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春天里》,三个版本与“意义”的转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7 18:3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天里》,三个版本与“意义”的转译

李祖德



  从当初的鲍家街43号到现在的独立音乐人,汪峰可谓完成了自己的转身,从一个摇滚音乐分子蜕变成一个流行音乐人。这倒并非在贬低汪峰,也并不代表我不喜欢汪峰现在的部分作品。事实上,汪峰一直都有许多作品深深打动着我。汪峰的蜕变,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摇滚快成气候但又旋即成为浮云的缩影。摇滚(Rock&Roll),尽管只是一种音乐潮流、类型,或者风格样式,但在摇滚乐的历史发展和实践中,它的“形式”可以说已经被赋予了一种文化的和精神的意义,那就是它的批判性、抵抗性。相比其他音乐类型,摇滚的“意义”要大得多。或者说,摇滚,在人们的经验中,它更是一种姿态。这种姿态,在中国大陆,恐怕只有崔健仍在“坚持”。
  
  这不是为了谈论汪峰和摇滚,而是想说一说那首曾经打动我的《春天里》。据悉,关于这首歌,作者已经终止了对旭日阳刚的授权,据说是为了版权。但我想,除了版权之外,这首歌在传播的过程中,不同媒体和介质的转译所造成的“意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蜕变。从法律意义上说,作为著作人,作者本人完全有理由终止这首歌的授权。从这首歌的“意义”蜕变来说,我认为,作者终止授权是对的。
  
  现在公共媒体(包括唱片、电视、电台和网络)上,有三个重要的演绎《春天里》的版本:汪峰原唱、旭日阳刚的网络版、旭日阳刚在央视春晚演唱的版本。同一首歌,在不同的语境中,在不同的条件下,在不同的演唱者哪里,它发生的“意义”是不同的。或者说,这首歌“本身”的“意义”已经退居其次,它已经蜕变成一个能指,被不同的“意义”所争夺。
  
  汪峰的原唱,可以说是讲述了一个中年人成长的创伤经验,作品以今昔的对比和反差,流露出对过往青春和生命的伤感,同时也流露出在现实中的迷茫与失落。曾经年少的孤独与贫穷,但还尚存理想与激情,而今的优裕与富足,却并不能获得完满的意义。失去与获得,追求与失落,生活总是在别处的荒谬感与虚无感,流淌在这首歌的旋律当中。唯有“春天”,这重现生命、季节与时间的镜子,是梦想的宿命。拔高一点说,这首歌表达了一种人到中年的忧郁症和精神分裂症,蕴含了一代人(一个人)成长的创伤记忆。说的不好听点:无病呻吟,一派小资产阶级的感伤情调!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曾为旭日阳刚网络版的《春天里》“眼泪忍不住地流淌”。刹那间,那粗粝的声线像子弹,击穿了我麻木已久的灵魂。甚至,死去已久的良知与感动在旭日阳刚那放肆的歌声中复活了。它讲述了底层人的奋斗与挣扎,痛苦和辛酸,快乐与幸福,以及对现实(社会)无奈的认同(屈服),但它更充满了一种抗议与呐喊。坦白说,我更喜欢这个版本,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音乐”。歌声与话语,可以成为重构现实的力量,可以成为抵抗绝望的武器。在这里,《春天里》这一文本本身已不再重要,重要的叙述者——“农民工”和歌声叙述的环境。显然,这个版本的《春天里》讲述的已是一个“阶级”(属下阶层、贱民)的故事,一个从乡村到城市(社会变迁)的故事,而不只是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
  
  然而,很不幸,“旭日阳刚”很快被绑架了,成为了意识形态的人质。央视春晚的版本,“旭日阳刚”不再是原先那个叙述者,歌声的环境与条件也脱离了原先的语境。他们的歌声不再放肆,不再肆无忌惮,不再呐喊,已化作默默的倾诉与告白:在这美好的春天里,我们一起承担苦难,默默地奋斗,终有一天会实现我们的梦想,有人解释说。这个梦就是所谓的“中国梦”,无数的“旭日阳刚”共同支撑起了这个宏伟的历史之梦,朴素的生活理想,是大国崛起的原动力。这是对的,在央视春晚的语境中。在这样的语境中,那些来自边缘和底层的呐喊,已然变奏成和谐的祝福,淹没在一片绚丽的梦想之中。可那个梦想,在哪一个“春天”才会出现呢?对于真正的底层和边缘人群来说,这恰恰是真正的乌托邦,当然也是最狡猾的意识形态。
  
  通过不同的媒体和介质的转播和转译,《春天里》已被演绎成许许多多的互文本。或许以罗兰·巴特的话来说,文本诞生了,作者死了,我们只需关注其本文就足够了。可在这个话语与权力相裹挟的世界,在各种微观权力无处不在的世界,恰恰不是这样。
  
  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是谁在唱,是为谁唱,是在哪里唱,我为什么要歌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7:42 , Processed in 0.07351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