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装逼指南作者:薄茹榴
在摄影如此普及的今天,想要通过摄影装逼,已经不算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随便拿个单反出去,不出百步估计都能碰到个重样的。所以,在现在,如果想用摄影来装逼,还是需要下一番苦功。根据我多年装逼的经验,以下谈谈一点心得体会。
在谈到摄影师的时候,有几个人的名字一定不能提:亚当斯、布列松、卡帕。这些人大家都知道(即使没见多多少他们的照片),说出去没啥效果,只会被当做俗人一个。当然,这几个名字也可以提,不过要清楚,你在说亚当斯的时候是在说新地景主义的罗伯特亚当斯(可以提及此人与当下中国流行的景观摄影的关系),而非那个拍“风光”的安塞尔亚当斯。在提及布列松的时候是在说拍电影的罗伯特布列松(可以顺带提提他拍的<巴尔塔扎尔的遭遇>,以及从新浪潮开始的无比长久的艺术生命),而非决定性瞬间的亨利卡蒂布列松。在提及卡帕的时候不要说卡帕,要说安德烈弗里德曼,然后在大家一脸茫然的时候轻描淡写的说出,哦,他曾经化名罗伯特卡帕。如果直接提卡帕,你也要明白,你在说的是康奈尔卡帕(前两个是罗伯特,这个不是,一定不要搞混了。他是萝卜头卡帕的弟弟,也是麻瓜男)。
有一些词语也是不能出现的,最主要的就是风光和人文。一定要明白,在正常的摄影史中不存在风光摄影的概念。那个被无数人反复提的亚当斯,一定要准确的说出他属于现代主义摄影的范畴,而非不存在的“风光摄影”,顺带要对他表示一下不屑,而这时候也可以很自然的把话题过渡到你欣赏的罗伯特亚当斯身上。当别人谈到人文的时候,你一定要不失时机的提到人文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这在英语里是humanism,翻译过来是人本主义,不是啥人文,于是借此可以鄙视一下国内鼓吹人文的那些摄影家们。
装逼的时候谈论中国摄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谈论中国摄影的时候也有很大 的讲究。首先,你必须首先鄙视一下中国摄影家协会,可以提到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摄影组织,霸占着大量的资源不拉屎,或者拉很臭的屎。这个时候,即使是很懂摄影的人也会对你表示认同。此时有两个段子可以用:一是石宝琇等人退出中国摄影家协会并与之划清界限,二是策展人那日松老师对欧阳星凯说,千万别在简历里提到你得过金像奖,那是耻辱。
要明确的提到,官方的奖项大多是耻辱,国内最好的奖在民间。其中最主要的是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可顺带把话题引到你对侯登科的崇敬和对他英年早逝的惋惜)和三影堂摄影奖(可顺带谈到荣荣和映里以及三影堂和艾胡子的关系)。
要明确知道一些不能表示喜欢的摄影师:
李少白(这个是真不入流)姜平,段岳衡(最好表示没听说过)等一些和“风光”有染的摄影师。
唐师曾(一定要佩服一下他的勇气和作为报道摄影师的品格,但也要适时指出他的照片不咋地)
吴家林(要说出他为人耿直,朴实,有很多拍的好的,可惜对自己的定位限制了能达到的高度。一些可供利用的段子:“我是走出大山的山里人,我追求艺术的记录。。”、土豆和金子的故事:“老吴在地里挖土豆,挖出了金子,他不知道,以为那是土豆。后来路过一位马老师,告诉他那是金子。老吴很高兴,以后挖出土豆,也以为是金子了。”、吴家林和马克吕布的八卦一定要知道,在提到他之所以被大师欣赏的时候,也要明白,那是因为欧洲已经很少有布列松和马克吕布这个流派的信徒了。)
郎静山(他的所谓集锦摄影是玩别人玩剩的东西,就是当时迎合西方沙龙的口味的产物,跟中国传统没有几毛钱关系。)
国内最好的摄影师是吕楠、王轶庶、彭祥杰、赵铁林、骆丹、游莉,这个见仁见智,只是一定不要提到之前所说的不能提的摄影师。你不一定要看过他们的照片,但是只要知道他们的一些八卦之类的事情就可以了。
一些可利用的段子:
1、吕楠从不在媒体上露面。实际上他是一位非常和蔼的光头大叔,一点架子都没有。
2、吕楠和王轶庶的关系很好,曾写信问王轶庶最近拍了啥片,赶快拍片。
3、王轶庶的《归程》是弗兰克最欣赏的中国画册。
4、彭祥杰老师的流浪大篷车是中国纪实摄影的杰作之一。
5、赵铁林老师前些年逝世了,他拍摄的妓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6、游莉的《寂静的纬度》表现出了真正的灵光。这组作品比她后来的喀什要好。
7、骆丹拍摄的《318国道》和《北方南方》是中国自己的公路摄影。
一些需要知道的事实:
现在国内流行的大趋势是景观摄影。但谈到景观摄影的时候,最好表示审慎乐观。一方面要指出它与美国新地景摄影的关系,以及与当下中国变迁的联系,又要表示出对这类型同质化照片的担忧。在提及景观摄影的翘楚时,可谈到的摄影师:骆丹、游莉、严明、塔可、张晓、颜长江。也可提到一些在中国创作的外国摄影师,如Nadav。
谈谈一些中国前辈大师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供参考的人有:
庄学本、张才、沙飞、孙明经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