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童年的磙子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7 06:1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童年的磙子河       
                                                                                    
                                                                                       易格滋
        在江汉平原东北部,孝感境内,有一条小河,名曰磙子河。相传,远古时期,金牛神厌恶了天庭戒律,思慕人间,那一天,它手搭凉蓬,见凡界一块福地,那里群山若黛,泽国霞尉,竹树葳蕤。鸟唱人欢。它私下凡界,用金梨银耙开辟一处土地,欲享人间欢乐。帝知之,怒,降旨二郎神,缉拿金牛归案。金牛神那肯就范?于是一场恶战开始,但见金牛飞起四蹄,锐利的牛角猛抵山腰,一时飞沙走石,日月无光,山,裂成两半!此一裂,惊煞云梦泽神鳌,鳌扭背之时,大地上现一裂缝,涓涓泉水昼夜喷涌,是谓磙子河。
        滚子河发源于牛迹山。细细弯弯的河水,流过朋兴店,穿越十五里港,一路缠绵悱恻,低吟浅唱,来到我的家乡。秀美如村姑的磙子河,不但是我家乡的一道风景,它更是一河两岸庄稼的唯一水源,也是村庄所有生命的源泉。她象一位伟大的母亲,月月年年,向她的孩子们奉献着甘甜芬芳的乳汁。


       春天的磙子河,上帝特地为她的儿女们安排了一场盛大的恋爱剧。
       那些杨树呀柳树呀,水杉树桑树呀,还有那些不高大只及人腰但毫无自卑感的刺槐丛,以及春天里匆匆盛开的野玫瑰花,和前几年被鸟儿叼到这儿落户的看麦娘,带着它的孩子们,一堆堆,一窝窝,齐齐来到小河边,迫不及待地够着头,伸向镜子似的河水。它们竞相一睹自己的芳容。最是开着金黄色花儿的蒲公英,来路高大上。它舒展着高贵的脸庞,优雅地对着太阳说话儿。它是风送来的,风是谁?风是玉帝的宠臣。风每天奉玉旨君临天界和凡间。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小河静静,雀鸟欢歌。白云仙子在天庭里,也动了凡心,凝眸自恋地欣赏自己的长裙。
      夏天的磙子河,是这场恋爱的高潮。为了这场旷世的恋爱,仁慈的上帝,给大地的孩子们,铺陈了宏阔的背景。一河两岸,葱茏千顷,麦稻飘香。菜花金黄,小麦墨绿。蚕豆花儿,在艳阳里展露着蝶形的脸庞。河边,荷锄的农夫,光着油黑的脊背,在挥汗的当儿,被汗水渍红的双眼里,透露着对收割的渴望。
       秋天,磙子河的儿女们,经过漫长的恋爱长跑,该喜悦地走上红地毯啦。你看,那沉甸甸的谷子,如娇羞的新娘,羞涩地垂下了头。棉花把藏了一春一夏的心曲,唱给天上的云朵,柿子在枝头已经等不及了,迫切地把熟透的心事,端给素不相识的路人。以喜雀为代表的鸟众,已齐聚枝头,叽叽喳喳地吵翻了天。我的七十多岁的盲婆婆,也亮起她苍老的嗓门,为这场盛事喝彩:
     鸦雀挑水桥上过
     哎哟,哎哟,压不过
     猪含柴,狗烧火
    猫子滤饭笑死我
    牛坐席,马接客
    驴子端菜跑不得。。。。。。
   
       过了冬月十六,寒婆婆捡柴,霜花就如薄雪,洇染了草色。虫鸟不语,大地噤声。经过春夏喧闹的磙子河,忽如一位浪迹天涯的旅者,历尽岁月飘零,红尘沦落之后,如今回到故土,静享安好。
        冬天的磙子河两岸,草寒水瘦,田野和村寨已脱去厚实的绿色外衣,袒露着身体,接受阳光的爱抚。湾子里,一层一层青色布瓦的上空,安祥地飘扬着炊烟。忽地某一天清晨,早起的人们推开门扉时,天地一片洁白,原来,上帝怕冻坏他的子民,在夜里,悄悄地悄悄地,给树木,给房屋,给田野里的麦苗和油菜,给逶迤的磙子河堤岸,盖上厚厚的白色棉被。邻家的二喜子,不顾大人的呵斥,一边呼朋唤类,一边冲锋在雪地上。雪野里留下一串黑黑的脚印。 寒风如刀,割着小伙伴们的脸。天蓝,水黑,大地银白。江汉平原的长风里,隐约可闻盲婆婆用苍老的嗓门,唱着那古老的民谣:
              七九河开
             八九燕子来
             九九加一九啊
              耕牛遍地走。。。。。。


          磙子河,你是我家乡生命的河。几十年里,我走过多少江河湖海,然而,流淌在我梦里的,总是你!
              燕子声声里,相思四十年。
              布谷声声唤,清泪落纸笺!
          哦,我童年的磙子河!

【作者简介】

          易格滋,朋兴乡甘山村人,(现为孝南区经济开发区甘山社区)。生于1965年杨柳吐絮的季节。文学爱好者。自由职业者。九十年代始,文章散见《海南日报》,《武汉晚报》,《楚天周末》,《南方周末》,《兰州晚报》,《西藏日报》,《荷花淀》,《孝感日报》,《长江丛刊》,《赤壁》,《太白风》等纸媒。近年,文字泛见于网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2:25 , Processed in 0.08899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