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教师报》:与数学名家对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30 00:1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教师报》:与数学名家对话




与数学名家对话
蒋秀华
在现行教育体制和教育环境下,教师关注最多的始终是怎样提高学生的成绩。至于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学习, 则鲜有人关注,又或许有人曾经关注,却不曾深究。但是,数学教师唐彩斌却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他花费几年时间,就小学数学教育的热点话题,以及小学数学教师最关心和困惑的问题,先后探访了中科院院士、数学家、心理学家、大学教授、特级教师等20 位名家。他将访谈结集出版,取名《怎样教好数学——小学数学名家访谈录》。翻开此书,让我们跟随唐彩斌的脚步,掌握教好数学的4 个基本法则。
尊重学生是前提
有这样一个现象, 无论教师多么努力,也难见学生喜欢数学。唐彩斌为我们找到了答案——尊重学生。
也许有的教师对此不以为然, “我当然尊重学生了,既不责备学生,还给予学生很大的选择权”,但是,这并不是“尊重学生”的全部内容。对此,浙江教育学院教授张天孝认为:“在听取数学家、管理者、专业研究人员、媒体、家长和其他方面意见的同时, 千万不要忽视学生的声音,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和取得的进步。”教师要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平等地对待学生。特级教师吴正宪也认为, “以对每一个生命个体负责的高度来尊重每一个学生,具体而言,一方面是读懂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是读懂学生的情感”。
用心思考是途径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可直到今天也没能真正实现,甚至学校教育还被讽刺为“机械化的批量生产”。面对唐彩斌的提问, 美国特拉华大学教授蔡金法说:“从课堂教学角度来说,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把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让不同的学生能够达到不同的要求。促进每一个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这是首要的。”
在一些国家, 如果学生被诊断为存在学习障碍, 学校会通过设立特殊班级或制订学习支援计划,帮助学生学习。如果学生被鉴定为英才,学校也会为他们配备专门的教师,进行特别辅导。虽然我国的学校教育还没有做到这一点, 但是寻求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身为教师,我们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例如浙江教育学院教授戴再平提出的“开放题”,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教授范良火提出的“多元评定”,以及特级教师吴正宪制作的装有上千张题目卡片的“小木盒”……只有我们有心、用心,才会教好数学、让学生爱上数学。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关键
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创新意识” 的观点格外引人注目,让我不由得思考:在数学学习和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不是定义公式,也不是推理概念, 而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只能解决教材和教师提出的问题,无论解题多么迅速、准确,也仅仅是掌握了解题技巧,而不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不是学好了数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思考,主动发问。
在实际教学中, 很多教师也是这样做的,但他们发现,学生提问题往往存在两种问题,一是表述不清,一是在同一个问题类别上重复提问。其实,这两个问题都很好解决。对于前者,教师要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 并提醒学生把语言组织清楚再发言。对于后者,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打开观察的视野和思考维度。
数学科普阅读是补充
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推广学生阅读也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但很多人都想当然地认为推广学生阅读是语文教师的事。其实不然,在唐彩斌的书中,我看到张景中院士、谈祥柏教授、吕玉英老师都格外强调学生的数学科普阅读。作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谈祥柏教授认为:“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也可学到一种数学的本领。这种本领是蕴含着数学文化的,不是小的技巧,而是大的思想。”吕玉英也身体力行在台湾推动“数学科普化”的文本阅读学习,即通过非制式的数学绘本的阅读与探究,提供给学生另类数学学习。
一直以来, 我都在学生中推广数学科普阅读,不仅和学生一起在课上阅读,还把数学科普书籍作为奖品发给学生。学生很喜欢, 用他们的话说“好玩儿! ”“有挑战性! ”而阅读此书,也让我知道了更多的数学科普作家和读物, “数学科普的三驾马车”——谈祥柏、张景中和李毓佩,自是不必说, 还有为读者展示了数学另一面的美国数学史家E.T.贝尔的《数学精英》和英国数学家J.H.康韦的《数之宝典》,以及匈牙利数学家P.埃尔德什的《数学情种》,等等。这些优秀的数学科普书籍让我和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真实的快乐。
感谢唐彩斌不辞辛苦地与20 位教育名家进行探讨。他们的行动让“教好数学”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变得切实可行,让数学教师离获得职业幸福更近了一步。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师报》2013年12月18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21:48 , Processed in 0.14607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