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卡乎:法国教育中的“快乐的星期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1 22:4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卡乎:法国教育中的“快乐的星期三”
    作者:卡乎     2013-10-30


  在法国的教育传统中,小学生有个“快乐的星期三”。每逢周三都不上课,加上周末两天,每周休息三天。从2013年开始,这个传统被打破,已有四分之一的小学周三上半天课,并将逐步推广到全国。

  德国中小学过去是13年,后来改为12年。我曾收到邮寄的信函,呼吁家长们“救救孩子”,上街集会抗议,恢复13年制。原来很多家长每年都要为此上街,也得到不少中小学老师的支持。

  和很多中国家长的想法不同,在这两个国家,延长或要求延长学生在校时间,目的是为了减轻孩子们的课业负担。相同的教学任务,在更多的时间里来完成,学生们就会感觉轻松一些。放学以后,他们也不用做太多的家庭作业。

  我告诉他们,我上中小学的时候,每天早上6点就要起床,上完早自习以后才吃早饭;上午4节课,下午3节课;晚上还要上晚自习,一直上到睡觉前。临近考试,周末和寒暑假都要补课。现在的孩子有过之而无不及。我有个表侄女读高二和高三时,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到12点才能从学校回家。

  倒是没有人误解,以为中国孩子学业无比轻松。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学生高考竞争激烈,学习压力太大。不过不少人好奇,他们花这么多时间在学校里,到底在学习些什么?

  这两天,一位重庆姑娘的学习故事成为网络热点。据《重庆时报》报道,该市江北区某初三学生痴迷课本、习题和辅导班,不让补课她就绝食抗议、离家出走。父母担心女儿成为“书呆子”,给她买了电脑、iPad,但她只用来查不会做的题。她不看电影,不听音乐,不玩游戏,也不喜欢看“课外书”。

  让我感兴趣的是,这则报道的标题是《“女儿太爱学习了,我该怎么办?”》,那个女生也被网民称为“学霸”。人们只在讨论,这样“学习”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全面成长。几乎没有对“学习”本身进行反思。“学习”的定义深入人心,那就是读课本和做练习。如果一个孩子花时间去读课本之外的小说或者科学论著,家长会说“你应该把精力用到学习上”。

  到底什么是学习?我曾经打过一个比喻:学生就像游客,老师就是导游,课本呢,不过是旅游手册。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导游和旅游手册都很重要,让他们知道看到的景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以及重点应该看什么。但是,如果导游只让你听他讲解和读他给你的旅游手册,却不允许你看到真实的景点,而且占用你的全部时间,把你整天都关在看不见风景的黑房间里,你不觉得奇怪吗?那是真的在旅游吗?

  这不就是我们的求学经历吗?把所有的时间用来读课本、做练习,那是在学习吗?这样的学生,能称为“学霸”吗?回首可怜的求知欲旺盛的青少年时期,学校企图强占我们的所有时间,却不允许我们学习。好在我没有完全服从,总算偷看了一些风景,知道世界的真实模样。

  法国和德国的教育改革者认为,当课业负担不再沉重,孩子们可以更轻松地去踢球、玩游戏、学音乐、学绘画,以及看自己喜欢的书。他们这是在学习吗?和中国的“学霸”们相比,谁在好学求知,谁在浪费青春呢?

  当然,孩子们不上学的时候,上面说的那些事,他们可能都不干,只是上街瞎混、说脏话、打群架、抽烟、吸毒、乱性……据我观察,西方的孩子多少都会经历这些危机。相比较而言,中国孩子们的青春期要容易度过得多,排得满满的课业让他们无暇去迷惘。家长们占了这种学习制度的便宜,少操了很多心。

  有个法国朋友的孩子正在进入青春期,于是我把这个观察结果告诉她。她却表示并不羡慕。她说,无聊非常重要。孩子们的青春期必须经历无聊和迷惘,那样他们才会做更多的思考、学习和探索。

  有人认为西方人放纵孩子,不负责任。这实在是一种误解。最简单、懒惰和粗鲁的管教办法,就是孩子婴幼儿时期交给老人和保姆带,上学后通过学校和高考制度把他们关起来。既要尊重孩子的自由成长,又要给予他们必要的学习指导,包括督促社会建立正确的考试和招生制度,这需要家长们付出更多的心血。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



 

来源:南方周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16:55 , Processed in 0.11143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