、技术(technology)教育、职业(vocationa1)教育、体育、进步(progressive)教育、网络教育、特殊教育、实业(industrial)教育、素养(1iteracy)教育和英语教育,所占比例分别为:8.8%、7.8%、7.1%、6.5%、4.9%、4.5%、4.5%、4.2%、3.6%、3.2%、2.9%、2.6%、2.3%、2.3%、2.3%、l.6%、l.6%、l.3%、l.0%、0.6%、0.6%、0.3%。[54] 从四种期刊中论文作者所属的国家来看,美国和英国名列第一和第二,所发表的论文占所有论文的一半以上。31.6%的论文作者来自美国,20.8%的论文作者来自英国。其后陆续为:澳大利亚、加拿大、比利时、新西兰、德国、瑞典、荷兰、以色列、中国、挪威、南非、塞浦路斯、芬兰,所占比例分别为:7.8%、6.4%、4.8%、3.4%、3.2%、2.5%、2.4%、l.8%、1.7%、l.5%、l.5%、l.5%、l.3%。中国排在第11位,且77%的论文发表在《教育哲学与理论》杂志。[55] 总体而言,虽然以四份期刊为对象分析西方教育哲学研究进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也明确揭示出一些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对定位我国教育哲学的发展走向、加强我国教育哲学的理论基础、凝练我国教育哲学的研究主题等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同时,西方教育哲学领域产生的一些新观点,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深入思考和适当借鉴。 注释: ①《教育哲学杂志》由Wiley-Blackwell出版,为大不列颠教育哲学学会会刊,在国际教育哲学领域享有盛誉;《哲学与教育研究》由Springer出版,这两种期刊长期以来都是SSCl来源期刊。《教育哲学与理论》也由Wiley-Blackwell出版,2012年入选SSCl来源期刊。《教育理论》由杜威学会和美国教育哲学学会发起创办。 参考文献: [1][23][37][54][55]Hayden,M.J.What Do Philosophers of Education Do?An Empirical Study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Journals[J].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2012,31(1). [2]Hogan,P.Teaching and Learning as a Way of Life[J].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2003,37(2). [3]Abowitz,K.K.On the Public and Civic Purposes of Education[J].Educational Theory,2008,58(3). [4]Smith,R.The Long Slide to Happiness[J].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2008,42(3/4). [5]Adler,J.E.Surprise[J].Educational Theory,2008,58(2). [6]Sliwinski,S.Thinking Without Banisters:Toward a Compassionate Inquiry into Human Rights Education[J].Educational Theory,2005,55(2). [7]Waghid,Y.Action As an Educational Virtue:Toward A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Democratic Citizenship Education[J].Educational Theory,2005,55(3). [8]Kristjansson,K.Can we Teach Justified Anger?[J].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2005,39(4). [9]Geerinck,I.,et al.Teaching and Knowledge:A Necessary Combination?An Elaboration of Forms of Teachers’ Reflexivity[J].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2010,29(4). [10]Caranfa,A.Contemplative Instruction and the Gifts of Beauty,Love,and Silence[J].Educational Theory,2010,60(5). [11]Gary,K.Leisure,Freedom,and Liberal Education[J].Educational Theory,2006,56(2). [12]Golmohamad,M.Education for World Citizenship:Beyond National Allegiance[J].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2009,41(4). [13]English,A.,Stengel,B.Exploring Fear:Rousseau,Dewey,and Freire on Fear and Learning[J].Educational Theory,2010,60(5). [14]Cigman,R.Self-Esteem and the Confidence to fail[J].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2001,35(4). [15]Jonas,M.E.When Teachers Must Let Education Hurt:Rousseau and Nietzsche on Compassion and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Suffering[J].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2010,44(1). [16]Caranfa,A.Silence of the Foundation of Learning[J].Educational Theory,2004,54(2). [17]Caranfa,A.Lessons of Solitude:The Awakening of Aesthetic Sensibility[J].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2007,41(1). [18][20]Molander,B.Pohtics for Learning or Learning for Politics?[J].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2002,21(4/5). [19]Hogan,P.The Integrity of Learning and the Search for Truth[J].Educational Theory,2005,55(2). [21]Wringe,C.Teaching Learning and Discipleship:Education Beyond Knowledge Transfer[J].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2009,43(2). [22]Man,R.Enhancing Children[J].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2008,42(3/4). [24]Bellmann,J.Re-Interpretation in Historiography:John Dewe yand the Neo-Humanist Tradition[J].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2004,23(5/6). [25]Saito,N.Philosophy as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as Philosophy:Democracy and Education from Dewey to Cavell[J].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2006,40(3). [26]Masschelein,J.Participation for Better or for Worse?[J].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2005,39(1). [27]Simons,M.,Massehelein,J.The Govemmentalization of Learning and the Assemblage of a Learning Apparatus[J].Educational Theory,2008,8(4). [28]Drummond,J.Care of the Self in a Knowledge Economy:Higher Education,Vocation and the Ethics of Michel Foucauh[J].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2003,35(1). [29]Smeyers,P.,Waghid,Y.Cosmopolitanism in Relation to the Self and the Other:From Michel Foucauh to Stanley Cavell[J],Educational Theory,2010,60(4). [30]Deacon,R.Truth,Power and Pedagogy:Michel Foucaut on the rise of the disciplines[J].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2002,34(4). [31]Trifonas,P.Jacques Derrida as a Philosopher of Education[J].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2000,32(3). [32]Bingham,C.Derrida on Teaching:The Economy of Erasure[J].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2008,27(1). [33]Trifonas,P.Prolegomena to a New Academic Responsibility:What it Means to Know and the University[J].Educational Theory,2009,59(3). [34]Egea-Kuehne,D.The Teaching of Philosophy:Renewed Right and Responsibilities[J].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2003,35(3). [35]Carlson,D.The Border Crossed Us:Education,Hospitality Polities,and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the“IllegalImmigrant”[J].Educational Theory,2009,59(3). [36]Hellemans,M.Discussion:On the Future of Our Past[J].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2007,26(5). [38]Swaine,L.Heteronomous Citizenship:Civic Virtue and the Chains of Autonomy[J].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2010,42(1). [39]Moses,M.S.Social Welfare,the Neo-conservative Turn and Educational Opportunity[J].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2004,38(2). [40]Johnston,J.S.Right and Goods:Procedural Liberalism and Educational Policy[J].Educational Theory,2007,57(4). [41]White,J.Five Critical Stances Towards Liberal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Britain[J].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eation,2003,37(1). [42]Halliday,J.Reason,Education and Liberalism:Family Resemblance within an Overlapping Consensus[J].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2001,20(3). [43]Johnston,J.S.Rawls’s Kantian Educational Theory[J].Educational Theory,2005,55(2). [44]Rhoads,R.A.,Calderone,S.M.Reconstituting the Democratic Subject:Sexuality Schooling,and Citizenship[J].EducationalTheory,2007,57(1). [45]Mendonca,A.W.P.C.,et al.Pragmatism and Developmentalism in Brazilian Educational Thought in the l950s/1960[J].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2005,24(6). [46]Glassman,M.Running in Circles:Chasing Dewey[J].Educafional Theory,2004,54(3). [47]Saito,N.Pragmatism and the Tragic Sense:Deweyan Growth in an Age of Nihilism[J].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2002,36(2). [48]Sandbothe,M.,Inkpin,A.Media Philosophy and Media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the Intenet[J].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2000,34(1). [49]Thayer-Bacon,B.Pragmatism and Feminism as Qualified Relativism[J].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2003,22(6). [50]Barnett,R.Thinking the University,Again[J].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2000,32(3). [51]Levering,B.There is No Education After Postmodemism[J].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2001,20(5). [52]Ramaekers,S.Postmodernism:A‘Sceptical’ Challenge in Educational Theory[J].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2002,36(4). [53]Yilmaz,K.Postmodemism and its Challenge to the Discipline of History:Implications for History Education[J].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2010,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