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题《金楼子》后并序 [李煜诗 胡成佳注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8 09:0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题《金楼子》并序
梁元帝谓王仲宣昔在荆州著书数十篇②,荆州坏③,尽焚其书,今在者一篇,知名之士咸重之④,见虎一毛,不知其斑⑤。后西魏破江陵,帝亦尽焚其书曰:“文武之道,尽今夜矣。⑥”何荆州坏焚书二语,先后一辙也。诗以慨之⑦。

牙签万轴裹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是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注释】①《金楼子》:书名。梁元帝萧绎撰,六卷。绎在藩时,以“金楼子”自号,因以为书名。原十五篇,惜有散佚。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录出,尚存十四篇。其书综括古今事迹,兼资劝戒之意,所征引者多为周秦古书。  
梁元帝:梁武帝萧衍之子,名绎,年号承圣。   王仲宣:名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东汉末年曾依荆州刘表,后归曹,官至侍中。以诗赋著称。   
荆州坏:荆州被攻破。   
咸重之:都推重它。   
见虎一毛,不知其斑:意谓只见一篇,不知全貌。   
文武之道,尽今夜矣:圣贤诗书之道,全毁于今夜了。   
诗以慨之:以诗对此抒发感慨。  
牙签:旧时藏书者系于书函上作为标志、以便翻检的牙制签牌。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轴:古代装成卷轴形的书。  
祖龙:指秦始皇。《史记 ·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 …‥ 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裴骃集解引苏林曰:“祖,始也;龙,人君象;谓始皇也。”    面目:面貌,如“面目可憎”。引申为事物的外部状况;表相,如“面目一新”。苏轼《题西林壁》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声明;本文首发湖北《教师之友网》,转载请尊重知识版权,保留作者名及源网站。]
http://xnjyw.5d6d.com/thread-25795-1-2.html
这是一首咏史诗。题于梁元帝所撰《金楼子》一书之后,并附小序若干言。据《枫窗小牍》云:“此诗同书藏内库,‘今朝’误作‘金朝’,徽庙恶而抹之,后竟如谶入金。”《全唐诗》收录在后主诗中。
诗前小序的大意是说,梁元帝曾经说过,王仲宣昔日在荆州依附刘表时,曾著书数十篇,后荆州失守,便尽焚其书。今仅残存一篇,知名之士都称赞这书写得好。惜只知其一,不知全貌。无独有偶,后来西魏宇文泰派于谨率兵五万,合萧祭(zhài)兵攻梁,梁的都城江陵被攻破,梁元帝也自感读书万卷,仍免不了亡国,便把所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一起烧毁,随后到西魏军前投降。上述两件焚书之事,先后如出一辙。
李煜对此深有感慨,便提笔写下了这首诗。诗的首句“牙签万轴裹红绡”,是说万卷诗书保存极好,既系有“牙签”便于翻检,又用“红绡”包裹珍存。次句笔锋一转,十分痛切地惋惜其竟“付火烧”。后两句则就而今仅存的“虎口余生”的“遗篇”阐述见解:“不是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熔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典与所咏史实于一炉,而又以掷地有声的反问作结,将自己论世评史的睿见卓识,表达得极为鲜明,颇具振聋发聩之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 08:00 , Processed in 0.09066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